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 零榆。白者名粉。 |
气味 | 白皮:甘、平、滑利、无毒。 |
主治 | 1. 喘不止。用榆白皮阴干,焙为末,每天清晨和晚上用末二钱、水五合,煎成胶状服下。 1. 虚劳白浊。用榆白皮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分五次服下。 1. 小便气淋(按:指小便时觉气胀面排尿困难)。用榆枝,石燕子煎水,每日饮服。 1. 五淋涩痛。用榆白皮阴干、焙研,每取五我,加水五合,煎如胶,一天服二次 1. 口渴多尿。用榆皮二斤,去黑皮,加水一斗,煮成一升。每服三合,一天服三次。 1. 身体突然浮肿。用榆皮捣为末,同米煮粥吃,以小便能畅为效。 1. 早产后流血不止。用榆白皮、当归(焙)各半两,加生姜水煎服。 1. 胎死腹中或母因病欲堕胎。用榆白皮煮汁服二升。 1. 头、身长疮。用榆白皮研为末,调油涂搽。 1. 火伤成疮。嚼榆白皮敷涂。 1. 五色丹毒(又名游肿)。榆白皮研为末,调鸡蛋白涂搽。 1. 背疽。用榆根白皮,切细,清水洗净,捣至极烂,调香油敷搽,留出疮头透气。药干则以苦茶润湿,若药已不粘,须另换新调的药。 1. 小儿瘰疬。用榆白皮生捣如泥,封涂患处。经常换药。 榆叶: 1. 消水肿,利小便,下石淋。用榆树嫩叶作汤或炒吃。 1. 胆热虚劳不眠。用榆叶、酸枣仁等分。加蜜做成丸子,每日服适量。 1. 酒 鼻。用榆叶煎汁常洗。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木部(20)
其它章节
果品-卷第三
桃
味辛甘,无毒。利肺气,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积,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月水,止痛。桃仁止心痛。
梨
味甘,寒,无毒。主热嗽,止渴,疏风,利小便,多食寒中。
柿
味甘,寒,无毒。通耳鼻气,补虚劳,肠 不足,浓脾胃。
木瓜
味酸,温,无毒。主湿痹邪气,霍乱吐下,转筋不止。
梅实
味酸,平,无毒。主下气,除烦热,安心,止痢,住渴。
李子
味苦,平,无毒。主僵仆,瘀血,骨痛,除痼热,调中。
奈子
味苦,寒。多食令人腹胀,病患不可食。
石榴
味甘酸,无毒。主咽渴,不可多食,损人肺,止漏精。
林檎
味甘酸,温。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好睡。
杏
味酸。不可多食,伤筋骨。杏仁有毒,主咳逆上气。
柑子
味甘,寒。去肠胃热,利小便,止渴。多食发痼疾。
橘子
味甘酸,温,无毒。止呕,下气,利水道,去胸中瘕热。
橙子
味甘酸,无毒。去恶心。多食伤肝气。皮甚香美。
栗
味咸,温,无毒。主益气,浓肠胃,补肾虚,炒食,壅人气。
枣
味甘,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经脉,生津液。
樱桃
味甘,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暗风人忌食。
葡萄
味甘,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强志,令人肥健。
胡桃
味甘,无毒。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发,多食动风。
松子
味甘,温,无毒。治诸风头眩,散水气,润五脏,延年。
莲子
味甘,平,无毒。补中养神,益气,除百疾,轻身不老。
鸡头
味甘,平,无毒。主湿痹,腰膝痛,补中,除疾,益精气。
芰实
味甘,平,无毒。主安中,补五脏,轻身不饥。
荔枝
味甘,平,无毒。止渴生津,益人颜色。
龙眼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去毒。
银杏
味甘苦,无毒。炒食煮食皆可,生食发病。
橄榄
味酸甘,温,无毒。主消酒,开胃,下气,止渴。
杨梅
味酸甘,温,无毒。主祛痰,止呕,消食,下酒。
榛子
味甘,平,无毒。益气力,宽肠胃,健行,令人不饥。
榧子
味甘,无毒。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
沙糖
味甘,寒,无毒。主心腹热胀,止渴,明目。(即甘蔗汁熬成沙糖。)
甜瓜
味甘,寒,有毒。止渴,除烦热。多食发冷病,破腹。
西瓜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治心烦,解酒毒。
酸枣
味酸甘,平,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除烦。
海红
味酸甘,平,无毒。治泄痢。
香圆
味酸甘,平,无毒。下气,开胸膈。
株子
味酸甘,平,无毒,性微寒,不可多食。
平波
味甘,无毒。止渴生津。置衣服箧笥中,香气可爱。
八檐仁
味甘,无毒。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其果出回回田地。)
必思答
味甘,无毒。调中顺气。(其果出回回田也。)
果米部-卷第六
豆蔻
生交趾。其根似益智,皮壳小浓。核如石榴,辛且香, 草树也。叶如芄兰而小,三月采其叶,细破阴干之。味近苦而有甘。(《大观》第二十三卷1页,《政和》460页,《纲目》811页)
荔枝
谨按《广州记》云∶生岭南及波斯国。树似青木香。味甘、酸。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并宜食之。嘉州已下,渝州并有。其实熟甘 美。荔枝熟,人未采,则百虫不敢近。人才采之,乌鸟、蝙蝠之类,无不残伤。故采荔枝者,日中而众采之。荔枝子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色味俱变。古诗云∶ 色味不逾三日变。员安宇荔枝诗云∶香味三日变。今泸渝人食之,多则发热疮。(《大观》第二十三卷,22页;《政和》470页,《纲目》1299页)
橄榄
谨按《异物志》云∶生南海浦屿间。树高丈余。其实如枣,二月有花生,至八月乃熟,甚香。橄榄木高硕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大观》第二十三卷,37页;《政和》479页,《纲目》1301页)
松子
味甘美,大温,无毒。主诸风,温肠胃。久服轻身,延年,不老。味与卑占国偏桃仁相似。其偏桃仁用与北桃仁无异是也。(《大观》第十二卷,6页,《政和》291页,《纲目》1304页)
海松子
去皮,食之甚香美。与云南松子不同。云南松子似巴豆,其味不浓,多食发热毒。(《大观》第二十三卷,40页;《政和》478页)
偏桃仁
出卑占国,味似海松子,用与北桃仁无异也。(《大观》第二十三卷,40页;《政和》478页)
都角子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南山谷。二月开花,至夏末结实如卵。主益气,安神、遗泄、痔,温肠。久服无所损也。(《大观》第二十三卷,42页;《政和》479页,《
文林郎
南山亦出,彼人呼 。是味酸香,微温,无毒。主水泻,肠虚、烦热。并宜生食,散酒气也。(《大观》第二十三卷,42页;《政和》479页,《纲目》1276页)
无漏子
树若栗木。其实如橡子,有三角。消食,止咳嗽,虚羸,悦人。久服无损也。(《大观》第二十三卷,42页;《政和》479页,《纲目》1309页)
摩厨子
谨按《异物志》云∶生西域。二月开花,四月、五月结实如瓜许。益气,安神,养血,生肌。久服健人也。(《大观》第二十三卷,43页;《政和》480页)
君迁子
谨按刘斯《交州记》云∶其实中有乳,汁甜美香好,微寒,无毒。主消渴烦热,镇心。久服轻身,亦得悦人颜色也。(《大观》第二十三卷,43页;《政和》480页)
草
其实如球子,八月收之。彼民常食之物。主补虚羸乏损,温肠胃,止呕逆。久食健人。一名自然谷。中国人未曾见也。(《大观》第二十六卷,8页;《政和》498页)
鱼品-卷第三
鲤鱼
味甘,寒,有毒。主咳逆上气,黄胆,止渴,安胎。治水肿,香港脚。天行病后不可食,有宿瘕者不可食。
鲫鱼
味甘,温平,无毒。调中,益五脏。和 菜作羹食良,患肠风,痔 下血宜食之。
鲂鱼
甘,温平,无毒。补益与鲫鱼同功。若作脍食,助脾胃。不可与疳痢人食。
白鱼
味甘,平,无毒。开胃下食,去水气。久食发病。
黄鱼
味甘,有毒。发风动气,不可与荞面同食。
青鱼
味甘,平,无毒。南人作 。不可与芫荽、面酱同食。
鱼
味甘,寒,有毒。勿多食,目赤、须赤者,不可食。
沙鱼
味甘咸,无毒。主心气鬼疰、蛊毒、吐血。
鳝鱼
味甘,平,无毒。主湿痹。天行病后,不可食。
鲍鱼
味腥臭,无毒。主坠蹶 折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及治妇人崩血不止。
河鱼
味甘,温。主补虚,去湿气,治腰、脚、痔等疾。
石首鱼
味甘,无毒。开胃益气。干而味咸者,名为鲎。
阿八儿忽鱼
味甘,平,无毒。利五脏,肥美人,多食难克化,脂黄肉粗,无鳞,骨止有脆骨。胞可作膘胶,甚粘。膘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其鱼大者有一二丈长,一名鲟鱼,又名 鱼。生辽阳东北海河中。
乞里麻鱼
味甘,平,无毒。利五脏,肥美人。脂黄肉稍粗。脆亦作膘。其鱼大者,有五六尺长,生辽阳东北海河中。
鳖肉
味甘,平,无毒。下气,除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
蟹
味咸,有毒。主胸中邪热结痛,通胃气,调经脉。
虾
味甘,有毒。多食损人。无须者,不可食。
螺
味甘,大寒,无毒。治肝气热,止渴,解酒毒。
蛤蜊
味甘,大寒,无毒。润五脏,止渴,平胃,解酒毒。
鱼品
味苦,平,无毒。理胃气,实下焦。
蚌
冷,无毒。明目,止消渴,除烦,解热毒。
鲈鱼
平。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食之宜人。
虫鱼部-卷第五
牡蛎
按《广州记》云∶出南海水中。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阴热疾,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久服轻身。用之炙令微黄色熟后,研令极细,入丸散中用。(《大观》第二十卷,6页;《政和》412页,《纲目》1638页)
石决明
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并良。凡用先以面裹熟煨,然后磨去其外黑处,并粗皮了,烂捣之,细罗,于乳钵中再研如面,方堪用也。(《大观》第二十卷,12页;《政和》416页,《纲目》1642页)
秦龟
谨按《正经》云∶生在广州山谷,其壳味带苦。治妇人赤白漏下,破积症,顽风冷痹,关节气壅。或经卜者更妙。凡甲炙令黄,然后入药中。(《大观》第二十卷,八页;《政和》414页,《纲目》1627页)
鲛鱼皮
谨按《名医别录》云∶生南海。味甘、咸,无毒。主心气鬼疰,蛊毒,吐血。
皮上有真珠斑。(《政和》434页)
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无毒,主月蚀疮,阴疮,痿疮,并烧灰用。(《大观》第二十卷,12页;《政和》420页,《纲目》1621页)
蚺蛇胆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岭南。《正经》云∶出晋安及高贺州,彼人畜养而食之。胆,大寒,有毒。主小儿八痫,男子下部 疮。欲认辨真假,但割胆看,内细如粟米,水中浮走者是真也,沉而散者非也。(《大观》第二十二卷,8页;《政和》443页,《纲目》1584页)
贝子
云南极多,用为钱货易。主水气浮肿,及孩子疳蚀,吐乳。并烧过入药中用。(《大观》第二十二卷,20页;《政和》449页,《纲目》1647页)
甲香
和气清神,主肠风 痔。陈氏云∶主甲疽, 疮,蛇蝎蜂螫,疥癣,头疮, 疮。(《大观》第二十二卷,33页;《政和》455页,《纲目》1650)
小甲香
若螺子状。取其蒂而修成也。(《大观》第二十二卷,33页;《政和》455页,《纲目》1650页)
甲煎
口脂用也。《广州记》云∶南人常食,若龟鳖之类。(《大观》第二十二卷,33页;《政和》455页)
珂
谨按《名医别录》云∶生南海,白如蚌。主消翳膜,及筋弩肉,并刮点之。此外无诸要用也。(《大观》第二十二卷,30页;《政和》454页,《纲目》1649页)
蛤蚧
谨按《广州记》云∶生广南水中,有雌雄,状若小鼠,夜即居于榕树上。投一获二.《岭外录》云∶首如虾蟆,背有细鳞,身短尾长。旦暮自 鸣蛤蚧。俚人采之,割腹以竹开张,曝干鬻于市。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彼人用疗折伤。近日西路亦出。其状虽小,滋力一般,无毒。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并宜丸散中使。凡用炙令黄熟后捣,口含少许,奔走,令人不喘者是其真也。(《大观》第二十二卷,15页;《政和》447页,《纲目》1582页)
郎君子
谨按《异志》云∶生南海,有雄雌,青碧色,状似杏仁。欲验真假,先于口内含,令热,然后放醋中,雄雌相趁,逡巡便合,即下其卵如粟粒状,真也。主妇人难产,手把便生,极有验也。乃是人间难得之物。(《大观》第二十一卷,26页;《政和》436页,《纲目》1653页)
海蚕沙
谨按《南州记》云∶生南海山石间。其蚕形,大如拇指。沙甚白,如玉粉状。
每有节。味咸,大温,无毒。主虚劳冷气,诸风不遂。久服令人光泽,补虚羸,轻身延年不老。难得真者。多只被人以水搜葛粉、锻石,以梳齿隐成,此即非也,纵服无益,反损人,慎服之。(《大观》第二十一卷,26页;《政和》436页,《纲目》1522页)
青鱼枕
南方人以为酒器梳篦也。(《大观》第二十一卷,24页;《政和》435页)
真珠
谨按《正经》云∶生南海,石决明产出也。主明目,除面 ,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儿子麸豆疮入眼。蜀中西路女瓜亦出真珠,是蚌蛤产,光白甚好,不及舶上彩耀。欲穿,须得金刚钻也。为药,须久研如粉面,方堪服饵。研之不细,伤人脏腑。(《大观》第二十卷,九页;《政和》414页)
青蚨
谨按《异志》云∶生南海诸山,雄雌常处不相舍。主秘精,缩小便。青金色相似,人采得,以法末之,用涂钱以货易,昼用夜归,亦是人间难得之物也。(《大观》第二十二卷,34页;《政和》456页,《纲目》1525页)
禽品-卷第三
天鹅
味甘,性热,无毒。主补中益气。鹅有三、四等,金头鹅为上,小金头鹅为次。
有花鹅者,有一等鹅不能鸣者,飞则翎响,其肉微腥,皆不及金头鹅。
鹅
味甘,平,无毒。利五脏,主消渴。孟诜云∶肉性冷,不可多食,亦发痼疾。《日华子》云∶苍鹅性冷有毒,食之发疮。白鹅无毒,解五脏热,止渴。脂润皮肤,主治耳聋。
鹅弹补五脏,益气。有痼疾者,不宜多食。
雁
味甘,平,无毒。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益气,壮筋骨,补劳瘦。
雁骨灰
和米泔洗头,长发。
雁膏
治耳聋,亦能长发。
雁脂
补虚羸,令人肥白。六月、七月勿食雁,令人伤神。
禽品
味甘,温,无毒。补中益气,食之甚有益人,炙食之味尤美。然有数等,白、黑头 、胡 ,其肉皆不同。
髓
味甘美,补精髓。
水札
味甘,平,无毒。补中益气。宜炙食之,甚美。
丹雄鸡
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补虚,温中,止血。
白雄鸡
味酸,无毒。主下气,疗狂邪,补中,安五脏,治消渴。
乌雄鸡
味甘酸,无毒。主补
中,止痛,除心腹恶气。虚弱者,宜食之。
乌雌鸡
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五缓
六急,中恶,腹痛及伤折骨疼,安胎血,疗乳难。
黄雌鸡
味酸,平,无毒。主伤中,消
渴,小便数,不禁,肠 ,泄痢,补五脏。先患骨热者,不可食。
鸡子
益气,多食令人
有声。主产后痢,与小儿食之止痢。《日华子》云∶鸡子,镇心,安五脏。其白微寒,疗目赤热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逆。
野鸡
味甘酸,微寒,有小毒。主补中益气,止泄痢。久食令人瘦。九月至十一月食之,稍有益,他月即发五痔及诸疮,亦不可与胡桃及菌子、木耳同食。
山鸡
味甘,温,有小毒。主五脏气喘不得息者,如食法服之。然久食能发五痔,与荞麦面同食生虫。今辽阳有食鸡,味甚肥美;有角鸡,味尤胜诸鸡肉。
鸭肉
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及治小儿热惊痫。
野鸭
味甘,微寒,无毒。补中益气,消食,和胃气,治水肿。绿头者为上,尖尾者为次。
鸳鸯
味咸,平,有小毒。主治 疮。若夫妇不和者,作羹私与食之,即相爱。
禽品
味甘,平,无毒。治惊邪。
鹁鸽
味咸,平,无毒。调精益气,解诸毒药。
鸠肉
味甘,平,无毒。安五藏,益气明目,疗痈肿,排脓血。
鸨肉
味甘,平,无毒。补益人。其肉粗味美。
寒鸦
味酸咸,平,无毒。主瘦病,止咳嗽,骨蒸羸弱者。
鹌鹑
味甘,温平,无毒。益气,补五脏,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酥煎食之,令人
肥下焦。四月以前未可食。
雀肉
味甘,无毒,性热。壮阳道,令人有子。冬月者良。
蒿雀
味甘,温,无毒。食之益阳道,美于诸雀。
兽部-卷第四
犀角
谨按《异物志》云∶山东海水中,其牛乐闻丝竹,彼人动乐,牛则出来,以此采之。有鼻角、顶角,鼻角为上。大寒,无毒。主风毒攻心 热闷,痈毒赤痢,小儿麸豆,风热惊痫。并宜用之。凡犀屑了,以纸裹于怀中良久,合诸色药物,绝为易 。又按通天犀,胎时见天上物命过,并形于角上,故云通天犀也。欲验于月下,以水盆映,则知通天矣。
《正经》云∶是山犀,少见水犀。《五溪记》云∶山犀者,食于竹木,小便即竟日不尽。夷僚家以弓矢而采,故曰黔犀。又刘孝标言∶犀堕角,里人以假角易之,未委虚实。(《大观》第十七卷,17页;《政和》383页。)
象牙
谨按《内典》云∶象出西国,有二牙四牙者。味寒,主风痫热,骨蒸劳,诸疮等。并皆宜生屑入药,得琥珀、竹膏、真珠、犀角、牛黄等良。西域重之,用饰床坐。中国贵之,以为笏。昆仑诸国有象,生于山谷,每遇解牙,人不可取。昆仑以白木削为牙,而用易之。《酉阳杂俎》云∶生文理必国富。又云∶龙与象,六十岁骨方足。(《大观》第十六卷,8页;《政和》371页,《纲目》1765页)
腽肭脐
谨按《临海志》云∶出东海水中。状若鹿形,头似狗,长尾。每遇日出,即浮在水面,昆仑家以弓矢而采之,取其外肾,阴干百日。其味甘香 美,大温,无毒。主五劳七伤,阴痿,少力,肾气衰弱虚损,背膊劳闷,面黑精冷,最良。凡入诸药,先于银器中酒煎后,方合和诸药,不然以好酒浸炙入药用,亦 得。(《大观》第十八卷,12页;《政和》394页,《纲目》页1798)
兽品-卷第三
牛肉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止 泄,安中益气,补脾胃。
牛髓
补中,填精髓。
牛酥
凉,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吐血。
牛酪
味甘酸,寒,无毒。主热毒,止消渴,除胸中虚热,身面热疮。
牛乳腐
微寒,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
羊肉
味甘,大热,无毒。主暖中,头风,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
羊头
凉,治骨蒸,脑热,头眩,瘦病。
羊心
主治忧恚,膈气。
羊肝
性冷,疗肝气虚热,目赤暗。
羊血
主治女人中风、血虚,产后血晕,闷欲绝者,生饮一升。
羊五脏
补人五脏。
羊肾
补肾虚,益精髓。
羊骨
热,治虚劳,寒中,羸瘦。
羊髓
味甘,温。主治男女伤中,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
羊脑
不可多食。
羊酪
治消渴,补虚乏。
黄羊
味甘,温,无毒。补中益气,治劳伤虚寒。其种类数等成群,至于千数。
白黄羊
生于野草内。
黑尾黄羊
生于沙漠中。能走善卧,行走不成群。其脑不可食,髓骨可食,能补益人。煮汤无味。
山羊
味甘,平,无毒。补益人,生山谷中。
兽品
味甘,平,无毒。补五劳七伤,温中益气。其肉稍腥。
马肉
味辛苦,冷,有小毒。主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膝,壮健轻身。
马头骨
作枕令人少睡。
马肝
不可食。
马蹄
白者治妇人漏下,白崩;赤者治妇人赤崩。
白马茎
味咸甘,无毒。主伤中,脉绝,强志,益气,长肌肉,令人有子,能壮盛阴气。
马心
主喜忘。马肉内有生黑墨汁者,有毒,不可食。白马多有之。
马乳
性冷,味甘。止渴,治热。有三等,(一名升坚,一名晃禾儿,一名窗兀。)以升坚为上。
野马肉
味甘,平,有毒。壮筋骨。与家马肉颇相似,其肉落地不沾沙,然不宜多食。
象肉
味淡。不堪食,多食令人体重。胸前小横骨,令人能浮水。身有百兽肉,皆有分段,惟鼻是本肉。
象牙
无毒。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取屑,细研和水傅疮上即出。
驼肉
治诸风,下气,壮筋骨,润皮肤,疗一切顽麻风痹,肌肤紧急,恶疮肿毒。
驼脂
在两峰内,有积聚者,酒服之良。
驼乳
(系爱剌。)
性温,味甘。补中益气,壮筋骨,令人不饥。
野驼
味甘,温平,无毒。治诸风,下气,壮筋骨,润皮肤。
驼峰
治虚劳风。有冷积者,用葡萄酒温调峰子油,服之良。好酒亦可。
熊肉
味甘,无毒。主风痹,筋骨不仁。若腹中有积聚,寒热羸瘦者,不可食之,终身不除。
熊白
凉,无毒。治风补虚损,杀劳虫。
熊掌
食之可御风寒。此是八珍之数,古人最重之。十月勿食之,损神。
驴肉
味甘,寒,无毒。治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解心烦。
头肉
治多年消渴,煮食之良。乌驴者,尤佳。
脂
和乌梅作丸,治久疟。
野驴
性味同。比家驴鬃尾长,骨骼大。食之能治风眩。
麋肉
味甘,温,无毒。益气补中,治腰脚无力。不可与野鸡肉及虾、生菜、梅、李果实同食,令人病。
麋脂
味辛,温,无毒。主痈肿恶疮,风痹,四肢拘缓。通血脉,润泽皮肤。
麋皮
作靴能除香港脚。
鹿肉
味甘,温,无毒。补中,强五脏,益气。
鹿髓
甘,温。主男女伤中,绝脉,筋急,咳逆,以酒服之。
鹿头
主消渴,夜梦见物。
鹿蹄
主脚膝疼痛。
鹿肾
主温中,补肾,安五脏,壮阳气。
鹿茸
味甘,微温,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补虚羸,壮筋骨。
鹿角
微咸,无毒。主恶疮痈肿,逐邪气,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及留血在阴中。
獐肉
温。主补益五脏。《日华子》云∶肉无毒。八月至腊月食之,胜羊肉;十二月以后至七月食之,动气。道家多食,言无禁忌也。
犬肉
味咸,温,无毒。安五脏,补绝伤,益阳道,补血脉,浓肠胃,实下焦,填精髓。黄色犬肉尤佳。不与蒜同食,必顿损人。九月不宜食之,令人损神。
犬四脚蹄
煮饮之,下乳汁。
猪肉
味苦,无毒。主闭血脉,弱筋骨,虚肥人。不可久食,动风。患金疮者,尤甚。
猪肚
主补中益气,止渴。
猪肾
冷。和理肾气,通利膀胱。
猪四蹄
小寒。主伤挞诸败疮,下乳。
野猪肉
味苦,无毒。主补肌肤,令人虚肥。雌者肉更美,冬月食。橡子肉色赤,补人五脏,治肠风泻血,其肉味胜家猪。
江猪
味甘,平,无毒。然不宜多食,动风气,令人体重。
獭肉
味咸,平,无毒。治水气胀满。疗瘟疫病,诸热毒风,咳嗽劳损。不可与兔同食。
獭肝
甘,有毒。治肠风下血及主疰病相染。
獭皮
饰领袖则尘垢不着。如风沙翳目,以袖拭之即出。又鱼刺鲠喉中不出者,取獭爪爬项下即出。
虎肉
味咸酸,平,无毒。主恶心欲呕,益气力。食之入山,虎见则畏,辟三十六种魅。
虎眼睛
主疟疾,辟恶,止小儿热惊。
虎骨
主除邪恶气,杀鬼疰毒,止惊悸。主恶疮鼠 ,头骨尤良。
豹肉
味酸,平,无毒。安五脏,补绝伤,壮筋骨,强志气。久食令人猛健忘,性粗疏,耐寒暑。正月勿食之,伤神。唐本注云∶车驾卤簿用豹尾,取其威重为可贵也。
土豹脑子
可治腰疼。
子
味甘,平,无毒。补益人。
麂肉
味甘,平,无毒。主五痔,多食能动人痼疾。
麝肉
无毒,性温。似獐肉而腥,食之不畏蛇毒。
狐肉
温,有小毒。《日华子》云∶性暖,补虚劳,治恶疮疥。
犀牛肉
味甘,温,无毒。主诸兽蛇虫蛊毒,辟瘴气,食之入山不迷其路。
犀角
味苦咸,微寒,无毒。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疗伤寒、瘟疫。犀有数等∶山犀、通天犀、辟尘犀、水犀、镇帷犀。
野狼肉
味咸,性热,无毒。主补益五脏,浓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味胜狐、犬肉。
野狼喉嗉皮
熟成皮条,勒头去头痛。
野狼皮
熟作番皮,大暖。
野狼尾
马胸堂前带之,辟邪,令马不惊。
野狼牙
带之辟邪。
兔肉
味辛,平,无毒。补中益气。不宜多食,损阳事,绝血脉,令人痿黄。不可与姜、橘同食,令人患卒心痛。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二月不可食,伤神。
兔肝
主明目。
腊月兔头及皮毛
烧灰,酒调服之,治难产,胞衣不出,余血不下。
塔剌不花
一名土拨鼠。
味甘,无毒。主野鸡 疮,煮食之宜人。生山后草泽中。北人掘取以食,虽肥,煮则无油,汤无味。多食难克化,微动气。
皮
作番皮,不湿透,甚暖。
头骨
去下颏肉,令齿全,治小儿无睡,悬之头边,即令得睡。
獾肉
味甘,平,无毒。治上气咳逆,水胀不差,作羹食良。
野狸
味甘,平,无毒。主治鼠 ,恶疮,头骨尤良。
黄鼠
味甘,平,无毒。多食发疮。
猴肉
味酸,无毒。主治诸风,劳疾。酿酒尤佳。
木部-卷第三
琥珀
是海松木中津液,初若桃胶,后乃凝结。温,主止血,生肌,镇心,明目,破症瘕气块,产后血晕闷绝,儿枕痛等,并宜饵此方。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棱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六铢,熬捣为散。空心酒服三钱匕,日再服校量,神验莫及。产后即减大黄。凡验真假,于手心热磨,吸得芥为真。复有南珀,不及舶上来者。(《大观》卷十二页19,《政和》页297,《纲目》页1471)
沉香
按《正经》生南海山谷。味苦,温,无毒。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当以水试乃知子细,没者为沉香,浮者为檀,似鸡骨者为鸡骨香,似马蹄者为马蹄香,似牛头者为牛头香,枝条细实者为青桂,粗重者为笺香。
以上七件,并同一树。梵云波律亦此香也。(《大观》卷十二页43,《政和》页308,《纲目》页1361)
熏陆香
谨按《广志》云∶熏陆香,是树皮鳞甲,采之复生。(《大观》卷十二页45,《政和》页309,《纲目》页1371)
乳头香
谨按《广志》云∶生南海,是波斯松树脂也,紫赤如樱桃者为上。仙方多用辟谷,兼疗耳聋,中风口噤不语,善治妇人血气。能发粉酒。红透明者为上。(《大观》卷十二页47,《政和》页309)
丁香
按《山海经》云∶生东海及昆仑国。三月、二月花开,紫白色。至七月方始成实,大者如巴豆,为之母丁香;小者实为之丁香。主风疳 ,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树皮亦能治齿痛。(《大观》卷十二页42,《政和》页307,《纲目》页1363)
降真香
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度 烧之,功力极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大观》卷十二页48,《政和》页310,《纲目》页1366)
藤黄
谨按《广志》云∶出鄂、岳等州诸山崖。其树名海藤。花有蕊,散落石上,彼人收之,谓沙黄。就树采者轻妙,谓之腊草。酸、涩,有毒。主 牙蛀齿,点之便落。据今所呼铜黄谬矣。盖以铜、藤语讹也。按此与石泪采无异也。画家及丹灶家并时用之。(《大观》卷十二页50,《政和》页310,《纲 目》页1057)
返魂香
谨按《汉书》云∶汉武帝时,西国进返魂香。《武王内传》云∶聚窟洞中,上有返魂树,采其根于釜中,以水煮,候成汁,方去滓,重火炼之 如漆,候凝,则香成也。西国使云∶其香名有六。帝曰∶六名何?一名返魂,一名惊精,一名回生,一名震坛,一名人马精,一名节死香。烧之一豆许,凡有疫死 者,闻香再活,故曰返魂香也。(《大观》卷十二页50,《政和》页310,《纲目》页1381)
海红豆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人家园圃中。大树而生,叶圆,有荚。微寒,有小毒。主人黑皮 花癣,头面游风。宜入面药及藻豆。近右蜀中种亦成也。(《大观》卷十二页51,《政和》页310,《纲目》页1426)
落雁木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野中。藤蔓而生,四面如刀削,代州雁门亦有。藤萝高丈余,雁过皆缀其中,故曰落雁木。又云雁衔至代州雁门皆放落而生,以此为名。
蜀中雅州亦出。味平,温,无毒。主风痛,伤折,香港脚肿,腹满虚胀。以粉木同煮汁蘸洗,并立效。又主妇人阴疮浮 ,以椿木同煮之妙也。(《大观》卷十二页51,《政和》页311,《纲目》页1056)
木
谨按《蜀记》云∶生南中八郡。树高数十余丈,阔四五围。叶似飞鸟翼,皮中亦有面,彼人作饼食之。《广志》云∶作饭饵之,轻滑美好,白胜桄榔面。味平,温,无毒。主补虚冷,消食。彼人呼为 面也。(《大观》卷十二页51,《政和》页311,《纲目》页1310)
闸极木皮
谨按《广志》云∶生广南山野郊汉。《尔雅》注云∶闸极木如桑树。味苦,温,无毒。主霍乱吐泻,小儿吐乳,暖胃,正气,并宜煎服。(《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纲目》页1482)
无名木皮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南山谷。大温,无毒。主阴肾痿弱,囊下湿痒,并宜煎取其汁小浴,极妙也。(《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纲目》页1294)
无名子
无名木实号无名子,波斯家呼为阿月浑,状若榛子。味辛,无毒。主腰冷,阴肾虚弱,房中术用户众。得木香、山茱萸良也。(《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纲目》页1294)
奴会子
谨按《拾遗》云∶生西国诸戎,大小如苦药子。味辛,平,无毒。主治小儿无辜疳冷,虚渴,脱肛,骨立瘦损,脾胃不磨。《刘五粮方》用为煎,治孩子瘦损也。(《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纲目》页1307)
KT芦叶
谨按《广州记》云∶出新平县,状若茶树阔大。无毒。主烦渴热闷,下痰,通小肠淋,止头痛,彼人用代茶,故人重之,如蜀地茶也。(《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纲目》页1329)
干陀木皮
按《西域记》云∶生西国。彼人用染僧褐,故名。干陀,褐色也。树大皮浓。
味平,温,主症瘕气块,温腹,暖胃,止呕逆,并食也。(《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纲目》页1482)
含水藤中水
谨按《交州记》云∶生岭南及诸海山谷。状若葛,叶似枸杞。多在路旁,行人乏水处便吃此藤,故以为名。主烦渴,心躁,天行疫气瘴疠,丹石发动,亦宜服之。(《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纲目》页1054)
鼠藤
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山谷,藤蔓而生。鼠爱食此,故曰鼠藤。咬处人即用入药。彼人食之,如吃甘蔗。味甘美,主腰脚风冷,大补水脏,好颜色,长筋骨,并锉,浓煎服之。亦取汁浸酒更妙。(《大观》卷十二页53,《政和》页312,《纲目》页1054)
蜜香
谨按《内典》云∶状若槐树。《异物志》云∶其叶如椿。《交州记》云∶树似沉香无异。主辟恶,去邪鬼尸注心气。生南海诸山中。种之五六年便有香也。(《大观》卷十二页53,《政和》页312,《纲目》页1363)
阿勒勃
按《异域记》云∶主热病,及下痰,杀虫,通经络。子,疗小儿疳气,凡用先炙令黄用。(《大观》卷十二页53,《政和》页312,《纲目》页1311)
槟榔
谨按《广志》云∶生南海诸国。树茎叶根干,与大腹子异耳。又云如棕榈也,叶茜似芭蕉状。陶弘景云∶向阳曰槟榔,向阴曰大腹。味涩, 温,无毒。主奔豚诸气,五鬲气,风冷气,宿食不消。《香港脚论》云∶以沙牛尿一盏,磨一枚,空心暖服,治香港脚壅毒,水肿浮气。秦医云∶槟榔二枚,一生一 熟捣末,酒煎服之,善治膀胱诸气也。(《大观》卷十三页11,《政和》页319,《纲目》页1305)
芜荑
谨按《广州记》云∶生大秦国,是波斯芜荑也。味辛,温,无毒。治冷痢,心气,杀虫,止痛。又妇人子宫风虚,孩子疳泻。得诃子、豆蔻,良。(《大观》卷十三页19,《政和》页322,《纲目》页1418)
安息香
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波斯国。树中脂也,状若桃胶,以秋月采之。又方云∶妇人夜梦鬼交,以臭黄合为丸,烧熏丹穴永断。又主男子遗精,暖肾,辟恶气。(《大观》卷十三页39,《政和》页330,《纲目》页1374)
龙脑
谨按陶弘景云∶生西海律国,是波律树中脂也,如白胶香状。味苦、辛,微温,无毒。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又有苍龙脑,主风疮 ,入膏煎良。用点眼,则有伤。《名医别录》云∶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立瘥。
又唐太宗时,西海律国贡龙脑香,是知彼处出耳。(《大观》卷十三页16,《政和》页321,《纲目》页1376)
摩勒
生西国,大小如枳橘子状。梵云∶ 摩勒果是也。味苦、酸、甘,微寒,无毒。
主丹石伤肺,上气咳嗽。久服轻身,延年长生。凡服乳石之人,常宜服也。(《大观》卷十三页40,《政和》页331,《纲目》页1302)
毗梨勒
谨按《唐志》云∶生南海诸地,树不与诃梨子相似,即圆而毗也。味苦、带涩,微温,无毒。主乌髭发,烧灰,干血效。(《大观》卷十三页40,《政和》页331,《纲目》页1303)
没药
谨按徐表《南州记》∶生波斯国,是彼处松脂也。状如神香,赤黑色。味苦、辛,温,无毒。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凡服皆须研 烂,以热酒调服,近效。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尔。(《大观》卷十三页37,《政和》页330,《纲目》页1373)
海桐皮
谨按《广志》云∶生南海山谷中。似桐皮,黄白色,故以名之。味苦,温,无毒。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大观》卷十三页42,《政和》页332,《纲目》页1396)
天竹桂
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山谷。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方家少用。(《大观》卷十三页48,《政和》页334,《纲目》页1359)
元慈勒
慈勒树中脂也。味甘,平。消翳,破血,止痢,腹中恶血,今少有。(《大观》卷十三页50,《政和》页335,《纲目》页1378)
都咸子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南山谷。味甘,平,无毒。主烦躁心闷,痰鬲,伤寒清涕,咳逆上气,宜煎服。子食之香,大小如半夏。(《大观》卷十三页50,《政和》页335,《纲目》页1312)
必栗香
主鬼疰心气,断一切恶气,叶落水中,鱼当暴死。(《大观》卷十三页49,《政和》页334,《纲目》页1369)
研药
叶如椒,主赤白痢,蛊毒,中恶,并锉煎服之。(《大观》卷十三页49,《政和》页334,《纲目》页1368)
榈木
谨按《广志》云∶生安南,及南海山谷,胡人用为床坐,性坚好。主产后恶露冲心,症瘕结气,赤白漏下,并锉煎服之。(《大观》卷十三页49,《政和》页334,《纲目》页1420)
黄龙眼
功力胜解毒子也。(《大观》卷十三页49,《政和》页334)
诃梨勒
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诸地。味酸、涩,温,无毒。主五鬲气结,心腹虚痛,赤白诸痢,及呕吐,咳嗽,并宜使。其皮主嗽。肉炙,治 眼涩痛。方家使陆路诃梨勒,即六棱是也。按波斯将诃梨勒、大腹等,舶上用防不虞。或遇大鱼放涎滑水中数里,不通舡也,遂乃煮此洗其涎滑,寻化为水。可量治 气功力者乎。大腹、诃子,性焦者,是近铛下,故中国种不生。故梵云∶诃梨恒鸡,谓唐言天堂,未并只此也。(《大观》卷十四页8,《政和》页342,《纲目》页1409)
苏方木
谨按徐表《南海记》,生海畔,叶似绛,木若女贞。味平,无毒。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怯起冲心,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 女中风,口噤不语。宜此法,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差。(《大观》卷十四页24,《政和》页348,《纲目》页 1418)
胡椒
谨按徐表《南州记》,生南海诸地。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不宜多服,损肺。一云向阴者澄茄,向阳者胡椒也。(《大观》卷十四页27,《政和》页349,《纲目》页1320)
无食子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波斯国,大小如药子。味温平,无毒。主肠虚冷痢,益血生精,乌髭发,和气安神,治阴毒痿,烧灰用。张仲景使治 阴汗,取烧灰,先以微温水浴了,即以帛微 ,后傅灰囊上,甚良。波斯每食以代果,番胡呼为没食子,今人呼墨食子,转谬矣。(《大观》卷十四页19,《政和》页346,《纲目》页1409)
千金藤
谨按《广州记》云∶生岭南山野。陈氏云∶呼为石黄香。味苦,平,无毒。主天行时气,能治野蛊诸毒,痈肿发背,并宜煎服,浸酒治风,轻身也。(《大观》卷十四页27,《政和》页349,《纲目》页1035)
婆罗得
谨按徐氏云∶生西海波斯国。似中华柳树也,方家多用。(《大观》卷十四页47,《政和》页358,《纲目》页1411)
椰子
谨按《交州记》云∶生南海。状若海棕。实名椰子,大如碗许大。外有粗皮,如大腹子、豆蔻之类;内有浆,似酒,饮之不醉。主消渴,吐血,水肿,去风热。云南者亦好。
武侯讨云南时,并令将士剪除椰树,不令小邦有此异物,多食动气也。(《大观》卷十四页35,《政和》页353,《纲目》页1308)
桄榔子
谨按《岭表录》云∶生广南山谷,树身皮叶与蕃枣槟榔等小异,然叶下有发,如粗马尾,广人用织巾子,木皮内有面,食之,极有补益虚羸乏损,腰脚无力。久服轻身,辟谷。《录异》云∶桄榔盖以此也。(《大观》卷十四页24,《政和》页348,《纲目》页1309)
柯树皮
谨按《广志》云∶生广南山谷。《临海志》云∶是木奴树。主浮气。采皮,以水煮,去滓,复炼候凝结丸得为度。每朝空心饮下三丸,浮气水肿,并从小便出。故波斯家用为舡舫也。(《大观》卷十四页53,《政和》页361,《纲目》页1422)
榈木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岭南山谷。平,温,主金疮,疥癣,生肌,止血,并宜烧灰使用。其实黄白色,有大毒,不堪服食也。(《大观》卷十四页51,《政和》页360,《纲目》页1421)
没离梨
微温。主消食,涩肠,下气,及上气咳嗽,并宜入面药。(《大观》卷十四页52,《政和》页360,《纲目》页1393)
楸木皮
微温。主消食,涩肠,下气,及上气咳嗽,并宜入面药。(《大观》卷十四页52,《政和》页361,《纲目》页1393)
米谷品-卷第三
稻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不可多食。即糯米也。(苏门者为上,酿酒者多用。)
粳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和胃气,长肌肉。即今有数种。(香粳米,匾子米、雪里白,香子米。)香味尤胜。诸粳米捣碎,取其圆净者,为圆米,亦作渴米。
粟米
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良,治胃中热,消渴,利小便,止痢。唐本草注云∶粟类多种,颗粒细如粱米,捣细,取匀净者为浙米。
青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中热,消渴,止泄痢,益气补中,轻身延年。
白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黄粱米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唐本注云∶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
黍米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
久食昏人五脏,令人好睡,肺病宜食。
丹黍米
味苦,微温,无毒。主咳逆,霍乱,止烦渴,除热。
稷米
味甘,无毒。主益气,补不足。关西谓之糜子米,亦谓 米。古者取其香可爱,故以供祭祀。
河西米
味甘,无毒。补中益气。颗粒硬于诸米。出本地。
绿豆
味甘寒,无毒。主丹毒,风疹,烦热,和五脏,行经脉。
白豆
味甘,平,无毒。调中,暖肠胃,助经脉。肾病宜食。
大豆
味甘,平,无毒。杀鬼气,止痛,逐水,除胃中热,下瘀血,解诸药毒。作豆腐即寒而动气。
赤小豆
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排脓血,去热肿,止泻痢,通小便。解小麦毒。
回回豆子
味甘,无毒。主消渴。勿与盐煮食之。出在回回地面,苗似豆,今田野中处
处有之。
青小豆
味甘寒,无毒。主热中,消渴。止下痢,去腹胀。产妇无乳汁,烂煮三五升食之,即乳多。
豌豆
味甘,平,无毒。调顺荣卫,和中益气。
匾豆
味甘,微温。主和中。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小麦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烦躁,消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痛,唾血。
大麦
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令人多热,为五谷长。《药性论》云∶能消化宿食,破冷气。
荞麦
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气,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须眉。
白芝麻
味甘、大寒,无毒。治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风,润肌肤。食后生啖一合。与乳母食之,令子不生病。
胡麻
