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养生导引法
气功导引著作,1卷。一书撰者不詳,校刊者是明代胡文焕。书中主要讲述导引养生祛病法。共列病症27门,每门列功法若干条,可供选用。其选功法基本上依据(诸病源侯论)中所载的「养生方导引法」。此外,补益与老人二门中还收辑了《太清导引养生经》、《通玄集》等书的部分内容。
《养生引导法》它是运用导引、按摩方法养生治病的专著。全书列中风、风痹、腰痛、脾胃、眼目、诸痔等二十七门导引法,內容主要选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养生导引方。
补益门和老人们所列导行之法最多,輯有导引行气法、蝦蟆行气法、龟鳖行气法,雁行气法,龙行气法,甯先生导引行气法,彭祖穀先臥引法,王子乔八神导引法,五禽戏法,服气吐纳法,修真书六字诀等。多选自道家著《云笈七签》等。
胡文焕,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通甫,号全庵,又号抱琴居士。素以琴棋书文著称于世,亦以儒医而闻名遐迩,对延年益寿之理论技术又颇多研究。他除编纂《格致丛书》,并于其中包括有关养生学著述十余种外,更以《寿养丛书》为名,收载前人养生学佳作与自己编纂辑校养生学文献凡34种,68卷,实可称之为集明以前养性、养生学之大成。
广瘟疫论
《广瘟疫论》成书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者戴天章。温病著作。四卷,附方一卷。
戴氏取《温病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尤其重视早期症候的鉴别。卷一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二列表症候32条;卷三列里证症候41条;卷四叙述汗、下、清、和,补等治法,并辨别由于温热余邪未尽所引起的种种后遗症等。所附《佛崖验方》一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本书后经乾隆年间郑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内容并无改动;1878年陆懋修又将《广温疫论》加以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清末何廉臣在《广温热论》基础上参考前人著作,综合印证,内容又有所补订,并将原书并为二卷,书名《重订广温热论》,1949年后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戴天章,字麟郊,号北山,上元(今江苏江宁)人,清代名医。他对吴又可的《温疫论》十分推崇。他在1722年撰成的《广瘟疫论》,从气、色、舌、神、脉几方面,论述了瘟疫与伤寒的不同。此后《广瘟疫论》多次被人翻刻。
寿世保元
《寿世保元》为明朝内府大御医龚廷贤所著。综合性医书。约成书于17世纪初期。
全书共为十卷。内容涉及脏腑络、诊法、治则、药物、方剂、民间单验方、气功、急救、食疗等精切的知识,是一部一度被内府秘而不示的医养奇著。
其中,最值得提出的是,龚氏还提供了为后世所公认的能收万全之功的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三方的配方和使用方法。可以这样认为,《寿世保元》是一部切于家庭实用的集明朝内府之珍藏,字内士夫之所家袭、方外异人之所秘传的宫廷医学养生全编。
龚氏的主要养生思想是:固肾气,保根本;调脾胃,养后天;饮食重在有节,气血贵在流通;此外,亦很重视房室养生。
本书自问世以来流行甚广,刊本达数十种之多。1949年后有排印本。
温疫论
《温疫论》,温病著作。二卷。明·吴有性成书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是一部中医药防治温疫病的专著。
《温疫论》共2卷,书中对温疫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治疗方法均有阐述。该书继承了前人的学术成就,并加以发挥阐扬,还提出了具有独到见解和较为完善的温疫病的治疗方法,如认为温疫乃感染戾气所致;提出治疫以逐邪为第一要义等。该书是一部论述急性传染病的专著,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传染病的防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供广大中医院校师生、自学者以及临床医师参考。
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者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径的认识,较之前人有较大突破。吴氏参考古今医案,创造了一些较有实用价值的治法。书中详论温疫病因、初起、传变诸症及治法等内容。是在《伤寒论》成书1400年之后医学史上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有关外感病的论著。它第一次认识到温疫感染于戾气、具有传染性,开温病学说之先河。后世许多温病论著皆受此书的影响和启发。乾隆年间,复有洪天锡补注本,书名《补注温疫论》。嗣后又有郑重光补注本,名为《温疫论补注》,195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此外又有《医门普度温疫论》,系清·孔毓礼、龚绍林等据吴氏原著加评,其原文和编排次序与《温疫论补注》略异;下卷并集喻嘉言、林起龙、刘宏璧等有关疫病的论述,并附名方及前人疫症治案等。现有数十种清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