味甘,微寒。除一切痼疾,久服长肌肉,健人。油,利大便,治胞衣不下。《修真秘旨》云神仙服胡麻法∶久服面光泽,不饥,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马。
饧
味甘,微温,无毒。补虚乏,止渴,去血,健脾,治嗽。小儿误吞钱,取一斤,渐渐尽食之即出。
蜜
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补五脏不足,益中气,止痛,解毒,明耳目,和百药,除众病。
曲
味甘,大暖。疗藏府中风气,调中益气,开胃消食,补虚去冷。陈久者良。
醋
味酸,温,无毒。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破血运,除症块,坚积。醋有数种∶酒醋、桃醋、麦醋、葡萄醋、枣醋、米醋为上,入药用。
酱
味咸酸,冷,无毒。除热止烦,杀百药、热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蔬毒,豆酱主治胜面酱。陈久者尤良。
豉
味苦,寒,无毒。主伤寒,头痛,烦躁,满闷。
盐
味咸,温,无毒。主杀鬼蛊邪,疰毒伤寒,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多食伤肺,令人咳嗽,失颜色。
酒
味苦甘辣,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消忧愁,多饮损寿伤神,易人本性。酒有数般,唯酝酿以随其性。
虎骨酒
以酥炙虎骨捣碎,酿酒。治骨节疼痛,风疰冷痹痛。
枸杞酒
以甘州枸杞依法酿酒。补虚弱,长肌肉,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
地黄酒
以地黄绞汁酿酒。治虚弱,壮筋骨,通血脉,治腹内痛。
松节酒
仙方以五月五日采松节,锉碎,煮水酿酒。治冷风虚,骨弱,脚不能履地。
茯苓酒
仙方,依法茯苓酿酒。治虚劳,壮筋骨,延年益寿。
松根酒
以松树下撅坑置瓮,取松根津液酿酒。治风,壮筋骨。
羊羔酒
依法作酒,大补益人。
五加皮酒
五加皮浸酒,或依法酿酒。治骨弱不能行走,久服壮筋骨,延年不老。
腽肭脐酒
治肾虚弱,壮腰膝,大补益人。
小黄米酒
性热,不宜多饮,昏人五脏,烦热多睡。
葡萄酒
益气调中,耐饥强志。酒有数等,有西番者,有哈剌火者,有平阳太原者,其味都不及哈剌火者。田地酒最佳。
阿剌吉酒
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
速儿麻酒
又名拨糟。味微甘辣。主益气,止渴。多饮令人膨胀、生痰。
草部-卷第二
人参
出新罗国,所贡又有手脚,状如人形,长尺余,以杉木夹定,红线缠饰之。味甘,微温。主腹腰,消食,补养藏腑,益气,安神,止呕逆,平 脉,下痰,止烦躁,变酸水。又有沙洲参,短小,不堪采根。用时去其芦头,不去者吐人,慎之。(《大观》卷六页15,《政和》页146,《纲目》页722)
木香
谨按《山海经》云∶生东海、昆仑山。(《大观》卷六页59,《政和》页160)
草犀根
谨按《广州记》云∶生岭南及海中,独茎,对叶而生,如灯台草,根若细辛。平,无毒。主解一切毒瓦斯,虎野狼所伤,溪毒野蛊等毒,并宜烧研服,临死者服之得活。(《大观》卷六页89,《政和》页169,《纲目》页791)
薇
谨按《广州记》云∶生海、池、泽中。《尔雅》注云∶薇,水菜。主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大观》卷六页89,《政和》页169,《纲目》页1219)
白兔藿
主风邪热极,宜煮白兔藿饮之。干则捣末,傅诸毒,妙。(《大观》卷七页49,《政和》页190,《纲目》页1045)
无风独摇草
谨按《广志》云∶生岭南,又云生大秦国。性温,平,无毒。主头面游风,遍身痒,煮汁淋蘸。《陶朱术》云∶五月五日采,诸山野往往亦有之。(《大观》卷六页89,《政和》页169,《纲目》页1096)
人肝藤
《广志》云∶生岭南山石间,引蔓而生。主虫毒,及手脚不遂等风,生研服。(《大观》卷七页56,《政和》页192)
石
主风秘不通,五鬲气,并小便不利,脐下结气,宜煮汁饮之。胡人多用治耳疾。(《大观》卷七页56,《政和》页192,《纲目》页1239)
海根
味苦,小温,无毒。主霍乱,中恶心腹痛,鬼气注忤,飞尸,喉痹,蛊毒,痈疽恶肿,赤白游疹,蛇咬犬毒。酒及水磨服,傅之亦佳。生会稽海畔山谷,茎赤,叶似马蓼,根似菝 而小也。胡人采得蒸而用之。(《大观》卷7页56,《政和》页192)
越王余
谨按《异苑记》云∶昔晋安越王,因渡南海,将黑角白骨 筹,所余弃水中,故生此,遂名 。味咸,温。主水肿浮气结聚,宿滞不消,腹中虚鸣,并宜煮服之。(《大观》卷七页56,《政和》页192,《纲目》页1074)
通草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州山谷。味温,平。主诸 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大观》卷八页21,《政和》页201,《纲目》页1043)
兜纳香
谨按《广志》云∶生西海诸山。味辛,平,无毒。主恶疮肿 ,止痛,生肌,并入膏用;烧之能辟远近恶气;带之夜行,壮胆,安神;与茆香、柳枝合为汤,浴小儿则易长。(《大观》卷八页70,《政和》页214,《纲目》页828)
风延母
谨按徐表《南州记》,生南海山野中。主三消,五淋,下痰,小儿赤白毒痢,蛇毒,瘅、溪等毒。一切疮肿,并宜煎服。只出南中,诸无所出也。(《大观》卷八页71,《政和》页215,《纲目》页1056)
大瓠藤水
谨按《太康记》云∶生安南、朱崖上,彼无水,惟大瓠中有天生水。味甘,冷,香美。主解大热,止烦渴,润五脏,利水道。彼人造饮馔皆瓠也。(《大观》卷八页71,《政和》页215,《纲目》页1054)
海藻
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香港脚,贲 气,并良。(《大观》卷九页11,《政和》页222,《纲目》页1072)
昆布
谨按《异志》,生东海水中,其草顺流而生。新罗者黄黑色,叶细。胡人采得搓之为索,阴干,舶上来中国。性温,主大腹水肿,诸浮气,并瘿瘤气结等,良。(《大观》卷九页13,《政和》页222,《纲目》页1073)
阿魏
谨按《广志》云∶生石昆仑国,是木津液,如桃胶状。其色黑者不堪,其状黄散者为上。其味辛、温。善主于风邪鬼注,并心腹中冷服饵。又云南长河中亦有阿魏,与舶上来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大观》卷九页17,《政和》页224,《纲目》页1379)
荜茇
谨按徐表《南州记》,本出南海,长一指,赤褐色为上。复有荜拨,短小黑,味不堪。舶上者味辛,温。又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痢,与阿魏和合良。亦滋食味。得诃子、人参、桂心、干姜,治脏腑虚冷,肠鸣泄痢神效。(《大观》卷九页31,《政和》页229,《纲目》页814)
酱
谨按《广州记》云∶出波斯国,其实状若桑椹,紫褐色者为上,黑者是老不堪。黔中亦有,形状相似,滋味一般。主咳逆上气,心腹虫痛,胃弱虚泻,霍乱吐逆,解酒食味。
近多黑色,少见褐色者也。(《大观》卷九页32,《政和》页229,《纲目》页815)
延胡索
生奚国,从安东道来。味苦、甘,无毒。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与三棱、鳖甲、大黄为散,能散气,通经络。蛀 成末者,使之惟良,偏主产后病也。(《大观》卷九页35,《政和》页230,《纲目》页779)
红豆蔻
云是高良姜子,其苗如芦,叶似姜,花作穗,嫩叶卷而生,微带红色。择嫩者,加入盐, 作朵不散落,须以朱槿染,令色深善,醒于醉,解酒毒。此外无诸要使也。生南海诸谷。(《大观》卷九页51,《政和》页236,《纲目》页810)
肉豆蔻
谨按《广志》云∶生秦国及昆仑。味辛,温,无毒。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大观》卷九页36,《政和》页231,《纲目》页816)
零陵香
谨按《山海经》,生广南山谷。陈氏云∶地名零陵,故以地为名。味辛,温,无毒。主风邪冲心,牙车肿痛,虚劳疳 ,凡是齿痛,煎含良。得升麻、细辛,善。不宜多服,令人气喘。(《大观》卷九页38,《政和》页232,《纲目》页829)
补骨脂
恶甘草。(《大观》卷九页37,《政和》页231,《纲目》页817)
缩沙蜜
今按陈氏,生西海及西戎诸地。味辛,平,咸。得诃子、鳖甲、豆蔻、白芜荑等良。多从安东道来。(《大观》卷九页39,《政和》页232,《纲目》页812)
艾香
谨按《广志》云∶生剽地。温,平。主伤寒五泄,主心腹注气,下寸白,止肠鸣,烧之辟温疫,合 窠浴香港脚,甚良。(《大观》卷九页52,《政和》页236,《纲目》页828)
莳萝
谨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即黑色而重,莳萝子即褐色而轻。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即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尔。(《大观》卷九页51,《政和》页236,《纲目》页1204)
荜澄茄
谨按《广志》云∶生诸海,嫩胡椒也。青时就树采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圆是也。
其味辛、苦,微温,无毒。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古方偏用染发,不用治病也。(《大观》卷九页49,《政和》页235,《纲目》页1321)
茅香
谨按《广志》云∶生广南山谷。味甘,平,无毒。主小儿遍身疮 ,以桃叶同煮浴之。合诸名香甚奇妙,尤胜舶上来者。(《大观》卷九页57,《政和》页239,《纲目》页827)
甘松香
谨按《广志》云∶生源州。苗细,引蔓而生。又陈氏云∶主黑皮 ,风疳,齿,野鸡痔。得白芷、附子良,合诸香及 衣妙也。(《大观》卷九页52,《政和》页236)
迷迭香
味平,不治疾。烧之祛鬼气,合羌活为丸散,夜烧之,辟蚊蚋。此外别无用矣。
(《大观》卷九页28,《政和》页240,《纲目》页828)
仙茅
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其黄色多涎,梵云呼为阿输干陀。味甘,微温,有小毒。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藏,强筋骨,消 食。久服轻身,益颜色。自武城来,蜀中诸州皆有。叶似茅,故名曰仙茅。味辛,平,宣而复补,无大毒,有小热,有小毒。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 髓,益阳不倦。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大观》卷十一页28,《政和》页273,《纲目》页751)
白附子
按《南州记》云∶生东海,又新罗国。苗与附子相似,大温,有小毒。主治疥癣风疮,头面痕,阴囊下湿,腿无力,诸风冷气,入面脂皆好也。(《大观》卷十一页44,《政和》页279,《纲目》页976)
瓶香
谨按陈藏器云∶生南海山谷,草之状也。味寒,无毒,主天行时气,鬼魅邪精等,宜烧之。又于水煮,善洗水肿浮气。与土姜、芥子等煎浴汤,治风疟甚验也。(《大观》卷十页45,《政和》页258,《纲目》页828)
钗子股
谨按陈氏云∶生岭南及南海诸山。每茎三十根,状似细辛。味苦,平,无毒。主解毒痈疽,神验。忠万州者佳,草茎功力相似,以水煎服。缘岭南多毒,家家贮之。(《大观》卷十页45,《政和》页258,《纲目》页791)
宜南草
谨按《广州记》云∶生广南山谷,有荚,长二尺许,内有薄片似纸,大小如蝉翼。主邪,小男女以绯绢袋盛一片,佩之臂上,辟恶,止惊。此草生南方,故作南北字。今人多以男女字非也,宜男草者,即萱草是。(《大观》卷十页45,《政和》页258,《纲目》页1096)
车香
按《广志》云∶生海南山谷。陈氏云∶生徐州。微寒,无毒。主霍乱,辟恶气,衣甚好。《齐民要术》云∶凡诸树木蛀者,煎此香冷淋之,善辟蛀 也。(《大观》卷十页45,《政和》页259,《纲目》页827)
冲洞根
谨按《广州记》云∶生岭南及海隅。苗蔓如土瓜,根相似。味辛,温,无毒。主一切毒瓦斯及蛇伤。并取其根磨服之,应是着诸般毒悉皆吐出。(《大观》卷十页46,《政和》页259,《纲目》页1038)
禽兽变异-卷第二
禽兽形类,依本体生者,犹分其性质有毒无毒者,况异像变生,岂无毒乎。倘不慎口,致生疾病,是不察矣。
兽岐尾,马蹄夜目,羊心有孔, 肝有青黑,鹿豹文,羊肝有孔,黑鸡白首,白马青蹄,羊独角,白羊黑头,黑羊白头,白鸟黄首,羊六角,白马黑头,鸡有四距,爆肉不燥,马生角,牛肝叶孤,蟹 有独螯,鱼有眼睫,虾无须,肉入水动,肉经宿暖,鱼无肠、胆、腮,肉落地不沾土,鱼目开合及腹下丹。
玉石部-卷第一
玉屑
按《异物志》云∶出昆仑。又《淮南子》云∶出钟山。又云蓝田出美玉,燕口出璧玉。味咸,寒,无毒。主消渴,滋养五脏,止烦躁,宜共金 银、麦门冬等同煎服之,甚有所益。《仙经》云∶服玉如玉化水法,在《淮南三十六水法》中载。又《别宝经》云∶凡石韫玉,但夜将石映灯看之,内有红光,明如 初出日,便知有玉。《楚记》∶卞和三献玉不鉴,所以遭刖足。后有辨者,映灯验之,方知玉在石内,乃为玉玺,价可重连城也。(《大观》卷三页9,《政和》页 82,《纲目》页614)
车渠
《韵集》云∶生西国,是玉石之类,形似蚌蛤,有文理。大寒,无毒。主安神镇宅,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极验也。又《西域记》云∶重堂殿梁檐,皆以七宝饰之,此其一也。(《大观》卷三页37,《政和》页96,《纲目》页1647)
金线矾
《广州志》云∶生波斯国,味咸、酸、涩,有毒。主野鸡、 痔、恶疮、疥癣等疾。打破内有金线文者为上,多入烧家用。(《大观》卷三页37,《政和》页96)
波斯白矾
《广州记》云∶出大秦国,其色白而莹净,内有棘针纹。味酸、涩,温,无毒。主赤白漏下,阴蚀,泄痢,疮疥,解一切虫蛇等毒。去目赤暴肿,齿痛。火炼之良,恶牡蛎。多入丹灶家,功力逾于河西石门者。近日语州诸番往往亦有,可用也。(《大观》卷三页37,《政和》页96,《纲目》页707)
金屑
按《广州记》云∶出大食国,彼方出金最多,凡是货易,并使金钱。性多寒,生者有毒,熟者无毒。主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 血,骨蒸,劳极渴,主利五脏邪气,补心,并入薄于丸散服。《异志》云∶金生丽水。《山海经》说∶诸山出金极多,不能备录。蔡州出瓜子金,云南山出颗块金, 在山石间采之。黔南遂府吉州水中并产麸金。又《岭表录异》云∶广州含 县有金池,彼中居人,忽有养鹅鸭,常于屎中见麸金片,遂多养收屎淘之,日得一两或半两,因而至富矣。(《大观》卷四页18,《政和》页109,《纲目》页 59
银屑
谨按《南越志》云∶出波斯国,有天生药银,波斯国用为试药、指环。大寒,无毒。主坚筋骨,镇心,明目,风热癫疾等。并入薄于丸散服 之。又烧朱粉瓮下多年沉积有银,号铅银,光软甚好,与波斯银功力相似,只是难得。今时烧炼家,每一斤生铅,只煎得一二铢。《山海经》云∶东北乐平郡党少山 出银甚多。黔中生银,体骨硬,不堪入药。又按《唐贞观政要》云∶十年有理书御史权万纪奏曰∶宣饶二州诸山极有银坑,采之甚是利益。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无 所乏少,何假取乎?是知彼处出银也。(《大观》卷四页20,《政和》页110,《纲目》页594)
石流黄
谨案《广州记》云∶生昆仑日脚下,颗块莹净,无夹石者良。主风冷,虚备,肾冷,上气,腿膝虚羸,长肌肤,益气力,遗精,痔漏,老人风 秘等。并宜烧炼服。仙方谓之黄砂,能坏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伏归本色,服而能除万病。如有发动,宜以猪肉、鸭羹,余甘子汤并解之。蜀中雅州亦出,光 腻甚好,功力不及舶上来者。(《大观》卷四页10,《政和》页103,《纲目》页702)
绿盐
谨按《古今录》云∶波斯国在石上生。味咸、涩,主明目,消翳,点眼,及小儿无辜疳气。方家少见用也。按舶上将来,为之石绿,装色久而不变。中国以铜错造者,不堪入药,色亦不久。(《大观》卷四页25,《政和》页112,《纲目》页692)
紫
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山谷。其树紫赤色,是木中津液成也。治湿痒疮疥,宜入膏用。又可造胡燕脂,余滓则玉作家使也。(《大观》卷十三页15,《政和》页320,《纲目》页1510)
骐竭
谨按《南越志》云∶是紫矿树之脂也。其味甘,温,无毒。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欲验真伪,但嚼之不烂如蜡者上也。(《大观》卷十三页15,《政和》页320,《纲目》页1373)
珊瑚
按《晋列传》云∶石崇金谷园珊瑚树皮如花生蕊。味甘,平,无毒。主消宿血风痫等疾。按其主治与金相似也。(《大观》卷四页35,《政和》页116,《纲目》页617)
石蟹
生南海,又云是寻常蟹尔,年月深久,水沫相着,因化成石,每遇海潮即飘出。咸,寒,无毒。主青盲目淫肤翳及丁翳、漆疮。皆细研水飞过,入诸药相佐,用之点目良。(傅氏《蟹谱》,左氏百川学海本,辛集第二十四册上卷九页。)
胡桐泪
谨按《岭表记》云∶出波斯国,是胡桐树脂也,名胡桐泪。又有石泪,在石上采也。主风疳 齿,牙疼痛,骨槽风劳。能软一切物。多服令人吐也。作律字非也。(《大观》卷十三页31,《政和》页327,《纲目》页1380)
食物中毒-卷第二
诸物品类,有根性本毒者,有无毒而食物成毒者,有杂合相畏、相恶、相反成毒者,人不戒慎而食之,致伤腑脏和乳肠胃之气,或轻或重,各随其毒而为害,随毒而解之。
如饮食后不知记何物毒,心烦满闷者,急煎苦参汁饮,令吐出。或煮犀角汁饮之,或苦酒、好酒煮饮,皆良。
食菜物中毒,取鸡粪烧灰,水调服之。或甘草汁,或煮葛根汁饮之。胡粉水调服亦可。
食瓜过多,腹胀,食盐即消。食蘑菇、菌子毒,地浆解之。食菱角过多,腹胀满闷,可暖酒和姜饮之即消。食野山芋毒,土浆解之。食瓠中毒,煮黍穣汁饮之即解。
食诸杂肉毒及马肝漏脯中毒者,烧猪骨灰调服,或芫荽汁饮之,或生韭汁亦可。食牛、羊肉中毒,煎甘草汁饮之。食马肉中毒,嚼杏仁即消,或芦根汁及好酒皆可。食犬肉不消成胀,口干,杏仁去皮、尖,水煎饮之。
食鱼脍过多成虫瘕,大黄汁、陈皮末,同盐汤服之。食蟹中毒,饮紫苏汁,或冬瓜汁,或生藕汁解之。干蒜汁、芦根汁亦可。食鱼中毒,陈皮汁、芦根及大黄、大豆、朴硝汁皆可。
食鸭子中毒,煮秫米汁解之。食鸡子中毒,可饮醇酒,醋解之。
饮酒大醉不解,大豆汁、葛花、椹子、柑子皮汁皆可。
食牛肉中毒,猪脂炼油一两,每服一匙头,温水调下即解。食猪肉中毒,饮大黄汁,或杏仁汁、朴硝汁,皆可解。
食物相反-卷第二
盖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知者分而避之。
马肉不可与仓米同食。马肉不可与苍耳、姜同食。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羊肝不可与椒同食,伤 心。兔肉不可与姜同食,成霍乱。羊肝不可与猪肉同食。牛肉不可与栗子同食。羊肚不可与小豆、梅子同食,伤人。羊肉不可与鱼脍、酪同食。猪肉不可与芫荽同 食,烂人肠。马奶子不可与鱼脍同食,生症瘕。鹿肉不可与 鱼同食。麋鹿不可与虾同食。麋肉脂不可与梅、李同食。牛肝不可与 鱼同食,生风。牛肠不可与犬肉同食。鸡肉不可与鱼汁同食,生症瘕。鹌鹑肉不可与猪肉同食,面生黑。鹌鹑肉不可与菌子同食,发痔。野鸡不可与荞面同食,生 虫。野鸡不可与胡桃、蘑菇同食。野鸡卵不可与葱同食,生虫。雀肉不可与李同食。鸡子不可与鳖肉同食。鸡子不可与生葱、蒜同食、损气。鸡肉不可与兔肉同食, 令人泄泻。野鸡不可与鲫鱼同食。鸭肉不可与鳖肉同食。野鸡不可与猪肝同食。鲤鱼不可与犬肉同食。野鸡不可与 鱼同食,食之令人生癞疾。鲫鱼不可与糖同食。鲫鱼不可与猪肉同食。黄鱼不可与荞面同食。虾不可与猪肉同食,损精。虾不可与糖同食。虾不可与鸡肉同食。大豆 黄不可与猪肉同食。黍米不可与葵菜同食,发病。小豆不可与鲤鱼同食。杨梅不可与生葱同食。柿、梨不可与蟹同食。李子不可与鸡子同食。枣不可与蜜同食。李 子、菱角不可与蜜同食。葵菜不可与糖同食。生葱不可与蜜同食。莴苣不可与酪同食。竹笋不可与糖同食。蓼不可与鱼脍同食。苋菜不可与鳖肉同食。韭不可与酒同 食。苦苣不可与蜜同食。薤不可与牛肉同食,生症瘕。芥末不可与兔肉同食,生疮。
食物利害-卷第二
盖食物有利害者,可知而避之。
面有?气,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食。浆老而饭馊,不可食。煮肉不变色,不可食。
诸肉非宰杀者,勿食。诸肉臭败者,不可食。诸脑,不可食。凡祭肉自动者,不可食。
猪 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马肝、牛肝,皆不可食。兔合眼,不可食。烧肉,不可用桑柴火。獐、鹿、麋,四月至七月勿食。二月内,勿食兔肉。诸 肉脯,忌米中贮之,有毒。鱼馁者,不可食。羊肝有孔者,不可食。诸鸟自闭口者,勿食。蟹八月后可食,余月勿食。虾不可多食,无须及腹下丹,煮之白者,皆不 可食。腊月脯腊之属,或经雨漏所渍、虫鼠啮残者,勿食。海味糟藏之属,或经湿热变损,日月过久者,勿食。六月、七月,勿食雁。鲤鱼头,不可食,毒在脑中。 诸肝青者,不可食。五月勿食鹿,伤神。九月勿食犬肉,伤神。十月勿食熊肉,伤神。不时者,不可食。诸果核未成者,不可食。诸果落地者,不可食。诸果虫伤 者,不可食。桃杏双仁者,不可食。莲子不去心,食之成霍乱。甜瓜双蒂者,不可食。诸瓜沉水者,不可食。蘑菇勿多食,发病。榆仁不可多食,令人瞑。菜着霜 者,不可食。樱桃勿多食,令人发风。葱不可多食,令人虚。芫荽勿多食,令人多忘。竹笋勿多食,发病。木耳色赤者,不可食。三月勿食蒜,昏人目。二月勿食 蓼,发病。九月勿食着霜瓜。四月勿食胡荽,生狐臭。十月勿食椒,伤人心。五月勿食韭,昏人五脏。
服药食忌-卷第二
但服药不可多食生芫荽及蒜,杂生菜、诸滑物、肥猪肉、犬肉、油腻物,鱼脍腥膻等物。及忌见丧尸、产妇、淹秽之事。又不可食陈臭之物。
有术勿食桃、李、雀肉、胡荽、蒜、青鱼等物。有黎芦勿食猩肉。有巴豆勿食芦笋及野猪肉。有黄连、桔梗,勿食猪肉。有地黄勿食芜荑。有半夏、菖蒲,勿食饴糖及羊肉。有细辛勿食生菜。有甘草勿食菘菜、海藻。有牡丹勿食生胡荽。有商陆勿食犬肉。有常山勿食生葱、生菜。有空青、朱砂,勿食血。凡服药通忌食血。有茯苓勿食醋。有鳖甲勿食苋菜。有天门冬勿食鲤鱼。
凡久服药通忌∶未不服药,又忌满日。正、五、九月忌巳日。二、六、十月忌寅日。三、七、十一月忌亥日。四、八、十二月忌申日。
食疗诸病-卷第二
生地黄鸡
治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少食,时复吐利。
生地黄(半斤) 饴糖(五两) 乌鸡(一枚)
右三味,先将鸡去毛、肠肚净,细切,地黄与糖相和匀,内鸡腹中,以铜器中放之,复置甑中蒸炊,饭熟成,取食之。不用盐醋,唯食肉尽却饮汁。
羊蜜膏
治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
熟羊脂(五两) 熟羊髓(五两) 白沙蜜(五两,炼净) 生姜汁(一合) 生地黄汁(五合)
右五味,先以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或作羹汤,或作粥食之亦可。
羊藏羹
治肾虚劳损,骨髓伤败。
羊肝、肚、肾、心、肺(各一具,汤洗净) 牛酥(一两) 胡椒(一两) 荜拨(一两) 豉(一合)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草果(两个) 葱(五茎)
上件,先将羊肝等,慢火煮令熟,将汁滤净。和羊肝等并药,一同入羊肚内,缝合口,令绢袋盛之,再煮熟,入五味,旋旋任意食之。
羊骨粥
治虚劳,腰膝无力。
羊骨(一副,全者,捶碎)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草果(二个) 生姜(一两) 盐(少许)
右水三斗,慢火熬成汁,滤出澄清,如常作粥,或作羹汤亦可。
羊脊骨粥
治下元久虚,腰肾伤败。
羊脊骨(一具,全者,捶碎) 肉苁蓉(一两,洗,切作片) 草果(三个) 荜拨(二钱)
上件,水熬成汁,滤去滓,入葱白、五味,作面羹食之。
白羊肾羹
治虚劳,阳道衰败,腰膝无力。
白羊肾(二具,切作片) 肉苁蓉(一两,酒浸,切) 羊脂(四两,切作片) 胡椒(二钱) 陈皮(一钱,去白) 荜拨(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相和,入葱白、盐、酱,煮作汤,入面 子,如常作羹食之。
猪肾粥
治肾虚劳损,腰膝无力,疼痛。
猪肾(一对,去脂膜,切) 粳米(三合) 草果(二钱) 陈皮(一钱,去白) 缩砂(二钱)
上件,先将猪肾、陈皮等煮成汁,滤去滓,入酒少许,次下米成粥,空心食之。
枸杞羊肾粥
治阳气衰败,腰脚疼痛,五劳七伤。
枸杞叶(一斤) 羊肾(一对,细切) 葱白(一茎) 羊肉(半斤,炒)
右四味拌匀,入五味,煮成汁,下米熬成粥,空腹食之。
鹿肾羹
治肾虚耳聋。
鹿肾(一对,去脂膜,切)
上件于豆豉中,入粳米三合,煮粥或作羹,入五味,空心食之。
羊肉羹
治肾虚衰弱,腰脚无力。
羊肉(半斤,细切) 萝卜(一个,切作片) 草果(一钱)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荜拨(一钱) 胡椒(一钱) 葱白(三茎)
上件,水熬成汁,入盐、酱熬汤,下面 子,作羹食之。将汤澄清,作粥食之亦可。
鹿蹄汤
治诸风、虚,腰脚疼痛,不能践地。
鹿蹄(四只) 陈皮(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煮令烂熟,取肉,入五味,空腹食之。
鹿角酒
治卒患腰痛,暂转不得。
鹿角(新者,长二三寸,烧令赤)
上件,内酒中浸二宿,空心饮之立效。
黑牛髓煎
治肾虚弱,骨伤败,瘦弱无力。
黑牛髓(半斤) 生地黄汁(半斤) 白沙蜜(半斤,炼去蜡)
右三味和匀,煎成膏,空心酒调服之。
狐肉汤
治虚弱,五藏邪气。
狐肉(五斤,汤洗净) 草果(五个) 缩砂(二钱) 葱(一握)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二钱) 哈昔泥(一钱,即阿魏)
上件,水一斗,煮熟,去草果等,次下胡椒二钱,姜黄一钱,醋、五味,调和匀,空心食之。
乌鸡汤
治虚弱,劳伤,心腹邪气。
乌雄鸡(一只, 洗净,切作块子)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 胡椒(二钱) 草果(二个)
上件,以葱、醋、酱相和,入瓶内,封口,令煮熟,空腹食。
醍醐酒
治虚弱,去风湿。
醍醐(一盏)
上件,以酒一杯和匀,温饮之,效验。
山药
治诸虚,五劳七伤,心腹冷痛,骨髓伤败。
羊骨(七五块,带肉) 萝卜(一枚,切作大片) 葱白(一茎) 草果(五个)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 胡椒(二钱) 缩砂(二钱) 山药(二斤)
上件同煮,取汁澄清,滤去滓,面二斤,山药二斤,煮熟,研泥,溲面作 ,入五味,空腹食之。
山药粥
治虚劳,骨蒸,久冷。
羊肉(一斤,去脂膜,烂煮熟,研泥) 山药(一斤,煮熟,研泥)
上件,肉汤内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酸枣粥
治虚劳,心烦,不得睡卧。
酸枣仁(一碗)
右用水,绞取汁,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生地黄粥
治虚弱骨蒸,四肢无力,渐渐羸瘦,心烦不得睡卧。
生地黄汁(一合) 酸枣仁(二两,水绞,取汁二盏)
上件,水煮同熬数沸,次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椒面羹
治脾胃虚弱,久患冷气,心腹结痛,呕吐不能下食。
川椒(三钱,炒,为末) 白面(四两)
上件同和匀,入盐少许,于豆豉作面条,煮羹食之。
荜拨粥
治脾胃虚弱,心腹冷气 痛,妨闷不能食。
荜拨(一两) 胡椒(一两) 桂(五钱)
右三味为末。每用三钱,水三大碗,入豉半合,同煮令熟,去滓,下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
良姜粥
治心腹冷痛,积聚,停饮。
高良姜(半两,为末) 粳米(三合)
上件,水三大碗 煎高良姜至二碗,去滓,下米煮粥,食之效验。
吴茱萸粥
治心腹冷气冲胁肋痛。
吴茱萸(半两,水洗,去涎,焙干,炒,为末)
上件,以米三合,一同作粥,空腹食之。
牛肉脯
治脾胃久冷,不思饮食。
牛肉(五斤,去脂膜,切作大片) 胡椒(五钱) 荜拨(五钱) 陈皮(二钱,去白)草果(二钱) 缩砂(二钱) 良姜(二钱)
上件为细末,生姜汁五合,葱汁一合,盐四两,同肉拌匀,淹二日,取出焙干,作脯,任意食之。
莲子粥
治心志不宁。补中强志,聪明耳目。
莲子(一升,去心)
上件煮熟,研如泥,与粳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
鸡头粥
治精气不足,强志,明耳目。
鸡头实(三合)
上件煮熟,研如泥,与粳米一合,煮粥食之。
鸡头粉羹
治湿痹,腰膝痛。除暴疾,益精气,强心志,耳目聪明。
鸡头(磨成粉) 羊脊骨(一副,带肉,熬取汁)
上件,用生姜汁一合,入五味调和,空心食之。
桃仁粥
治心腹痛,上气咳嗽,胸膈妨满,喘急。
桃仁(三两,汤煮熟,去尖、皮,研)
上件取汁,和粳米同煮粥,空腹食之。
生地黄粥
治虚劳,瘦弱,骨蒸,寒热往来,咳嗽唾血。
生地黄汁(二合)
上件,煮白粥,临熟时入地黄汁,搅匀,空腹食之。
鲫鱼羹
治脾胃虚弱,泄痢,久不瘥者,食之立效。
大鲫鱼(二斤) 大蒜(两块) 胡椒(二钱) 小椒(二钱) 陈皮(二钱) 缩砂(二钱) 荜拨(二钱)
上件,葱、酱、盐、料物、蒜,入鱼肚内,煎熟作羹,五味调和令匀,空心食之。
炒黄面
治泄痢,肠胃不固。
白面(一斤,炒令焦黄)
上件,每日空心温水调一匙头。
乳饼面
治脾胃虚弱,赤白泄痢。
乳饼(一个,切作豆子样)
上件,用面拌煮熟,空腹食之。
炙黄鸡
治脾胃虚弱,下痢。
黄雌鸡(一只, 净)
右以盐、酱、醋、茴香、小椒末同拌匀,刷鸡上,令炭火炙干焦,空腹食之。
牛奶子煎荜拨法
贞观中,太宗苦于痢疾,众医不效,问左右能治愈者,当重赏。时有
术士进此方∶用牛奶子煎荜拨,服之立瘥。
肉羹
治水肿,浮气,腹胀,小便涩少。
肉(一斤,细切) 葱(一握) 草果(三个)
上件,用小椒、豆豉,同煮烂熟,入粳米一合作羹,五味调匀,空腹食之。
黄雌鸡
治腹中水癖,水肿。
黄雌鸡(一只, 净) 草果(二钱) 赤小豆(一升)
上件,同煮熟,空心食之。
青鸭羹
治十种水病不瘥。
青头鸭(一只,退净) 草果(五个)
上件,用赤小豆半升,入鸭腹内煮熟,五味调,空心食。
萝卜粥
治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
大萝卜(五个,煮熟,绞取汁)
上件,用粳米三合,同水并汁,煮粥食之。
野鸡羹
治消渴,口干,小便频数。
野鸡(一只, 净)
右入五味,如常法作羹 食之。
鹁鸽羹
治消渴,饮水无度。
白鹁鸽(一只,切作大片)
上件,用土苏一同煮熟,空腹食之。
鸡子黄
治小便不通。
鸡子黄(一枚,生用)
上件,服之不过三服,熟亦可食。
葵菜羹
治小便癃闭不通。
葵菜叶(不以多少,洗择净)
右煮作羹,入五味,空腹食之。
鲤鱼汤
治消渴,水肿,黄胆,香港脚。
大鲤鱼(一头) 赤小豆(一合) 陈皮(二钱,去白) 小椒(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入五味,调和匀,煮熟,空腹食之。
马齿菜粥
治香港脚,头面水肿,心腹胀满,小便淋涩。
马齿菜(洗净,取汁)
上件,和粳米同煮粥,空腹食之。
小麦粥
治消渴,口干。
小麦(淘净,不以多少)
右以煮粥,或炊作饭,空腹食之。
驴头羹
治中风头眩,手足无力,筋骨烦痛,言语蹇涩。
乌驴头(一枚, 洗净) 胡椒(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煮令烂熟,入豆豉汁中,五味调和,空腹食之。
驴肉汤
治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
乌驴肉(不以多少,切)
上件,于豆豉中,烂煮熟,入五味,空心食之。
狐肉羹
治惊风,癫痫,神情恍惚,言语错谬,歌笑无度。
狐肉(不以多少及五脏)
上件,如常法入五味,煮令烂熟,空心食之。
熊肉羹
治诸风,香港脚,痹痛不仁,五缓筋急。
熊肉(一斤)
上件,于豆豉中,入五味、葱、酱,煮熟,空腹食之。
乌鸡酒
治中风,背强,舌直不得语,目睛不转,烦热。
乌雌鸡(一只, 洗净,去肠肚)
上件,以酒五升,煮取酒二升,去滓。分作三服,相继服之。汁尽,无时熬葱白、生姜
粥投之,盖覆取汁。
羊肚羹
治诸中风。
羊肚(一枚,洗净) 粳米(二合) 葱白数茎 豉(半合) 蜀椒(去目,闭口者。炒出汗,三十粒) 生姜(二钱半,细切)
右六味拌匀,入羊肚内烂煮熟,五味调和,空心食之。
葛粉羹
治中风,心脾风热,言语蹇涩,精神昏愦,手足不遂。
葛根(半斤,捣,取粉四两) 荆芥穗(一两) 豉(三合)
右三味,先以水煮荆芥、豉,六七沸,去滓,取汁,次将葛粉作索面,于汁中煮熟,空腹食之。
荆芥粥
治中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口面 斜。
荆芥穗(一两) 薄荷叶(一两) 豉(三合) 白粟米(三合)
上件,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麻子粥
治中风,五脏风热,语言蹇涩,手足不遂,大肠滞涩。
冬麻子(二两,炒,去皮,研) 白粟米(三合) 薄荷叶(一两) 荆芥穗(一两)
上件,水三升,煮薄荷、荆芥,去滓,取汁,入麻子仁同煮粥,空腹食之。
恶实菜
即牛蒡子,又名鼠粘子。治中风,燥热,口干,手足不遂及皮肤热疮。
恶实菜叶(肥嫩者) 酥油
上件,以汤煮恶实叶三五升,取出,以新水淘过,布绞取汁,入五味,酥点食之。
乌驴皮汤
治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烦疼,心燥,口眼面目 斜。
乌驴皮(一张, 洗净)
上件,蒸熟,细切如条,于豉汁中,入五味,调和匀,煮过,空心食之。
羊头脍
治中风,头眩,羸瘦,手足无力。
白羊头(一枚, 洗净)
上件,蒸令烂熟,细切,以五味汁调和脍,空腹食之。
野猪
治久痔野鸡病,下血不止,肛门肿满。
野猪肉(二斤,细切)
上件,煮令烂熟,入五味,空心食之。
獭肝羹
治久痔下血不止。
獭肝(一副)
上件,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
鲫鱼羹
治久痔,肠风,大便常有血。
大鲫鱼(一头,新鲜者,洗净,切作片) 小椒(二钱,为末) 草果(一钱,为末)
上件,用葱三茎,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
五味偏走-卷第二
酸涩以收,多食则膀胱不利,为癃闭。苦燥以坚,多食则三焦闭塞,为呕吐。辛味熏蒸,多食则上走于肺,荣卫不时而心洞,咸味涌泄,多食则外注于脉,胃竭,咽燥而病渴。甘味弱劣,多食则胃柔缓而虫过,故中满而心闷。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
肝病禁食辛,宜食粳米、牛肉、葵菜之类。心病禁食咸,宜食小豆、犬肉、李、韭之类。脾病禁食酸,宜食大豆、豕肉、栗、藿之类。肺病禁食苦,宜食小麦、羊肉、杏、薤之类。肾病禁食甘,宜食黄黍、鸡肉、桃、葱之类。多食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则肉胝 而唇揭。
多食咸,骨气劳短,肥气折,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苦,则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筋脉沮 ,精神乃央,则筋急而爪枯。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肉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和而食之,则补精益气。虽然五味调和,食饮口嗜,皆不可多也。多者生疾,少者为益。百味珍馔,日有慎节,是为上矣。
四时所宜-卷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饮食及热衣服。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温饮食,饱食,湿地,濡衣服。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寒衣服。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禁热饮食,温炙衣服。
神仙服食-卷第二
铁瓮先生琼玉膏
此膏填精补髓,肠化为筋,万神具足,五脏盈溢,髓实血满,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日进数服,终日不食亦不饥,开通强志,日诵 万言,神识高迈,夜无梦想。人年二十七岁以前,服此一料,可寿三百六十岁。四十五岁以前服者,可寿二百四十岁。六十三岁以前服者,可寿一百二十岁。六十四 岁以上服者,可寿百岁。服之十剂,绝其欲,修阴功,成地仙矣。一料分五处,可救五人痈疾,分十处,可救十人劳疾。修合之时,沐浴至心,勿轻示人。
新罗参(二十四两,去芦) 生地黄(一十六斤,汁) 白茯苓(四十九两,去黑皮) 白沙蜜(一十斤,炼净)
上件,人参、茯苓为细末,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 自然汁,捣时不用铜铁器,取汁尽,去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石器或好磁器内封,用净纸二三十重封闭,入汤内,以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用蜡纸数重包瓶 口,入井口去火毒一伏时。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出开封,取三匙作三盏,祭天地百神,焚香设拜,至诚端心。每日空心,酒调一匙头。
地仙煎
治腰膝疼痛,一切腹内冷病。令人颜色悦泽,骨髓坚固,行及奔马。
山药(一斤) 杏仁(一升,汤泡,去皮、尖) 生牛奶子(二升)
上件,将杏仁研细,入牛奶子、山药,拌绞取汁,用新磁瓶密封,汤煮一日。每日空心,酒调一匙头。
金髓煎
延年益寿,填精补髓,久服发白变黑,返老还童。
枸杞(不以多少,采红熟者)
右用无灰酒浸之,冬六日,夏三日,于沙盆内研令烂细,然后以布袋绞取汁,与前浸酒一同慢火熬成膏,于净磁器内封贮。重汤煮之,每服一匙头,入酥油少许,温酒调下。
天门冬膏
去积聚,风痰,癞疾,三虫,伏尸,除瘟疫。轻身,益气,令人不饥,延年不老。
天门冬(不以多少,去皮,去根、须,洗净)
上件捣碎,布绞取汁,澄清滤过,用磁器、沙锅或银器,慢火熬成膏。每服一匙头,空心温酒调下。
服天门冬
《道书八帝经》∶欲不畏寒,取天门冬、茯苓为末服之。每日顿服,大寒时汗出,单衣。《抱朴子》云∶杜紫微服天门冬,御八十外家,有子一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
《列仙子》云∶赤松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
《神仙传》∶甘始者,太原人。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年。《修真秘旨》∶神仙服天门冬,一百日后怡泰和颜,羸劣者强。三百日,身轻。三年,身走如飞。
服地黄
《抱朴子》云∶楚文子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手上车弩。
服苍术
《抱朴子》云∶南阳文氏,值乱逃于壶山,饥困,有人教之食术,遂不饥。数年乃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转胜。《药经》云∶心欲长生,当服山精。是苍术也。
服茯苓
《抱朴子》云∶任季子服茯苓一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彰,不食谷,面生光。孙真人《枕中记》∶茯苓久服,百日百病除。二百日,夜昼二服后,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来侍。
服远志
《抱朴子》云∶陵阳仲子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人,开书所见,便记不忘。
服五加皮酒
东华真人《煮石经》∶舜常登苍梧山,曰厥金玉香草,即五加也,服之延年。故云∶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宁得一斤地榆,安用明月宝珠。昔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长生。如张子声、杨始建、王叔才、于世彦等,皆古人服五加皮酒而房室不绝,皆寿三百岁,有子三、二十人。世世有服五加皮酒而获年寿者甚众。
服桂
《抱朴子》云∶赵他子服桂二十年,足下毛生,日行五百里,力举千斤。
服松子
《列仙传》∶ 食松子,能飞行健,走如奔马。《神仙传》∶松子不以多少,研为膏,空心温酒调下一匙头,日三服则不饥渴。久服日行五百里,身轻体健。
服松节酒
《神仙传》∶治百节疼痛,久风虚,脚痹痛。松节酿酒,服之神验。
服槐实
《神仙传》∶槐实于牛胆中渍浸百日,阴干。每日吞一枚,十日身轻,二十日白发再黑,百日通神。
服枸杞
《食疗》云∶枸杞叶能令人筋骨壮,除风补益,去虚劳,益阳事。春夏秋采叶,冬采子,可久食之。
服莲花
太清诸本草∶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莲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子九分,阴干食之,令人不老。
服栗子
《食疗》云∶如肾气虚弱,取生栗子不以多少,令风干之。每日空心细嚼之三五个,徐徐咽之。
服黄精
神仙服黄精成 地仙∶昔临川有士人虐其婢,婢乃逃入山中。久之,见野草枝叶可爱,即拔取食之,甚美。自是常食之,久而不饥,遂轻健。夜息大木下,闻草动以为虎,惧而上木 避之,及晓下平地,其身豁然,凌空而去,或自一峰之顶,若飞鸟焉,数岁,其家采薪见之,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绝壁下,以网三面围之,俄而腾上山 顶。其主异之,或曰∶此婢安有仙风道骨?不过灵药服食。遂以酒馔五味香美,置往来之路,观其食否,果来食之,遂不能远去,擒之。问以述其故,所指食之草, 即黄精也。谨按∶黄精宽中益气,补五藏,调良肌肉,充实骨髓,坚强筋骨,延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再黑,齿落更生。
神枕法
汉武帝东巡泰山下,见老翁锄于道,背上有白光高数尺。帝怪而问之,有道术否?老翁对曰∶臣昔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有道士 者,教臣服枣,饮水,绝谷,并作神枕法,中有三十二物。内二十四物善,以当二十四气;其八物毒,以应八风。臣行转少,黑发更生,堕齿复出,日行三百里。臣 今年一百八十矣,不能弃世入山,顾恋子孙,复还食谷,又已二十余年,犹得神枕之力,往不复老。武帝视老翁,颜壮当如五十许人,验问其邻人,皆云信然。帝乃 从授其方作枕,而不能随其绝谷,饮水也。
神枕方∶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出林柏以为枕。长一尺二寸,高四寸,空中容一斗二升,以柏心赤者为盖,浓二分,盖致之令密,又使开闭也。又钻盖上为三行,每行四十九孔,凡一百四十七孔,令容粟大。用下项药∶
芎 当归 白芷 辛荑 杜衡 白术 本 木兰 蜀椒 桂 干姜 防风 人参 桔梗 白薇 荆实 肉苁蓉 飞廉 柏实 薏苡仁 款冬花 白衡 秦椒 麋芜
凡二十四物,以应二十四气。
乌头 附子 藜芦 皂角 草 矾石 半夏 细辛
八物毒者,以应八风。
右 三十二物各一两,皆 咀。以毒药上安之,满枕中,用囊以衣枕。百日而有光泽,一年体中无疾,一一皆愈而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重生,耳目聪明。神方验秘,不传非人也。武帝 以问东方朔,答云∶昔女廉以此传玉青,玉青以传广成子,广成子以传黄帝。近者谷城道士淳于公枕此药,枕百余岁而头发不白。夫病之来皆从阳脉起,今枕药枕, 风邪不得侵入矣。又虽以布囊衣枕,犹当复以帏囊重包之,须欲卧时乃脱去之耳。诏赐老翁疋帛,老翁不受,曰∶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也,子知道以上之于父,义 不受赏。又臣非卖道者,以陛下好善,故进此耳。帝止而更赐诸药。
服菖蒲
《神仙服食》∶菖蒲寻九节者,窨干百日,为末,日三服。久服聪明耳目,延年益寿。
《抱朴子》云∶韩聚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日诵万言,冬袒不寒。须得石上生者,一寸九节,紫花尤善。
服胡麻
《神仙服食》∶胡麻,食之能除一切痼疾,久服长生,肥健人,延年不老。
服五味
《抱朴子》∶服五味十六年,面色如玉,入火不灼,入水不濡。
服藕实
《食医心镜》∶藕实,味甘平,无毒。补中养气,清神,除百病。久服令人止渴悦泽。
服莲子莲蕊
《日华子》云∶莲子并石莲去心,久食令人心喜,益气、止渴。治腰痛,泄精,泻痢。
《日华子》云∶莲花蕊,久服镇心益色,驻颜轻身。
服何首乌
《日华子》云∶何首乌,味甘,无毒,久服壮筋骨,益精髓,黑髭鬓,令人有子。
诸般汤煎-卷第二
桂浆
生津止渴,益气和中,去湿逐饮。
生姜(三斤,取汁) 熟水(二斗) 赤茯苓(三两,去皮,为末) 桂(三两,去皮,为末) 曲末(半斤) 杏仁(一百个,汤洗,去皮、尖,生研为泥) 大麦 (半两,为末) 白沙蜜(三斤,炼净。)
右用前药,蜜水拌和匀,入磁罐内,油纸封口数重,泥固济,冰窖内放三日方熟。绵滤冰浸,暑月饮之。
桂沉浆
去湿逐饮,生津止渴,顺气。
紫苏叶(一两,锉) 沉香(三钱,锉) 乌梅(一两,取肉) 沙糖(六两)
上件四味,用水五六碗,熬至三碗,滤去滓,入桂浆一升,合和作浆饮之。
荔枝膏
生津止渴,去烦。
乌梅(半斤,取肉) 桂(一十两,去皮,锉) 沙糖(二十六两) 麝香(半钱,研)生姜汁(五两) 熟蜜(一十四两)
右用水一斗五升,熬至一半,滤去滓,下沙糖、生姜汁,再熬去滓,澄定少时,入麝香搅匀,澄清如常,任意服。
梅子丸
生津止渴,解化酒毒,去湿。
乌梅(一两半,取肉) 白梅(一两半,取肉) 干木瓜(一两半) 紫苏叶(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檀香(二钱) 麝香(一钱,研)
右为末,入麝香和匀,沙糖为丸如弹大。每服一丸,噙化。
五味子汤
代葡萄酒饮。 生津止渴,暖精益气。
北五味(一斤,净肉) 紫苏叶(六两) 人参(四两,去芦,锉) 沙糖(二斤)
上件,用水二斗,熬至一斗,滤去滓,澄清,任意服之。
人参汤
代酒饮。 顺气、开胸膈,止渴生津。
新罗参(四两,去芦,锉) 橘皮(一两,去白) 紫苏叶(二两) 沙糖(一斤)
上件,用水二斗,熬至一斗,去滓,澄清,任意饮之。
仙术汤
去一切不正之气,温脾胃,进饮食,辟瘟疫,除寒湿。
苍术(一斤,米泔浸三日,竹刀子切片,焙干,为末) 茴香(二两,炒,为末) 甘草(二两,炒,为末) 白面(一斤,炒) 干枣(二升,焙干,为末) 盐(四两,炒)
上件,一同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杏霜汤
调顺肺气,利胸膈,治咳嗽。
粟米(五升,炒,为面) 杏仁(二升,去皮、尖,麸炒,研) 盐(三两,炒)
上件拌匀。每日空心白汤调一钱。入酥少许尤佳。
山药汤
补虚益气,温中润肺。
山药(一斤、煮熟) 粟米(半升,炒,为面) 杏仁(二斤,炒令过熟,去皮、尖,切如米)
上件,每日空心白汤调二钱,入酥油少许,山药任意。
四和汤
治腹内冷痛,脾胃不和。
白面(一斤,炒) 芝麻(一斤,炒) 茴香(二两,炒) 盐(一两,炒)
上件,并为末。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枣姜汤
和脾胃,进饮食。
生姜(一斤,切作片) 枣(三升,去核,炒) 甘草(二两,炒) 盐(二两,炒)
上件为末,一处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茴香汤
治元藏虚弱,脐腹冷痛。
茴香(一斤,炒) 川楝子(半斤) 陈皮(半斤,去白) 甘草(四两,炒) 盐(半斤,炒)
上件为细末,相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破气汤
治元藏虚弱,腹痛,胸膈闭闷。
杏仁(一斤,去皮、尖,麸炒,别研) 茴香(四两,炒) 良姜(一两) 荜澄茄(二两) 陈皮(二两,去白) 桂花(半斤) 姜黄(一两) 木香(一两) 丁香(一两) 甘草(半斤) 盐(半斤)
上件为细末。空心白汤点服。
白梅汤
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干渴,津液不通。
白梅肉(一斤) 白檀(四两) 甘草(四两) 盐(半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生姜汁少许,白汤调下。
木瓜汤
治香港脚不仁,膝劳冷痹疼痛。
木瓜(四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 白沙蜜(二斤,炼净)
上件二味,调和匀,入净磁器内盛之。空心白汤点服。
橘皮醒酲汤
治酒醉不解,呕噫吞酸。
香橙皮(一斤,去白) 陈橘皮(一斤,去白) 檀香(四两) 葛花(半斤) 绿豆花(半斤)人参(二两,去芦) 白豆蔻仁(二两) 盐(六两,炒)
上件为细末。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渴忒饼儿
生津止渴,治嗽。
渴忒(一两二钱) 新罗参(一两,去芦) 菖蒲(一钱,各为细末) 白纳八(三两,研,系沙糖)
上件,将渴忒用葡萄酒化成膏,和上项药末,令匀为剂,印作饼。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官桂渴忒饼儿
生津,止寒嗽。
官桂(二钱,为末) 渴忒(一两二钱) 新罗参(一两二钱,去芦,为末) 白纳八(三两,研)
上件,将渴忒用玫瑰水化成膏,和药末为剂,用诃子油印作饼子。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答必纳饼儿
清头目,利咽膈,生津止渴,治嗽。
答必纳(二钱为末,即草龙胆) 新罗参(一两二钱,去芦,为末) 白纳八(五两,研)
上件,用赤赤哈纳(即北地酸角儿。)熬成膏,和药末为剂,印作饼儿,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橙香饼儿
宽中顺气,清利头目。
新橙皮(一两,焙,去白) 沉香(五钱) 白檀(五钱) 缩砂(五钱) 白豆蔻仁(五钱) 荜澄茄(三钱) 南硼砂(三钱,别研) 龙脑(二钱,别研) 麝香(二钱,别研。)
上件为细末,甘草膏和剂印饼。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牛髓膏子
补精髓,壮筋骨,和血气,延年益寿。
黄精膏(五两) 地黄膏(三两) 天门冬膏(一两) 牛骨头内取油(二两)
上件,将黄精膏、地黄膏、天门冬膏与牛骨油一同不住手用银匙搅,令冷定和匀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
木瓜煎
木瓜(十个,去皮穣,取汁,熬水尽) 白沙糖(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再熬成煎。
香圆煎
香圆(二十个,去皮取肉) 白沙糖(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再熬成煎。
株子煎
株子(一百个,取净肉) 白沙糖(五斤,炼净)
上件,同熬成煎。
紫苏煎
紫苏叶(五斤) 干木瓜(五斤) 白沙糖(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熬成煎。
金橘煎
金橘(五十个,去子取皮) 白沙糖(三斤)
上件,一同熬成煎。
樱桃煎
樱桃(五十斤,取汁) 白沙糖(二十五斤)
上件,同熬成煎。
桃煎
大桃(一百个,去皮,切片取汁) 白沙蜜(二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熬成煎。
石榴浆
石榴子(十斤,取汁) 白沙糖(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熬成煎。
小石榴煎
小石榴(二斗,蒸熟去子,研为泥) 白沙蜜(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熬成煎。
五味子舍儿别
新北五味(十斤,去子,水浸取汁) 白沙糖(八斤,炼净)
上件,一同熬成煎。
赤赤哈纳即酸刺
赤赤哈纳(不以多少,水浸取汁)
上件,用银石器内熬成膏。
松子油
松子(不以多少,去皮,捣研为泥)
上件,水绞取汁熬成,取净清油绵滤净,再熬澄清。
杏子油
杏子(不以多少,连皮捣碎)
上件,水煮熬,取浮油,绵滤净,再熬成油。
酥油
牛乳中取净凝,熬而为酥。
醍醐油
取上等酥油,约重千斤之上者,煎熬过滤净,用大磁瓮贮之,冬月取瓮中心不冻者,谓之醍醐。
马思哥油
取净牛奶子不住手用阿赤(即打油木器也。)打取浮凝者为马思哥油。今亦云白酥油。
枸杞茶
枸杞五斗,水淘洗净,去浮麦,焙干,用白布筒净,去蒂萼、黑色,选拣红熟者,先用雀舌茶展溲碾子,茶芽不用,次碾枸杞为细末。每日空心用□匙头,入酥油搅匀,温酒调下,白汤亦可。(忌与酪同食。)
玉磨茶
上等紫笋五十斤,筛筒净,苏门炒米五十斤,筛筒净,一同拌和匀,入玉磨内,磨之成茶。
金字茶
系江南湖州造进末茶。
范殿帅茶
系江浙庆元路造进茶芽,味色绝胜诸茶。
紫笋雀舌茶
选新嫩芽蒸过,为紫笋。有先春、次春、探春,味皆不及紫笋雀舌。
女须儿
(出直北地面,味温甘。)
西番茶
(出本土,味苦涩,煎用酥油。)
川茶、藤茶、夸茶
(皆出四川。)
燕尾茶
(出江浙、江西。)
孩儿茶
(出广南。)
温桑茶
(出黑峪。)
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清茶
先用水滚过滤净,下茶芽,少时煎成。
炒茶
用铁锅烧赤,以马思哥油、牛奶子、茶芽同炒成。
兰膏
玉磨末茶三匙头,面、酥油同搅成膏,沸汤点之。
酥签
金字末茶两匙头,入酥油同搅,沸汤点服。
建汤
玉磨末茶一匙,入碗内研匀,百沸汤点之。
香茶
白茶(一袋) 龙脑成片者(三钱) 百药煎(半钱) 麝香(二钱)
同研细,用香粳米熬成粥,和成剂,印作饼。
聚珍异馔-卷第一
马思吉汤
补益,温中,顺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官桂(二钱)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马思答吉一钱,盐少许,调和匀,下事件肉、芫荽叶。
大麦汤
温中下气,壮脾胃,止烦渴,破冷气,去腹胀。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大麦仁(二升,滚水淘洗净,微煮熟)
上件,熬成汤,滤净,下大麦仁,熬熟,盐少许,调和令匀,下事件肉。
八儿不汤
系西天茶饭名。补中,下气,宽胸膈。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萝卜(二个)
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汤内下羊肉,切如色数大,熟萝卜切如色数大,咱夫兰一钱,姜黄二钱,胡椒二钱,哈昔泥半钱,芫荽叶、盐少许,调和匀,对香粳米干饭食之,入醋少许。
沙乞某儿汤
补中,下气,和脾胃。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沙乞某儿(五个,系蔓菁)
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熟沙乞某儿切如色数大,下事件肉,盐少许,调和令匀。
苦豆汤
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苦豆(一两,系葫芦巴。)
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河西兀麻食或米心 子,哈昔泥半钱,盐少许,调和。
木瓜汤
补中,顺气,治腰膝疼痛,香港脚不仁。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香粳米一升,熟回回豆子二合,肉弹儿木瓜二斤,取汁,沙糖四两,盐少许,调和,或下事件肉。
鹿头汤
补益,止烦渴,治脚膝疼痛。
鹿头蹄(一副,退洗净,卸作块)
上件,用哈昔泥豆子大,研如泥,与鹿头蹄肉同拌匀,用回回小油四两同炒,入滚水熬
令软,下胡椒三钱,哈昔泥二钱,荜拨一钱,牛奶子一盏,生姜汁一合,盐少许,调和。一法用鹿尾取汁,入姜末、盐,同调和。
松黄汤
补中益气,壮筋骨。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熟羊胸子一个,切作色数大,松黄汁二合,生姜汁半合,一同下炒,葱、盐、醋、芫荽叶,调和匀。对经卷儿食之。
汤
补中益气,健脾胃。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熟干羊胸子一个,切片,炒三升,白菜或 麻菜,一同下锅,盐调和匀。
大麦算子粉
补中益气,健脾胃。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大麦粉三斤,豆粉一斤,同作粉。羊肉炒细乞马,生姜汁二合,芫荽叶、盐、醋调和。
大麦片粉
补中益气,健脾胃。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下羊肝酱,取清汁,胡椒五钱,熟羊肉切作甲叶,糟姜二两,瓜齑一两,切如甲叶,盐、醋调和,或浑汁亦可。
糯米粉粉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肝酱熬取清汁,下胡椒五钱,糯米粉二斤,与豆粉一斤,同作 粉,羊肉切细乞马,入盐、醋调和,浑汁亦可。
河羹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肉切细乞马,陈皮五钱,去白,葱二两,细切,料物二钱,盐、酱拌馅儿,皮用白面三斤,作河 ,小油炸熟,下汤内,入盐调和,或清汁亦可。
阿菜汤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下羊肝酱,同取清汁,入胡椒五钱。另羊肉切片,羊尾子一个,羊舌一个,羊腰子一副,各切甲叶;蘑菇二两,白菜,一同下,清汁、盐、醋调和。
鸡头粉雀舌子
补中,益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同和,切作 子,羊肉切细乞马,生姜汁一合,炒葱调和。
鸡头粉血粉
补中,益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羊血和作 粉,羊肉切细乞马炒,葱、醋一同调和。
鸡头粉撅面
补中,益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白面一斤,同作面。羊肉切片,儿乞马入炒,葱、醋一同调和。
鸡头粉粉
补中,益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肝酱同取清汁,入胡椒一两,次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同作 粉,羊肉切细乞马,下盐、醋调和。
鸡头粉馄饨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肉切作馅,下陈皮一钱,去白,生姜一钱,细切,五味和匀,次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作枕头馄饨。汤内下香粳米一升,回回豆子二合,生姜汁二合,木瓜汁一合,同炒,葱、盐调和匀。
杂羹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羊头洗净二个,羊肚、肺各二具,羊白血双肠儿一副,并煮熟切,次用豆粉三斤,作粉,蘑菇半斤,杏泥半斤,胡椒一两,入青菜、芫荽炒,葱、盐、醋调和。
荤素羹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豆粉三斤,作片粉,精羊肉切条道乞马,山药一斤,糟姜二块,瓜齑一块,乳饼一个,胡萝卜十个,蘑菇半斤,生姜四两,各切,鸡子十个,打煎饼,切,用麻泥一斤,杏泥半斤,同炒,葱、盐、醋调和。
珍珠粉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羊肉切乞马,心、肝、肚、肺各一具,生姜二两,糟姜四两,瓜齑一两,胡萝卜十个,山药一斤,乳饼一个,鸡子十个,作煎饼,各切,次用麻泥一斤,同炒,葱、盐、醋调和。
黄汤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胡萝卜五个,切,用羊后脚肉丸肉弹儿,肋枝一个,切,寸金姜黄三钱,姜末五钱,咱夫兰一钱,芫荽叶同盐、醋调和。
三下锅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后脚肉丸肉弹儿,丁头 子,羊肉指甲匾食,胡椒一两,同盐、醋调和。
葵菜羹
顺气。治癃闭不通。性寒,不可多食。今与诸物同制造,其性稍温。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熟羊肚、肺各一具,切,蘑菇半斤,切,胡椒五钱,白面一斤,拌鸡爪面,下葵菜炒,葱、盐、醋调和。
瓠子汤
性寒。主消渴,利水道。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瓠子六个,去穣皮,切掠,熟羊肉,切片,生姜汁半合,白面二两,作面丝同炒,葱、盐、醋调和。
团鱼汤
主伤中,益气,补不足。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上件,熬成汤,滤净,团鱼五六个,煮熟,去皮、骨,切作块,用面二两,作面丝,生姜汁一合,胡椒一两,同炒,葱、盐、醋调和。
盏蒸
补中益气。
羊背皮或羊肉(三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陈皮(二钱,去白 小椒二钱)
上件,用杏泥一斤,松黄二合,生姜汁二合,同炒,葱、盐五味调匀,入盏内蒸令软熟,对经卷儿食之。
台苗羹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熬成汤,滤净,用羊肝下酱,取清汁,豆粉五斤,作粉,乳饼一个,山药一斤,胡萝卜十个,羊尾子一个,羊肉等,各切细,入台子菜、韭菜、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熊汤
治风痹不仁,香港脚。
熊肉(二脚子,煮熟,切块) 草果(三个)
上件,用胡椒三钱,哈昔泥一钱,姜黄二钱,缩砂二钱,咱夫兰一钱,葱、盐、酱一同调和。
鲤鱼汤
治黄胆。止渴,安胎。有宿瘕者,不可食之。
大新鲤鱼(十头,去鳞肚,洗净) 小椒末(五钱)
上件,用芫荽末五钱,葱二两,切,酒少许,盐一同淹,拌清汁内,下鱼,次下胡椒末五钱,生姜末三钱,荜拨末三钱,盐、醋调和。
炒野狼汤
古本草不载野狼肉,今云性热,治虚弱。然食之末闻有毒。今制造用料物以助其味,暖五脏,温中。
野狼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三个) 胡椒(五钱) 哈昔泥(一钱) 荜拨(二钱) 缩砂(二钱) 姜黄(二钱) 咱夫兰(一钱)
上件,熬成汤,用葱、酱、盐、醋一同调和。
围像
补益五脏。
羊肉(一脚子,煮熟,切细) 羊尾子(二个,熟,切细) 藕(二枚) 蒲笋(二斤)黄瓜(五个) 生姜(半斤) 乳饼(二个) 糟姜(四两) 瓜齑(半斤) 鸡子(一十个,煎作饼) 蘑菇(一斤) 蔓菁菜 韭菜(各切条道)
上件,用好肉汤,调麻泥二斤、姜末半斤,同炒。葱、盐、醋、调和,对胡饼食之。
春盘面
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切细面) 羊肉(二脚子,煮熟,切条道乞马) 羊肚肺(各一个,煮熟切) 鸡子(五个,煎作饼,裁幡) 生姜(四两,切 韭黄(半斤) 蘑菇(四两) 台子菜 蓼牙胭脂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皂羹面
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切细面) 羊胸子(二个,退洗净,煮熟,切如色数块)
上件,用红曲三钱,淹拌,熬令软,同入清汁内,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山药面
补虚羸,益元气。
白面(六斤) 鸡子(十个,取白) 生姜汁(二合) 豆粉(四两)
上件,用山药三斤,煮熟,研泥,同和面,羊肉二脚子,切丁头乞马,用好肉汤下炒,葱、盐调和。
挂面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切细乞马) 挂面(六斤) 蘑菇(半斤,洗净,切) 鸡子(五个,煎作饼) 糟姜(一两,切) 瓜齑(一两,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经带面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 蘑菇(半斤,洗净,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羊皮面
补中益气。
羊皮(二个, 洗净,煮软) 羊舌(二个,熟 羊腰子四个,熟,各切如甲叶) 蘑菇(一斤,洗净) 糟姜(四两,各切如甲叶)
上件,用好肉酽汤或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秃秃麻食
系手撇面。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秃秃麻食) 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
上件,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
细水滑
绢边水滑一同。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水滑) 羊肉(二脚子,炒焦肉乞马) 鸡儿(一个,熟,切丝) 蘑菇(半斤,洗净,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水龙子
补中益气。
羊肉(二脚子,熟,切作乞马) 白面(六斤,切作钱眼 子) 鸡子(十个) 山药(一斤)糟姜(四两) 胡萝卜(五个) 瓜齑(二两,各切细) 三色弹儿(内一色肉弹儿,外二色粉,鸡子弹儿)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二两,盐、醋调和。
马乞
系手搓面。或糯米粉,鸡头粉亦可。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乞马) 羊肉(二脚子,熟,切乞马)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醋、盐一同调和。
搠罗脱因
系畏兀儿茶饭。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和,按作钱样) 羊肉(二脚子,熟切) 羊舌(二个,熟切) 山药(一斤) 蘑菇(半斤) 胡萝卜(五个) 糟姜(四两,切)
上件,用好酽肉汤同下、炒,葱、醋调和。
乞马粥
补脾胃,益气力。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熬成汤,滤净) 粱米(二升,淘洗净)
上件,用精肉切碎乞马,先将米下汤内,次下乞马、米、葱、盐,熬成粥,或下圆米,或折米,或渴米皆可。
汤粥
补脾胃,益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上件,熬成汤,滤净,次下粱米三升,作粥熟,下米、葱、盐,或下圆米、渴米、折米皆可。
粱米淡粥
补中益气。
粱米(二升)
右先将水滚过,澄清,滤净,次将米淘洗三、五遍,熬成粥,或下圆米、渴米、折米皆可。
河西米汤粥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河西米(二升)
右熬成汤,滤净,下河西米,淘洗净,次下细乞马、米、葱、盐,同熬成粥,或不用乞马亦可。
撒速汤
系西天茶饭名。治元脏虚冷,腹内冷痛,腰脊酸疼。
羊肉(二脚子,头蹄一副) 草果(四个) 官桂(三两) 生姜(半斤) 哈昔泥(如回回豆子两个大)
上件,用水一铁络,熬成汤,于石头锅内盛顿,下石榴子一斤,胡椒二两,盐少许,炮石榴子用小油一杓,哈昔泥如豌豆一块,炒鹅黄色微黑,汤末子油去净,澄清,用甲香、甘松、哈昔泥、酥油烧烟熏瓶,封贮任意。
炙羊心
治心气惊悸,郁结不乐。
羊心(一个,带系桶) 咱夫兰(三钱)
上件,用玫瑰水一盏,浸取汁,入盐少许,签子签羊心,于火上炙,将咱夫兰汁徐徐涂之,汁尽为度,食之。安宁心气,令人多喜。
炙羊腰
治卒患腰眼疼痛者。
羊腰(一对) 咱夫兰(一钱)
上件,用玫瑰水一杓,浸取汁,入盐少许,签子签腰子火上炙。将咱夫兰汁徐徐涂之,汁尽为度,食之。甚有效验。
攒鸡儿
肥鸡儿(十个, 洗净,熟切攒) 生姜汁(一合) 葱(二两,切) 姜末(半斤) 小椒末(四两) 面(二两,作面丝)
上件,用煮鸡儿汤炒,葱、醋入姜汁调和。
炒鹌鹑
鹌鹑(二十个,切成事件) 萝卜(二个,切) 姜末(四两) 羊尾子(一个,各切如色数) 面(二两,作面丝)
上件,用煮鹌鹑汤炒,葱、醋调和。
盘兔
兔儿(二个,切作事件) 萝卜(二个,切) 羊尾子(一个,切片) 细料物(二钱)
上件,用炒,葱、醋调和,下面丝二两,调和。
河西肺
羊肺(一个) 韭(六斤,取汁) 面(二斤,打糊) 酥油(半斤) 胡椒(二两) 生姜汁(二合)
上件,用盐调和匀,灌肺,煮熟,用汁浇食之。
姜黄腱子
羊腱子(一个,熟) 羊肋枝(二个,截作长块) 豆粉(一斤) 白面(一斤) 咱夫兰(二钱) 栀子(五钱)
上件,用盐、料物调和,搽腱子,下小油炸。
鼓儿签子
羊肉(五斤,切细) 羊尾子(一个,切细) 鸡子(十五个) 生姜(二钱) 葱(二两,切) 陈皮(二钱,去白) 料物(三钱)
上件,调和匀,入羊白肠内,煮熟切作鼓样,用豆粉一斤,白面一斤,咱夫兰一钱,栀子三钱,取汁,同拌鼓儿签子,入小油炸。
带花羊头
羊头(三个,熟切) 羊腰(四个) 羊肚肺(各一具,煮熟切,攒胭脂染) 生姜(四两) 糟姜(二两,各切) 鸡子(五个,作花样) 萝卜(三个,作花样)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盐、醋调和。
鱼弹儿
大鲤鱼(十个,去皮、骨、头、尾) 羊尾子(二个,同剁为泥) 生姜(一两,切细)葱(二两,切细) 陈皮末(三钱) 胡椒末(一两) 哈昔泥(二钱)
上件,下盐,入鱼肉内拌匀,丸如弹儿,用小油炸。
芙蓉鸡
鸡儿(十个,熟攒)羊肚、肺(各一具,熟切) 生姜(四两,切) 胡萝卜(十个,切)鸡子(二十个,煎作饼,刻花样) 赤根 芫荽(打糁) 胭脂 栀子(染) 杏泥(一斤)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醋调和。
派饼儿
精羊肉(十斤,去脂膜筋,捶为泥) 哈昔泥(三钱) 胡椒(二两) 荜拨(一两) 芫荽末(一两)
上件,用盐调和匀,捻饼,入小油炸。
盐肠
羊苦(肠水洗净)
上件,用盐拌匀,风干,入小油炸。
脑瓦剌
熟羊胸子(二个,切薄片) 鸡子(二十个,熟)
上件,用诸般生菜,一同卷饼。
姜黄鱼
鲤鱼(十个,去皮鳞) 白面(二斤) 豆粉(一斤) 芫荽末(二两)
上件,用盐、料物淹拌过搽鱼,入小油炸熟,用生姜二两,切丝。芫荽叶,胭脂染,萝卜丝炒,葱调和。
攒雁
雁(五个,煮熟,切攒) 姜末(半斤)
右用好肉汤炒,葱、盐调和。
猪头姜豉
猪头(二个,洗净,切成块)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小椒(二钱) 官桂(二钱)草果(五个) 小油(一斤) 蜜(半斤)
上件,一同熬成,次下芥末炒,葱、醋、盐调和。
蒲黄瓜齑
净羊肉(十斤,煮熟,切如瓜齑) 小椒(一两) 蒲黄(半斤)
上件,用细料物一两,盐同拌匀。
攒羊头
羊头(五个,煮熟攒) 姜末(四两) 胡椒(一两)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盐、醋调和。
攒牛蹄
马蹄、熊掌一同。牛蹄(一副,煮熟,攒) 姜末(二两)
上件,用好肉汤同炒,葱、盐调和。
细乞思哥
羊肉(一脚子,煮熟,切细) 萝卜(二个,熟,切细) 羊尾子(一个,熟切) 哈夫儿(二钱)
上件用好肉汤同炒,葱调和。
肝生
羊肝(一个,水浸,切细丝) 生姜(四两,切细丝) 萝卜(二个,切细丝) 香菜 蓼子(各二两,切细丝)
上件,用盐、醋、芥末调和。
马肚盘
马肚肠(一副,煮熟,切) 芥末(半斤)
上件,将白血灌肠,刻花样,涩脾,和脂剁心子攒成炒,葱、盐、醋、芥末调和。
炸儿
系细项。
儿(二个,卸成各一节) 哈昔泥(一钱) 葱(一两,切细)
上件,用盐一同淹拌,少时,入小油炸熟。次用咱夫兰二钱,水浸汁,下料物、芫荽末,同糁拌。
熬蹄儿
羊蹄(五副,退洗净,煮软,切成块) 姜末(一两) 料物(五钱)
上件,下面丝炒,葱、醋、盐调和。
熬羊胸子
羊胸子(二个,退毛洗净,煮软,切作色数块) 姜末(二两) 料物(五钱)
上件,用好肉汤,下面丝炒,葱、盐、醋调和。
鱼
新鲤鱼(五个,去皮、骨、头、尾) 生姜(二两) 萝卜(二个) 葱(一两) 香菜蓼子(各切如丝) 胭脂(打糁。)
上件,下芥末炒,葱、盐、醋调和。
红丝
羊血同白面(依法煮熟) 生姜(四两) 萝卜(一个) 香菜 蓼子(各一两,切细丝)
上件,用盐、醋、芥末调和。
烧雁
烧 、烧鸭子等同。
雁(一个,去毛、肠、肚,净) 羊肚(一个,退洗净,包雁) 葱(二两) 芫荽末(一两)
上件,用盐同调,入雁腹内烧之。
烧水札
水札(十个, 洗净) 芫荽末(一两) 葱(十茎) 料物(五钱)
上件,用盐同拌匀烧,或以肥面包水扎,就笼内蒸熟亦可。或以酥油水和面包水扎,入炉内炉熟亦可。
柳蒸羊
羊(一口,带毛)
上件,于地上作炉,三尺深,周回以石,烧令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子盖覆,土封,以熟为度。
仓馒头
羊肉 羊脂 葱 生姜 陈皮(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和为馅。
鹿奶肪馒头
或作仓馒头,或做皮薄馒头皆可。
鹿奶肪 羊尾子(各切如指甲片) 生姜 陈皮(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拌和为馅。
茄子馒头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各切细) 嫩茄子(去穣)
上件,同肉作馅,却入茄子内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
剪花馒头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各切细)
上件,依法入料物、盐、酱拌馅包馒头,用剪子剪诸般花样,蒸,用胭脂染花。
水晶角儿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
上件,入细料物、盐、酱拌匀,用豆粉作皮包之。
酥皮奄子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或下瓜哈孙--系山丹根)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用小油、米粉与面,同和作皮。
撇列角儿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新韭(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白面作皮, 上炮熟,次用酥油、蜜,或以葫芦瓠子作馅亦可。
莳萝角儿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用白面、蜜与小油拌入锅内,滚水搅熟作皮。
天花包子
或作蟹黄亦可。藤花包子一同。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 天花(滚水烫熟,洗净,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馅,白面作薄皮,蒸。
荷莲兜子
羊肉(三脚子,切) 羊尾子(二个,切) 鸡头仁(八两) 松黄(八两) 八檐仁(四两) 蘑菇(八两) 杏泥(一斤) 胡桃仁(八两) 必思答仁(四两) 胭脂(一两) 栀子(四钱) 小油(二斤) 生姜(八两) 豆粉(四斤) 山药(三斤) 鸡子(三十个) 羊肚肺(各二副)苦肠(一副) 葱(四两) 醋(半瓶) 芫荽叶
上件,用盐、酱、五味调和匀,豆粉作皮,入盏内蒸,用松黄汁浇食。
黑子儿烧饼
白面(五斤) 牛奶子(二升) 酥油(一斤) 黑子儿(一两,微炒)
上件,用盐、减少许,同和面作烧饼。
牛奶子烧饼
白面(五斤) 牛奶子(二斤) 酥油(一斤) 茴香(一两,微炒)
上件,用盐、减少许,同和面作烧饼。
饼
经卷儿一同。
白面(十斤) 小油(一斤) 小椒(一两,炒去汁) 茴香(一两,炒)
上件,隔宿用酵子、盐、减、温水,一同和面。次日入面接肥,再和成面。每斤作二个,入笼内蒸。
颇儿必汤
即羊辟膝骨。
主男女虚劳,寒中,羸瘦,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
颇儿必三四十个,水洗净。
上件,用水一铁络,同熬。四分中熬取一分,澄滤净,去油去滓,再凝定。如欲食,任意多少。
米哈讷关列孙
治五劳七伤,藏气虚冷。常服补中益气。
羊后脚一个(去筋膜,切碎)
上件,用净锅内干 熟。令盖封闭,不透气,后用净布绞纽取汁。
饮酒避忌-卷第一
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去恶气,通血脉,浓肠胃,润肌肤,消忧愁。少饮尤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
饮酒不欲使多,知其过多,速吐之为佳,不尔成痰疾。醉勿酩酊大醉,即终身百病不除。酒,不可久饮,恐腐烂肠胃,渍髓,蒸筋。
醉 不可当风卧,生风疾。醉不可向阳卧,令人发狂。醉不可令人扇,生偏枯。醉不可露卧,生冷痹。醉而出汗当风,为漏风。醉不可卧黍穣,生癞疾。醉不可强食、嗔 怒,生痈疽。醉不可走马及跳踯,伤筋骨。醉不可接房事,小者面生 、咳嗽,大者伤脏、 、痔疾。醉不可冷水洗面,生疮。醉,醒不可再投,损后又损。醉不可高呼、大怒,令人生气疾。
晦勿大醉,忌月空。醉不可饮酪水,成噎病。醉不可便卧,面生疮疖,内生积聚。大醉勿燃灯叫,恐魂魄飞扬不守。醉不可饮冷浆水,失声成尸噎。
饮 酒,酒浆照不见人影勿饮。醉不可忍小便,成癃闭、膝劳、冷痹。空心饮酒,醉必呕吐。醉不可忍大便,生肠 、痔。酒忌诸甜物。酒醉不可食猪肉,生风。醉不可强举力,伤筋损力。饮酒时,大不可食猪、羊脑,大损人,炼真之士尤宜忌。酒醉不可当风乘凉、露脚,多生香 港脚。醉不可卧湿地,伤筋骨,生冷痹痛。醉不可澡浴,多生眼目之疾。如患眼疾人,切忌醉酒、食蒜。
乳母食忌-卷第一
凡生子择于诸母,必求其年壮,无疾病,慈善,性质宽裕,温良详雅,寡言者,使为乳母。子在于母资乳以养,亦大人之饮食也。善恶相习,况乳食不遂母性。若子有病无病,亦在乳母之慎口。如饮食不知避忌,倘不慎行,贪爽口而忘身适性致疾,使子受患,是母令子生病矣。
乳 母杂忌∶夏勿热暑乳,则子偏阳而多呕逆。冬勿寒冷乳,则子偏阴而多咳痢。母不欲多怒,怒则气逆,乳之令子癫狂。母不欲醉,醉则发阳,乳之令子身热腹满。母 若吐时,则中虚,乳之令子虚羸。母有积热,盖赤黄为热,乳之令子变黄不食。新房事劳伤,乳之令子瘦痒,交胫不能行。母勿太饱乳之,母勿太饥乳之,母勿太寒 乳之,母勿太热乳之。子有泻痢、腹痛、夜啼疾,乳母忌食寒凉发病之物。子有积热、惊风、疮疡,乳母忌食湿热、动风之物。子有疥癣、疮疾,乳母忌食鱼、虾、 鸡、马肉、发疮之物。子有癖、疳、瘦疾,乳母忌食生茄、黄瓜等物。
凡初生儿时,以未啼之前,用黄连浸汁,调朱砂少许,微抹口内,去胎热邪气,令疮疹稀少。凡初生儿时,用荆芥、黄连熬水,入野牙猪胆汁少许,洗儿。在后虽生斑疹、恶疮,
终当稀少。凡小儿未生疮疹时,用腊月兔头并毛骨,同水煎汤,洗儿,除热去毒,能令斑疹、诸疮不生,虽有亦稀少。凡小儿未生斑疹时,以黑子母驴乳令饮之,及长不生疮疹、诸毒。如生者,亦稀少。仍治小儿心热、风痫。
妊娠食忌-卷第一
上古圣人有胎教之法,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故太任生文王,聪明圣哲,闻一而知百,皆胎教之能也。圣人多感生,妊娠故忌见丧孝、破体、生理残障、贫穷之人;宜见贤良、 喜庆、美丽之事。欲子多智,观看鲤鱼、孔雀;欲子美丽,观看珍珠、美玉;欲子雄壮,观看飞鹰、走犬。如此善恶犹感,况饮食不知避忌乎。
妊娠所忌∶食兔肉,令子无声缺唇。食山羊肉,令子多疾。食鸡子、干鱼,令子多疮。食桑椹、鸭子,令子倒生。食雀肉,饮酒,令子心淫情乱,罔顾羞耻。食鸡肉、糯米,令子生寸白虫。食雀肉、豆酱,令子面生 黯。食鳖肉,令子项短。食驴肉,令子延月。食冰浆,绝产。食骡肉,令子难产。
养生避忌-卷第一
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而寿。今时之人不然也,起居无常,饮食不知忌避,亦不慎节,多嗜欲,浓滋味,不能守中,不知持满,故半百衰者多矣。夫安乐之道,在乎保养,保养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与,盖不适其性而强。故养生者,既无过耗之弊,又能保守真元,何患乎外邪所中也。故善服药者,不若善保养,不善保养,不若善服药。世有不善保养,又不能善服药,仓卒病生,而归咎于神天乎!善摄生者,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言语,轻得失,破忧阻,除妄想,远好恶,收视听,勤内固,不劳神,不劳形,神形既安,病患何由而致也。故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饱则伤肺,饥则伤气。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
凡热食有汗,勿当风,发痉病,头痛,目涩,多睡,夜不可多食,卧不可有邪风。
凡食讫温水漱口,令人无齿疾、口臭。汗出时,不可扇,生偏枯。勿向西北大小便。勿忍大小便,令人成膝劳、冷痹痛。勿向星辰、日月、神堂、庙宇大小便。夜行,勿歌唱大叫。一日之忌,暮勿饱食;一月之忌,晦勿大醉;一岁之忌,暮勿远行;终身之忌,勿燃灯房事。服药千朝,不若独眠一宿。如本命日,及父母本命日,不食本命所属肉。
凡人坐,必要端坐,使正其心;凡人立,必要正立,使直其身。立不可久,立伤骨;坐不可久,坐伤血。行不可久,行伤筋;卧不可久,卧伤气。视不可久,视伤神;食饱勿洗头,生风疾。如患目赤病,切忌房事,不然令人生内障。沐浴勿当风,腠理百窍皆开,切忌邪风易入。不可登高履险,奔走车马,气乱神惊,魂魄飞散。
大风、大雨,大寒、大热,不可出入妄为。口勿吹灯火,损气。
凡日光射,勿凝视,损人目。勿望远,极目观,损眼力。坐卧勿当风、湿地。夜勿燃灯睡,魂魄不守。昼勿睡,损元气。食勿言,寝勿语,恐伤气。
凡遇神堂、庙宇,勿得辄入。
凡遇风雨雷电,必须闭门,端坐焚香,恐有诸神过。怒不可暴,怒生气疾、恶疮。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虎豹皮不可近肉铺,损人目。
避色如避箭,避风如避仇,莫吃空心茶,少食申后粥。
古人有云∶入广者,朝不可虚,暮不可实。然不独广,凡早皆忌空腹。古人云∶烂煮面,软煮肉,少饮酒,独自宿。古人平日起居而摄养,今人待老而保生,盖无益。
凡夜卧,两手摩令热,揉眼,永无眼疾。凡夜卧,两手摩令热,摩面,不生疮 。一呵十搓,一搓十摩,久而行之,皱少颜多。凡清旦,以热水洗目,平日无眼疾。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凡清旦盐刷牙,平日无齿疾。凡夜卧,被发梳百通,平日头风少。
凡夜卧,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盛热来,不可冷水洗面,生目疾。
凡枯木大树下,久阴湿地,不可久坐,恐阴气触人。立秋日,不可澡浴,令人皮肤粗糙,因生白屑。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安畅;不恼,心地清凉;乐不可极,欲不可纵。
三皇圣纪-卷第一
太昊伏羲氏
风姓之源,皇熊氏之后。生有圣德,继天而王,为万世帝王之先。位在东方,以木德王,为苍精之君。都陈时,神龙出于荣河,则而画之为八 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立五常,定五行,正君臣,明父子,别夫妇之义,制嫁娶之理。造屋舍,结网 ,以佃渔,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取牺牲,供祭祀,故曰伏羲氏。治天下一百一十年。
炎帝神农氏
姜姓之源,烈山氏之后。生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以火德王,为赤精之君。时民众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而食蠃 之肉,多生疾病,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种五谷,以养民众。日中为市。作陶冶,为斧斤,造耒耜,教民耕稼,故曰神农。都曲阜。治天下一百二十年。
黄帝轩辕氏
姬姓之源,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生而神灵,长而聪明,成而登天。以土德王,为黄精之君,故曰黄帝。都涿鹿。受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始有星官之书。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罡所建,始作甲子;命容成作历;命隶首作算数;命伶伦造律吕;命岐伯定医方。为衣冠以表贵贱,治干戈,作舟车,分州野,治天下一百年。
御制《饮膳正要》序
朕惟人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者也。然物又天地之所以养乎人者,苟用之失其所以养,则至于残害者有矣。如布帛菽粟鸡豚之类,日用所不能无,其为养甚大 也。然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其为残害一也。其为养甚大者尚然,而况不为养而为害之物,焉可以不致其慎哉!此特其养口体者耳。若夫君子动息威仪,起居出 入,皆当有其养焉,又所以养德也。尝观前元《饮膳正要》一书,其所以养口体、养德之要,无所不载,盖当时尚医所论着。其执艺事,以致忠爱,虽深于圣贤之道 者不外是也。夫善莫大于取诸人,取诸人以为善,大舜所先肆。朕嘉是书而用之,以资摄养之助,且锓诸梓,以广惠利于人,亦庶几乎,好生之仁。虽然生禀于天, 非人之所能为,若或戕之,与立严墙之下者同,有不由于人乎!故此非但摄养之助,而抑顺受其正之大助也。
景泰七年四月初一日
臣 闻古之君子善修其身者,动息节宣以养生,饮食衣服以养体,威仪行义以养德,是故周公之制礼也。天子之起居、衣服、饮食,各有其官,皆统于冢宰,盖慎之至 也。今上皇帝,天纵圣明,文思深远,御延阁,阅图书,旦暮有恒,则尊养德性,以酬酢万几,得内圣外王之道焉。于是赵国公臣常普兰奚,以所领膳医臣忽思慧所 撰《饮膳正要》以进。其言曰∶昔世祖皇帝,食饮必稽于本草,动静必准乎法度,是以身跻上寿,贻子孙无疆之福焉。是书也,当时尚医之论著者云,噫!进书者可 谓能执其艺事,以致其忠爱者矣。是书进上,中宫览焉。念祖宗卫生之戒,知臣下陈义之勤,思有以助圣上之诚身,而推其仁民之至意。命中政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 传之。兹举也,盖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推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恩泽之浓,岂有加于此者哉!书之既成,大都留守臣金界奴传敕命臣集序其 端云。臣集再拜稽首而言曰∶臣闻《易》之《传》有云∶"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天地之大德,不过生生而已耳。今圣皇正统于上,干 道也;圣后顺承于中,坤道也。乾坤道备,于斯为盛,斯民斯物之生于斯时也,何其幸欤!愿扬言之,使天下后世有以知。夫高明博浓之可见如此,于戏休哉。
天历三年五月朔日谨序
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直学士中奉
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虞集.撰
伏 睹国朝,奄有四海,遐迩罔不宾贡。珍味奇品,咸萃内府,或风土有所未宜,或燥湿不能相济,倘司庖厨者,不能察其性味而概于进献,则食之恐不免于致疾。钦惟 世祖皇帝圣明,按《周礼·天官》有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分职而治。行依典故,设掌饮膳太医四人。于本草内选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药味,与饮食相 宜,调和五味,及每日所造珍品,御膳必须精制。所职何人,所用何物,进酒之时,必用沉香木、沙金、水晶等盏。斟酌适中,执事务合称职。每日所用,标注于 历,以验后效。至于汤煎、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 膏,牛髓、枸杞等煎,诸珍异馔,咸得其宜。以此世祖皇帝圣寿延永无疾。恭惟皇帝陛下自登宝位,国事繁重,万机之暇,遵依祖宗定制,如补养调护之术,饮食百 味之宜,进加日新,则圣躬万安矣。臣思慧自延 年间选充饮膳之职,于兹有年,久叨天禄,退思无以补报,敢不竭尽忠诚,以答洪恩之万一。是以日有余闲,与赵国公臣普兰奚,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 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名曰《饮膳正要》,分为三卷。本草有未收者,今即采摭附写。伏望陛下恕其狂 妄,察其愚忠,以燕闲之际,鉴先圣之保摄,顺当时之气候,弃虚取实,期以获安,则圣寿跻于无疆,而四海咸蒙其德泽矣。谨献所述《饮膳正要》一集,以闻,伏 乞圣览下情,不胜战栗激切屏营之至。
天历三年三月三日饮膳太医臣忽思慧进上
天之所生,地 之所养,天地合气,人以禀天地气生,并而为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人而有生,所重乎者心也。心为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故身安则心能应万变,主宰万事, 非保养何以能安其身。保养之法,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调顺四时,节慎饮食,起居不妄,使以五味调和五脏。五脏和平则血气资荣,精神健爽,心志 安定,诸邪自不能入,寒暑不能袭,人乃怡安。夫上古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故重食轻货,盖有所取也。故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肉败者,色恶者,臭恶 者,失饪不时者,皆不可食。然虽食饮,非圣人口腹之欲哉!盖以养气养体,不以有伤也。若食气相恶则伤精,若食味不调则损形。形受五味以成体,是以圣人先用 食禁以存性,后制药以防命。盖以药性有大毒,有大毒者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然后谷肉果菜,十养 一仅之,无使过之,是以伤其正。虽饮食百味,要其精粹,审其有补益助养之宜,新陈之异,温凉寒热之性,五味偏走之病。若滋味偏嗜,新陈不择,制造失度,俱 皆致疾。可者行之,不可者忌之。如妊妇不慎行,乳母不忌口,则子受患。若贪爽口而忘避忌,则疾病潜生,而中不悟,百年之身,而忘于一时之味,其可惜哉!孙 思邈曰∶谓其医者,先晓病源,知其所犯,先以食疗,不瘥,然后命药,十去其九。故善养生者,谨先行之。摄生之法,岂不为有裕矣。
跋
《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撰。前有天历三年常普兰奚进书表,虞集奉敕序,盖元代饮膳太医官书也。明景泰间重刻于内府。此本《 宋楼藏书志》作元刊元印,余向见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同出一刻而楮印较逊。有景泰年序,知此为明本而非元本,特佚去景泰一序耳。其书详于育婴,妊娠、 饮膳卫生、食性宜忌。诸端虽未合于医学真理,然可考见元人之俗尚。旧时民间传本极稀,近世藏目以钞本为多,究不若此刊本之可信。余求之有年,十七年冬始觏 之于东京静嘉文库,因得借印流传,偿余夙昔之愿焉。
民国纪元十有九年十月盐海张元济
景泰一序,原书已佚,初版未获印入,殊为缺憾,嗣从瞿氏借得,今当重印,因以冠诸卷端,读者鉴之。元济再识。
料物性味
胡椒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除藏府风冷,去痰,杀肉毒。
小椒
味辛,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下冷气,除湿痹。
良姜
味辛,温,无毒。主胃中冷逆,霍乱,腹痛,解酒毒。
茴香
味甘,温,无毒。主膀胱、肾经冷气,调中止痛,住呕。
莳萝
味辛,温,无毒。健脾开胃,温中,补水藏,杀鱼、肉毒。
陈皮
味甘,平,无毒。止消渴,开胃气,下痰,破冷积。
草果
味辛,温,无毒。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消酒毒。
桂
味甘辛,大热,有毒。治心腹寒热,冷痰,利肝肺气。
姜黄
味辛苦,寒,无毒。主心腹结积,下气破血,除风热。
荜拨
辛,温,无毒。温中下气,补腰脚痛,消食,除胃冷。
缩砂
味辛,温,无毒。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下气。
荜澄茄
味辛,温,无毒。消食下气,去心腹胀,令人能食。
甘草
味甘,平,无毒。和百药,解诸毒。
芫荽子
辛,温,无毒。消食,治五藏不足,杀鱼、肉毒。
干姜
味辛,温热,无毒。主胸膈咳逆,止腹痛,霍乱,胀满。
生姜
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咳逆上气,止呕,清神。
五味子
味酸,温,无毒。益气,补精,温中,润肺、养藏强阴。
苦豆
味苦,温,无毒。主元藏虚冷,腹胁胀满,治膀胱疾。
红曲
味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腌鱼、肉内用。
黑子儿
味甘,平,无毒。开胃下气。烧饼内用,极香美。
马思答吉
味苦香,无毒。去邪恶气,温中利膈,顺气止痛,生津解渴,令人口香。(生回回地面,云是极香种类。)
咱夫兰
味甘,平,无毒。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即是回回地面红花,未详是否。)
哈昔呢
味辛,温,无毒。主杀诸虫,去臭气,破症瘕,下恶除邪,解蛊毒。(即阿魏。)
稳展
味辛,温苦,无毒。主杀虫去臭。其味与阿魏同。又云,即阿魏树根,腌羊肉香味甚美。
胭脂
味辛,温,无毒。主产后血运,心腹绞痛,可敷游肿。
栀子
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疗目赤热,利小便。
蒲黄
味甘,平,无毒。治心腹寒热,利小便,止血疾。
回回青
味甘,寒,无毒。解诸药毒。可敷热毒疮肿。
菜品-卷第三
葵菜
味甘,寒平,无毒。为百菜主。治五脏六府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疗妇人乳难。
蔓菁
味苦,温,无毒。主利五脏,轻身,益气。蔓菁子明目。
芫荽
味辛,温,微毒。消谷,补五藏不足,通利小便。(一名胡荽。)
芥
味辛,温,无毒。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目,安中。
葱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补不足,治伤寒发汗,去肿。
蒜
味辛,温,有毒。主散痈肿,除风邪,杀毒瓦斯。独颗者佳。
韭
味辛,温,无毒。安五脏,除胃热,下气,补虚。可以久食。
冬瓜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益气,悦泽驻颜,令人不饥。
黄瓜
味甘,平寒,有毒。动气发病,令人虚热。不可多食。
萝卜
味甘,温,无毒。主下气消谷,去痰癖,治渴,制面毒。
胡萝卜
味甘,平,无毒。主下气,调利肠胃。
天净菜
味苦,平,无毒。除面目黄,强志清神,利五脏,(即野苦买。)
瓠
味苦,寒,有毒。主面目四肢浮肿,下水。多食令人吐。
菜瓜
味甘,寒,有毒。利肠胃,止烦渴。不可多食。(即稍瓜。)
葫芦
味甘,平,无毒。主消水肿,益气。
蘑菇
味甘,寒,有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菌子
味苦,寒,有毒。发五脏风壅经脉,动痔病,令人昏闷。
木耳
味苦,寒,有毒。利五脏,宣肠胃壅毒瓦斯。不可多食。
竹笋
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多食发病。
蒲笋
味甘,无毒。补中益气,治血脉。
藕
味甘,平,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除百疾,消热渴,散血。
山药
味甘,温,无毒。补中益气,治风眩,止腰痛,壮筋骨。
芋
味辛,平,有毒。宽肠胃,充肌肤,滑中。野芋不可食。
莴苣
味苦,冷,无毒。主利五脏,开胸膈壅气,通血脉。
白菜
味甘,温,无毒。主通行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
蓬蒿
味甘,平,无毒。主通利肠胃,安心气,消水饮。
茄子
味甘寒,有小毒。动风,发疮及痼疾。不可多食。
苋
味苦,寒,无毒。通九窍。苋子,益精。菜,不可与鳖同食。
芸台
味辛,温,无毒。主风热,丹毒,乳痈。
波
味甘,冷,微毒。利五藏,通肠胃热,解酒毒。(即赤根。)
菜品
味甘,寒,无毒。调中下气,去头风,利五藏。
香菜
味辛,平,无毒。与诸菜同食,气味香,辟腥。
蓼子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
马齿
味酸,寒,无毒。主青盲白翳,去寒热,杀诸虫。
天花
味甘,平,有毒。与蘑菇稍相似,未详其性。(生五台山。)
回回葱
味辛,温,无毒。温中,消谷,下气,杀虫。久食发病。
甘露子
味甘,平,无毒。利五藏,下气,清神。(名滴露。)
榆仁
味辛,温,无毒。可作酱,甚香美。能助肺气,杀诸虫。
沙吉木儿
味甘,平,无毒。温中,益气,去心腹冷痛。(即蔓菁根。)
出儿
味甘,平,无毒。通经脉,下气,开胸膈。(即 根也。)
山丹根
味甘,平,无毒。主邪气腹胀,除诸疮肿。(一名百合。)
海菜
味咸,寒,微腥,无毒。主瘿瘤,破气核、痈肿。勿多食。
蕨菜
味苦,寒,有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薇菜
味甘,平,无毒。益气,润肌,清神,强志。
苦买菜
味苦,冷,无毒。治面目黄,强力,止困,可敷诸疮。
水芹
味甘,平,无毒。主养神益气,令人肥健,杀药毒,疗女人赤沃。
果品-卷第三
桃
味辛甘,无毒。利肺气,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积,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月水,止痛。桃仁止心痛。
梨
味甘,寒,无毒。主热嗽,止渴,疏风,利小便,多食寒中。
柿
味甘,寒,无毒。通耳鼻气,补虚劳,肠 不足,浓脾胃。
木瓜
味酸,温,无毒。主湿痹邪气,霍乱吐下,转筋不止。
梅实
味酸,平,无毒。主下气,除烦热,安心,止痢,住渴。
李子
味苦,平,无毒。主僵仆,瘀血,骨痛,除痼热,调中。
奈子
味苦,寒。多食令人腹胀,病患不可食。
石榴
味甘酸,无毒。主咽渴,不可多食,损人肺,止漏精。
林檎
味甘酸,温。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好睡。
杏
味酸。不可多食,伤筋骨。杏仁有毒,主咳逆上气。
柑子
味甘,寒。去肠胃热,利小便,止渴。多食发痼疾。
橘子
味甘酸,温,无毒。止呕,下气,利水道,去胸中瘕热。
橙子
味甘酸,无毒。去恶心。多食伤肝气。皮甚香美。
栗
味咸,温,无毒。主益气,浓肠胃,补肾虚,炒食,壅人气。
枣
味甘,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经脉,生津液。
樱桃
味甘,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暗风人忌食。
葡萄
味甘,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强志,令人肥健。
胡桃
味甘,无毒。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发,多食动风。
松子
味甘,温,无毒。治诸风头眩,散水气,润五脏,延年。
莲子
味甘,平,无毒。补中养神,益气,除百疾,轻身不老。
鸡头
味甘,平,无毒。主湿痹,腰膝痛,补中,除疾,益精气。
芰实
味甘,平,无毒。主安中,补五脏,轻身不饥。
荔枝
味甘,平,无毒。止渴生津,益人颜色。
龙眼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去毒。
银杏
味甘苦,无毒。炒食煮食皆可,生食发病。
橄榄
味酸甘,温,无毒。主消酒,开胃,下气,止渴。
杨梅
味酸甘,温,无毒。主祛痰,止呕,消食,下酒。
榛子
味甘,平,无毒。益气力,宽肠胃,健行,令人不饥。
榧子
味甘,无毒。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
沙糖
味甘,寒,无毒。主心腹热胀,止渴,明目。(即甘蔗汁熬成沙糖。)
甜瓜
味甘,寒,有毒。止渴,除烦热。多食发冷病,破腹。
西瓜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治心烦,解酒毒。
酸枣
味酸甘,平,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除烦。
海红
味酸甘,平,无毒。治泄痢。
香圆
味酸甘,平,无毒。下气,开胸膈。
株子
味酸甘,平,无毒,性微寒,不可多食。
平波
味甘,无毒。止渴生津。置衣服箧笥中,香气可爱。
八檐仁
味甘,无毒。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其果出回回田地。)
必思答
味甘,无毒。调中顺气。(其果出回回田也。)
鱼品-卷第三
鲤鱼
味甘,寒,有毒。主咳逆上气,黄胆,止渴,安胎。治水肿,香港脚。天行病后不可食,有宿瘕者不可食。
鲫鱼
味甘,温平,无毒。调中,益五脏。和 菜作羹食良,患肠风,痔 下血宜食之。
鲂鱼
甘,温平,无毒。补益与鲫鱼同功。若作脍食,助脾胃。不可与疳痢人食。
白鱼
味甘,平,无毒。开胃下食,去水气。久食发病。
黄鱼
味甘,有毒。发风动气,不可与荞面同食。
青鱼
味甘,平,无毒。南人作 。不可与芫荽、面酱同食。
鱼
味甘,寒,有毒。勿多食,目赤、须赤者,不可食。
沙鱼
味甘咸,无毒。主心气鬼疰、蛊毒、吐血。
鳝鱼
味甘,平,无毒。主湿痹。天行病后,不可食。
鲍鱼
味腥臭,无毒。主坠蹶 折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及治妇人崩血不止。
河鱼
味甘,温。主补虚,去湿气,治腰、脚、痔等疾。
石首鱼
味甘,无毒。开胃益气。干而味咸者,名为鲎。
阿八儿忽鱼
味甘,平,无毒。利五脏,肥美人,多食难克化,脂黄肉粗,无鳞,骨止有脆骨。胞可作膘胶,甚粘。膘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其鱼大者有一二丈长,一名鲟鱼,又名 鱼。生辽阳东北海河中。
乞里麻鱼
味甘,平,无毒。利五脏,肥美人。脂黄肉稍粗。脆亦作膘。其鱼大者,有五六尺长,生辽阳东北海河中。
鳖肉
味甘,平,无毒。下气,除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
蟹
味咸,有毒。主胸中邪热结痛,通胃气,调经脉。
虾
味甘,有毒。多食损人。无须者,不可食。
螺
味甘,大寒,无毒。治肝气热,止渴,解酒毒。
蛤蜊
味甘,大寒,无毒。润五脏,止渴,平胃,解酒毒。
鱼品
味苦,平,无毒。理胃气,实下焦。
蚌
冷,无毒。明目,止消渴,除烦,解热毒。
鲈鱼
平。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食之宜人。
禽品-卷第三
天鹅
味甘,性热,无毒。主补中益气。鹅有三、四等,金头鹅为上,小金头鹅为次。
有花鹅者,有一等鹅不能鸣者,飞则翎响,其肉微腥,皆不及金头鹅。
鹅
味甘,平,无毒。利五脏,主消渴。孟诜云∶肉性冷,不可多食,亦发痼疾。《日华子》云∶苍鹅性冷有毒,食之发疮。白鹅无毒,解五脏热,止渴。脂润皮肤,主治耳聋。
鹅弹补五脏,益气。有痼疾者,不宜多食。
雁
味甘,平,无毒。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益气,壮筋骨,补劳瘦。
雁骨灰
和米泔洗头,长发。
雁膏
治耳聋,亦能长发。
雁脂
补虚羸,令人肥白。六月、七月勿食雁,令人伤神。
禽品
味甘,温,无毒。补中益气,食之甚有益人,炙食之味尤美。然有数等,白、黑头 、胡 ,其肉皆不同。
髓
味甘美,补精髓。
水札
味甘,平,无毒。补中益气。宜炙食之,甚美。
丹雄鸡
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补虚,温中,止血。
白雄鸡
味酸,无毒。主下气,疗狂邪,补中,安五脏,治消渴。
乌雄鸡
味甘酸,无毒。主补
中,止痛,除心腹恶气。虚弱者,宜食之。
乌雌鸡
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五缓
六急,中恶,腹痛及伤折骨疼,安胎血,疗乳难。
黄雌鸡
味酸,平,无毒。主伤中,消
渴,小便数,不禁,肠 ,泄痢,补五脏。先患骨热者,不可食。
鸡子
益气,多食令人
有声。主产后痢,与小儿食之止痢。《日华子》云∶鸡子,镇心,安五脏。其白微寒,疗目赤热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逆。
野鸡
味甘酸,微寒,有小毒。主补中益气,止泄痢。久食令人瘦。九月至十一月食之,稍有益,他月即发五痔及诸疮,亦不可与胡桃及菌子、木耳同食。
山鸡
味甘,温,有小毒。主五脏气喘不得息者,如食法服之。然久食能发五痔,与荞麦面同食生虫。今辽阳有食鸡,味甚肥美;有角鸡,味尤胜诸鸡肉。
鸭肉
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及治小儿热惊痫。
野鸭
味甘,微寒,无毒。补中益气,消食,和胃气,治水肿。绿头者为上,尖尾者为次。
鸳鸯
味咸,平,有小毒。主治 疮。若夫妇不和者,作羹私与食之,即相爱。
禽品
味甘,平,无毒。治惊邪。
鹁鸽
味咸,平,无毒。调精益气,解诸毒药。
鸠肉
味甘,平,无毒。安五藏,益气明目,疗痈肿,排脓血。
鸨肉
味甘,平,无毒。补益人。其肉粗味美。
寒鸦
味酸咸,平,无毒。主瘦病,止咳嗽,骨蒸羸弱者。
鹌鹑
味甘,温平,无毒。益气,补五脏,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酥煎食之,令人
肥下焦。四月以前未可食。
雀肉
味甘,无毒,性热。壮阳道,令人有子。冬月者良。
蒿雀
味甘,温,无毒。食之益阳道,美于诸雀。
兽品-卷第三
牛肉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止 泄,安中益气,补脾胃。
牛髓
补中,填精髓。
牛酥
凉,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吐血。
牛酪
味甘酸,寒,无毒。主热毒,止消渴,除胸中虚热,身面热疮。
牛乳腐
微寒,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
羊肉
味甘,大热,无毒。主暖中,头风,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
羊头
凉,治骨蒸,脑热,头眩,瘦病。
羊心
主治忧恚,膈气。
羊肝
性冷,疗肝气虚热,目赤暗。
羊血
主治女人中风、血虚,产后血晕,闷欲绝者,生饮一升。
羊五脏
补人五脏。
羊肾
补肾虚,益精髓。
羊骨
热,治虚劳,寒中,羸瘦。
羊髓
味甘,温。主治男女伤中,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
羊脑
不可多食。
羊酪
治消渴,补虚乏。
黄羊
味甘,温,无毒。补中益气,治劳伤虚寒。其种类数等成群,至于千数。
白黄羊
生于野草内。
黑尾黄羊
生于沙漠中。能走善卧,行走不成群。其脑不可食,髓骨可食,能补益人。煮汤无味。
山羊
味甘,平,无毒。补益人,生山谷中。
兽品
味甘,平,无毒。补五劳七伤,温中益气。其肉稍腥。
马肉
味辛苦,冷,有小毒。主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膝,壮健轻身。
马头骨
作枕令人少睡。
马肝
不可食。
马蹄
白者治妇人漏下,白崩;赤者治妇人赤崩。
白马茎
味咸甘,无毒。主伤中,脉绝,强志,益气,长肌肉,令人有子,能壮盛阴气。
马心
主喜忘。马肉内有生黑墨汁者,有毒,不可食。白马多有之。
马乳
性冷,味甘。止渴,治热。有三等,(一名升坚,一名晃禾儿,一名窗兀。)以升坚为上。
野马肉
味甘,平,有毒。壮筋骨。与家马肉颇相似,其肉落地不沾沙,然不宜多食。
象肉
味淡。不堪食,多食令人体重。胸前小横骨,令人能浮水。身有百兽肉,皆有分段,惟鼻是本肉。
象牙
无毒。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取屑,细研和水傅疮上即出。
驼肉
治诸风,下气,壮筋骨,润皮肤,疗一切顽麻风痹,肌肤紧急,恶疮肿毒。
驼脂
在两峰内,有积聚者,酒服之良。
驼乳
(系爱剌。)
性温,味甘。补中益气,壮筋骨,令人不饥。
野驼
味甘,温平,无毒。治诸风,下气,壮筋骨,润皮肤。
驼峰
治虚劳风。有冷积者,用葡萄酒温调峰子油,服之良。好酒亦可。
熊肉
味甘,无毒。主风痹,筋骨不仁。若腹中有积聚,寒热羸瘦者,不可食之,终身不除。
熊白
凉,无毒。治风补虚损,杀劳虫。
熊掌
食之可御风寒。此是八珍之数,古人最重之。十月勿食之,损神。
驴肉
味甘,寒,无毒。治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解心烦。
头肉
治多年消渴,煮食之良。乌驴者,尤佳。
脂
和乌梅作丸,治久疟。
野驴
性味同。比家驴鬃尾长,骨骼大。食之能治风眩。
麋肉
味甘,温,无毒。益气补中,治腰脚无力。不可与野鸡肉及虾、生菜、梅、李果实同食,令人病。
麋脂
味辛,温,无毒。主痈肿恶疮,风痹,四肢拘缓。通血脉,润泽皮肤。
麋皮
作靴能除香港脚。
鹿肉
味甘,温,无毒。补中,强五脏,益气。
鹿髓
甘,温。主男女伤中,绝脉,筋急,咳逆,以酒服之。
鹿头
主消渴,夜梦见物。
鹿蹄
主脚膝疼痛。
鹿肾
主温中,补肾,安五脏,壮阳气。
鹿茸
味甘,微温,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补虚羸,壮筋骨。
鹿角
微咸,无毒。主恶疮痈肿,逐邪气,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及留血在阴中。
獐肉
温。主补益五脏。《日华子》云∶肉无毒。八月至腊月食之,胜羊肉;十二月以后至七月食之,动气。道家多食,言无禁忌也。
犬肉
味咸,温,无毒。安五脏,补绝伤,益阳道,补血脉,浓肠胃,实下焦,填精髓。黄色犬肉尤佳。不与蒜同食,必顿损人。九月不宜食之,令人损神。
犬四脚蹄
煮饮之,下乳汁。
猪肉
味苦,无毒。主闭血脉,弱筋骨,虚肥人。不可久食,动风。患金疮者,尤甚。
猪肚
主补中益气,止渴。
猪肾
冷。和理肾气,通利膀胱。
猪四蹄
小寒。主伤挞诸败疮,下乳。
野猪肉
味苦,无毒。主补肌肤,令人虚肥。雌者肉更美,冬月食。橡子肉色赤,补人五脏,治肠风泻血,其肉味胜家猪。
江猪
味甘,平,无毒。然不宜多食,动风气,令人体重。
獭肉
味咸,平,无毒。治水气胀满。疗瘟疫病,诸热毒风,咳嗽劳损。不可与兔同食。
獭肝
甘,有毒。治肠风下血及主疰病相染。
獭皮
饰领袖则尘垢不着。如风沙翳目,以袖拭之即出。又鱼刺鲠喉中不出者,取獭爪爬项下即出。
虎肉
味咸酸,平,无毒。主恶心欲呕,益气力。食之入山,虎见则畏,辟三十六种魅。
虎眼睛
主疟疾,辟恶,止小儿热惊。
虎骨
主除邪恶气,杀鬼疰毒,止惊悸。主恶疮鼠 ,头骨尤良。
豹肉
味酸,平,无毒。安五脏,补绝伤,壮筋骨,强志气。久食令人猛健忘,性粗疏,耐寒暑。正月勿食之,伤神。唐本注云∶车驾卤簿用豹尾,取其威重为可贵也。
土豹脑子
可治腰疼。
子
味甘,平,无毒。补益人。
麂肉
味甘,平,无毒。主五痔,多食能动人痼疾。
麝肉
无毒,性温。似獐肉而腥,食之不畏蛇毒。
狐肉
温,有小毒。《日华子》云∶性暖,补虚劳,治恶疮疥。
犀牛肉
味甘,温,无毒。主诸兽蛇虫蛊毒,辟瘴气,食之入山不迷其路。
犀角
味苦咸,微寒,无毒。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疗伤寒、瘟疫。犀有数等∶山犀、通天犀、辟尘犀、水犀、镇帷犀。
野狼肉
味咸,性热,无毒。主补益五脏,浓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味胜狐、犬肉。
野狼喉嗉皮
熟成皮条,勒头去头痛。
野狼皮
熟作番皮,大暖。
野狼尾
马胸堂前带之,辟邪,令马不惊。
野狼牙
带之辟邪。
兔肉
味辛,平,无毒。补中益气。不宜多食,损阳事,绝血脉,令人痿黄。不可与姜、橘同食,令人患卒心痛。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二月不可食,伤神。
兔肝
主明目。
腊月兔头及皮毛
烧灰,酒调服之,治难产,胞衣不出,余血不下。
塔剌不花
一名土拨鼠。
味甘,无毒。主野鸡 疮,煮食之宜人。生山后草泽中。北人掘取以食,虽肥,煮则无油,汤无味。多食难克化,微动气。
皮
作番皮,不湿透,甚暖。
头骨
去下颏肉,令齿全,治小儿无睡,悬之头边,即令得睡。
獾肉
味甘,平,无毒。治上气咳逆,水胀不差,作羹食良。
野狸
味甘,平,无毒。主治鼠 ,恶疮,头骨尤良。
黄鼠
味甘,平,无毒。多食发疮。
猴肉
味酸,无毒。主治诸风,劳疾。酿酒尤佳。
米谷品-卷第三
稻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不可多食。即糯米也。(苏门者为上,酿酒者多用。)
粳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和胃气,长肌肉。即今有数种。(香粳米,匾子米、雪里白,香子米。)香味尤胜。诸粳米捣碎,取其圆净者,为圆米,亦作渴米。
粟米
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良,治胃中热,消渴,利小便,止痢。唐本草注云∶粟类多种,颗粒细如粱米,捣细,取匀净者为浙米。
青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中热,消渴,止泄痢,益气补中,轻身延年。
白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黄粱米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唐本注云∶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
黍米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
久食昏人五脏,令人好睡,肺病宜食。
丹黍米
味苦,微温,无毒。主咳逆,霍乱,止烦渴,除热。
稷米
味甘,无毒。主益气,补不足。关西谓之糜子米,亦谓 米。古者取其香可爱,故以供祭祀。
河西米
味甘,无毒。补中益气。颗粒硬于诸米。出本地。
绿豆
味甘寒,无毒。主丹毒,风疹,烦热,和五脏,行经脉。
白豆
味甘,平,无毒。调中,暖肠胃,助经脉。肾病宜食。
大豆
味甘,平,无毒。杀鬼气,止痛,逐水,除胃中热,下瘀血,解诸药毒。作豆腐即寒而动气。
赤小豆
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排脓血,去热肿,止泻痢,通小便。解小麦毒。
回回豆子
味甘,无毒。主消渴。勿与盐煮食之。出在回回地面,苗似豆,今田野中处
处有之。
青小豆
味甘寒,无毒。主热中,消渴。止下痢,去腹胀。产妇无乳汁,烂煮三五升食之,即乳多。
豌豆
味甘,平,无毒。调顺荣卫,和中益气。
匾豆
味甘,微温。主和中。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小麦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烦躁,消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痛,唾血。
大麦
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令人多热,为五谷长。《药性论》云∶能消化宿食,破冷气。
荞麦
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气,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须眉。
白芝麻
味甘、大寒,无毒。治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风,润肌肤。食后生啖一合。与乳母食之,令子不生病。
胡麻
味甘,微寒。除一切痼疾,久服长肌肉,健人。油,利大便,治胞衣不下。《修真秘旨》云神仙服胡麻法∶久服面光泽,不饥,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马。
饧
味甘,微温,无毒。补虚乏,止渴,去血,健脾,治嗽。小儿误吞钱,取一斤,渐渐尽食之即出。
蜜
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补五脏不足,益中气,止痛,解毒,明耳目,和百药,除众病。
曲
味甘,大暖。疗藏府中风气,调中益气,开胃消食,补虚去冷。陈久者良。
醋
味酸,温,无毒。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破血运,除症块,坚积。醋有数种∶酒醋、桃醋、麦醋、葡萄醋、枣醋、米醋为上,入药用。
酱
味咸酸,冷,无毒。除热止烦,杀百药、热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蔬毒,豆酱主治胜面酱。陈久者尤良。
豉
味苦,寒,无毒。主伤寒,头痛,烦躁,满闷。
盐
味咸,温,无毒。主杀鬼蛊邪,疰毒伤寒,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多食伤肺,令人咳嗽,失颜色。
酒
味苦甘辣,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消忧愁,多饮损寿伤神,易人本性。酒有数般,唯酝酿以随其性。
虎骨酒
以酥炙虎骨捣碎,酿酒。治骨节疼痛,风疰冷痹痛。
枸杞酒
以甘州枸杞依法酿酒。补虚弱,长肌肉,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
地黄酒
以地黄绞汁酿酒。治虚弱,壮筋骨,通血脉,治腹内痛。
松节酒
仙方以五月五日采松节,锉碎,煮水酿酒。治冷风虚,骨弱,脚不能履地。
茯苓酒
仙方,依法茯苓酿酒。治虚劳,壮筋骨,延年益寿。
松根酒
以松树下撅坑置瓮,取松根津液酿酒。治风,壮筋骨。
羊羔酒
依法作酒,大补益人。
五加皮酒
五加皮浸酒,或依法酿酒。治骨弱不能行走,久服壮筋骨,延年不老。
腽肭脐酒
治肾虚弱,壮腰膝,大补益人。
小黄米酒
性热,不宜多饮,昏人五脏,烦热多睡。
葡萄酒
益气调中,耐饥强志。酒有数等,有西番者,有哈剌火者,有平阳太原者,其味都不及哈剌火者。田地酒最佳。
阿剌吉酒
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
速儿麻酒
又名拨糟。味微甘辣。主益气,止渴。多饮令人膨胀、生痰。
禽兽变异-卷第二
禽兽形类,依本体生者,犹分其性质有毒无毒者,况异像变生,岂无毒乎。倘不慎口,致生疾病,是不察矣。
兽岐尾,马蹄夜目,羊心有孔, 肝有青黑,鹿豹文,羊肝有孔,黑鸡白首,白马青蹄,羊独角,白羊黑头,黑羊白头,白鸟黄首,羊六角,白马黑头,鸡有四距,爆肉不燥,马生角,牛肝叶孤,蟹 有独螯,鱼有眼睫,虾无须,肉入水动,肉经宿暖,鱼无肠、胆、腮,肉落地不沾土,鱼目开合及腹下丹。
食物中毒-卷第二
诸物品类,有根性本毒者,有无毒而食物成毒者,有杂合相畏、相恶、相反成毒者,人不戒慎而食之,致伤腑脏和乳肠胃之气,或轻或重,各随其毒而为害,随毒而解之。
如饮食后不知记何物毒,心烦满闷者,急煎苦参汁饮,令吐出。或煮犀角汁饮之,或苦酒、好酒煮饮,皆良。
食菜物中毒,取鸡粪烧灰,水调服之。或甘草汁,或煮葛根汁饮之。胡粉水调服亦可。
食瓜过多,腹胀,食盐即消。食蘑菇、菌子毒,地浆解之。食菱角过多,腹胀满闷,可暖酒和姜饮之即消。食野山芋毒,土浆解之。食瓠中毒,煮黍穣汁饮之即解。
食诸杂肉毒及马肝漏脯中毒者,烧猪骨灰调服,或芫荽汁饮之,或生韭汁亦可。食牛、羊肉中毒,煎甘草汁饮之。食马肉中毒,嚼杏仁即消,或芦根汁及好酒皆可。食犬肉不消成胀,口干,杏仁去皮、尖,水煎饮之。
食鱼脍过多成虫瘕,大黄汁、陈皮末,同盐汤服之。食蟹中毒,饮紫苏汁,或冬瓜汁,或生藕汁解之。干蒜汁、芦根汁亦可。食鱼中毒,陈皮汁、芦根及大黄、大豆、朴硝汁皆可。
食鸭子中毒,煮秫米汁解之。食鸡子中毒,可饮醇酒,醋解之。
饮酒大醉不解,大豆汁、葛花、椹子、柑子皮汁皆可。
食牛肉中毒,猪脂炼油一两,每服一匙头,温水调下即解。食猪肉中毒,饮大黄汁,或杏仁汁、朴硝汁,皆可解。
食物相反-卷第二
盖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知者分而避之。
马肉不可与仓米同食。马肉不可与苍耳、姜同食。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羊肝不可与椒同食,伤 心。兔肉不可与姜同食,成霍乱。羊肝不可与猪肉同食。牛肉不可与栗子同食。羊肚不可与小豆、梅子同食,伤人。羊肉不可与鱼脍、酪同食。猪肉不可与芫荽同 食,烂人肠。马奶子不可与鱼脍同食,生症瘕。鹿肉不可与 鱼同食。麋鹿不可与虾同食。麋肉脂不可与梅、李同食。牛肝不可与 鱼同食,生风。牛肠不可与犬肉同食。鸡肉不可与鱼汁同食,生症瘕。鹌鹑肉不可与猪肉同食,面生黑。鹌鹑肉不可与菌子同食,发痔。野鸡不可与荞面同食,生 虫。野鸡不可与胡桃、蘑菇同食。野鸡卵不可与葱同食,生虫。雀肉不可与李同食。鸡子不可与鳖肉同食。鸡子不可与生葱、蒜同食、损气。鸡肉不可与兔肉同食, 令人泄泻。野鸡不可与鲫鱼同食。鸭肉不可与鳖肉同食。野鸡不可与猪肝同食。鲤鱼不可与犬肉同食。野鸡不可与 鱼同食,食之令人生癞疾。鲫鱼不可与糖同食。鲫鱼不可与猪肉同食。黄鱼不可与荞面同食。虾不可与猪肉同食,损精。虾不可与糖同食。虾不可与鸡肉同食。大豆 黄不可与猪肉同食。黍米不可与葵菜同食,发病。小豆不可与鲤鱼同食。杨梅不可与生葱同食。柿、梨不可与蟹同食。李子不可与鸡子同食。枣不可与蜜同食。李 子、菱角不可与蜜同食。葵菜不可与糖同食。生葱不可与蜜同食。莴苣不可与酪同食。竹笋不可与糖同食。蓼不可与鱼脍同食。苋菜不可与鳖肉同食。韭不可与酒同 食。苦苣不可与蜜同食。薤不可与牛肉同食,生症瘕。芥末不可与兔肉同食,生疮。
食物利害-卷第二
盖食物有利害者,可知而避之。
面有?气,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食。浆老而饭馊,不可食。煮肉不变色,不可食。
诸肉非宰杀者,勿食。诸肉臭败者,不可食。诸脑,不可食。凡祭肉自动者,不可食。
猪 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马肝、牛肝,皆不可食。兔合眼,不可食。烧肉,不可用桑柴火。獐、鹿、麋,四月至七月勿食。二月内,勿食兔肉。诸 肉脯,忌米中贮之,有毒。鱼馁者,不可食。羊肝有孔者,不可食。诸鸟自闭口者,勿食。蟹八月后可食,余月勿食。虾不可多食,无须及腹下丹,煮之白者,皆不 可食。腊月脯腊之属,或经雨漏所渍、虫鼠啮残者,勿食。海味糟藏之属,或经湿热变损,日月过久者,勿食。六月、七月,勿食雁。鲤鱼头,不可食,毒在脑中。 诸肝青者,不可食。五月勿食鹿,伤神。九月勿食犬肉,伤神。十月勿食熊肉,伤神。不时者,不可食。诸果核未成者,不可食。诸果落地者,不可食。诸果虫伤 者,不可食。桃杏双仁者,不可食。莲子不去心,食之成霍乱。甜瓜双蒂者,不可食。诸瓜沉水者,不可食。蘑菇勿多食,发病。榆仁不可多食,令人瞑。菜着霜 者,不可食。樱桃勿多食,令人发风。葱不可多食,令人虚。芫荽勿多食,令人多忘。竹笋勿多食,发病。木耳色赤者,不可食。三月勿食蒜,昏人目。二月勿食 蓼,发病。九月勿食着霜瓜。四月勿食胡荽,生狐臭。十月勿食椒,伤人心。五月勿食韭,昏人五脏。
服药食忌-卷第二
但服药不可多食生芫荽及蒜,杂生菜、诸滑物、肥猪肉、犬肉、油腻物,鱼脍腥膻等物。及忌见丧尸、产妇、淹秽之事。又不可食陈臭之物。
有术勿食桃、李、雀肉、胡荽、蒜、青鱼等物。有黎芦勿食猩肉。有巴豆勿食芦笋及野猪肉。有黄连、桔梗,勿食猪肉。有地黄勿食芜荑。有半夏、菖蒲,勿食饴糖及羊肉。有细辛勿食生菜。有甘草勿食菘菜、海藻。有牡丹勿食生胡荽。有商陆勿食犬肉。有常山勿食生葱、生菜。有空青、朱砂,勿食血。凡服药通忌食血。有茯苓勿食醋。有鳖甲勿食苋菜。有天门冬勿食鲤鱼。
凡久服药通忌∶未不服药,又忌满日。正、五、九月忌巳日。二、六、十月忌寅日。三、七、十一月忌亥日。四、八、十二月忌申日。
食疗诸病-卷第二
生地黄鸡
治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少食,时复吐利。
生地黄(半斤) 饴糖(五两) 乌鸡(一枚)
右三味,先将鸡去毛、肠肚净,细切,地黄与糖相和匀,内鸡腹中,以铜器中放之,复置甑中蒸炊,饭熟成,取食之。不用盐醋,唯食肉尽却饮汁。
羊蜜膏
治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
熟羊脂(五两) 熟羊髓(五两) 白沙蜜(五两,炼净) 生姜汁(一合) 生地黄汁(五合)
右五味,先以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或作羹汤,或作粥食之亦可。
羊藏羹
治肾虚劳损,骨髓伤败。
羊肝、肚、肾、心、肺(各一具,汤洗净) 牛酥(一两) 胡椒(一两) 荜拨(一两) 豉(一合)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草果(两个) 葱(五茎)
上件,先将羊肝等,慢火煮令熟,将汁滤净。和羊肝等并药,一同入羊肚内,缝合口,令绢袋盛之,再煮熟,入五味,旋旋任意食之。
羊骨粥
治虚劳,腰膝无力。
羊骨(一副,全者,捶碎)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草果(二个) 生姜(一两) 盐(少许)
右水三斗,慢火熬成汁,滤出澄清,如常作粥,或作羹汤亦可。
羊脊骨粥
治下元久虚,腰肾伤败。
羊脊骨(一具,全者,捶碎) 肉苁蓉(一两,洗,切作片) 草果(三个) 荜拨(二钱)
上件,水熬成汁,滤去滓,入葱白、五味,作面羹食之。
白羊肾羹
治虚劳,阳道衰败,腰膝无力。
白羊肾(二具,切作片) 肉苁蓉(一两,酒浸,切) 羊脂(四两,切作片) 胡椒(二钱) 陈皮(一钱,去白) 荜拨(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相和,入葱白、盐、酱,煮作汤,入面 子,如常作羹食之。
猪肾粥
治肾虚劳损,腰膝无力,疼痛。
猪肾(一对,去脂膜,切) 粳米(三合) 草果(二钱) 陈皮(一钱,去白) 缩砂(二钱)
上件,先将猪肾、陈皮等煮成汁,滤去滓,入酒少许,次下米成粥,空心食之。
枸杞羊肾粥
治阳气衰败,腰脚疼痛,五劳七伤。
枸杞叶(一斤) 羊肾(一对,细切) 葱白(一茎) 羊肉(半斤,炒)
右四味拌匀,入五味,煮成汁,下米熬成粥,空腹食之。
鹿肾羹
治肾虚耳聋。
鹿肾(一对,去脂膜,切)
上件于豆豉中,入粳米三合,煮粥或作羹,入五味,空心食之。
羊肉羹
治肾虚衰弱,腰脚无力。
羊肉(半斤,细切) 萝卜(一个,切作片) 草果(一钱)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荜拨(一钱) 胡椒(一钱) 葱白(三茎)
上件,水熬成汁,入盐、酱熬汤,下面 子,作羹食之。将汤澄清,作粥食之亦可。
鹿蹄汤
治诸风、虚,腰脚疼痛,不能践地。
鹿蹄(四只) 陈皮(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煮令烂熟,取肉,入五味,空腹食之。
鹿角酒
治卒患腰痛,暂转不得。
鹿角(新者,长二三寸,烧令赤)
上件,内酒中浸二宿,空心饮之立效。
黑牛髓煎
治肾虚弱,骨伤败,瘦弱无力。
黑牛髓(半斤) 生地黄汁(半斤) 白沙蜜(半斤,炼去蜡)
右三味和匀,煎成膏,空心酒调服之。
狐肉汤
治虚弱,五藏邪气。
狐肉(五斤,汤洗净) 草果(五个) 缩砂(二钱) 葱(一握)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二钱) 哈昔泥(一钱,即阿魏)
上件,水一斗,煮熟,去草果等,次下胡椒二钱,姜黄一钱,醋、五味,调和匀,空心食之。
乌鸡汤
治虚弱,劳伤,心腹邪气。
乌雄鸡(一只, 洗净,切作块子)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 胡椒(二钱) 草果(二个)
上件,以葱、醋、酱相和,入瓶内,封口,令煮熟,空腹食。
醍醐酒
治虚弱,去风湿。
醍醐(一盏)
上件,以酒一杯和匀,温饮之,效验。
山药
治诸虚,五劳七伤,心腹冷痛,骨髓伤败。
羊骨(七五块,带肉) 萝卜(一枚,切作大片) 葱白(一茎) 草果(五个)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 胡椒(二钱) 缩砂(二钱) 山药(二斤)
上件同煮,取汁澄清,滤去滓,面二斤,山药二斤,煮熟,研泥,溲面作 ,入五味,空腹食之。
山药粥
治虚劳,骨蒸,久冷。
羊肉(一斤,去脂膜,烂煮熟,研泥) 山药(一斤,煮熟,研泥)
上件,肉汤内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酸枣粥
治虚劳,心烦,不得睡卧。
酸枣仁(一碗)
右用水,绞取汁,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生地黄粥
治虚弱骨蒸,四肢无力,渐渐羸瘦,心烦不得睡卧。
生地黄汁(一合) 酸枣仁(二两,水绞,取汁二盏)
上件,水煮同熬数沸,次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椒面羹
治脾胃虚弱,久患冷气,心腹结痛,呕吐不能下食。
川椒(三钱,炒,为末) 白面(四两)
上件同和匀,入盐少许,于豆豉作面条,煮羹食之。
荜拨粥
治脾胃虚弱,心腹冷气 痛,妨闷不能食。
荜拨(一两) 胡椒(一两) 桂(五钱)
右三味为末。每用三钱,水三大碗,入豉半合,同煮令熟,去滓,下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
良姜粥
治心腹冷痛,积聚,停饮。
高良姜(半两,为末) 粳米(三合)
上件,水三大碗 煎高良姜至二碗,去滓,下米煮粥,食之效验。
吴茱萸粥
治心腹冷气冲胁肋痛。
吴茱萸(半两,水洗,去涎,焙干,炒,为末)
上件,以米三合,一同作粥,空腹食之。
牛肉脯
治脾胃久冷,不思饮食。
牛肉(五斤,去脂膜,切作大片) 胡椒(五钱) 荜拨(五钱) 陈皮(二钱,去白)草果(二钱) 缩砂(二钱) 良姜(二钱)
上件为细末,生姜汁五合,葱汁一合,盐四两,同肉拌匀,淹二日,取出焙干,作脯,任意食之。
莲子粥
治心志不宁。补中强志,聪明耳目。
莲子(一升,去心)
上件煮熟,研如泥,与粳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
鸡头粥
治精气不足,强志,明耳目。
鸡头实(三合)
上件煮熟,研如泥,与粳米一合,煮粥食之。
鸡头粉羹
治湿痹,腰膝痛。除暴疾,益精气,强心志,耳目聪明。
鸡头(磨成粉) 羊脊骨(一副,带肉,熬取汁)
上件,用生姜汁一合,入五味调和,空心食之。
桃仁粥
治心腹痛,上气咳嗽,胸膈妨满,喘急。
桃仁(三两,汤煮熟,去尖、皮,研)
上件取汁,和粳米同煮粥,空腹食之。
生地黄粥
治虚劳,瘦弱,骨蒸,寒热往来,咳嗽唾血。
生地黄汁(二合)
上件,煮白粥,临熟时入地黄汁,搅匀,空腹食之。
鲫鱼羹
治脾胃虚弱,泄痢,久不瘥者,食之立效。
大鲫鱼(二斤) 大蒜(两块) 胡椒(二钱) 小椒(二钱) 陈皮(二钱) 缩砂(二钱) 荜拨(二钱)
上件,葱、酱、盐、料物、蒜,入鱼肚内,煎熟作羹,五味调和令匀,空心食之。
炒黄面
治泄痢,肠胃不固。
白面(一斤,炒令焦黄)
上件,每日空心温水调一匙头。
乳饼面
治脾胃虚弱,赤白泄痢。
乳饼(一个,切作豆子样)
上件,用面拌煮熟,空腹食之。
炙黄鸡
治脾胃虚弱,下痢。
黄雌鸡(一只, 净)
右以盐、酱、醋、茴香、小椒末同拌匀,刷鸡上,令炭火炙干焦,空腹食之。
牛奶子煎荜拨法
贞观中,太宗苦于痢疾,众医不效,问左右能治愈者,当重赏。时有
术士进此方∶用牛奶子煎荜拨,服之立瘥。
肉羹
治水肿,浮气,腹胀,小便涩少。
肉(一斤,细切) 葱(一握) 草果(三个)
上件,用小椒、豆豉,同煮烂熟,入粳米一合作羹,五味调匀,空腹食之。
黄雌鸡
治腹中水癖,水肿。
黄雌鸡(一只, 净) 草果(二钱) 赤小豆(一升)
上件,同煮熟,空心食之。
青鸭羹
治十种水病不瘥。
青头鸭(一只,退净) 草果(五个)
上件,用赤小豆半升,入鸭腹内煮熟,五味调,空心食。
萝卜粥
治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
大萝卜(五个,煮熟,绞取汁)
上件,用粳米三合,同水并汁,煮粥食之。
野鸡羹
治消渴,口干,小便频数。
野鸡(一只, 净)
右入五味,如常法作羹 食之。
鹁鸽羹
治消渴,饮水无度。
白鹁鸽(一只,切作大片)
上件,用土苏一同煮熟,空腹食之。
鸡子黄
治小便不通。
鸡子黄(一枚,生用)
上件,服之不过三服,熟亦可食。
葵菜羹
治小便癃闭不通。
葵菜叶(不以多少,洗择净)
右煮作羹,入五味,空腹食之。
鲤鱼汤
治消渴,水肿,黄胆,香港脚。
大鲤鱼(一头) 赤小豆(一合) 陈皮(二钱,去白) 小椒(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入五味,调和匀,煮熟,空腹食之。
马齿菜粥
治香港脚,头面水肿,心腹胀满,小便淋涩。
马齿菜(洗净,取汁)
上件,和粳米同煮粥,空腹食之。
小麦粥
治消渴,口干。
小麦(淘净,不以多少)
右以煮粥,或炊作饭,空腹食之。
驴头羹
治中风头眩,手足无力,筋骨烦痛,言语蹇涩。
乌驴头(一枚, 洗净) 胡椒(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煮令烂熟,入豆豉汁中,五味调和,空腹食之。
驴肉汤
治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
乌驴肉(不以多少,切)
上件,于豆豉中,烂煮熟,入五味,空心食之。
狐肉羹
治惊风,癫痫,神情恍惚,言语错谬,歌笑无度。
狐肉(不以多少及五脏)
上件,如常法入五味,煮令烂熟,空心食之。
熊肉羹
治诸风,香港脚,痹痛不仁,五缓筋急。
熊肉(一斤)
上件,于豆豉中,入五味、葱、酱,煮熟,空腹食之。
乌鸡酒
治中风,背强,舌直不得语,目睛不转,烦热。
乌雌鸡(一只, 洗净,去肠肚)
上件,以酒五升,煮取酒二升,去滓。分作三服,相继服之。汁尽,无时熬葱白、生姜
粥投之,盖覆取汁。
羊肚羹
治诸中风。
羊肚(一枚,洗净) 粳米(二合) 葱白数茎 豉(半合) 蜀椒(去目,闭口者。炒出汗,三十粒) 生姜(二钱半,细切)
右六味拌匀,入羊肚内烂煮熟,五味调和,空心食之。
葛粉羹
治中风,心脾风热,言语蹇涩,精神昏愦,手足不遂。
葛根(半斤,捣,取粉四两) 荆芥穗(一两) 豉(三合)
右三味,先以水煮荆芥、豉,六七沸,去滓,取汁,次将葛粉作索面,于汁中煮熟,空腹食之。
荆芥粥
治中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口面 斜。
荆芥穗(一两) 薄荷叶(一两) 豉(三合) 白粟米(三合)
上件,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麻子粥
治中风,五脏风热,语言蹇涩,手足不遂,大肠滞涩。
冬麻子(二两,炒,去皮,研) 白粟米(三合) 薄荷叶(一两) 荆芥穗(一两)
上件,水三升,煮薄荷、荆芥,去滓,取汁,入麻子仁同煮粥,空腹食之。
恶实菜
即牛蒡子,又名鼠粘子。治中风,燥热,口干,手足不遂及皮肤热疮。
恶实菜叶(肥嫩者) 酥油
上件,以汤煮恶实叶三五升,取出,以新水淘过,布绞取汁,入五味,酥点食之。
乌驴皮汤
治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烦疼,心燥,口眼面目 斜。
乌驴皮(一张, 洗净)
上件,蒸熟,细切如条,于豉汁中,入五味,调和匀,煮过,空心食之。
羊头脍
治中风,头眩,羸瘦,手足无力。
白羊头(一枚, 洗净)
上件,蒸令烂熟,细切,以五味汁调和脍,空腹食之。
野猪
治久痔野鸡病,下血不止,肛门肿满。
野猪肉(二斤,细切)
上件,煮令烂熟,入五味,空心食之。
獭肝羹
治久痔下血不止。
獭肝(一副)
上件,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
鲫鱼羹
治久痔,肠风,大便常有血。
大鲫鱼(一头,新鲜者,洗净,切作片) 小椒(二钱,为末) 草果(一钱,为末)
上件,用葱三茎,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
五味偏走-卷第二
酸涩以收,多食则膀胱不利,为癃闭。苦燥以坚,多食则三焦闭塞,为呕吐。辛味熏蒸,多食则上走于肺,荣卫不时而心洞,咸味涌泄,多食则外注于脉,胃竭,咽燥而病渴。甘味弱劣,多食则胃柔缓而虫过,故中满而心闷。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
肝病禁食辛,宜食粳米、牛肉、葵菜之类。心病禁食咸,宜食小豆、犬肉、李、韭之类。脾病禁食酸,宜食大豆、豕肉、栗、藿之类。肺病禁食苦,宜食小麦、羊肉、杏、薤之类。肾病禁食甘,宜食黄黍、鸡肉、桃、葱之类。多食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则肉胝 而唇揭。
多食咸,骨气劳短,肥气折,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苦,则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筋脉沮 ,精神乃央,则筋急而爪枯。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肉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和而食之,则补精益气。虽然五味调和,食饮口嗜,皆不可多也。多者生疾,少者为益。百味珍馔,日有慎节,是为上矣。
四时所宜-卷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饮食及热衣服。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温饮食,饱食,湿地,濡衣服。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寒衣服。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禁热饮食,温炙衣服。
神仙服食-卷第二
铁瓮先生琼玉膏
此膏填精补髓,肠化为筋,万神具足,五脏盈溢,髓实血满,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日进数服,终日不食亦不饥,开通强志,日诵 万言,神识高迈,夜无梦想。人年二十七岁以前,服此一料,可寿三百六十岁。四十五岁以前服者,可寿二百四十岁。六十三岁以前服者,可寿一百二十岁。六十四 岁以上服者,可寿百岁。服之十剂,绝其欲,修阴功,成地仙矣。一料分五处,可救五人痈疾,分十处,可救十人劳疾。修合之时,沐浴至心,勿轻示人。
新罗参(二十四两,去芦) 生地黄(一十六斤,汁) 白茯苓(四十九两,去黑皮) 白沙蜜(一十斤,炼净)
上件,人参、茯苓为细末,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 自然汁,捣时不用铜铁器,取汁尽,去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石器或好磁器内封,用净纸二三十重封闭,入汤内,以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用蜡纸数重包瓶 口,入井口去火毒一伏时。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出开封,取三匙作三盏,祭天地百神,焚香设拜,至诚端心。每日空心,酒调一匙头。
地仙煎
治腰膝疼痛,一切腹内冷病。令人颜色悦泽,骨髓坚固,行及奔马。
山药(一斤) 杏仁(一升,汤泡,去皮、尖) 生牛奶子(二升)
上件,将杏仁研细,入牛奶子、山药,拌绞取汁,用新磁瓶密封,汤煮一日。每日空心,酒调一匙头。
金髓煎
延年益寿,填精补髓,久服发白变黑,返老还童。
枸杞(不以多少,采红熟者)
右用无灰酒浸之,冬六日,夏三日,于沙盆内研令烂细,然后以布袋绞取汁,与前浸酒一同慢火熬成膏,于净磁器内封贮。重汤煮之,每服一匙头,入酥油少许,温酒调下。
天门冬膏
去积聚,风痰,癞疾,三虫,伏尸,除瘟疫。轻身,益气,令人不饥,延年不老。
天门冬(不以多少,去皮,去根、须,洗净)
上件捣碎,布绞取汁,澄清滤过,用磁器、沙锅或银器,慢火熬成膏。每服一匙头,空心温酒调下。
服天门冬
《道书八帝经》∶欲不畏寒,取天门冬、茯苓为末服之。每日顿服,大寒时汗出,单衣。《抱朴子》云∶杜紫微服天门冬,御八十外家,有子一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
《列仙子》云∶赤松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
《神仙传》∶甘始者,太原人。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年。《修真秘旨》∶神仙服天门冬,一百日后怡泰和颜,羸劣者强。三百日,身轻。三年,身走如飞。
服地黄
《抱朴子》云∶楚文子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手上车弩。
服苍术
《抱朴子》云∶南阳文氏,值乱逃于壶山,饥困,有人教之食术,遂不饥。数年乃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转胜。《药经》云∶心欲长生,当服山精。是苍术也。
服茯苓
《抱朴子》云∶任季子服茯苓一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彰,不食谷,面生光。孙真人《枕中记》∶茯苓久服,百日百病除。二百日,夜昼二服后,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来侍。
服远志
《抱朴子》云∶陵阳仲子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人,开书所见,便记不忘。
服五加皮酒
东华真人《煮石经》∶舜常登苍梧山,曰厥金玉香草,即五加也,服之延年。故云∶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宁得一斤地榆,安用明月宝珠。昔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长生。如张子声、杨始建、王叔才、于世彦等,皆古人服五加皮酒而房室不绝,皆寿三百岁,有子三、二十人。世世有服五加皮酒而获年寿者甚众。
服桂
《抱朴子》云∶赵他子服桂二十年,足下毛生,日行五百里,力举千斤。
服松子
《列仙传》∶ 食松子,能飞行健,走如奔马。《神仙传》∶松子不以多少,研为膏,空心温酒调下一匙头,日三服则不饥渴。久服日行五百里,身轻体健。
服松节酒
《神仙传》∶治百节疼痛,久风虚,脚痹痛。松节酿酒,服之神验。
服槐实
《神仙传》∶槐实于牛胆中渍浸百日,阴干。每日吞一枚,十日身轻,二十日白发再黑,百日通神。
服枸杞
《食疗》云∶枸杞叶能令人筋骨壮,除风补益,去虚劳,益阳事。春夏秋采叶,冬采子,可久食之。
服莲花
太清诸本草∶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莲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子九分,阴干食之,令人不老。
服栗子
《食疗》云∶如肾气虚弱,取生栗子不以多少,令风干之。每日空心细嚼之三五个,徐徐咽之。
服黄精
神仙服黄精成 地仙∶昔临川有士人虐其婢,婢乃逃入山中。久之,见野草枝叶可爱,即拔取食之,甚美。自是常食之,久而不饥,遂轻健。夜息大木下,闻草动以为虎,惧而上木 避之,及晓下平地,其身豁然,凌空而去,或自一峰之顶,若飞鸟焉,数岁,其家采薪见之,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绝壁下,以网三面围之,俄而腾上山 顶。其主异之,或曰∶此婢安有仙风道骨?不过灵药服食。遂以酒馔五味香美,置往来之路,观其食否,果来食之,遂不能远去,擒之。问以述其故,所指食之草, 即黄精也。谨按∶黄精宽中益气,补五藏,调良肌肉,充实骨髓,坚强筋骨,延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再黑,齿落更生。
神枕法
汉武帝东巡泰山下,见老翁锄于道,背上有白光高数尺。帝怪而问之,有道术否?老翁对曰∶臣昔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有道士 者,教臣服枣,饮水,绝谷,并作神枕法,中有三十二物。内二十四物善,以当二十四气;其八物毒,以应八风。臣行转少,黑发更生,堕齿复出,日行三百里。臣 今年一百八十矣,不能弃世入山,顾恋子孙,复还食谷,又已二十余年,犹得神枕之力,往不复老。武帝视老翁,颜壮当如五十许人,验问其邻人,皆云信然。帝乃 从授其方作枕,而不能随其绝谷,饮水也。
神枕方∶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出林柏以为枕。长一尺二寸,高四寸,空中容一斗二升,以柏心赤者为盖,浓二分,盖致之令密,又使开闭也。又钻盖上为三行,每行四十九孔,凡一百四十七孔,令容粟大。用下项药∶
芎 当归 白芷 辛荑 杜衡 白术 本 木兰 蜀椒 桂 干姜 防风 人参 桔梗 白薇 荆实 肉苁蓉 飞廉 柏实 薏苡仁 款冬花 白衡 秦椒 麋芜
凡二十四物,以应二十四气。
乌头 附子 藜芦 皂角 草 矾石 半夏 细辛
八物毒者,以应八风。
右 三十二物各一两,皆 咀。以毒药上安之,满枕中,用囊以衣枕。百日而有光泽,一年体中无疾,一一皆愈而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重生,耳目聪明。神方验秘,不传非人也。武帝 以问东方朔,答云∶昔女廉以此传玉青,玉青以传广成子,广成子以传黄帝。近者谷城道士淳于公枕此药,枕百余岁而头发不白。夫病之来皆从阳脉起,今枕药枕, 风邪不得侵入矣。又虽以布囊衣枕,犹当复以帏囊重包之,须欲卧时乃脱去之耳。诏赐老翁疋帛,老翁不受,曰∶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也,子知道以上之于父,义 不受赏。又臣非卖道者,以陛下好善,故进此耳。帝止而更赐诸药。
服菖蒲
《神仙服食》∶菖蒲寻九节者,窨干百日,为末,日三服。久服聪明耳目,延年益寿。
《抱朴子》云∶韩聚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日诵万言,冬袒不寒。须得石上生者,一寸九节,紫花尤善。
服胡麻
《神仙服食》∶胡麻,食之能除一切痼疾,久服长生,肥健人,延年不老。
服五味
《抱朴子》∶服五味十六年,面色如玉,入火不灼,入水不濡。
服藕实
《食医心镜》∶藕实,味甘平,无毒。补中养气,清神,除百病。久服令人止渴悦泽。
服莲子莲蕊
《日华子》云∶莲子并石莲去心,久食令人心喜,益气、止渴。治腰痛,泄精,泻痢。
《日华子》云∶莲花蕊,久服镇心益色,驻颜轻身。
服何首乌
《日华子》云∶何首乌,味甘,无毒,久服壮筋骨,益精髓,黑髭鬓,令人有子。
诸般汤煎-卷第二
桂浆
生津止渴,益气和中,去湿逐饮。
生姜(三斤,取汁) 熟水(二斗) 赤茯苓(三两,去皮,为末) 桂(三两,去皮,为末) 曲末(半斤) 杏仁(一百个,汤洗,去皮、尖,生研为泥) 大麦 (半两,为末) 白沙蜜(三斤,炼净。)
右用前药,蜜水拌和匀,入磁罐内,油纸封口数重,泥固济,冰窖内放三日方熟。绵滤冰浸,暑月饮之。
桂沉浆
去湿逐饮,生津止渴,顺气。
紫苏叶(一两,锉) 沉香(三钱,锉) 乌梅(一两,取肉) 沙糖(六两)
上件四味,用水五六碗,熬至三碗,滤去滓,入桂浆一升,合和作浆饮之。
荔枝膏
生津止渴,去烦。
乌梅(半斤,取肉) 桂(一十两,去皮,锉) 沙糖(二十六两) 麝香(半钱,研)生姜汁(五两) 熟蜜(一十四两)
右用水一斗五升,熬至一半,滤去滓,下沙糖、生姜汁,再熬去滓,澄定少时,入麝香搅匀,澄清如常,任意服。
梅子丸
生津止渴,解化酒毒,去湿。
乌梅(一两半,取肉) 白梅(一两半,取肉) 干木瓜(一两半) 紫苏叶(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檀香(二钱) 麝香(一钱,研)
右为末,入麝香和匀,沙糖为丸如弹大。每服一丸,噙化。
五味子汤
代葡萄酒饮。 生津止渴,暖精益气。
北五味(一斤,净肉) 紫苏叶(六两) 人参(四两,去芦,锉) 沙糖(二斤)
上件,用水二斗,熬至一斗,滤去滓,澄清,任意服之。
人参汤
代酒饮。 顺气、开胸膈,止渴生津。
新罗参(四两,去芦,锉) 橘皮(一两,去白) 紫苏叶(二两) 沙糖(一斤)
上件,用水二斗,熬至一斗,去滓,澄清,任意饮之。
仙术汤
去一切不正之气,温脾胃,进饮食,辟瘟疫,除寒湿。
苍术(一斤,米泔浸三日,竹刀子切片,焙干,为末) 茴香(二两,炒,为末) 甘草(二两,炒,为末) 白面(一斤,炒) 干枣(二升,焙干,为末) 盐(四两,炒)
上件,一同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杏霜汤
调顺肺气,利胸膈,治咳嗽。
粟米(五升,炒,为面) 杏仁(二升,去皮、尖,麸炒,研) 盐(三两,炒)
上件拌匀。每日空心白汤调一钱。入酥少许尤佳。
山药汤
补虚益气,温中润肺。
山药(一斤、煮熟) 粟米(半升,炒,为面) 杏仁(二斤,炒令过熟,去皮、尖,切如米)
上件,每日空心白汤调二钱,入酥油少许,山药任意。
四和汤
治腹内冷痛,脾胃不和。
白面(一斤,炒) 芝麻(一斤,炒) 茴香(二两,炒) 盐(一两,炒)
上件,并为末。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枣姜汤
和脾胃,进饮食。
生姜(一斤,切作片) 枣(三升,去核,炒) 甘草(二两,炒) 盐(二两,炒)
上件为末,一处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茴香汤
治元藏虚弱,脐腹冷痛。
茴香(一斤,炒) 川楝子(半斤) 陈皮(半斤,去白) 甘草(四两,炒) 盐(半斤,炒)
上件为细末,相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破气汤
治元藏虚弱,腹痛,胸膈闭闷。
杏仁(一斤,去皮、尖,麸炒,别研) 茴香(四两,炒) 良姜(一两) 荜澄茄(二两) 陈皮(二两,去白) 桂花(半斤) 姜黄(一两) 木香(一两) 丁香(一两) 甘草(半斤) 盐(半斤)
上件为细末。空心白汤点服。
白梅汤
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干渴,津液不通。
白梅肉(一斤) 白檀(四两) 甘草(四两) 盐(半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生姜汁少许,白汤调下。
木瓜汤
治香港脚不仁,膝劳冷痹疼痛。
木瓜(四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 白沙蜜(二斤,炼净)
上件二味,调和匀,入净磁器内盛之。空心白汤点服。
橘皮醒酲汤
治酒醉不解,呕噫吞酸。
香橙皮(一斤,去白) 陈橘皮(一斤,去白) 檀香(四两) 葛花(半斤) 绿豆花(半斤)人参(二两,去芦) 白豆蔻仁(二两) 盐(六两,炒)
上件为细末。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渴忒饼儿
生津止渴,治嗽。
渴忒(一两二钱) 新罗参(一两,去芦) 菖蒲(一钱,各为细末) 白纳八(三两,研,系沙糖)
上件,将渴忒用葡萄酒化成膏,和上项药末,令匀为剂,印作饼。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官桂渴忒饼儿
生津,止寒嗽。
官桂(二钱,为末) 渴忒(一两二钱) 新罗参(一两二钱,去芦,为末) 白纳八(三两,研)
上件,将渴忒用玫瑰水化成膏,和药末为剂,用诃子油印作饼子。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答必纳饼儿
清头目,利咽膈,生津止渴,治嗽。
答必纳(二钱为末,即草龙胆) 新罗参(一两二钱,去芦,为末) 白纳八(五两,研)
上件,用赤赤哈纳(即北地酸角儿。)熬成膏,和药末为剂,印作饼儿,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橙香饼儿
宽中顺气,清利头目。
新橙皮(一两,焙,去白) 沉香(五钱) 白檀(五钱) 缩砂(五钱) 白豆蔻仁(五钱) 荜澄茄(三钱) 南硼砂(三钱,别研) 龙脑(二钱,别研) 麝香(二钱,别研。)
上件为细末,甘草膏和剂印饼。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牛髓膏子
补精髓,壮筋骨,和血气,延年益寿。
黄精膏(五两) 地黄膏(三两) 天门冬膏(一两) 牛骨头内取油(二两)
上件,将黄精膏、地黄膏、天门冬膏与牛骨油一同不住手用银匙搅,令冷定和匀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
木瓜煎
木瓜(十个,去皮穣,取汁,熬水尽) 白沙糖(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再熬成煎。
香圆煎
香圆(二十个,去皮取肉) 白沙糖(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再熬成煎。
株子煎
株子(一百个,取净肉) 白沙糖(五斤,炼净)
上件,同熬成煎。
紫苏煎
紫苏叶(五斤) 干木瓜(五斤) 白沙糖(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熬成煎。
金橘煎
金橘(五十个,去子取皮) 白沙糖(三斤)
上件,一同熬成煎。
樱桃煎
樱桃(五十斤,取汁) 白沙糖(二十五斤)
上件,同熬成煎。
桃煎
大桃(一百个,去皮,切片取汁) 白沙蜜(二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熬成煎。
石榴浆
石榴子(十斤,取汁) 白沙糖(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熬成煎。
小石榴煎
小石榴(二斗,蒸熟去子,研为泥) 白沙蜜(十斤,炼净)
上件,一同熬成煎。
五味子舍儿别
新北五味(十斤,去子,水浸取汁) 白沙糖(八斤,炼净)
上件,一同熬成煎。
赤赤哈纳即酸刺
赤赤哈纳(不以多少,水浸取汁)
上件,用银石器内熬成膏。
松子油
松子(不以多少,去皮,捣研为泥)
上件,水绞取汁熬成,取净清油绵滤净,再熬澄清。
杏子油
杏子(不以多少,连皮捣碎)
上件,水煮熬,取浮油,绵滤净,再熬成油。
酥油
牛乳中取净凝,熬而为酥。
醍醐油
取上等酥油,约重千斤之上者,煎熬过滤净,用大磁瓮贮之,冬月取瓮中心不冻者,谓之醍醐。
马思哥油
取净牛奶子不住手用阿赤(即打油木器也。)打取浮凝者为马思哥油。今亦云白酥油。
枸杞茶
枸杞五斗,水淘洗净,去浮麦,焙干,用白布筒净,去蒂萼、黑色,选拣红熟者,先用雀舌茶展溲碾子,茶芽不用,次碾枸杞为细末。每日空心用□匙头,入酥油搅匀,温酒调下,白汤亦可。(忌与酪同食。)
玉磨茶
上等紫笋五十斤,筛筒净,苏门炒米五十斤,筛筒净,一同拌和匀,入玉磨内,磨之成茶。
金字茶
系江南湖州造进末茶。
范殿帅茶
系江浙庆元路造进茶芽,味色绝胜诸茶。
紫笋雀舌茶
选新嫩芽蒸过,为紫笋。有先春、次春、探春,味皆不及紫笋雀舌。
女须儿
(出直北地面,味温甘。)
西番茶
(出本土,味苦涩,煎用酥油。)
川茶、藤茶、夸茶
(皆出四川。)
燕尾茶
(出江浙、江西。)
孩儿茶
(出广南。)
温桑茶
(出黑峪。)
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清茶
先用水滚过滤净,下茶芽,少时煎成。
炒茶
用铁锅烧赤,以马思哥油、牛奶子、茶芽同炒成。
兰膏
玉磨末茶三匙头,面、酥油同搅成膏,沸汤点之。
酥签
金字末茶两匙头,入酥油同搅,沸汤点服。
建汤
玉磨末茶一匙,入碗内研匀,百沸汤点之。
香茶
白茶(一袋) 龙脑成片者(三钱) 百药煎(半钱) 麝香(二钱)
同研细,用香粳米熬成粥,和成剂,印作饼。
人部(02)
释名 | 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精致的称为秋冰。 |
气味 | 咸、温、无毒。 |
主治 | 虚劳冷疾,小便频数,漏精白浊。制成的方剂有秋石还元丹、阴阳二炼丹、秋冰乳粉丸、直指秋石丸、秋石交感丹、秋石四精丸、秋石精丸等。 |
附方 |
释名 | 胞衣、胎衣、紫可车、混 沌衣、混元母、佛袈裟、仙人衣。 |
气味 | 甘、咸、温、无毒。 |
主治 | 1. 妇女骨蒸劳损。用紫河车(最好得自初生的男婴)一具,洗净,煮熟,切细,焙干,三研为末,加山药二两、人参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权细,调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麝香养七日后,每服三、五十丸,温盐汤送下。此方名"河车丸"; 1. 安神养血,益气补精。用紫河车一具,男病和和女胎,女病用男胎,以得自头胎的为好,在淘米水中洗净后,新瓦焙干,研为末(若加淡酒蒸 熟。捣晒为末,则药力更好,又无火毒);败龟板,放童便中泡三天,酥油炙黄,取二两(若用童便泡过,在石上磨净,蒸熟晒研,更好);黄蘖去皮,盐酒浸炒, 取一两半;杜仲去皮,酥炙,取一半;牛膝去苗,酒浸后晒干,取一两二钱;肥生地黄二两半,和砂仁六钱、白茯苓二两一起装袋中,酒煮七次后,去砂仁、茯苓不 用,只把地黄捣烂为膏;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人参(去芦)各一两二钱,夏月再加五味子七钱。以上各药,除地黄外,共研为末(忌用铁器),然后 与地黄膏、酒、糊同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冬月则用酒送下。女子服,可去龟板,加当归二两,以乳煮糊为丸。男子遗精,女 子带下,可另加牡蛎粉一两。此方补阴之功极重,有夺造化这力故名"大造丸";。 1. 五劳七伤,吐血虚瘦,用初生的紫河车,洗净至清汁流出乃止。以酒煮烂,捣哪泥,加白茯神末,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汤送下。忌用铁器煮药。 1. 大小疾。用初生紫河车一具,洗净后放水中浸几天(春三、夏一、秋五、冬七)取出焙干为末,加羌活、在天麻、防风各半两,白僵蚕、白附子各一两,南星二两,川乌一个,全蝎二十一个,一起研末,再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好酒送下。 1. 目赤生翳。用初生婴儿的紫可车晒干,焙过,研为细末,每日敷眼中,直至病愈。 |
附方 | 人胞是人出生时所脱掉的胎盘,现在临床上主要用它用为强壮药,但需要服用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如患感冒、腹泻以及有内热口苦等症者,应暂停服用。 |
释名 | |
气味 | 甘,涩,平。 |
主治 | 心烦多梦。 |
附方 |
释名 | |
气味 | 咸,涩,平。 |
主治 | 补精养神。 |
附方 |
释名 | |
气味 | 涩,寒。 |
主治 | 清热,降火,凉血。 |
附方 |
人部(01)
释名 | 血余、人退。 |
气味 | 苦、微温、无毒。 |
主治 | 1. 鼻血不止。用乱发烧灰吹入鼻中。又方:用乱发灰一钱、人中白五分、麝香少许,共研为末, 入鼻中。此方名"三奇散";。 1. 肺疽吐血。用发灰残、米醋二合、开水一碗,调服。 1. 诸窍出血。用头发、败棕、陈莲蓬,各烧成灰,等分和匀。每服三钱,木香汤送下。 1. 小便尿血。用发灰二钱,醋汤送服。 1. 血淋苦痛。用乱发烧存性,取二钱,加麝香少许,米汤送服。 1. 大便泻血。用乱发半两(烧成灰),鸡冠花、柏叶各一两(研为末)和匀。临卧时以酒送服二钱,次早再饮温酒一杯,即可见效。 1. 月经不通。用男、女孩头各三两烧灰、斑蝥二十一枚(糯米炒黄)、麝香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热姜酒送下。 1. 黄疸尿赤。用乱发灰一钱,水送服。一天服三次。 1. 大小便闭。用乱发灰三小撮,水半升送服。 1. 下疳湿疮。用发灰一钱、刺核七个,共烧为末,敷涂患处。 |
附方 |
释名 | 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两端用竹、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悬当风处阴干,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备用。这种甘草末,称为人中黄。 |
气味 | |
主治 | 1. 热病发狂。用人中内放罐中,泥封固,煅半日,去火毒后研为末,水送服三钱,病未退,可再服。 1. 呕血吐痰,心烦骨蒸。用人中黄为末。每取三钱,加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下。 |
附方 |
释名 | 溲、小便、轮回酒、还元汤。 |
气味 | 咸、寒、无毒。(入药以用童便为好) |
主治 | 1. 久嗽涕唾,肺痿,时发寒热,颊赤气急。用童便(去头尾少许)五合,浸泡破开的大粉甘草一寸,露一夜,去掉甘草,清晨一次服下。或加甘草末一钱同服亦可。一天服一剂。儿童须忌食五辛热物。 1. 吐血、鼻血。用人悄少姜汁调交服一升。 1. 绞肠沙痛。用童便饮即止。 1. 休息痢。用杏仁去皮、面炒,研为末;另以猪肝一具,切片,洗净。在锅中放一层肝,一层杏仁,铺尽,加童便二升同煎干。放冷后任意取食。 1. 跌打损伤。用童便加酒少许饮服。 1. 痔疮肿痛。用热童便加矾三分服下。一天服二、三次,有效。 |
附方 |
释名 | |
气味 | 甘,平。 |
主治 | 补脾益肾。 |
附方 |
释名 | 人中白。这是人尿桶内或尿缸内的灰白色沉淀物,以风晒久干者为好。入药须在瓦上煅过。 |
气味 | 咸、平、无毒。 |
主治 | 1. 诸窍出血。用人中白一团如鸡蛋大,加棉五两一起烧研。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1. 鼻血不止。用人中白在新瓦上煅干,加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立效。 1. 偏正头痛。用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加羊胆汁调成丸子,如芥子大。每取一丸,水化匀,滴鼻中 入。此方名"一滴金";。 1. 口舌生疮。用人中白工人,枯矾三分,研匀敷搽,有涎即揩去。数次可愈。 |
附方 |
兽部(12)
释名 | 礼鼠,拱鼠。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润肺生津,煎膏贴疮肿,解毒止痛。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黄鼠狼。 |
气味 | 肉:甘,臭,有小毒。心肝:臭,微毒。 |
主治 | 肉:煎油,涂疮疥,杀虫。心肝:心腹痛,杀虫。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
气味 | 甘,微温,无毒。 |
主治 | 疗骨折,续筋骨。 |
附方 |
兽部(11)
释名 | 田鼠。 |
气味 | 咸,寒,无毒。 |
主治 | 燔之,疗痈疽,治风热久积,血脉不行。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硕鼠。 |
气味 | 甘,寒,无毒。 |
主治 | 咽喉痹痛,一切热气,研末含咽,神效。 |
附方 |
释名 | 食竹根之鼠也。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补中益气,解毒。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野鸡瘘疮,煮食肥美宜人。头骨治小儿夜卧不定。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栗鼠,松鼠。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毛皮:治尘沙眯目,以裘袖拂之,即去。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兽部(10)
释名 | 狗獾,天狗。 |
气味 | 甘,酸,平,无毒。 |
主治 | 补中益气,宜人。小儿疳瘦,杀蛔虫,宜啖之,功与貒同。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木狗生广东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 |
气味 | |
主治 | 皮:除脚痹风湿气,活血脉,暖腰膝。 |
附方 |
释名 | 豺狗。 |
气味 | 肉:酸,热,有毒。皮:热。 |
主治 | 疗诸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治小儿夜啼。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
释名 | 毛狗。 |
气味 | 咸,热,无毒。 |
主治 | 补益五脏,厚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骨豽,海狗。 |
气味 | 咸,大热,无毒。 |
主治 | 心腹痛,补中益肾气,疗惊狂痫疾。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
兽部(09)
释名 | |
气味 | 肉:甘,温,无毒。骨:甘,微温,无毒。 |
主治 | 肉:补益五脏。髓脑:益气力,悦泽人面。治虚风。骨:虚损泄精。益精髓,悦颜色。酿酒,有补下之功。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
释名 | 野猫 |
气味 | 肉:甘,平,无毒。 |
主治 | 诸疰。治风湿,鬼毒气,皮中如针刺。作羹服,治痔及鼠瘘,不过三顿,甚妙。补中益气,去游风。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 |
释名 | 风母。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肉:酒浸服,愈风疾。和菊花服至十斤,可长生。尿:治诸风。大风疾。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狐,狐也。狐性疑,疑则不可心以合类,故其字从狐省。 |
气味 | 肉:甘,温,无毒。 |
主治 | 治疮疥不瘥。补虚损;又主五脏邪气,患蛊毒寒热者,宜多服之。 |
附方 | 狐肉羹:用狐肉一片及五脏洗净,入豉汁煮熟,入五味作羹,或作粥食。治惊痫恍惚,语言错谬,歌笑无度,及五脏复积冷,蛊毒寒热诸病。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貉与獾同穴处,故字从各。 |
气味 | 肉:甘,温,无毒。 |
主治 | 元脏虚劳及女子虚备。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兽部(08)
释名 | 毛犀。 |
气味 | 角:酸,咸,凉,无毒。 |
主治 | 惊痫癫狂。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
气味 | 肉:甘,平有小毒。阴茎:酸,咸,温,无毒。 |
主治 | 肉:人病马痫,筋脉不能自收,周痹肌肉不仁。阴茎:男子阴痿,少精。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蒿猪,山猪。 |
气味 | 肉:甘,大寒,有毒。 |
主治 | 多膏,利大肠。 |
附方 | 肚及屎:治水病,热风,鼓胀。同烧存性,空心温洒服二钱匕。用一具既消。干烧服之,治黄疸。连屎烧研,洒服,治水肿。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野羊。 |
气味 | 甘,热,无毒。 |
主治 | 南人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劳山岚疟痢,妇人赤白带下。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不利时疾人。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肉:甘,热,无毒。 |
主治 | 肉:五痔病。炸熟,以姜,醋进之,大有效。头骨:烧灰饮服,治飞尸。皮:作靴,袜,除湿气脚痹。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兽部(07)
释名 | 牛,羊,水牛,马乳,并可作酪。水牛乳作者,浓厚味胜。 |
气味 | 甘,酸,寒,无毒。 |
主治 | 热毒,止渴,解散发利,除胸中虚热,身面上热疮,肌疮,止烦渴热闷,心膈热痛。润燥利肠,摩肿,生精血,补虚损,壮颜色。 |
附方 | 火丹瘾疹;以酪和盐煮热,摩之即消。 |
释名 | 酥油。 |
气味 | 牛羊酥:甘,微寒,无毒。猫牛酥:甘,平,无毒。 |
主治 | 牛羊酥:补五脏,利大小肠,治口疮。猫牛酥: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合诸膏。摩风肿跌打血瘀。 |
附方 |
释名 | 佛书称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黄白作饼,甚甘肥,是也。酪面上,其色如油者为醍醐。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风邪痹气,通润骨髓,可为摩药,功优于酥。添精补髓,益中填骨。久服延年,百炼弥佳。主惊悸,心热头疼,明目,传脑顶心。治月蚀疮,润养疮闸最宜。 |
附方 | 中风烦热,皮肤瘙痒;醍醐四两,每服半匙,温洒一中盏和服,日一。 |
释名 | 乳饼。 |
气味 | 甘,微寒,无毒。 |
主治 | 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治赤白痢,切如豆大,面拌,酸浆水二十余沸,顿服。小儿服之,弥良。 |
附方 |
释名 | |
气味 | |
主治 | 屎:服之,破宿血,杀百虫。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兽部(06)
释名 | 猪獾。 |
气味 | (肉)甘、酸、平、无毒。 |
主治 | 1. 久患水胀。用猪獾肉煮汤吃。 1. 咳逆劳热,上气虚乏。用猪獾肉调五味煮吃。又方:用猪獾骨研为末,每服三合,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直至病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明。 |
气味 | 肉:辛、平、无毒。屎:咸、寒、无毒。血:咸、寒、无毒。 |
主治 | 肉:凉血,解热毒,利大肠。血:凉血活血,解胎中热毒。催生易产。 屎(明月砂、玩月砂、兔蕈): 1. 大小便秘。用明月砂一匙安脐中,冷水滴透。自通。 1. 痘疮入目生翳。用明月砂晒干,研为末。每服一钱,茶送下。 1. 月蚀耳疮。有明月砂放入蛤蟆腹中,同烧为末,敷患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水狗。 |
气味 | (肝)甘、温、有毒。 |
主治 | 1. 虚劳咳嗽。用水獭肝烧灰,酒送服。 1. 肠痔出血。用水獭肝烧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1. 下血不止。用不獭肝一具煮熟,加五味吃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锥、老鼠、首鼠、家鹿。 |
气味 | 牡鼠(雄鼠,入药不用雌鼠):甘、微温、无毒。屎:甘、微寒、无毒。 |
主治 | 胆:点目,治青盲雀目不见物;滴耳,治聋。屎:煮服,治方伤寒劳复发热,男子阴易腹痛,通女子月经,不死脂;研末服,治吹奶、乳痈,解马肝毒,涂鼠瘘疮;烧存性,敷折伤、疔肿诸疮猫犬伤。 牡鼠: 1. 鼠瘘溃烂,用鼠一兴、乱发如鸡蛋大一团,在猪油中煎令消尽。以一半涂患处,另一半,酒送服。 1. 疮肿热痛。用大雄鼠一只、清油一斤,煎焦,滴水不散,滤后再煎,加放炒紫黄丹五两,搅匀,滴水成珠,下黄蜡一两,熬带黑色成膏,收瓷瓶中。等出火毒后,取贴患处。 1. 溃痈不合,用老鼠一合,烧末敷涂。 1. 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噤肢强)用鼠一只,和尾烧成灰,调猪油敷患处。 1. 妇女孤瘕(月经来时,因惊恐、悲伤或经受疾风暴雨而得此病,病状是精神恍惚,月经不通,胸、胁、腰、背等处感 到疼痛,小困难,喜食欲呕,象怀孕的样子,宜早治)。用鼠一只,裹新絮中,泥封火煅,一日夜后取出,去絮,加桂心末二钱半。每服一匙,酒送下。不过二服可愈。 1. 汤火伤疮。用小老鼠一只,泥包烧研。调菜油涂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毛刺。 |
气味 | 皮:苦、平、无毒。肉:甘、平、无毒。 |
主治 | 胆: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肉:炙食,肥下焦,理胃气,令人能食。 皮:1、痔疮下血。用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加肉豆蔻一半,每服一钱,空心服,热米汤送下。 2、肠风下血。用猬皮一块,锅内烤焦,去皮留刺,加木贼半两(炒黑),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3、五色痢疾。用猬皮烧灰,酒送服二钱。 4、大肠脱肛。用猬皮一斤(烧过),磁石(煅)、桂心各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鼻血不止。用猬皮一块,烧为末。取半钱,棉裹塞鼻中。 6、睫毛倒刺。用猬刺、枣针、白芷表黛,等分为末,吸入与病眼同侧的鼻孔中,同时,口含冷水。 7、反胃吐食。用猬皮烧灰,酒送服;或煮汁2服;或以五味淹猬皮。炙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兽部(05)
释名 | 斑龙。 |
气味 | 鹿茸:甘、温、无毒。角:咸、温、无毒。白胶(鹿用胶):甘、平、无毒。 |
主治 | 白胶: 1. 盗汗遗精。用鹿角霜二两,生龙骨(炒)、牡蛎(煅)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盐汤送下。 1. 虚损尿血。用白胶三两,炙过,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四合,分次服下。 1. 小便不禁,上热下寒。用鹿角霜,研为细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1. 汤火灼疮。用白胶加水浓煎,待冷后取涂患处。 角: 1. 骨虚劳极(面肿垢黑,疹痛不能久立,血所衰败,发落齿枯,喜唾)。用鹿角二两、牛膝(酒浸、焙)一两半,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了,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1. 肾虚腰痛。用鹿角屑三两,炒黄,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1. 妊娠腰痛。用鹿角尖五寸长,烧赤,浸一升酒中,再烧再浸数次后,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 1. 妊娠下血。用鹿角屑、当归各半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一次服下。二服可愈。 1. 胎死腹中。用鹿角屑三匙,煮葱豉汤和服,立出。 1. 胞衣不下。用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 1. 筋骨疼痛。用鹿角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 跌打损伤,血瘀骨痛。用鹿角研,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1. 蠼螋尿疮。用鹿角烧为末,苦酒调服。 1. 五色丹毒。用鹿角烧为末,调猪油敷涂。 1. 发背初起。用鹿角烧灰,调醋涂搽。 1. 疖背肿毒。用鹿角尖磨浓汁敷涂。 鹿茸: 1. 身体虚弱,头昏眼黑。用鹿茸(酥炙或酒炙)、鹿角胶(炒成珠)、鹿角霜、阳起石(煅红,酒淬)、肉苁蓉(酒浸)、酸枣仁,柏子仁、黄芪(蜜 炙)各一两,当归、黑附子(炮)、地黄(九蒸九焙)各八钱,辰砂半钱,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主服,温酒送下。此方名"斑 龙丸";。 1. 阳萎,小便频数。用嫩鹿茸一两(去毛切片),加山药末一两,装布袋内,放入酒坛七天,然后开始饮服,每服一杯。一天服三次。同时将酒中的鹿茸焙干,作丸服。此方名"鹿茸酒";。 1. 阴虚腰痛,不能反侧。用鹿茸(炙)、菟丝子各一两,茴香半两,共研为末,以羊肾两对,酒泡后煮烂,捣如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1. 腰膝疼痛。用鹿茸涂酥,炙紫,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 1. 妇女白带。用鹿茸(酒蒸,焙干)二两,金毛狗脊、白蔹各一两,共研为末,以艾煎醋调糯米糊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
气味 | 麋角:甘、热、无毒。 |
主治 | 1. 补虚损,生精血。去风温,壮筋骨。用鹿角削细,加真酥一两,酒一升,慢火炒干,取四两;又用麋角削细,加真酥二两、米醋一升,慢火炒 干,取半两;另取苍耳子(酒浸一宿,焙干)半斤,山药、白茯苓、黄芪(蜜炙)各四两,当归(酒浸、焙)五两,山药、白茯苓、黄芪(蜜炙)各四两,当归(酒 浸、焙)五两,肉苁蓉(酒浸、焙)、远志(去心)、人参、沉香各二两,熟附子一两。各药通为末,加酒煮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 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至丸";。 1. 身体衰病(血脉枯槁,肌肤松薄,筋骨痿弱,饮食不思,四肢无力,扑枯发落,眼昏唇燥)。用麋角屑一斤、酒浸一宿、大附子(生、去皮 脐)一两半、熟地黄四两,布包好,上下四周用大麦一程式转住,蒸一天,取出药、麦,各焙为末。以原用的浸药酒,添清煮麦粉为糊,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梧 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或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用麋角(削细、酥炒成黄色)五两、熟附子末半两,加酒、糊做成丸子服下。此方名"麋角 丸";。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射父,香獐。 |
气味 | 麝脐香:辛、温、无毒。 |
主治 | 1. 中风不省。用麝香二钱,研为末,加清油二两,和匀灌下,自苏。 1. 瓜果食积(脾胀气急)。用麝香一钱,生桂朱一两,加饭和成丸子,如绿豆大。大人服十五丸,小儿服七丸,开水送下。 1. 偏正头痛。和麝香五分、皂角末一钱,包在薄纸中,放头痛部位一发中,外用布包炒盐乘热熨贴。盐冷则换。如此几次,不再发病。 1. 催生易产。用麝香一钱,水研服,立下。又方:用麝香残、盐豉一两,烧红为末,以秤锤淬过一酒送服二钱即下,此方名"胜金散";。 1. 痔疮肿毒。用麝香、当门子、印城(按:原文如此)盐等分涂搽。不过三次即消。 1. 山岗瘴气,用水送服麝香三分即解。 |
附方 | 麝香气味芳香,善于起家窜,是一味治疗神志昏迷的要药,李时珍认为许多风病、气病、血病、惊 症瘕等病,经络 闭、孔窍不利,也须用麝香治疗,因其活血通经的作较强,故孕妇忌用,以免流产。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灵狸、香狸、神狸、类。 |
气味 | 肉:甘、温、无毒。阴部:辛、温、无毒。 |
主治 | 阴部与麝相似,功用也相同(按:现称灵猎的这种分泌的为灵猎香)。可以镇心安神,治心腹痛。解疫气、恶气等。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家狸。 |
气味 | 头骨:甘、温、无毒。 |
主治 | 1. 心下鳖瘕。用黑猫头一个,烧灰,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1. 痰 发喘。用猫头骨烧灰,酒送服三钱即止。 1. 多年瘰疬。用猫头、蝙蝠各一个,都加上黑豆,烧存性,共研为末敷患处。其疮已干,则调油涂搽。内服五香连翘汤。 1. 痈沮不收。用猫头骨一个,火煅,研为末。另取鸡蛋十个煮熟,去白,以蛋黄煎出油,加少许白蜡调骨末敷涂。极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兽部(04)
释名 | 伽耶 |
气味 | 甘、寒、无毒。 |
主治 | 1. 小便不通。用象牙生煎服下。 1. 小便过多。用象牙烧灰饮服。 1. 骨刺入肉。用象牙刮末,和水煮过的白梅肉梅调匀涂患处,可使骨刺变软。 皮: 1. 下疳。用象皮烧灰和油敷涂。 1. 疮口不合。治方同上。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似。 |
气味 | 犀角:苦、酸、咸、寒、无毒。 |
主治 | 犀角: 1. 吐血不止。用鹅肝或鸭肝、犀角、生桔梗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 小儿惊 (嚼舌,翻眼,不知人事)。用犀角磨水取浓汁服下,立效。服犀角末亦可。 1. 消毒解热。用生犀角尖,磨水取浓汁,频频饮服。 1. 下痢鲜血。用犀角、地榆、生地黄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蜜炼丸,如弹子大。每取一丸,加水一升,煎至五保,去渣,温服。 |
附方 | 犀牛是世界上稀有的动物,所以犀牛角货源很少。现在临床上用水牛角作为犀牛角的代用品,据说两药的疗效很相近,请参阅中国医不额头学院等所编的《中药志》。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肉:甘、平、无毒。 |
主治 | 肉:治癫,补肌肤,益五脏,令人虚肥,不发风虚气。 脂:炼净后,酒送服。一天服三次,令妇人多乳;素无服乳者亦下。又除风肿毒,治疥癣。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脂(熊白)::甘、微寒、无毒。 胆:苦、寒、无毒。 |
主治 | 脂(熊白):: 1. 令发长黑。用熊脂、蔓荆子末,等分和匀,调醋泖搽。 1. 白秃头癣。用熊脂敷涂。 1. 治风。补虚损。用熊脂和酒炼服。 胆: 1. 赤目障翳。用熊胆少许化开,加冰片一、二片,点眼,有奇效。如发痒或流泪,可加极少量的生姜粉。 1. 多年痔疮。用熊胆涂之,有特效。他方不及。 1. 蛔虫病(引起心痛)。用熊胆如大豆大一块,和水服下,极效。 1. 小儿惊 抽筋。用熊胆如两豆大一块,加竹沥化匀服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九尾羊。 |
气味 | 羚羊角:咸、寒、无毒。 |
主治 | 1. 噎塞不通。用羚羊角屑研为细末,水送服一匙。同时以角摩擦噎塞部位。 1. 胸胁痛满。用羚羊角烧为末,水送服一匙。 1. 腹痛热满。治方同上。 1. 堕胎腹痛,血出不止。用羚羊角烧灰,取三钱,豆淋酒送服。 1. 遍身赤丹。用羚羊角烧灰,鸡蛋清调匀涂搽。 |
附方 | 羚羊角的主要功效是平肝息风,清热明目,但因其药价昂贵,现在临床上往往用山羊角来代替。两者的作用是大体相仿的。 |
图片
点击 |
![]() ![]() |
兽部(03)
释名 | 丑宝。 |
气味 | 苦、平、有小毒。 |
主治 | 1. 初生胎热,或身体发黄。用牛黄中豆大一块,加蜜调成膏,乳汁化开,频频滴儿口中。 1. 小儿热惊。用牛黄如杏仁大一块,加竹沥、姜汁各一合,调匀与儿服。 1. 惊 嚼舌。用牛黄如豆大一块,研细,和蜜水调匀灌服。 |
附方 | 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 胆囊结石,所以李时珍说"牛之黄,牛之病 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牛黄的功能是清热解毒、豁痰定惊。现在经用牛黄除天然的品种之外,还可用人工方法从牛胆汁或猪胆汁中提取有效成分合成牛黄,称为人造牛黄,功效颇好。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甘、咸、平、无毒。 |
主治 | 惊痫毒疮。 |
附方 | |
考释 | 鲊答,生走兽及牛马诸畜肝胆之间,有肉囊裹之,多至升许,大者如鸡子,小者如栗如棒,其状白色,似石非石,似骨非骨,打破重叠。";鲊答是蒙古人祷雨石子以及牛黄、狗宝等的总称。也有人认为就是"马宝"; |
释名 | |
气味 | 甘、咸、平,有小毒。 |
主治 | 1. 噎食病(数月不愈)。用狗宝研为末,每取一争,加威灵仙二两、盐二钱,共捣如泥,再加浆水一杯搅匀,去渣饮服。一天服二次。 不过三日可愈。愈后服补剂。 1. 痈疽发背,壮热烦渴。用狗宝一两,腊月黑狗胆、腊月鲤鱼胆各一枚,蟾酥二钱,蜈蚣(炙)七条,硇砂、乳香、没药、轻粉、雄黄、乌金 石一钱,粉霜三钱,麝香一分,共研为末,以人乳一合,黄蜡三钱,和各药熬膏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至三丸,用白丁香七枚研调,水送服。暖卧,汗出为工。 三服见效。后吃白粥补身体。此方名"狗宝丸";。 1. 反胃膈气。用硫磺、水银各一钱,同炒成金色,加狗宝末三钱、鸡蛋白一份,一起搅匀,纸封泥固煨半日,取出研细,每取五分,烧酒调服。不过三服,见效。 |
附方 | |
考释 | 狗宝为犬科动物犬胃、胆囊、肾脏及膀胱中的结石,可入药。狗宝多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一般直径1一5厘米,表面呈灰白色或灰黑色,略有光 泽,并有多个类圆形突起。质地坚重细腻,指甲一划可见划痕。断面为白色或牙白色,呈同心环状层纹,近中心部较疏松,但多不能分离,气微腥,味微苦,嚼之有 粉性而无沙性感觉。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乌徒、大虫、李耳。 |
气味 | 虎骨:辛、微热、无毒。虎肉:酸、平、无毒。 |
主治 | 虎肉:益气力,止多唾,治疟及恶心欲呕。 虎骨: 1. 臂胫疼痛。用虎胫骨二两(捣碎炙黄)、羚羊角屑一两,新芍药二两(切细),都用酒泡七日(秋冬时加倍)。每日空腹饮一杯。 1. 腰脚不灵,挛急冷痛。用虎胫骨五、六寸,刮去肉膜,涂酥,炙黄捣细,装袋中,以酒一斗浸泡,在火上微温七日后,随量饮用。又方:用 虎腰脊骨一具,前两脚全骨一具,并于石上捶碎,文火煅出油,即投酒中密封,春夏封一周,秋冬封三周。取出,每天随量饮用三次。患病十年以上者,不过三剂, 七年以下者,一剂即愈。 1. 关节疼痛。用虎胫骨(酒炙)三两、没药七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用虎头骨一具,涂酥,炙黄,捶碎,装袋中,以酒二斗,浸泡五宿,随量饮服。 1. 筋骨急痛。用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服后稍卧,汗出为效。切忌热服,有害牙齿。不宜给小儿服,以免曩牙齿发育。 1. 休息痢。经年不愈。用虎骨炙至焦黄,研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1. 痔漏脱肛。用虎胫骨两节,以蜜二两炙赤,捣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清晨以温酒送服二十丸。 1. 汤火伤。用虎骨炙焦,研末敷涂。 1. 臁胫烂疮。用齑汁揩洗患处后,刮虎骨末敷涂。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肉)酸、平,无毒。 |
主治 | 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久服利人。壮筋骨,耐寒署,令人猛健。头骨烧灰淋汁,去头风白屑。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兽部(02)
释名 | |
气味 | 驴肉:甘、凉、无毒。骨髓:甘、温、无毒。驴尿:辛、寒、有小毒。 |
主治 | 驴肉:补血,益气,治远年劳损。煮汁空心饮,疗痔引虫。 驴尿:治反胃噎病,狂犬咬伤,癣疬恶疮(都是直接饮服),风虫牙痛(频频含漱)。 骨髓:耳聋。 驴屎: 1. 鼻血不上。用驴屎烧灰吹入鼻中,有效。 1. 恶疮湿癣。用肪屎烧灰调油涂搽。 1. 月经不断或血崩。用驴屎烧存性,加面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黄酒送下。极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骆驼。 |
气味 | 驼脂:甘、温、无毒。 黄:苦、平、微毒。 |
主治 | 驼脂:一切风疾,皮肤痹急,恶疮肿漏。 黄:风热惊疾。 |
附方 | 骆驼黄似牛黄而不香,功用亦不及。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沐猴、胡孙、王孙、马留、狙。 |
气味 | 肉:酸、平、无毒。 |
主治 | 肉:治风劳、久疟、避瘴疫。屎:小儿脐风撮口及急惊风(用猴屎烧为末,和生蜜少许灌下)。 |
附方 | 李时珍在《本草纳目》中的猕猴项下人记载母猴"逐月天癸(按:即月经)";,并末作进一步的阐述。越学敏在他著的《本草纳目拾遗》一书中则对此群猴聚居的地方,可在草间找到,颜色紫黑,成块状,混有细草屑,这是母猴月经的干血所形成,以产于广西最好。能治干血劳。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牛皮胶、水胶、海犀膏。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1. 肺痿吐血。用黄明胶(炙干)、花桑叶(阴干)各二两,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地黄汁调下。 1. 吐血咯血。用黄明胶一两,切片炙黄,新 棉一两,烧研。每服残,饭后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1. 妊娠下血。用黄明胶二两,酒煮化,一次服下。 1. 肾虚失精。用黄明胶三两,研为末,以酒二碗化服。一天服三次。 1. 脸上麻痹。用黄明胶融化,调桂末涂患处,厚一、二分,有效。 1. 风湿走痛。用黄明胶一两、用黄明胶一两、姜汁半杯,同化成膏,摊纸上热贴患处。膏冷即换,甚效。方中乳香、没药各一钱亦可。 1. 跌打损伤。用黄明胶一两、干冬瓜皮一两,锉细,同炒存性,研为末。每取五钱,热酒一杯调服。服后再饮酒二、三杯,暖卧,发出微汗即止痛。 1. 汤火伤。用黄明胶加水,煎如糊,冷后,涂伤处。 1. 一切肿毒。用黄明胶一片,水中泡软,开孔贴患处。无 脓者自消,已溃者令脓自出。 1. 瘰疬结核。用黄明胶蠹化摊膏贴上。发瘰疬已溃,可将膏搓成条,长寸许,插入孔中,频频换拭。 |
附方 |
释名 | 傅致胶。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1. 瘫缓偏风,手足不遂,腰膝无力。用阿胶微炙熟,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渣,以汁和入胶中,再煮开几次,胶化如糖稀,一次服下。服后取葱豉粥温服(不能冷服,否则令人呕逆)。照此法服至三、四剂,可见效。 1. 肺风喘促。用秀明阿胶切小,炒过,加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 1. 老人虚秘。用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加蜜暗无天日匙,温服。 1. 赤白简疾(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不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不便不利)。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共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黄连阿胶丸";。 1. 吐血不止。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加水五程式,煮成三升,分次服。又方:用阿胶(炒)、蛤粉各一两,辰砂少许,研为末,藕节捣汁,加蜜调匀服下。 1. 肺损呕血。用阿胶(炒)三钱、水香一钱,糯米一合半(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百沸汤冲下。一天服一次。 1. 鼻血不止(口耳都流血)。用阿胶炙蒲黄半两,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成。温服。同时以布系住两乳。 1. 月经不调。用阿胶一钱,加蛤粉(炒成珠,研为末),热酒送服。又方:依上方,再加辰砂末半钱。 1. 月经不断。用阿胶炒焦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1. 妊娠下血。用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服下。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成汁)、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分次服。此方名"胶艾汤";。 1. 妊娠胎动。用香豉一升、葱一升、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再加进阿胶(炙过,研细)二两,化匀服下。又方:用阿胶(炒熟)、艾叶二两、葱白一斤,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分次服。此方名"胶艾汤"; 1. 多年咳嗽。用阿胶(炒)、人参各二两,研细。每取三钱,加豉汤一碗、葱白少许,煎服。一天服三次。 |
聚珍异馔-卷第一
马思吉汤
补益,温中,顺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官桂(二钱)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马思答吉一钱,盐少许,调和匀,下事件肉、芫荽叶。
大麦汤
温中下气,壮脾胃,止烦渴,破冷气,去腹胀。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大麦仁(二升,滚水淘洗净,微煮熟)
上件,熬成汤,滤净,下大麦仁,熬熟,盐少许,调和令匀,下事件肉。
八儿不汤
系西天茶饭名。补中,下气,宽胸膈。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萝卜(二个)
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汤内下羊肉,切如色数大,熟萝卜切如色数大,咱夫兰一钱,姜黄二钱,胡椒二钱,哈昔泥半钱,芫荽叶、盐少许,调和匀,对香粳米干饭食之,入醋少许。
沙乞某儿汤
补中,下气,和脾胃。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沙乞某儿(五个,系蔓菁)
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熟沙乞某儿切如色数大,下事件肉,盐少许,调和令匀。
苦豆汤
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苦豆(一两,系葫芦巴。)
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河西兀麻食或米心 子,哈昔泥半钱,盐少许,调和。
木瓜汤
补中,顺气,治腰膝疼痛,香港脚不仁。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香粳米一升,熟回回豆子二合,肉弹儿木瓜二斤,取汁,沙糖四两,盐少许,调和,或下事件肉。
鹿头汤
补益,止烦渴,治脚膝疼痛。
鹿头蹄(一副,退洗净,卸作块)
上件,用哈昔泥豆子大,研如泥,与鹿头蹄肉同拌匀,用回回小油四两同炒,入滚水熬
令软,下胡椒三钱,哈昔泥二钱,荜拨一钱,牛奶子一盏,生姜汁一合,盐少许,调和。一法用鹿尾取汁,入姜末、盐,同调和。
松黄汤
补中益气,壮筋骨。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熟羊胸子一个,切作色数大,松黄汁二合,生姜汁半合,一同下炒,葱、盐、醋、芫荽叶,调和匀。对经卷儿食之。
汤
补中益气,健脾胃。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熟干羊胸子一个,切片,炒三升,白菜或 麻菜,一同下锅,盐调和匀。
大麦算子粉
补中益气,健脾胃。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大麦粉三斤,豆粉一斤,同作粉。羊肉炒细乞马,生姜汁二合,芫荽叶、盐、醋调和。
大麦片粉
补中益气,健脾胃。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下羊肝酱,取清汁,胡椒五钱,熟羊肉切作甲叶,糟姜二两,瓜齑一两,切如甲叶,盐、醋调和,或浑汁亦可。
糯米粉粉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肝酱熬取清汁,下胡椒五钱,糯米粉二斤,与豆粉一斤,同作 粉,羊肉切细乞马,入盐、醋调和,浑汁亦可。
河羹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肉切细乞马,陈皮五钱,去白,葱二两,细切,料物二钱,盐、酱拌馅儿,皮用白面三斤,作河 ,小油炸熟,下汤内,入盐调和,或清汁亦可。
阿菜汤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下羊肝酱,同取清汁,入胡椒五钱。另羊肉切片,羊尾子一个,羊舌一个,羊腰子一副,各切甲叶;蘑菇二两,白菜,一同下,清汁、盐、醋调和。
鸡头粉雀舌子
补中,益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同和,切作 子,羊肉切细乞马,生姜汁一合,炒葱调和。
鸡头粉血粉
补中,益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羊血和作 粉,羊肉切细乞马炒,葱、醋一同调和。
鸡头粉撅面
补中,益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白面一斤,同作面。羊肉切片,儿乞马入炒,葱、醋一同调和。
鸡头粉粉
补中,益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肝酱同取清汁,入胡椒一两,次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同作 粉,羊肉切细乞马,下盐、醋调和。
鸡头粉馄饨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肉切作馅,下陈皮一钱,去白,生姜一钱,细切,五味和匀,次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作枕头馄饨。汤内下香粳米一升,回回豆子二合,生姜汁二合,木瓜汁一合,同炒,葱、盐调和匀。
杂羹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羊头洗净二个,羊肚、肺各二具,羊白血双肠儿一副,并煮熟切,次用豆粉三斤,作粉,蘑菇半斤,杏泥半斤,胡椒一两,入青菜、芫荽炒,葱、盐、醋调和。
荤素羹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豆粉三斤,作片粉,精羊肉切条道乞马,山药一斤,糟姜二块,瓜齑一块,乳饼一个,胡萝卜十个,蘑菇半斤,生姜四两,各切,鸡子十个,打煎饼,切,用麻泥一斤,杏泥半斤,同炒,葱、盐、醋调和。
珍珠粉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羊肉切乞马,心、肝、肚、肺各一具,生姜二两,糟姜四两,瓜齑一两,胡萝卜十个,山药一斤,乳饼一个,鸡子十个,作煎饼,各切,次用麻泥一斤,同炒,葱、盐、醋调和。
黄汤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胡萝卜五个,切,用羊后脚肉丸肉弹儿,肋枝一个,切,寸金姜黄三钱,姜末五钱,咱夫兰一钱,芫荽叶同盐、醋调和。
三下锅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后脚肉丸肉弹儿,丁头 子,羊肉指甲匾食,胡椒一两,同盐、醋调和。
葵菜羹
顺气。治癃闭不通。性寒,不可多食。今与诸物同制造,其性稍温。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同熬成汤,熟羊肚、肺各一具,切,蘑菇半斤,切,胡椒五钱,白面一斤,拌鸡爪面,下葵菜炒,葱、盐、醋调和。
瓠子汤
性寒。主消渴,利水道。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瓠子六个,去穣皮,切掠,熟羊肉,切片,生姜汁半合,白面二两,作面丝同炒,葱、盐、醋调和。
团鱼汤
主伤中,益气,补不足。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上件,熬成汤,滤净,团鱼五六个,煮熟,去皮、骨,切作块,用面二两,作面丝,生姜汁一合,胡椒一两,同炒,葱、盐、醋调和。
盏蒸
补中益气。
羊背皮或羊肉(三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陈皮(二钱,去白 小椒二钱)
上件,用杏泥一斤,松黄二合,生姜汁二合,同炒,葱、盐五味调匀,入盏内蒸令软熟,对经卷儿食之。
台苗羹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个) 良姜(二钱)
上件,熬成汤,滤净,用羊肝下酱,取清汁,豆粉五斤,作粉,乳饼一个,山药一斤,胡萝卜十个,羊尾子一个,羊肉等,各切细,入台子菜、韭菜、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熊汤
治风痹不仁,香港脚。
熊肉(二脚子,煮熟,切块) 草果(三个)
上件,用胡椒三钱,哈昔泥一钱,姜黄二钱,缩砂二钱,咱夫兰一钱,葱、盐、酱一同调和。
鲤鱼汤
治黄胆。止渴,安胎。有宿瘕者,不可食之。
大新鲤鱼(十头,去鳞肚,洗净) 小椒末(五钱)
上件,用芫荽末五钱,葱二两,切,酒少许,盐一同淹,拌清汁内,下鱼,次下胡椒末五钱,生姜末三钱,荜拨末三钱,盐、醋调和。
炒野狼汤
古本草不载野狼肉,今云性热,治虚弱。然食之末闻有毒。今制造用料物以助其味,暖五脏,温中。
野狼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草果(三个) 胡椒(五钱) 哈昔泥(一钱) 荜拨(二钱) 缩砂(二钱) 姜黄(二钱) 咱夫兰(一钱)
上件,熬成汤,用葱、酱、盐、醋一同调和。
围像
补益五脏。
羊肉(一脚子,煮熟,切细) 羊尾子(二个,熟,切细) 藕(二枚) 蒲笋(二斤)黄瓜(五个) 生姜(半斤) 乳饼(二个) 糟姜(四两) 瓜齑(半斤) 鸡子(一十个,煎作饼) 蘑菇(一斤) 蔓菁菜 韭菜(各切条道)
上件,用好肉汤,调麻泥二斤、姜末半斤,同炒。葱、盐、醋、调和,对胡饼食之。
春盘面
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切细面) 羊肉(二脚子,煮熟,切条道乞马) 羊肚肺(各一个,煮熟切) 鸡子(五个,煎作饼,裁幡) 生姜(四两,切 韭黄(半斤) 蘑菇(四两) 台子菜 蓼牙胭脂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皂羹面
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切细面) 羊胸子(二个,退洗净,煮熟,切如色数块)
上件,用红曲三钱,淹拌,熬令软,同入清汁内,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山药面
补虚羸,益元气。
白面(六斤) 鸡子(十个,取白) 生姜汁(二合) 豆粉(四两)
上件,用山药三斤,煮熟,研泥,同和面,羊肉二脚子,切丁头乞马,用好肉汤下炒,葱、盐调和。
挂面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切细乞马) 挂面(六斤) 蘑菇(半斤,洗净,切) 鸡子(五个,煎作饼) 糟姜(一两,切) 瓜齑(一两,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经带面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 蘑菇(半斤,洗净,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羊皮面
补中益气。
羊皮(二个, 洗净,煮软) 羊舌(二个,熟 羊腰子四个,熟,各切如甲叶) 蘑菇(一斤,洗净) 糟姜(四两,各切如甲叶)
上件,用好肉酽汤或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秃秃麻食
系手撇面。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秃秃麻食) 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
上件,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
细水滑
绢边水滑一同。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水滑) 羊肉(二脚子,炒焦肉乞马) 鸡儿(一个,熟,切丝) 蘑菇(半斤,洗净,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水龙子
补中益气。
羊肉(二脚子,熟,切作乞马) 白面(六斤,切作钱眼 子) 鸡子(十个) 山药(一斤)糟姜(四两) 胡萝卜(五个) 瓜齑(二两,各切细) 三色弹儿(内一色肉弹儿,外二色粉,鸡子弹儿)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二两,盐、醋调和。
马乞
系手搓面。或糯米粉,鸡头粉亦可。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乞马) 羊肉(二脚子,熟,切乞马)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醋、盐一同调和。
搠罗脱因
系畏兀儿茶饭。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和,按作钱样) 羊肉(二脚子,熟切) 羊舌(二个,熟切) 山药(一斤) 蘑菇(半斤) 胡萝卜(五个) 糟姜(四两,切)
上件,用好酽肉汤同下、炒,葱、醋调和。
乞马粥
补脾胃,益气力。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熬成汤,滤净) 粱米(二升,淘洗净)
上件,用精肉切碎乞马,先将米下汤内,次下乞马、米、葱、盐,熬成粥,或下圆米,或折米,或渴米皆可。
汤粥
补脾胃,益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上件,熬成汤,滤净,次下粱米三升,作粥熟,下米、葱、盐,或下圆米、渴米、折米皆可。
粱米淡粥
补中益气。
粱米(二升)
右先将水滚过,澄清,滤净,次将米淘洗三、五遍,熬成粥,或下圆米、渴米、折米皆可。
河西米汤粥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河西米(二升)
右熬成汤,滤净,下河西米,淘洗净,次下细乞马、米、葱、盐,同熬成粥,或不用乞马亦可。
撒速汤
系西天茶饭名。治元脏虚冷,腹内冷痛,腰脊酸疼。
羊肉(二脚子,头蹄一副) 草果(四个) 官桂(三两) 生姜(半斤) 哈昔泥(如回回豆子两个大)
上件,用水一铁络,熬成汤,于石头锅内盛顿,下石榴子一斤,胡椒二两,盐少许,炮石榴子用小油一杓,哈昔泥如豌豆一块,炒鹅黄色微黑,汤末子油去净,澄清,用甲香、甘松、哈昔泥、酥油烧烟熏瓶,封贮任意。
炙羊心
治心气惊悸,郁结不乐。
羊心(一个,带系桶) 咱夫兰(三钱)
上件,用玫瑰水一盏,浸取汁,入盐少许,签子签羊心,于火上炙,将咱夫兰汁徐徐涂之,汁尽为度,食之。安宁心气,令人多喜。
炙羊腰
治卒患腰眼疼痛者。
羊腰(一对) 咱夫兰(一钱)
上件,用玫瑰水一杓,浸取汁,入盐少许,签子签腰子火上炙。将咱夫兰汁徐徐涂之,汁尽为度,食之。甚有效验。
攒鸡儿
肥鸡儿(十个, 洗净,熟切攒) 生姜汁(一合) 葱(二两,切) 姜末(半斤) 小椒末(四两) 面(二两,作面丝)
上件,用煮鸡儿汤炒,葱、醋入姜汁调和。
炒鹌鹑
鹌鹑(二十个,切成事件) 萝卜(二个,切) 姜末(四两) 羊尾子(一个,各切如色数) 面(二两,作面丝)
上件,用煮鹌鹑汤炒,葱、醋调和。
盘兔
兔儿(二个,切作事件) 萝卜(二个,切) 羊尾子(一个,切片) 细料物(二钱)
上件,用炒,葱、醋调和,下面丝二两,调和。
河西肺
羊肺(一个) 韭(六斤,取汁) 面(二斤,打糊) 酥油(半斤) 胡椒(二两) 生姜汁(二合)
上件,用盐调和匀,灌肺,煮熟,用汁浇食之。
姜黄腱子
羊腱子(一个,熟) 羊肋枝(二个,截作长块) 豆粉(一斤) 白面(一斤) 咱夫兰(二钱) 栀子(五钱)
上件,用盐、料物调和,搽腱子,下小油炸。
鼓儿签子
羊肉(五斤,切细) 羊尾子(一个,切细) 鸡子(十五个) 生姜(二钱) 葱(二两,切) 陈皮(二钱,去白) 料物(三钱)
上件,调和匀,入羊白肠内,煮熟切作鼓样,用豆粉一斤,白面一斤,咱夫兰一钱,栀子三钱,取汁,同拌鼓儿签子,入小油炸。
带花羊头
羊头(三个,熟切) 羊腰(四个) 羊肚肺(各一具,煮熟切,攒胭脂染) 生姜(四两) 糟姜(二两,各切) 鸡子(五个,作花样) 萝卜(三个,作花样)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盐、醋调和。
鱼弹儿
大鲤鱼(十个,去皮、骨、头、尾) 羊尾子(二个,同剁为泥) 生姜(一两,切细)葱(二两,切细) 陈皮末(三钱) 胡椒末(一两) 哈昔泥(二钱)
上件,下盐,入鱼肉内拌匀,丸如弹儿,用小油炸。
芙蓉鸡
鸡儿(十个,熟攒)羊肚、肺(各一具,熟切) 生姜(四两,切) 胡萝卜(十个,切)鸡子(二十个,煎作饼,刻花样) 赤根 芫荽(打糁) 胭脂 栀子(染) 杏泥(一斤)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醋调和。
派饼儿
精羊肉(十斤,去脂膜筋,捶为泥) 哈昔泥(三钱) 胡椒(二两) 荜拨(一两) 芫荽末(一两)
上件,用盐调和匀,捻饼,入小油炸。
盐肠
羊苦(肠水洗净)
上件,用盐拌匀,风干,入小油炸。
脑瓦剌
熟羊胸子(二个,切薄片) 鸡子(二十个,熟)
上件,用诸般生菜,一同卷饼。
姜黄鱼
鲤鱼(十个,去皮鳞) 白面(二斤) 豆粉(一斤) 芫荽末(二两)
上件,用盐、料物淹拌过搽鱼,入小油炸熟,用生姜二两,切丝。芫荽叶,胭脂染,萝卜丝炒,葱调和。
攒雁
雁(五个,煮熟,切攒) 姜末(半斤)
右用好肉汤炒,葱、盐调和。
猪头姜豉
猪头(二个,洗净,切成块)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小椒(二钱) 官桂(二钱)草果(五个) 小油(一斤) 蜜(半斤)
上件,一同熬成,次下芥末炒,葱、醋、盐调和。
蒲黄瓜齑
净羊肉(十斤,煮熟,切如瓜齑) 小椒(一两) 蒲黄(半斤)
上件,用细料物一两,盐同拌匀。
攒羊头
羊头(五个,煮熟攒) 姜末(四两) 胡椒(一两)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盐、醋调和。
攒牛蹄
马蹄、熊掌一同。牛蹄(一副,煮熟,攒) 姜末(二两)
上件,用好肉汤同炒,葱、盐调和。
细乞思哥
羊肉(一脚子,煮熟,切细) 萝卜(二个,熟,切细) 羊尾子(一个,熟切) 哈夫儿(二钱)
上件用好肉汤同炒,葱调和。
肝生
羊肝(一个,水浸,切细丝) 生姜(四两,切细丝) 萝卜(二个,切细丝) 香菜 蓼子(各二两,切细丝)
上件,用盐、醋、芥末调和。
马肚盘
马肚肠(一副,煮熟,切) 芥末(半斤)
上件,将白血灌肠,刻花样,涩脾,和脂剁心子攒成炒,葱、盐、醋、芥末调和。
炸儿
系细项。
儿(二个,卸成各一节) 哈昔泥(一钱) 葱(一两,切细)
上件,用盐一同淹拌,少时,入小油炸熟。次用咱夫兰二钱,水浸汁,下料物、芫荽末,同糁拌。
熬蹄儿
羊蹄(五副,退洗净,煮软,切成块) 姜末(一两) 料物(五钱)
上件,下面丝炒,葱、醋、盐调和。
熬羊胸子
羊胸子(二个,退毛洗净,煮软,切作色数块) 姜末(二两) 料物(五钱)
上件,用好肉汤,下面丝炒,葱、盐、醋调和。
鱼
新鲤鱼(五个,去皮、骨、头、尾) 生姜(二两) 萝卜(二个) 葱(一两) 香菜蓼子(各切如丝) 胭脂(打糁。)
上件,下芥末炒,葱、盐、醋调和。
红丝
羊血同白面(依法煮熟) 生姜(四两) 萝卜(一个) 香菜 蓼子(各一两,切细丝)
上件,用盐、醋、芥末调和。
烧雁
烧 、烧鸭子等同。
雁(一个,去毛、肠、肚,净) 羊肚(一个,退洗净,包雁) 葱(二两) 芫荽末(一两)
上件,用盐同调,入雁腹内烧之。
烧水札
水札(十个, 洗净) 芫荽末(一两) 葱(十茎) 料物(五钱)
上件,用盐同拌匀烧,或以肥面包水扎,就笼内蒸熟亦可。或以酥油水和面包水扎,入炉内炉熟亦可。
柳蒸羊
羊(一口,带毛)
上件,于地上作炉,三尺深,周回以石,烧令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子盖覆,土封,以熟为度。
仓馒头
羊肉 羊脂 葱 生姜 陈皮(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和为馅。
鹿奶肪馒头
或作仓馒头,或做皮薄馒头皆可。
鹿奶肪 羊尾子(各切如指甲片) 生姜 陈皮(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拌和为馅。
茄子馒头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各切细) 嫩茄子(去穣)
上件,同肉作馅,却入茄子内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
剪花馒头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各切细)
上件,依法入料物、盐、酱拌馅包馒头,用剪子剪诸般花样,蒸,用胭脂染花。
水晶角儿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
上件,入细料物、盐、酱拌匀,用豆粉作皮包之。
酥皮奄子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或下瓜哈孙--系山丹根)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用小油、米粉与面,同和作皮。
撇列角儿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新韭(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白面作皮, 上炮熟,次用酥油、蜜,或以葫芦瓠子作馅亦可。
莳萝角儿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用白面、蜜与小油拌入锅内,滚水搅熟作皮。
天花包子
或作蟹黄亦可。藤花包子一同。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 天花(滚水烫熟,洗净,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馅,白面作薄皮,蒸。
荷莲兜子
羊肉(三脚子,切) 羊尾子(二个,切) 鸡头仁(八两) 松黄(八两) 八檐仁(四两) 蘑菇(八两) 杏泥(一斤) 胡桃仁(八两) 必思答仁(四两) 胭脂(一两) 栀子(四钱) 小油(二斤) 生姜(八两) 豆粉(四斤) 山药(三斤) 鸡子(三十个) 羊肚肺(各二副)苦肠(一副) 葱(四两) 醋(半瓶) 芫荽叶
上件,用盐、酱、五味调和匀,豆粉作皮,入盏内蒸,用松黄汁浇食。
黑子儿烧饼
白面(五斤) 牛奶子(二升) 酥油(一斤) 黑子儿(一两,微炒)
上件,用盐、减少许,同和面作烧饼。
牛奶子烧饼
白面(五斤) 牛奶子(二斤) 酥油(一斤) 茴香(一两,微炒)
上件,用盐、减少许,同和面作烧饼。
饼
经卷儿一同。
白面(十斤) 小油(一斤) 小椒(一两,炒去汁) 茴香(一两,炒)
上件,隔宿用酵子、盐、减、温水,一同和面。次日入面接肥,再和成面。每斤作二个,入笼内蒸。
颇儿必汤
即羊辟膝骨。
主男女虚劳,寒中,羸瘦,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
颇儿必三四十个,水洗净。
上件,用水一铁络,同熬。四分中熬取一分,澄滤净,去油去滓,再凝定。如欲食,任意多少。
米哈讷关列孙
治五劳七伤,藏气虚冷。常服补中益气。
羊后脚一个(去筋膜,切碎)
上件,用净锅内干 熟。令盖封闭,不透气,后用净布绞纽取汁。
兽部(01)
释名 | 猪、豚、加(一指公猪)、志(指母猪)。 |
气味 | 加猪肉:酸、冷、无毒(一般猪肉:苦、微寒、有小毒。) 猪油:甘、微寒、无毒。 猪肝:苦、温、无毒。 猪肾(猪腰子):咸、冷、无毒。 猪胰:甘、平、微毒。 猪肚(即猪胃)猪肚(即猪胃):甘、微温、无毒。 猪脬(猪膀胱,俗称猪尿胞):甘、咸、寒、无毒。 猪胆:苦、寒、无毒。 母猪蹄:甘、咸、小寒、无毒。 |
主治 | 母猪蹄: 1. 妇女无乳。用母猪蹄一具,加水二斗煮成五、六升饮服。或加通草六分亦可。又方:用母猪蹄四枚,加水二斗,煮成一斗,放入土瓜根、通草、漏芦各三两,再煮至六升,去渣,加葱、豉作粥或汤吃。如身觉热并有微汗即为有效。乳若不通,可再次服药。 1. 痈疽发背。用母猪蹄一双、通草六分,棉裹煮汤吃。 猪胆: 1. 时泻时止。久而不愈。用黄连末、黄蘖末各一两,以猪胆煮熟,和末为丸,如绿豆大。每取适量,米汤送服。此方名"二圣丸"; 1. 赤白痢。腊月收集猪胆百个,都装入黑豆,加麝香少许,阴干,每取五、七粒,研为末,生姜汤调服。 1. 小便不通。用猪胆一个,热酒和服。 1. 消渴不通。用雄猪胆五个、天花粉一两,同煎,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取二丸,含中咽汁。一天二次。 1. 疔疮恶肿。用猪胆风干,和生葱捣烂 ,敷患处 1. 目翳、目盲。取猪用文火煎稠,调成丸子,如黍米大。每纳一粒放眼中,有效。 1. 目赤肿痛。用猪胆汁一枚,和盐碌五分点眼。 1. 汤火伤疮。用猪胆调黄蘖末涂搽。 猪脬: 1. 梦中遗尿。用猪脬洗净,炙过吃下。 1. 产后遗尿。用猪脬、猪肚各一个,以糯米半升放入脬内,然后将脬放入肚内,加五味煮食。 1. 疝气坠痛。用猪脬一个,洗净,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破故纸、川栋子等分,将脬填满,再加青盐一块,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药。药再焙过,捣丸服下。 1. 阴茎生疮。用猪脬一个连尿去一半留一半,在煅红的砖上焙干,研为末,加入黄丹一钱,调匀敷疮上。三、五次即愈。敷药前,患处须用葱椒汤洗净。 猪胰: 1. 肺气咳嗽。用猪胰一具,苦酒煮食,不过二服可见效。 1. 拔去去翳。用猪胰子五钱、蕤仁五分、青盐一钱,共捣为泥。每取少许点眼,取下翳膜为效。 1. 赤白癜风。用猪胰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吃下。不过十具即见效。 1. 手足皲裂。用酒泡猪胰洗擦。 猪肾: 1. 肾虚遗精。用猪肾一枚,切开去膜,填入附子末一钱,湿纸裹好,煨熟,空心吃下,并饮酒一杯。不过三、五服,即见效。 1. 肾虚阳萎。用阉猪肾一对,切片,同枸杞叶半斤,加豉汁一碗,椒、盐适量,一起煮汤吃。 1. 肾虚腰痛。用猪腰子一个,切片,以椒、盐淹去腥水,加杜仲末三钱,包在荷圳中煨食,酒送下。 1. 老人耳聋。用猪肾一对,去膜,切小,以粳米二合、葱白二根、薤白七根、人参二分、防风一分,同煮粥吃。 1. 突患肿满。用猪肾破开,填入甘遂末一钱,纸裹好,煨熟吃下。以小便通畅为效,否则须再服。 1. 突然咳嗽。用猪肾二枚、干姜三两,加水七升,煮至二升,饮服取汗。 1. 久泄不止。用猪肾一个,破开,加放骨碎补末,煨熟吃下。极效。 1. 赤白痢,腰痛。用猪肾二枚,研烂,加入陈皮、椒、酱作馄饨,空心时吃下。 1. 赤白带。常用猪肾炙食。 1. 崩中漏下。治方同上。 1. 产后虚汗、发热、肢体疼痛(此病亦名蓐劳)。用猪肾一对,切小,水三繁荣昌盛,粳米半合,加椒、盐、葱白煮粥吃。又方:用猪肾同葱、豉一起作汤吃。 猪肝: 1. 休息痢。用阉猪肝一具,切成片,杏仁(炒)一两,同放入锅内,加童便二升,文火煎干,取食。一天食一次。 1. 浮肿胀满。用猪肝一具,洗净切小,加葱、豉、姜、椒、炙食或煮汤吃。 1. 水肿尿涩。取猪尖三块、绿豆四撮、陈仓米一合,同水煮粥吃,毒从小便排出。 1. 肝热目赤。用猪肝一具,切薄,水洗净,调五味吃。 1. 打击青肿。炙猪肝贴痛处。 猪油: 1. 赤白带。炼猪油三合、酒五合,煎开,一次服下。 1. 大小便不通,用猪油、姜汁各二升,微火上煎至二升,加酒五合同煎,分次服。 1. 上气咳嗽。用猪油四两,煮开多次,切小,和酱醋吃下。 1. 手足皲破。用猪脂化热酒中擦洗。 1. 口疮塞咽。用猪油、白蜜各一斤,黄连末一两,合煎取汁、熬浓。每服枣大一团,一天服五次。 1. 瘰疬。用猪油淹生地黄,煮开六、七次,涂患处。 加猪肉: 1. 小儿刮肠痢疾(噤口闭目)。用精猪肉一两,切花天酒地,炙香。以腻粉末半钱铺上令食,或信纸闻香味,即可进食。 1. 上气咳嗽。用猪肉切成短条,猪油煎熟吃下。 1. 破伤风肿。取新杀的猪肉,乘热割下小片贴患处。连换三片,即可消肿。 1. 打伤青肿。炙猪肉贴上。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犬、地羊。 |
气味 | 肉:咸、酸、温、无毒。狗胆:平、苦、有小毒。 |
主治 | 肉: 1. 大补元气,用黄狗一个,取肉煮熟,捣烂如泥,连汁拌糯米三斗,加曲,如常法酿成酒,每日清晨空心饮适量。此酒名"戊戌酒";。 1. 肺结核症(骨蒸潮热)用黄童子狗一合,去皮毛肠肚,连同外肾于砂锅内用酒醋八分,水二升,地骨皮一斤,前胡、黄芪、肉苁蓉各四两, 同煮一日,去药,再煮一夜,去骨,再煮肉如泥。滤入当归末四两,莲肉、苍术末各一斤,厚朴、桔皮末十两,甘草末八两。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直至七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此方名"戊戌丸";。 1. 脾胃虚冷,腹满刺痛。用肥狗肉半斤以水和盐豉煮粥常吃。 1. 浮肿屎涩。用肥狗肉五斤,热蒸,空心吃。 狗胆: 1. 眼来涩痒。用狗胆汁点眼。 1. 肝虚目暗。用白狗一具、萤火虫十四枚,阴干为末,点眼。 1. 耳出脓。用狗胆一具、枯矾一钱,调匀,棉裹塞耳内。三、四次后即愈。 1. 反胃吐食。用五灵脂末、黄狗胆汁,调成丸子,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好酒半碗化服。不过三服,即可见效。 1. 痞块疳积。用五灵脂(炒至烟尽)、阿魏(去砂,研细)等分,以黄雄狗胆汁调成丸子,如黍米大。每空心时以口津咽服三十丸。忌食羊肉、醋、面。 1. 赤白痢。用冬季取得的狗胆一百枚,每枚以黑豆充满,加少许麝香。每服一枚,赤痢用甘草汤送下,白痢以干姜汤送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古、低、竭。 |
气味 | 羊肉:苦、甘、大热、无毒。 羊脂:甘、热、无毒。 羊血:咸、平、无毒。 羊肾:甘、温、无毒。 羊肝:苦、寒、无毒。 羊胆:苦、寒、无毒。 羊胃(羊肚):甘、温、无毒。 羊角(用青羊角为最好):咸、温、无毒。 脊骨:甘、热、无毒。 胫骨:甘、温、无毒。 羊屎:苦、平、无毒。 |
主治 | 羊肉: 1. 寒劳虚弱,产后心腹痛。用肥羊肉一斤,加水一斗,煮成八升,放入当归五两、黄芪八两、生姜六两,再煮成二升,分四次服下。一方减去黄芪。一方增加芍药。 1. 崩中垂死。用肥羊肉三斤,加水二斗,煮至一斗三升,再加生地黄一升,干姜、当归各三两,煮成三升。分四闪服下。 1. 壮阳益肾。用白羊肉半斤,生切,加蒜薤吃下。三天吃一次。 1. 骨蒸久冷。用羊肉一斤、山药一斤,各煮烂,研如泥,下米煮粥吃。 1. 壮胃健脾。用羊肉三斤,切小,加粱米二升同煮。下五味作粥吃。 1. 身面浮肿。用总人口陆一升,水二斗,煮成一斗,去渣,加入切细的羊肉一斤,煮熟,下熟,下葱、豉、五味调和吃下。 1. 损佃青肿。用新羊肉切片贴上。 1. 妇女无乳。用羊肉六两、獐肉八两、鼠肉五两,同煮汤吃。 羊脂: 1. 下痢腹痛。用羊脂、阿胶、蜡各二两,黍为二程式,煮粥吃下。 1. 汗出不止。用温酒频化牛羊脂服下。 1. 虚劳口干。用羊脂如鸡蛋大一块、酒半升、枣七枚,一起泡七天后取食,立愈。又方:用羊脂如鸡蛋大一块,放半斤醋中一宿,绞汁含中中。 1. 产后虚弱。用羊脂二斤、生地黄汁一斗、姜汁五升,白蜜三升,合煎如饴。每服一杯,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1. 发背安起。用羊脂、猪脂切片,冷水泡过,贴患处,热则掉换。 1. 小儿口疮。用羊脂煎薏苡根涂搽。 羊血: 1. 鼻血不止。刺羊血热饮即愈。 1. 产后血攻(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身冷欲绝)。用新羊血一碗饮服。三、两次后见效。 1. 大便下血。用羊血煮熟拌醋吃,最效。 1. 胎死不出(或死胎不下)。刺羊血热饮一小碗,极效。| 羊肾: 1. 下焦虚冷 (脚膝无力,阳痿)。用羊肾一枚煮熟,和米粉六两,炼成乳粉,空腹吃下。 1. 肾虚精竭。用羊肾一双,切细,放豉汁中,加五味煮米粥吃。 1. 五劳七伤。阳虚无力。用羊肾一对,去脂,切小;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夜,去皮,和作羹汤,加葱、盐五味吃下。又方兼治腰脚 疼痛:用羊肾三对、羊肉半斤、葱白一根、枸杞叶一斤,同五味煮成汁,下米煮粥吃。 1. 肾虚腰痛。和羊肾去膜,阴干为末,酒送服二匙。一天服三次。 羊肝: 1. 目赤热痛。用青羊肝一具,切小,洗净,和五味吃。 1. 翳膜羞明。用青羊肝一个具,切小,和黄连四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后稍久,以清茶送下七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铁器、猪肉、冷水。 1. 目病失明。用青羊肝一斤,去膜切片,在新瓦上炕干,同决明子半升、蓼子一合炒为末。每服一匙,白蜜浆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三剂,可以目明。 1. 青盲内障,用白羊肝一具、黄连一两、熟地黄二两,同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后稍久,茶送服七十丸。一天服三次。 1. 牙疳肿痛。用羊肝一具,蘸赤石脂末,随意吃。 1. 休息痢(一、二年间时作时止,治疗不愈)。用生羊肝一具,切丝,放陈醋中吞下。心闷即停服,不闷可再服一天,勿食他物。以姜、薤同羊肉一起吃亦可。 羊胆: 1. 病后失明。用羊胆点眼。 1. 大便秘塞。用羊胆汁灌入直肠即通。 1. 烂弦同眼,流泪畏光。用羊胆一枚,内装蜂蜜蒸过,研为膏。每含少许,并点眼。一日泪止,二日肿消,三日痛止。因羊吃百草,蜂采百花,故此方名"二百味草花膏";。 疬胃: 1. 久病虚弱,四肢烦热,不能饮食。用羊胃一具,白术一升,切小,加水二斗,煮 取九升,分九次服完。一天服三次,不过三剂可见效。 1. 补中益气。用羊胃一具,装入羊肾四枚,地黄三两,干姜、昆布、地骨皮各二两、白拉丁文、桂心、人参、厚朴、海藻各一两五钱,甘草、秦椒各六钱,均研为末,缝好,蒸熟。再晒干研细,每服一匙,酒送下。 1. 中风虚弱。用羊肚一具、粳米二合,和椒、姜、豉、葱作汤吃下。 1. 胃虚消渴。用羊胃煮烂,空腹吃。 1. 下虚尿闲,用羊胃装水,煮熟,空腹吃四、五顿。可愈。 1. 项下瘰疬。用羊胃烧灰,调香油敷涂。 羊角: 1. 气逆烦满。用羊角烧研,水送服一匙。 1. 吐血喘咳。用羊角(炙焦)二枚、桂末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 小泄多时。用羊角一枚,以白颀 末填满,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 1. 跌打伤痛。用羊用灰拦沙糖水,放瓦上焙焦,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同时以热酒高干要揉痛处。 脊骨: 1. 肾虚腰痛。用羊脊骨一具,捶碎,同蒜、薤煮食,并稍稍饮酒。又方:用羊脊骨一具,捶碎,加肉苁蓉一峡谷、草果五枚,和水煮汁,下葱、酱作汤吃。 1. 肾虚耳聋。用羊脊骨一具,炙过,研细,磙石(煅,醋淬七次)、白术、黄芪、干姜(炮)、白茯苓各一两,桂三分,共研为末。每取五钱,水煎服 1. 小便膏淋。用羊脊骨烧研,榆白皮煎汤送服二钱。 胫骨: 1. 湿热牙疼。用羊胫骨灰二钱,白芷、当归、牙皂、青各一钱,共研为末,擦患处。 1. 筋骨挛痛。和羊胫骨泡酒饮服。 1. 月经不断。用羊前左脚胫骨一条,纸裹泥封,火煅赤,加棕榈灰等分。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羊屎: 1. 心气疼痛。以山羊屎七枚、油头发一团,共烧成灰,酒送服。 1. 疾阴肿(朋囊及阴茎都因热肿痛)。用羊屎、黄蘖煮汁开,取汁一升,一镒饮服。 1. 疔疮恶肿。用青羊屎一升,在水二升中泡一段时间,煮开,取汁升,一次饮服。 1. 瘰疬已破。用羊屎、杏仁各五钱,烧过,研为末,调猪骨髓涂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
气味 | 黄牛肉:甘、温、无毒。 牛乳:甘、微寒、无毒。 牛脑:甘、温、微毒。 角胎:苦、温、无毒。 牛尿:苦、辛、微温、无毒。 牛屎:苦、寒、无毒。 |
主治 | 牛乳: 1. 风热毒气。用煎牛乳一升、生牛乳一升,和匀,空心服。一天服三次。 1. 下虚消渴(心脾有热,下焦焦虚冷,小便多)。常喝牛乳或羊乳,每饮三、四合。 黄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补益腰脚,止消渴及唾涎 。 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办。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 牛脑: 1. 吐血咯血,五劳七伤。用水牛脑一具,涂纸上阴干,杏仁(煮去皮)、胡桃仁、白蜜各一斤,香油四两,同熬干为末。每服二匙,空心服,烧酒送下。 1. 偏正头刚巧。用白芷、芎 各三钱,研为细末,以黄牛脑粘末,加酒煮熟,乘热吃下。酒醉无妨,醒则其病如失。甚效。 1. 脾积痞病。用黄牛脑一具,去皮筋,捣烂;另用皮硝末一斤,蒸饼六个,晒干,研细,与牛脑和匀,加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好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百日,见效。此方名"牛脑丸";。 1. 气积成块。用牛脑一具(去皮筋)、雄鸡肫一个(连里黄皮),一起放酒中浸中宿,捣烂,加入木香、沉香、砂仁各三两,皮硝一碗,共捣匀,在铜锅内以文武火烘干为末。再加轻粉三钱调交。每服二钱,空心服,烧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角胎(好年听坚骨): 1. 大肠冷痢。用牛角胎烧灰,每服二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 大便下血。用黄年角胎一具,煅为末,同豉煮汁。每服二钱,一天服三次。 1. 赤白带。用牛角胎烧至烟断。附子以盐水浸七次(去皮),等分为末。每服二匙,空心服,酒送下。 牛尿:水肿、腹胀、脚满,利不便。 牛屎(亦牛洞): 1. 水肿溲涩。用黄牛屎一升,绞汁饮服。以小便通畅为见效。忌食盐。 1. 湿热黄病。用典牛屎晒干,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饭前服,开水送下。 1. 霍乱吐泻,四肢发冷。用黄牛屎半升,加水二升,煮开三次,取半升饮服。 1. 脚跟肿痛,不能着地。用牛屎加盐炒热包痛处。 1. 妊娠腰痛。用牛屎烧成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1. 小儿烂疮。用牛屎烧成灰封涂。兼灭瘢痕。 1. 痈肿不俣。用牛屎烧成末,调鸡蛋白封含沙射影。药干即换,有特效。 1. 乳痈初起。用牛屎和酒敷涂即消。 1. 背疮溃烂。用陈年牛屎晒干,研为末,加百草霜调匀敷患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
释名 | |
气味 | 马肉:辛、苦、冷、有毒。白马尿:辛、微寒、有毒。白马通(白马屎):微温、无毒。 |
主治 | 马肉: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治寒热痿痹。煮汁,洗治头疮白秃及豌豆疮毒。 白马尿: 1. 妇女乳肿。用马尿涂搽,立愈。 1. 痞块心痛。用僵蚕末二钱,白马尿调服。同时也调敷痛处。 白马通: 1. 吐血不止。用白马通烧过,加水研细,绞汁一升饮服。 1. 久痢赤白。用马屎一丸,烧灰,水送服。 1. 搅肠沙痛。用马屎研汁饮服。立愈。 1. 多年恶疮。用马屎及马牙,同研烂敷上。数次即愈。 1. 冻指欲堕。用马屎煮水久泡冻处即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饮酒避忌-卷第一
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去恶气,通血脉,浓肠胃,润肌肤,消忧愁。少饮尤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
饮酒不欲使多,知其过多,速吐之为佳,不尔成痰疾。醉勿酩酊大醉,即终身百病不除。酒,不可久饮,恐腐烂肠胃,渍髓,蒸筋。
醉 不可当风卧,生风疾。醉不可向阳卧,令人发狂。醉不可令人扇,生偏枯。醉不可露卧,生冷痹。醉而出汗当风,为漏风。醉不可卧黍穣,生癞疾。醉不可强食、嗔 怒,生痈疽。醉不可走马及跳踯,伤筋骨。醉不可接房事,小者面生 、咳嗽,大者伤脏、 、痔疾。醉不可冷水洗面,生疮。醉,醒不可再投,损后又损。醉不可高呼、大怒,令人生气疾。
晦勿大醉,忌月空。醉不可饮酪水,成噎病。醉不可便卧,面生疮疖,内生积聚。大醉勿燃灯叫,恐魂魄飞扬不守。醉不可饮冷浆水,失声成尸噎。
饮 酒,酒浆照不见人影勿饮。醉不可忍小便,成癃闭、膝劳、冷痹。空心饮酒,醉必呕吐。醉不可忍大便,生肠 、痔。酒忌诸甜物。酒醉不可食猪肉,生风。醉不可强举力,伤筋损力。饮酒时,大不可食猪、羊脑,大损人,炼真之士尤宜忌。酒醉不可当风乘凉、露脚,多生香 港脚。醉不可卧湿地,伤筋骨,生冷痹痛。醉不可澡浴,多生眼目之疾。如患眼疾人,切忌醉酒、食蒜。
禽部(04)
释名 | 鸦乌、老雅,预、匹居、楚乌、大嘴乌。 |
气味 | (肉)酸、涩、平、无毒。 |
主治 | 1. 五劳七伤。用乌鸦一只,于其腹中装入栝楼瓤一枚和白矾少许,扎紧煮熟,分作四次服下。 1. 暗风 疾。用冬季捕得的乌鸦一只,盐泥封固,煅过,冷后取出,研为末,加朱砂末半两,和匀。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不过十天可以治好。又方:用乌鸦一只,瓶封火煅,加胡桃七枚、苍耳心子七枚,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热酒送下。 1. 经脉不通,积血不散。用乌鸦(去皮毛,炙)三分,当归(焙)、好墨各三分,延胡索(炒)、蒲黄(炒)、水蛭(以糯米炒过)各半两、芫青(糯米炒过)一分、共研为末。每且钱,酒送下。 1. 虚劳瘵疾。绞死乌鸦一只,去毛、肠,填入人参片、花椒各五钱,缝好,水煮熟食。另以汤中鸦骨、参、椒焙干,研为末。加枣肉做成丸子服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乳母食忌-卷第一
凡生子择于诸母,必求其年壮,无疾病,慈善,性质宽裕,温良详雅,寡言者,使为乳母。子在于母资乳以养,亦大人之饮食也。善恶相习,况乳食不遂母性。若子有病无病,亦在乳母之慎口。如饮食不知避忌,倘不慎行,贪爽口而忘身适性致疾,使子受患,是母令子生病矣。
乳 母杂忌∶夏勿热暑乳,则子偏阳而多呕逆。冬勿寒冷乳,则子偏阴而多咳痢。母不欲多怒,怒则气逆,乳之令子癫狂。母不欲醉,醉则发阳,乳之令子身热腹满。母 若吐时,则中虚,乳之令子虚羸。母有积热,盖赤黄为热,乳之令子变黄不食。新房事劳伤,乳之令子瘦痒,交胫不能行。母勿太饱乳之,母勿太饥乳之,母勿太寒 乳之,母勿太热乳之。子有泻痢、腹痛、夜啼疾,乳母忌食寒凉发病之物。子有积热、惊风、疮疡,乳母忌食湿热、动风之物。子有疥癣、疮疾,乳母忌食鱼、虾、 鸡、马肉、发疮之物。子有癖、疳、瘦疾,乳母忌食生茄、黄瓜等物。
凡初生儿时,以未啼之前,用黄连浸汁,调朱砂少许,微抹口内,去胎热邪气,令疮疹稀少。凡初生儿时,用荆芥、黄连熬水,入野牙猪胆汁少许,洗儿。在后虽生斑疹、恶疮,
终当稀少。凡小儿未生疮疹时,用腊月兔头并毛骨,同水煎汤,洗儿,除热去毒,能令斑疹、诸疮不生,虽有亦稀少。凡小儿未生斑疹时,以黑子母驴乳令饮之,及长不生疮疹、诸毒。如生者,亦稀少。仍治小儿心热、风痫。
禽部(03)
释名 | 瓦雀、宾雀(按:即常见的麻雀)。雀屎:白丁香、青丹、雀苏。 |
气味 | 肉:甘、温、无毒。 雀卵:酸、温、无毒。 雄雀屎:苦、温、微毒。 |
主治 | 肉: 1. 老人脏腑虚弱。用雀儿五只,治净,炒熟,加酒一俣同煮。过一段时间,再加水二碗、粟米一保、葱白三根,一起煮粥吃。 1. 肾冷偏坠(疝气)。用生雀三只,燎毛去肠,勿洗,以茴香三钱,胡椒一钱,约定缩砂、桂肉各二钱填雀腹内,湿纸裹好,煨熟,空心服,酒送下。 1. 小肠高气,用带毛雀儿一只,去肠,填入金丝矾末五钱,缝好。火上煨成炭,研为末,空心服,酒送下。年久者服二次可愈。 1. 赤白痢。用冬季麻雀,去皮毛及肠肚,填入巴豆仁一枚,装瓦煅瓦瓶中,煅存性,研为末。以好酒煮黄蜡百沸,取蜡和药末调成丸仓。每服一、二十丸,红痢,用甘草汤送下;白痢。用干姜汤送下。 1. 内外目障(目昏和翳,远看似有黑花内障则不见物)。用麻雀十个,去翅、足、嘴,连肠、胃、骨、肉 研烂,加磁石(煅,醋淬七次,水飞)、神曲(炒)、青盐、肉苁蓉(酒浸,炙过)各一两,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三两,共研为末,加酒二升及少量炼蜜,一 起成丸了,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雀卵:男子阳痿、女子带下、便溺不利。和天雄、菟丝子末为丸,空心服五粒,酒送下。 雄雀屎: 1. 目中翳膜(因目热所生的赤白膜)。用雄雀屎和人乳点眼。 1. 小儿口噤中风。用水调雀屎作成丸子,如麻子大。水送服二丸,即愈。 1. 疮疖末破。取雀屎涂疮,即易破。 1. 喉痹乳蛾。用雀屎二十粒,调沙糖做成三个丸子。每取一丸,棉裹含口中。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飞驳鸟、喜鹊、干鹊。 |
气味 | (雄鹊肉)甘、寒、无毒。 |
主治 | 石淋、消渴、四肢烦热、大小肠涩。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蝙蝠、天鼠、仙鼠、飞鼠、夜燕。 |
气味 | 伏翼:咸、平、无毒。 天鼠屎(亦名鼠法、石肝、夜明砂、黑砂星):辛、寒、无毒。 |
主治 | 伏翼: 1. 上焦发热,白昼贪眠。用五两重的蝙蝠一个(连肠、骨炙燥),云实(炒)五两、威灵仙三两,牵牛(炒)、苋实各二两,丹砂、铅丹各一两,腻粉半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木通汤送下。此方名"仙乳丸";。 1. 久咳上气,多年服药无效。有蝙蝠除去翅、足,烧焦,研为末,米汤送服。 1. 久疟不止。用蝙蝠一个(炙)、蛇蜕一条(烧)、蜘蛛一枚(去足、炙)、鳖甲一枚(醋炙)、麝香半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酒送下。此方名"伏翼丸";。 1. 小儿惊 。用入蛰蝙蝠一个,在蝠腹中放入成块朱砂三钱,煅存性,待冷后研为末,分四次空心服下。如儿龄很小,则分五次服,都用开水送下。 1. 多年瘰疬。用蝙蝠一个、猫头一个,都撒上黑豆,烧到至骨,化,研为末,敷患处。如疮已干,则调油敷涂。内服连翘汤。 天鼠屎: 1. 内外障翳。用夜明砂末化入猪肝内,煮食并饮汁。有效。 1. 青盲不见。用夜明砂(糯米砂黄)一两、柏叶(炙)一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睡觉时,以竹叶汤送服二十丸,至五更时,再用米汤送服二十丸,至病愈为止。 1. 小儿夜盲。用夜明砂,炒过,研细,加猪胆汁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米汤送下。又方:用夜明砂、黄芩,等分为末,取淘米水煮猪肝的汁水每次调服半钱。 1. 五疟不止。用夜明砂末,每以冷茶送服一钱,立效。又方:治疟发作无时,经久不愈。有夜明砂五十粒、朱砂半现金、麝香一钱,共研为末,加糯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发病前开水送服十丸。 1. 咳嗽不止。用蝙蝠去翅、足,烧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开水送下。 1. 耳出汁用。用夜明砂二钱、麝香二分,共研为末,先将患处揩干净。然后把药末敷上。 1. 溃肿排脓。用夜明砂一两、桂半两、乳香一分,共研为末,加干砂糖半两,水调匀,敷患处。 |
附方 | 伏翼并非禽类。应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翼手目、蝙蝠科。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独舂。屎名五灵脂。 |
气味 | (五灵脂)甘、温、无毒。 |
主治 | 1. 心腹痛及小肠疝气(包括妇女妊娠期间及产后心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症)。用五灵脂、蒲黄,等分研末,以醋二杯调末成膏,加水一碗,煎至七成,乘热服下。痛未止,可再服。以酒代醋亦可,或有醋、糊和药末为丸,童便和酒送服。此方名"失笑散";。 1. 产后恶露不快,腰腹疼痛。或月经不调,久有瘀血。用五灵脂(水淘净,炒为末)一两,以好米醋调稀,慢火熬成膏,加蒲黄末调成丸子,如龙眼大。每服一丸,用水与童便各半碗,煎至七成后温服。再服,恶露即下。如是血块或闭经可用丸药磨酒服。此方甸"紫金丸";。 1. 男子脾积气痛。女子血崩诸痛。用水飞过的五灵脂炒干,待烟尽,研为末。每取一钱,温酒调服。有此药气味怪,很难吃,炒存性较好。此方名"灵脂散";。如将药末用酒、水童便煎服。则名"抽刀散";,治产后心、腹、胁、肋、腰、胯等处疼痛。能散恶血。 1. 产后血晕,不知人事。用五灵脂二两,半生米炒,研为末。每服一钱,水调下。如口紧闭,可拔开灌药,入喉即愈。 1. 小儿蛔虫病。用五灵指末二钱、灵矾(火飞)半钱,每取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五成温服。有虫吐出即愈。 1. 月经不止。用五灵脂炒干,待烟尽,研为末。每取二钱,加当归二片,投酒一碗中煎至六成,乘热服,三、五次后可见效。 1. 血崩。用五灵脂十两,研为末,加水五碗,煎成三碗,支渣,再煎为膏,加神曲末二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极效。又方:用五灵脂烧过,研为末。另以铁器烧红淬酒,将此酒调药服。 1. 吐血呕血。用五灵脂一两、卢荟三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二丸,将浆水化下。又方:治血行入胃,吐不止。用五灵脂一两、黄芪半两,共研为末,水磅服二钱。 1. 化食消气。用五灵脂一两、木香半两、巴豆四十枚(煨熟,去油),共研为末,加糊做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开水送下。 1. 消渴饮水。用五灵脂、黑豆(去皮),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冬瓜皮汤送下(无皮,用叶亦可)。一天服二次。不可更服热药,可服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若只是小渴,服此方二、三服即止。此方名"竹笼散"; 1. 手足冷麻。用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半两、川乌头一两半(炮,去皮),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用一丸,以生姜温酒磨服。 1. 骨年肿痛。用五灵脂、白芨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三钱,共研为末,以生姜温酒磨服。 1. 损伤接骨。用五灵脂一两、茴香一钱,共研为末。先将乳香末敷在极痛处,再在药上含沙射影小黄米粥,然后把上述配好的药末撒盖在粥上,随即用木块夹定。三、五日后可见效。 1. 咳嗽肺胀。有重型灵脂二两、胡桃仁八个、柏子仁半两,共研匀,滴水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甘草汤送下。此方名"皱肺丸";。 1. 痰血凝结。用五灵脂(水飞)、半夏(汤泡),等分为末,姜汁浸过,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水送下。 1. 目生浮翳。用五灵脂、海螵蛸。等分为末,每日以熟猪肝蘸末吃。 1. 虫、蛇咬伤。用五灵脂末涂搽,立愈。 |
附方 | 寒号虫并非禽类,应属哺乳动物中的啮齿目、鼯鼠科。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斑佳、锦鸠、鹁鸠、祝鸠。 |
气味 | (鸠肉)甘、平、无毒。 |
主治 | 明目,益气,令人不噎。 |
附方 | 鸠屎同夜明砂,等分为末,只入耳中,可治 |
图片
点击 |
![]() |
妊娠食忌-卷第一
上古圣人有胎教之法,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故太任生文王,聪明圣哲,闻一而知百,皆胎教之能也。圣人多感生,妊娠故忌见丧孝、破体、生理残障、贫穷之人;宜见贤良、 喜庆、美丽之事。欲子多智,观看鲤鱼、孔雀;欲子美丽,观看珍珠、美玉;欲子雄壮,观看飞鹰、走犬。如此善恶犹感,况饮食不知避忌乎。
妊娠所忌∶食兔肉,令子无声缺唇。食山羊肉,令子多疾。食鸡子、干鱼,令子多疮。食桑椹、鸭子,令子倒生。食雀肉,饮酒,令子心淫情乱,罔顾羞耻。食鸡肉、糯米,令子生寸白虫。食雀肉、豆酱,令子面生 黯。食鳖肉,令子项短。食驴肉,令子延月。食冰浆,绝产。食骡肉,令子难产。
禽部(02)
释名 | 野鸭、野鹜、施、沉凫。 |
气味 | (肉)甘、凉、无毒。 |
主治 | 补中益气,平胃消食。身上有小热疮年久不愈者,多食野鸭可以治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烛夜。 |
气味 | 白雄鸡肉:甘、微温、无毒。 乌雄鸡肉:甘、微温 、无毒。 乌骨鸡:甘、平、无毒。 黄雌鸡肉;甘、酸、温、平、无毒。 乌骨鸡:甘、平、无毒。 鸡冠血:咸、平、无毒。 鸡血:咸、平、无毒。 肝:甘、苦、温、无毒。 胆:若、微、寒、无毒。 脾鸱:甘、平、无毒。 屎白:微寒、无毒。 鸡蛋:甘、平、无毒。 鸡蛋白:甘、微寒、无毒。 鸡蛋黄:甘、温、无毒。 |
主治 | 白雄鸡肉: 1. 精神狂乱。用白雄鸡一只,煮以五味,和作羹粥吃。又方:用白雄驻 只,如常法洗治,加入真珠四两、薤白四两,再加水三升,煮成二升,食鸡饮汁。 1. 突然心痛。用白雄鸡一只,治洗干净,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去鸡,煎至六合,加苦酒六合、真珠一钱,再煎至六合,投入麝香约两颗豆大的量。一次服完。 1. 赤白逅眄。用白雄鸡一只作汤及馄饨吃,食前须空腹。 1. 突然咳嗽。用白雄鸡一只,加苦酒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并淡食鸡。 1. 不气浮肿。用小豆一升、雄鸡一只(治洗干净),加水三斗,煮熟吃下,将汤喝完。 乌雄鸡肉: 1. 反胃吐食。用乌雄鸡一只,如常法治净,鸡腹内放入胡荽子斤,烹食。吃过两只,即见疗效。 1. 肾虚耳聋。用雄鸡一保,治净,加酒三升煮熟,乘热吃上。食地视而不见、五只,可以见效。 乌雌鸡肉: 1. 中同舌强,不能方语,目睛不转。用乌雌鸡一只,治净,加酒五升,煮成二升,去渣,分三次服,同时吃葱姜粥,吃后须暖卧发汗。 1. 虚损积劳(身体久虚或大病后出现盗汗、气喘、心悸、胃弱、多卧少起等病象)。用乌雌鸡一只,治净,以生地典一斤(切细)、饴糖一斤,放入鸡腹内,扎定,装铜器中,用甑蒸熟,食鸡饮汁,勿用盐。一月照此法吃鸡一次,极效。 黄雌鸡肉: 1. 水癖水肿。用黄雌鸡一只,治净,和赤小豆一升,同煮汁饮。白天饮二次,夜间饮一次。 1. 流行性发黄病。和黄雌鸡一只,治净,煮熟吃下,并尽量饮叶,至多吃鸡两只即愈。鸡汤中放少许盐、豉亦可 1. 脾虚滑痢。用黄雌鸡一保,炙过,以盐、醋涂上,煮熟吃下。 1. 脾胃弱乏,人痿黄瘦。 同黄雌鸡肉五两、白面七两,作民馄饨,下五味煮熟,空腹吃。每天一次。 乌骨鸡: 1. 赤白带下。用乌骨鸡一只,治净,在鸡腹中装入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胡椒一钱,均研为末,煮熟,空心吃下。 1. 遗精白浊。治方同上。 1. 脾虚滑泄。用乌骨母鸡事例,治净,在鸡腹内装入豆蔻一两、苹果二枚(烧存性),扎定,煮熟,空心吃下。 1. 鸡冠血:涂颊治口歪不正,涂诸疮癣、虫伤。 鸡血:安神定心,解虫毒,治筋骨折伤、白癜风、疬疡风。 肝: 1. 阳痿。用雄鸡肝三具,菟丝子一升,共研为末,加雀卵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 睡中遗尿。用乌鸡肝一具,切细,以豉和米煮鸡肝成粥吃下。 1. 肝虚目暗。用乌雄鸡肝、桂心等分,捣烂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一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闪,治遗精病,可用上方加龙骨。 胆: 1. 沙石淋沥。用干雄鸡胆半两、鸡屎白(炒)一两,研匀温酒服一钱。至小便通畅为止。 1. 眼热流泪。用五倍子、蔓荆子煎汤洗眼,洗后用雄鸡胆点上。 嗉囊:小便不禁及气噎食不消。 脾鸱里黄皮:鸡内金 1. 遗尿。用鸡肫一具,连鸡肠烧存性,酒送服。男用雌鸡。女用雄鸡。 1. 小便淋沥。用鸡内金五钱,阴干,烧存性,开水送服。 1. 反胃吐食。用鸡肫一具,烧存性,酒调服。男用雌鸡,女用雄鸡。 1. 噤口痢疾。用鸡内金焙过,研为末,乳汁送服。 1. 喉闭乳蛾。用鸡内金阴干(有须洗过),烧成末,以竹管吹入喉部,蛾破即愈。 1. 一切口疮。用鸡内金烧灰敷涂。 1. 脚胫生疮。用鸡内金洗净贴上,一天换一次,十天病愈。 屎白: 1. 心腹鼓胀,小便短涩。用冬季干鸡屎白半斤,放入新酒一斗中泡七天后,每次温服三杯。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鸡尿醴";。又方用鸡屎、桃仁、大黄各 一钱,水煎服。又方:用鸡屎炒过。研为末,滚水淋取汁,调木香、槟榔末二钱服。又方:用鸡屎、川芎,等分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服适量。 1. 一切肿胀(肚腹、四肢肿胀,鼓胀、气胀胀、水胀、湿等)。用干鸡屎一升,加新酒(末过滤者)三碗,煮成一碗,滤汁饮服。不久,有小排出,先从脚下消肿。如水末消尽,隔日再照样治疗,另用田螺三个,滚酒煮食。再吃白粥调理身体。 1. 食米成瘕(好吃生米,口吐清水)。用鸡屎同白米等分,合炒为末,水调服。用米形物吐即愈。 1. 石淋疼痛。用鸡屎白晒至半干,炒为末,每服一匙,本乡浆送下。一天服二次。 1. 中风寒痹,口噤,不各人事。用鸡屎白后升,炒黄,加酒三升,搅令澄清后饮服。 1. 产后中风,口噤,抽筋。角弓的张。用黑豆二升半,同鸡屎白一升炒熟,加入清酒一升半,再加竹沥,饮服。令发汗。 1. 喉痹肿痛。用鸡屎白含中,咽汁。 1. 牙齿疼痛。用鸡屎白烧末,棉裹,放痛和咬住,即愈。 1. 鼻血不止。取鸡屎的白色部分烧灰吹入鼻中。 1. 面目黄疸。用鸡屎白、小豆秫米各二分共研为末,分作三服,水送下,当有黄汁排出。 1. 乳痈。用鸡屎白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匙,三服可愈。 1. 瘰疬瘘疮。用雄鸡屎烧灰。调猪油涂搽。 鸡蛋: 1. 伤寒发狂,热极烦躁,吞生鸡蛋一枚,有效。 1. 身体发黄。用鸡蛋一枚,连壳烧成灰。研细,加醋一合,温服。服三次,有特效。 1. 身面肿满。用鸡蛋黄白相和,涂搽肿处,干了再涂。 1. 产后血多。用乌鸡蛋三枚、醋半升、酒二升,搅匀,煮成一升,分四次服下。 1. 妇女白带。用酒及艾叶煮鸡蛋。每天取食。 1. 身体发热。用鸡蛋三枚、白蜜一俣,和匀服睛,不 拘大人或小孩都有效。 鸡蛋白: 1. 赤白痢。用生鸡蛋一个,取白摊纸上,晒干,折出四层,包乌梅十个,烧存性,冷定后研为末,加水银粉少许。大人分二次服,小孩分三次服,空心服,水送下。如只微泻,即不须再服药。 1. 蛔虫攻心,口吐清水。用鸡蛋白和漆调匀舌下,虫即引出。 1. 汤火烧灼。有鸡蛋白和酒调匀,勤沅痛处,忌发物。 鸡蛋黄: 1. 赤白痢。用鸡蛋一术,取黄去白,加胡粉满壳,烧存性,酒送服一匙。 1. 小儿 疾。用鸡蛋黄和乳汁搅服。 1. 小儿头疮。取熟鸡蛋黄,炒令油出,调麻油、腻粉涂搽。 1. 消灭瘢痕。用鸡蛋五、七枚煮熟。取黄炒黑,一天涂三次,直至瘢痕消灭。 鸡蛋壳: 1. 小便不通。用蛋壳、海蛤、滑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 头疮白秃。用鸡蛋壳七个,炒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1. 头上软疖。用孵出小鸡后的蛋壳,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清油调敷。 1. 阴茎生疮。用鸡蛋壳炒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1. 肾囊痈疮。用孵出小鸡后的蛋壳、黄连、轻粉,等分为末,以炼地宾香油调匀敷涂。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角鹰。 |
气味 | (屎白)微寒、有小毒。 |
主治 | 1. 奶癖(小儿膈下的硬块)用黄鹰炒一钱、密陀僧一两、硫磺一分、丁香二十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服半钱,用乳汁或白面汤调 下。待排出青黑物后,好换服补药。以醋石榴皮(炙黑)半两、 一分、木香一分、麝香半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薄酒调下。连进二服。 1. 面 。用鹰屎白二分、胡粉一分,调蜜敷涂。 1. 食鲠。用鹰屎烧成灰,水送服一匙。 1. 消灭瘢痕。用鹰屎二两、僵蚕一两半,共研为末,调蜜敷涂。又方:用鹰屎、白附子各一两,共研为末,调醋敷含沙射影。一天三、五次,痕灭为止。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野鸡 |
气味 | (肉)酸、微寒、无毒。 |
主治 | 1. 脾虚下痢,日夜不止。用野鸡一只,治净,加桔皮、葱、椒等五味,作成馄饨,空心吃下。 1. 消渴饮水,小便频数。用野鸡一只,加五味煮汤喝,肉亦可食。 1. 心腹胀满。用野鸡一只、茴香(炒)、马芹子(炒)、川椒(炒)、陈皮、生姜吃下。吃鸡的这一天,早上服喜禾散,辰时服此方,得午时 服导气枳壳丸。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鹁鸽、飞奴。 |
气味 | 白鸽肉:咸、平、无毒。 鸽屎:辛、温、微毒。 |
主治 | 鸽屎:(左盘龙) 1. 带下排脓。用野鸽屎一两,炒至微焦。白术、麝香各一分,赤芍药、青木香各半两,延胡索(炒赤)一两,柴胡三分,共 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调下,脓排尽后,可服其他药物补养身体。 1. 蛔虫寄生。用白鸽屎烧过,研细,水送服适量。 1. 项上瘰疬。用鸽屎炒过,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汤送下。 1. 头痒生疮。用白鸽屎五合,加醋煮开三次,捣烂敷涂。一天三次。 白鸽肉:解药毒,治恶疮、疥癣、白癜风等。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养生避忌-卷第一
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而寿。今时之人不然也,起居无常,饮食不知忌避,亦不慎节,多嗜欲,浓滋味,不能守中,不知持满,故半百衰者多矣。夫安乐之道,在乎保养,保养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与,盖不适其性而强。故养生者,既无过耗之弊,又能保守真元,何患乎外邪所中也。故善服药者,不若善保养,不善保养,不若善服药。世有不善保养,又不能善服药,仓卒病生,而归咎于神天乎!善摄生者,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言语,轻得失,破忧阻,除妄想,远好恶,收视听,勤内固,不劳神,不劳形,神形既安,病患何由而致也。故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饱则伤肺,饥则伤气。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
凡热食有汗,勿当风,发痉病,头痛,目涩,多睡,夜不可多食,卧不可有邪风。
凡食讫温水漱口,令人无齿疾、口臭。汗出时,不可扇,生偏枯。勿向西北大小便。勿忍大小便,令人成膝劳、冷痹痛。勿向星辰、日月、神堂、庙宇大小便。夜行,勿歌唱大叫。一日之忌,暮勿饱食;一月之忌,晦勿大醉;一岁之忌,暮勿远行;终身之忌,勿燃灯房事。服药千朝,不若独眠一宿。如本命日,及父母本命日,不食本命所属肉。
凡人坐,必要端坐,使正其心;凡人立,必要正立,使直其身。立不可久,立伤骨;坐不可久,坐伤血。行不可久,行伤筋;卧不可久,卧伤气。视不可久,视伤神;食饱勿洗头,生风疾。如患目赤病,切忌房事,不然令人生内障。沐浴勿当风,腠理百窍皆开,切忌邪风易入。不可登高履险,奔走车马,气乱神惊,魂魄飞散。
大风、大雨,大寒、大热,不可出入妄为。口勿吹灯火,损气。
凡日光射,勿凝视,损人目。勿望远,极目观,损眼力。坐卧勿当风、湿地。夜勿燃灯睡,魂魄不守。昼勿睡,损元气。食勿言,寝勿语,恐伤气。
凡遇神堂、庙宇,勿得辄入。
凡遇风雨雷电,必须闭门,端坐焚香,恐有诸神过。怒不可暴,怒生气疾、恶疮。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虎豹皮不可近肉铺,损人目。
避色如避箭,避风如避仇,莫吃空心茶,少食申后粥。
古人有云∶入广者,朝不可虚,暮不可实。然不独广,凡早皆忌空腹。古人云∶烂煮面,软煮肉,少饮酒,独自宿。古人平日起居而摄养,今人待老而保生,盖无益。
凡夜卧,两手摩令热,揉眼,永无眼疾。凡夜卧,两手摩令热,摩面,不生疮 。一呵十搓,一搓十摩,久而行之,皱少颜多。凡清旦,以热水洗目,平日无眼疾。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凡清旦盐刷牙,平日无齿疾。凡夜卧,被发梳百通,平日头风少。
凡夜卧,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盛热来,不可冷水洗面,生目疾。
凡枯木大树下,久阴湿地,不可久坐,恐阴气触人。立秋日,不可澡浴,令人皮肤粗糙,因生白屑。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安畅;不恼,心地清凉;乐不可极,欲不可纵。
禽部(01)
释名 | 仙禽、胎禽。 |
气味 | 白鹤血:咸、平、无毒。 卵:甘、咸、平、无毒。 |
主治 | 白鹤血:益气力,补虚乏,去风益肺。 脑:和天雄、葱实服,令人目明。 卵:预解痘毒,多者令少,少者令不出。每用一枚,煮给小儿吃。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犁鹕、乌泽、逃河、淘鹅。 |
气味 | (脂油)咸、温、滑、无毒。 |
主治 | 涂痈肿,治风痹,透经络,通耳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农雁、舒雁。 |
气味 | 白鹅油:甘、微寒、无毒。 胆:苦、寒、无毒。 |
主治 | 白鹅油:润皮肤,消痈肿,治手足皲裂。 胆:解热毒及痔疮初起,频频涂抹,自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鱼鹰、王雎、沸波、下窟乌、雎鸠。 |
气味 | |
主治 | 鹗骨可用来接骨。取骨烧存性,另以铜钱一个,煅药,醋淬七次,取末与骨灰等分,酒送服一钱,不可过多。作因身体下段,空心服;在上段,饭后服。极有效验。服药前,须用木板反伤处绑定。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名鸭、舒凫、家凫、末匹。 |
气味 | 鹜肪(即鸭油,炼过再用):甘、大寒、无毒。 肉:甘、冷、微毒。 |
主治 | 鹜肪:气虚、寒热、水肿。瘰疬出水,可用鸭油调半夏末敷涂。 肉: 1. 久虚发热,吐痰咳血。用黑嘴白鸭一只,取血。加温酒饮适量。另将此鸭 去毛,破腹 去肠,拭净,放入大枣肉二升,参苓平胃散一升,扎定,半装沙锅中以炭火慢煨。取陈酒一瓶,分三次倒入锅内。待酒干后,食鸭及枣。此主名"白凤膏";,常吃,病好渐愈。 1. 大腹不病(小便短少)。用青头雄鸭煮汁饮,厚盖被,令汗出。又方:用白鸭一只,治净,以豉半升,同姜、椒放鸭腹中,缝定后蒸熟吃下。头煮服,治水肿通利小便。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三皇圣纪-卷第一
太昊伏羲氏
风姓之源,皇熊氏之后。生有圣德,继天而王,为万世帝王之先。位在东方,以木德王,为苍精之君。都陈时,神龙出于荣河,则而画之为八 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立五常,定五行,正君臣,明父子,别夫妇之义,制嫁娶之理。造屋舍,结网 ,以佃渔,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取牺牲,供祭祀,故曰伏羲氏。治天下一百一十年。
炎帝神农氏
姜姓之源,烈山氏之后。生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以火德王,为赤精之君。时民众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而食蠃 之肉,多生疾病,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种五谷,以养民众。日中为市。作陶冶,为斧斤,造耒耜,教民耕稼,故曰神农。都曲阜。治天下一百二十年。
黄帝轩辕氏
姬姓之源,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生而神灵,长而聪明,成而登天。以土德王,为黄精之君,故曰黄帝。都涿鹿。受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始有星官之书。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罡所建,始作甲子;命容成作历;命隶首作算数;命伶伦造律吕;命岐伯定医方。为衣冠以表贵贱,治干戈,作舟车,分州野,治天下一百年。
介部(03)
释名 | |
气味 | 苦、咸、平、无毒。 |
主治 | 1. 水 肿满。有海蛤、杏仁、汉防己、枣肉各二两、葶苈六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以有水排出为度。 1. 水肿发热,小便不能通。用海蛤、木通、猪苓、泽泻、滑石、黄葵子、桑白皮各一钱,灯心三分,水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汤";。 1. 腹水肿肛,四肢枯瘦。用海蛤 (煅成粉)、防己各七钱半,葶苈、赤茯苓、桑白皮各一两,陈桔皮、随李仁各半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丸";。 1. 血痢内热。用海蛤粉二钱,蜜水调服。一天服二次 1. 伤寒搐搦(汗出不止,手足抽筋)。用海蛤 、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共研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葱白包住,扎好,在热水中浸脚,浸至膝部最好。水冷须换热。以遍身出汗为度。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疗一次。 1. 中风瘫痪。治方同上。 1. 鼻血不止。用海蛤粉一两,筛七次,槐花半两,炒焦,一起研匀,每服一钱,水调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壳菜、海 、车海夫人。 |
气味 | 甘、温、无毒。 |
主治 | 腹内冷痛、结块、崩中带下,壮阳,止痢,消宿食,治瘿气。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肉:咸、冷、无毒。 蛤蜊粉:咸、寒、无毒。 |
主治 | 肉:润五脏,止消渴,开胃,治老癖。亦治寒热。妇女血块等。 蛤蜊粉: 1. 气虚水肿。用大蒜十个捣成泥,加蛤蜊粉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前服,开水磅下。积水由小便排出,即愈。 1. 白浊遗精。用蛤蜊粉(煅)一斤、黄蘖(新瓦炒过)一斤,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了大。每有一百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 雀目、领先盲。有蛤昨粉炒黄,研为末,加油蜡化和做成丸子,如皂角子大,放入猪腰子中,扎定,蒸吃。一天吃一次。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海扇 |
气味 | (壳)甘、咸、大寒、无毒。 |
主治 | 安神,解药毒及虫螫毒。加玳瑁等分,磨人乳服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贝齿、白贝、海 。 |
气味 | 咸、平、有毒。 |
主治 | 1. 目花翳痛。有贝子一两,烧研成粉,加龙脑少许点眼。若有息肉,再加真珠末等分。 1. 鼻渊脓血。用贝了烧研,每服二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1. 二便不通。用贝子三个、甘遂一钱五分,共研为末,浆水调下,不久即通。 1. 小便不通。用贝子一对,一个生用,一个烧过,共研为末,温酒送服。 1. 下疳阴疮。用贝了三个,煅红,研为末,搽患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御制《饮膳正要》序
朕惟人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者也。然物又天地之所以养乎人者,苟用之失其所以养,则至于残害者有矣。如布帛菽粟鸡豚之类,日用所不能无,其为养甚大 也。然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其为残害一也。其为养甚大者尚然,而况不为养而为害之物,焉可以不致其慎哉!此特其养口体者耳。若夫君子动息威仪,起居出 入,皆当有其养焉,又所以养德也。尝观前元《饮膳正要》一书,其所以养口体、养德之要,无所不载,盖当时尚医所论着。其执艺事,以致忠爱,虽深于圣贤之道 者不外是也。夫善莫大于取诸人,取诸人以为善,大舜所先肆。朕嘉是书而用之,以资摄养之助,且锓诸梓,以广惠利于人,亦庶几乎,好生之仁。虽然生禀于天, 非人之所能为,若或戕之,与立严墙之下者同,有不由于人乎!故此非但摄养之助,而抑顺受其正之大助也。
景泰七年四月初一日
臣 闻古之君子善修其身者,动息节宣以养生,饮食衣服以养体,威仪行义以养德,是故周公之制礼也。天子之起居、衣服、饮食,各有其官,皆统于冢宰,盖慎之至 也。今上皇帝,天纵圣明,文思深远,御延阁,阅图书,旦暮有恒,则尊养德性,以酬酢万几,得内圣外王之道焉。于是赵国公臣常普兰奚,以所领膳医臣忽思慧所 撰《饮膳正要》以进。其言曰∶昔世祖皇帝,食饮必稽于本草,动静必准乎法度,是以身跻上寿,贻子孙无疆之福焉。是书也,当时尚医之论著者云,噫!进书者可 谓能执其艺事,以致其忠爱者矣。是书进上,中宫览焉。念祖宗卫生之戒,知臣下陈义之勤,思有以助圣上之诚身,而推其仁民之至意。命中政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 传之。兹举也,盖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推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恩泽之浓,岂有加于此者哉!书之既成,大都留守臣金界奴传敕命臣集序其 端云。臣集再拜稽首而言曰∶臣闻《易》之《传》有云∶"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天地之大德,不过生生而已耳。今圣皇正统于上,干 道也;圣后顺承于中,坤道也。乾坤道备,于斯为盛,斯民斯物之生于斯时也,何其幸欤!愿扬言之,使天下后世有以知。夫高明博浓之可见如此,于戏休哉。
天历三年五月朔日谨序
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直学士中奉
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虞集.撰
伏 睹国朝,奄有四海,遐迩罔不宾贡。珍味奇品,咸萃内府,或风土有所未宜,或燥湿不能相济,倘司庖厨者,不能察其性味而概于进献,则食之恐不免于致疾。钦惟 世祖皇帝圣明,按《周礼·天官》有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分职而治。行依典故,设掌饮膳太医四人。于本草内选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药味,与饮食相 宜,调和五味,及每日所造珍品,御膳必须精制。所职何人,所用何物,进酒之时,必用沉香木、沙金、水晶等盏。斟酌适中,执事务合称职。每日所用,标注于 历,以验后效。至于汤煎、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 膏,牛髓、枸杞等煎,诸珍异馔,咸得其宜。以此世祖皇帝圣寿延永无疾。恭惟皇帝陛下自登宝位,国事繁重,万机之暇,遵依祖宗定制,如补养调护之术,饮食百 味之宜,进加日新,则圣躬万安矣。臣思慧自延 年间选充饮膳之职,于兹有年,久叨天禄,退思无以补报,敢不竭尽忠诚,以答洪恩之万一。是以日有余闲,与赵国公臣普兰奚,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 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名曰《饮膳正要》,分为三卷。本草有未收者,今即采摭附写。伏望陛下恕其狂 妄,察其愚忠,以燕闲之际,鉴先圣之保摄,顺当时之气候,弃虚取实,期以获安,则圣寿跻于无疆,而四海咸蒙其德泽矣。谨献所述《饮膳正要》一集,以闻,伏 乞圣览下情,不胜战栗激切屏营之至。
天历三年三月三日饮膳太医臣忽思慧进上
天之所生,地 之所养,天地合气,人以禀天地气生,并而为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人而有生,所重乎者心也。心为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故身安则心能应万变,主宰万事, 非保养何以能安其身。保养之法,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调顺四时,节慎饮食,起居不妄,使以五味调和五脏。五脏和平则血气资荣,精神健爽,心志 安定,诸邪自不能入,寒暑不能袭,人乃怡安。夫上古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故重食轻货,盖有所取也。故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肉败者,色恶者,臭恶 者,失饪不时者,皆不可食。然虽食饮,非圣人口腹之欲哉!盖以养气养体,不以有伤也。若食气相恶则伤精,若食味不调则损形。形受五味以成体,是以圣人先用 食禁以存性,后制药以防命。盖以药性有大毒,有大毒者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然后谷肉果菜,十养 一仅之,无使过之,是以伤其正。虽饮食百味,要其精粹,审其有补益助养之宜,新陈之异,温凉寒热之性,五味偏走之病。若滋味偏嗜,新陈不择,制造失度,俱 皆致疾。可者行之,不可者忌之。如妊妇不慎行,乳母不忌口,则子受患。若贪爽口而忘避忌,则疾病潜生,而中不悟,百年之身,而忘于一时之味,其可惜哉!孙 思邈曰∶谓其医者,先晓病源,知其所犯,先以食疗,不瘥,然后命药,十去其九。故善养生者,谨先行之。摄生之法,岂不为有裕矣。
介部(02)
释名 | 牡蛤、蛎蛤、古贲。 |
气味 | 咸、平、微寒、无毒。 |
主治 | 1. 心脾气痛,有痰。用牡蛎煅成粉,酒送服二钱。 1. 疟 疾寒热。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1. 气虚盗汗。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1. 产后盗汗。用牡蛎粉、麦麸(炒黄)等分。每服一钱,猪肉汤调下。 1. 消渴饮水。用黄泥封固牡蛎,煅赤,研为末。每服一钱,活鲫鱼煎汤调下。 1. 百合变渴(由伤寒转成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我,一般服药则有吐泻,变成渴疾,久治不愈)。用牡蛎(熬)二两、栝楼根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1. 病后常流鼻血。用牡蛎十分、石膏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关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1. 小便淋闭(服治血药无效者)。用牡蛎粉、黄蘖(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茄香汤送下。 1. 小便数多。用牡蛎五两,加小便三升,煎成二程式,分三次服。极效。 1. 梦遗便溏。用牡蛎粉。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1. 阴囊水肿用牡蛎煅粉二两、干姜(炮)一两,共研为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为愈。又方:改冷水调糊为葱汁,白面同调。不儿不用干姜。 1. 月经不止。用牡蛎煅过研细。加米醋揉成团,再煅再研,加米醋调艾叶末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醋汤送下。 1. 刀伤出血。用牡蛎粉敷涂。 1. 痈肿初起。用牡蛎粉末调水涂搽。药干即换。 1. 瘰疬。用牡蛎煅过,研为末。取四两,加玄参末三两,和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尽除根。又方:瘰头疬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茶汤调下。其效极验。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蚌粉,亦称蛤粉)咸、寒、无毒。 |
主治 | 1. 痰饮咳嗽。用蛤粉在新瓦上炒红,加青黛少许,每服二钱,淡齑水(滴入麻油数点)调服。 1. 反胃吐食。用蛤粉二钱,和生姜汁一碗捣匀,米醋调服。不效再服。 1. 哀叹疽赤肿。用蛤粉调醋涂搽。药干即换。 1. 雀目、夜盲。用蛤粉三钱,研为末,水飞过,放入一片切开的猪肝中,扎定。以第二镒淘米水煮七分熟。另取蛤粉蘸食,以汁送下。一天一次。 1. 脚趾湿烂。用蛤粉干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
气味 | 肉:甘、大寒、无毒。 壳:甘、平、无毒。 |
主治 | 1. 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用田螺五升,在水一斗中浸一夜,渴即取此水饮用。每日换水及田螺一次。用田螺煮食饮汁亦可。 1. 肝热目赤。用大田螺七个,洗净,在水中养去泥秽。换水一升,再次浸洗,取出放碗中加盐少许。从壳内吸自然汁点眼。 1. 烂弦风眼。治方同上,但以铜绿代盐。 1. 酒醉不醒。用水中螺蚌加葱豉,煮食饮汁,即解。 1. 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田螺一个、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 1. 噤口痢。用大田螺二个,捣烂,加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待热气下行即思饮食。 1. 脱肛(脱出三、五寸)。用大田螺二、三个,在井水中养三、四天,去泥,以黄连粉填入壳内。先作浓茶洗净肛门,然后用鸡乞求蘸壳内水汁,兴在脱肠上,随好以软布慢慢将肠头托入。 1. 反胃呕噎。用田螺洗净,养水中去泥,取出晒至半干,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藿香汤送下。用田螺烂壳研服亦可。 1. 水气浮肿。用大田螺、大蒜、四前子等分。捣在膏,摊贴脐上,水排出,肿即消。 1. 脚报导攻注。用生田螺捣烂,敷在两股上,觉有冷气传到足部即字,亦可敷丹田利不便,亦有效。 1. 痔漏疼痛。用田螺一个,放入片脑一分,取汁水搽患处。搽前用冬瓜激发洗 净痔漏。又方;用田螺一枚,针刺破后,加入白矾末,埋藏一夜,取出,以螺内汁水涂患处,立能止痛。 1. 腋下狐臭。用活田螺一个,塞入巴豆仁一粒,待壳内有水汁流出,即以搽患处。照此方坚待,狐臭可以断根。 1. 瘰疬溃破。用田螺连肉烧存性,调香油涂搽。 1. 疔疮恶肿。用田螺一个,塞入冰片,取汁水点疮上。 壳: 1. 心脾痛。用田螺壳在松柴火为烧过,研为末,以乌沉汤、宽散之类调服二钱,此方名"水甲散";。 1. 小儿头疮。用田螺壳烧存性,调清油涂搽。 1. 小儿急惊。用多年的田螺壳烧灰。加麝香少许,水调匀,灌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珍珠、蚌珠。 |
气味 | 咸、甘、寒、无毒。 |
主治 | 1. 安神。用真珠末如豆大一团。蜂蜜调服。一天服三次。 1. 妇女难产。用真珠末一两,酒送服。立产。 1. 胞衣不下。用真珠一两,研为末,苦酒送服。 1. 子死腹中。用真珠末二两,酒送服,立产。 1. 痘疮疔毒(不餐痘中有疔,病势极险)。用豌豆四址九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炒研为末),一起和油胭脂同捣成膏。先将美术疔挑破,挤去恶血。取膏少许点上,疮变红活。此方名"四圣丹";。 1. 肝虚目暗,茫茫不见。用真珠末一两、白蜜二合、鲤鱼胆二枚,和匀,煎过,滤取汁,频频点眼。 1. 青盲眼。治方同上。 1. 目生顽翳。用真珠一两、地榆二两,加水二大碗煎干。取真珠放醋中浸五日,热水淘去醋气,研为细末。每取少许点眼,至愈为止。 1. 小儿中风,手足拘挛。用真珠末(水飞过)一两、石膏末一钱,,和匀,每取一钱,加水七分煎成四分,温服。一天服三次。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九孔螺。壳名千里光。 |
气味 | (壳)咸、平、无毒。 |
主治 | 1. 畏光。用石决明、黄菊花、甘草各一钱,水煎,冷后服。 1. 痘后目翳。用石决明火煅过,研为末,加谷精草等分,共研细,可烤猪肝蘸吃。 1. 肝虚目翳(气虚、血虚、肝虚,眼睛充血,夜如鸡啄,生出浮翳)。用石决明(烧成灰)、木贼(焙),等分为末。每取二钱,与姜、枣同用水煎,连渣服下。每天服三次。 1. 青盲、雀目。用石决明一两(烧存性)、加苍术三两(去皮),共研为末。每取三钱,放入切开的猪肝中,扎定,加水煎熟,乘热熏目,待转温后,食肝饮汁。 1. 小便淋症。用石决明去粗皮,研为末,水飞过。每服二钱,熟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淋中有软硬物,即加朽木末五分。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介部(01)
释名 | 玄衣督邮。龟甲:神屋、败龟板、败将、漏天机。 |
气味 | 龟甲 :甘、平、有毒。 肉:甘、酸、温、无毒。 |
主治 | 龟甲: 1. 阴虚血弱。用龟甲(炙熟)、地黄(九蒸九晒)、黄蘖(盐水浸炒)、知母(酒炒)各四两,在石器内研为末,加猪脊髓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酒下。一方:与上方同,但去地黄,加五味子(炒)一两。 1. 疟疾不止。用龟甲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1. 难产催生用龟甲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匙。又方:治经过三、五天还分娩不出以及女子交骨不开,用干龟壳一个(酥炙),妇女头发一把(烧灰),川芎、当归各一两。每取七钱水煎服。隔半小时左右,再服药一次,生胞死胎都能产下。 1. 肿毒初起。用龟甲一枚,烧过,研为末,酒送服四钱。 1. 小儿头疮。用龟甲烧灰敷涂。 1. 口、耳生疮。治方同上。 1. 臁疮朽臭。用生龟一个,取壳,醋炙黄,更煅存性,出火气后,加入轻粉、麝香。先用葱汤洗净患处,再搽药。 肉: 1. 热气湿痹,腹内急热。用龟肉同五味煮食,微泄为效。 1. 筋骨疼痛。用乌龟一个,分作四脚,每用一脚,加天花粉、枸杞子各一钱二分,雄黄五分,麝香五分,槐花三钱,水一碗,煎服。 1. 多年咳嗽不愈。用生龟三个,照平常吃龟方法治净,去肠,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浸曲,酿秫米四升,常取饮服。 1. 下痢及泻血。用乌龟肉拌沙糖,和椒,炙煮吃下。多吃几效即愈。 1. 虚劳咯血。用葱、椒、酱油煮乌龟吃。 1. 年久痔漏。用乌龟二、三个,煮取肉,加茴香、葱酱,常吃,忌食糟、醋等热物。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甲)甘、寒、无毒。 |
主治 | 1. 预解痘毒。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取半合温服。一天服三次。在痘疮流行时服此,病未发则内消,病已发则减轻。 1. 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所致)。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俣,加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 1. 锓风目泪(乃心肾虚热所致)用生青工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送下。一天服一次。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团鱼、神守。 |
气味 | 鳖甲:咸、平、无毒。 肉:甘、平、无毒。 |
主治 | 鳖甲: 1. 老疟劳疟。用鳖甲醋炙、研末,每服一匙,酒送下。隔夜一服,清早一服,病发时一服,加雄黄少许更有效。 1. 奔豚气痛,上冲心胜利。用鳖甲(醋炙)三两、亦三棱(煨)二两、桃仁(去皮尖)四两,加醋煎如糖浆,以瓶收存,每服半匙,空心服,酒送下。 1. 血瘕症癖(按:即肿瘤之类的病 )。用鳖甲、琥珀、在黄,等分为末,酒送服二钱。不久即恶血排下。又方:用鳖甲以醛炙黄,研为末,每服一匙,牛乳一俣调下。每晨一次。 1. 妇女漏下。用鳖甲(醋炙)研为末,清酒送服一匙。一天服二次,又方:用干姜、鳖甲、诃黎勒皮,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每倾家荡产心服三十丸。一天服二次。 1. 妇女难产。用鳖甲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匙,即可产下。 1. 小儿痢疾。用鳖甲炙过,研为末。每服一钱,乳汁关下。一天服二次,亦可加蜜做成丸子服用。 1. 突然腰痛,不可俯仰。用鳖甲炙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 沙石洒。用鳖甲醋炙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一。一天服三次,石出即愈。 1. 阴虚梦泄。用鳖甲烧过,研为末。每用三分,和酒半碗、童尿半碗、葱白七寸同煎,去葱,下午饮服。 1. 吐血不止。用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至色黄 ,加熟地黄一两半,晒干,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后服茶送下。 1. 痈疽敛。用鳖甲烧存性研为末,掺敷患处。 肉: 1. 痃癖气块。以蚕沙一斗、桑柴灰一斗,水淋五次取汁,煮在鳖一个如泥,去骨,再煮成膏,捣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一天服三次。 1. 寒湿脚气,痛不可忍。用鳖二个,加水二斗,煮成一斗,去鳖取汁,再加苍耳、苍术、寻风藤各半斤,煎至七升,去渣,乘热熏患处。待药水转温,再将患处浸洗。 1. 肺结核。用鳖一个,柴胡、前胡、贝母、知母、杏仁各五钱,同煮熟。去骨、甲、裙煮汁和丸,如梧了大。生前了三十丸,空心服,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团鱼丸";。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螺蛳。烂壳名鬼眼睛。 |
气味 | 甘、寒、无毒。 |
主治 | 1. 黄疸、酒疸。用不螺蛳养去泥土。每天煮食饮汁,有效。 1. 黄疸吐血(病后,身、面皆黄,吐血很我,诸药不效)。用螺蛳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称明时,取汁水取二、三次。血止即愈。 1. 五淋白浊。用螺蛳一碗,连壳炒热,加白酒三碗,煮成一碗,挑螺肉吃,即以所煮酒关定。数次即效。 1. 小儿脱肛。用螺蛳二、三升,铺在桶内,令小儿坐上,不久即愈。 1. 痘疹目翳。常吃水煮螺蛳,有效。 1. 突然咳嗽。用螺蛳壳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1. 湿痰心痛。用白螺蛳壳洗净,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匙。立止。 1. 膈气疼痛。用陈白螺蛳烧过,研细,每服残,酒送下。甚效。 1. 龟头生疮。用年久螺蛳烧灰敷涂。 1. 汤火伤疮。用多年干白螺蛳壳煅过。研为末,调油敷搽。 1. 瘰疬已破。用土墙上白螺蛳壳为末,每日敷患处。 1. 痘疮不收。用螺蛳壳洗净,煅过,研为末,敷疮上。 1. 小儿哮疾。用南墙上年久螺蛳为末,下午加水调好,晚饭时吞服。 1. 小儿软疖。用墙上螺蛳壳烧灰,加倒挂尘等分,调油涂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螃蟹、郭索、横行介士、无肠公子。雌名:博带。 |
气味 | 咸、寒、有小毒。 |
主治 | 杀莨菪毒,解鳝鱼毒、漆毒,治疟及黄疸,捣成膏兴疥疮、癣疮。捣出汁滴耳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鳞部(06)
释名 | 蠡鱼、黑鳢、玄鳢、乌鳢、鲷鱼、文鱼 |
气味 | (肉)甘、寒、无毒。 |
主治 | 1. 水肿。用鳢鱼一斤重者煮汁,和冬瓜、葱白作汤吃。 1. 下一切气。用大鳢鱼一尾,破腹填入胡椒末半两和在标瓣三颗。缝合后,同小豆一升煮熟,再放入萝卜三、一颗、葱一把(都切碎),煮熟,空腹吃饱,并喝下汤汁。到夜晚有恶气排出。隔五天再服药一次。 1. 肠痔下血用鳢鱼切成细片,拌蒜泥吃睛。忌食冷、毒物。 1. 一切风疮(包括顽癣疥癞)。用鳢鱼一尾,去肠肚,填入苍耳叶;另以苍耳放在钠底,上面放钱倒少量的水,慢火煨熟, 去掉皮骨淡食,勿入盐酱,疗效显著。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白鳝、蛇鱼。干者名风鳗。 |
气味 | (肉)甘、平、有毒。 |
主治 | 1. 体内有虫,多吐清水。用鳗鲡淡煮 ,饱食三、五次,即愈。 1. 骨蒸劳瘦。鳗鲡二斤,治净,加酒二碗煮熟,加盐、醋吃下。 1. 肠风下虫。治方同上。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泥鳅、鲺鱼。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1. 消渴饮水。用泥鳅十条,阴干,去头尾,烧灰,加干荷 叶等分,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调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沃焦散";。 1. 阳痿。煮食泥鳅可治。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黄鳝。 |
气味 | (肉)甘、大温、无毒。 |
主治 | 1. 内痔出血。煮食鳝鱼可治 。 1. 湿风恶 气。用鳝鱼作汤,空腹饱食,食后暖卧让汗邮,有效。 1. 口眼歪斜。用鳝鱼血加麝香少许,左歪涂右侧,右歪涂左侧,口眼复正后,将鳝血洗去。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鳞部(05)
释名 | |
气味 | (肉)甘、平、无毒。 |
主治 | 补虚劳。蒸出来的油,涂汤火伤。很有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鲋鱼 |
气味 | (肉)甘、温、无毒。 |
主治 | 1. 脾胃虚冷。用鲫鱼半斤切碎,放入煮开的豉汁中,加胡椒、莳萝、姜橘末,空腹吃下。此方名"鹘突羹。"; 1. 突患水肿。用鲫鱼三尾,去肠留鳞。以商陆、赤粘豆等分,填满鱼腹,扎定,加水三升久煮,去鱼,吃豆饮汁。二日吃一次,不过三次,小便通畅,即愈。 1. 消渴饮水。用鲫鱼一尾。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湿纸包好,煨熟吃下。吃过数尾即愈。 1. 肠风下血。用活鲫鱼一大尾,去肠留鳞,以五倍子末填满,包泥中,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或加饭做成丸子,一天服三次。 1. 肠痔滴血。常用鲫鱼作汤吃。 1. 反胃吐食。用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以绿矾末填满,包泥中,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关定。一天服二次。 1. 膈气吐食。用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切大蒜片填满,纸包,泥封,晒至半干,炭火煨熟。取鱼肉和平胃散末一两,共捣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1. 小肠疝气。每次取鲫鱼一尾,加茴香煮食,久食自愈。 1. 妊娠感寒。用大鲫鱼一尾烧成灰,酒送服一匙。无汗,腹中缓痛者。用醋送服。 1. 妇女血崩。用长五寸的鲫鱼一尾,去肠,以血竭、乳香填满,棉包好,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 1. 小儿丹毒。用鲫鱼肉五合、赤小豆末二合,一起捣匀,调水敷患处。 1. 小儿头疮(昼开出脓,夜即复合)。用四雨长的鲫鱼一尾,去肠,以去皮的大附子一个,研末填入鱼腹,炙焦,研细,敷疮上,再捣蒜封住。 1. 走马牙疳 。用鲫鱼一尾,去肠,以砒一分、生地黄一两填入,纸包,烧存性,加枯白凡、麝香各少许共研为末,敷患处。 1. 刮骨取牙。用鲫鱼一尾,去肠,以砒填入,露于阴地,待鱼体长出霜粉,刮下收存,同时以针挑开牙根,点药少许,咳嗽牙落。又方:和硇砂填鲫鱼肉内煨过,收存瓶中,待有霜粉生成,刮取如上法使用。 1. 诸疮肿毒。用一斤重的鲫鱼,去肠,以柏叶填满,纸裹,泥包,煅存性,加轻粉二钱,共研为末,调麻油涂搽。 1. 骨诅脓出。用鲫鱼一尾,去肠,以盐填满,扎定,加水一碗,煮至干焦。研为末,调猪油涂搽,如有微痛,不必顾虑。 1. 臁疮。有鲫鱼三尾,洗净,穿山甲二钱,一起夹在劈成两半的长皂荚之间,所定,煨存性研为末。先以水洗净脓血,待恶汁流眉尽,即用麻油轻粉调药末敷涂。一天涂一次。 1. 谋疮,阴蚀疮。有鲫鱼胆胆汁涂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计鱼、石桂鱼、水豚。 |
气味 | (肉)甘、平、无毒。 |
主治 | 补虚劳,益脾胃。尾治小儿软疖,胆治骨鲠在喉。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黄平面鱼,央轧。 |
气味 | 甘、平、微毒。 |
主治 | 1. 水肿。用黄颡鱼三尾、纱绿豆一俣、大蒜三瓣,水煮烂,去鱼食豆,以煮汁调商陆末一钱服下。有人把此主用诗记下:"一头黄颡八须鱼,绿豆同煎一合余。白煮作羹成顿服,管教水肿自消除";。 1. 瘰疬溃坏。用黄颡鱼破开,纳入蓖麻子二十粒扎定。煅存性,研为末,香油调敷。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肉)甘、咸、平、无毒。 |
主治 | 久痢噤口。用金鱼一尾,加盐、酱、葱以及胡椒末三、四钱煮熟,放病人面前令嗅热气,欲想吃,可随意连汤吃够,屡治有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鳞部(04)
释名 | |
气味 | 甘、温、有小毒。 |
主治 | 1. 鳖瘕疼痛(皮下隐隐可见积块)。用鲜虾作汤吃,多次可治愈。 1. 补肾兴阳。用虾米下斤,蛤 蚧二枚,蟓椒、茴香各四两,同以青盐化酒炙炒,再加木香粗末一两和匀,乘热蜜封收存。每服一匙,空心嚼服,盐酒送下。 1. 血风臁疮。生用生虾、黄丹捣和,敷贴患处。 |
附方 | 虾不是鱼,应属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肉:甘、平、无毒。 胆:苦、寒、无毒。 |
主治 | 肉: 1. 水肿。用大鲤鱼一尾,加醋三升煮干吃下。一天吃一次。又方:用大鲤鱼一尾,赤小豆一升,加水二斗煮汁,一次,服完,下泻即愈。 1. 妊娠水肿。治方同上。 1. 胎动不安。用鲤鱼一尾(治净),阿胶(炒)一两,糯米二合,水二升,加葱姜、桔皮、盐各少许,煮汤喝下三、五天见效。 1. 乳汁不通。用鲤针一尾烧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 1. 咳嗽气喘。用鲤鱼一尾,去鳞,纸裹炮熟,去刺研末,同糯米煮粥,空心服下。 1. 一切肿毒(无论已溃未溃)。用鲁鱼烧灰。调醋涂搽,直至病愈。 胆: 1. 小儿咽肿、痹痛。用鲤鱼胆二十个,和灶底土调匀涂咽外,立效。 1. 睛上生晕。用体长一尺二寸鲤鱼的胆,滴汁在铜器上,阴干后,竹刀刮下。每取少许点眼。 1. 赤眼肿痛。用鲁鱼胆十个、腻粉一钱,和匀,收存瓶中,每日点眼。又方:用鲤鱼胆五个、黄连末半两,和匀,加蜂蜜少许,收存瓶中,放在饭上蒸熟。每天取药涂眼五、七次 1. 大人阴痿。和鲤鱼胆雄鸡肝各一个,共研为末,加誉卵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一丸。 1. 于盲。用鲤鱼胆。鲤钱脑等分,随时点胆。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肉:甘、平、无毒。 胆:苦、寒、无毒。 |
主治 | 胆: 1. 乳蛾喉痹。用青鱼胆含咽。又方:用青鱼胆汁灌鼻中引起呕吐。 1. 赤目障翳。用青鱼胆频频点眼。又方:秀青鱼胆、黄连海螵蛸各等分,研匀点眼。又方:用黄连切片,加水熬浓成膏,去渣,加青鱼胆汁和源程序各市地片脑。密封收存,每日取以点眼。很见效。 1. 一切障翳。用青鱼胆、鲤鱼胆、青羊胆、牛胆各半两,熊胆二钱半,麝香少放,石决明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茶送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石头鱼、江鱼、黄花鱼。干者名想鱼。 |
气味 | (肉)甘、平、无毒。 |
主治 | 1. 开胃益气。用石首鱼与 菜作汤吃。 1. 水有积食。用想鱼炙熟吃。 1. 蜈蚣咬伤。用白想皮贴伤处。 1. 石淋。用石首鱼头中石 (按:即耳石)十四具,与当归等分为末,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饮服,立愈。 1. 耳出脓。用石首鱼头中石研为末,或烧存性后研为末,敷涂耳内。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墨鱼、缆鱼,干者名鲞。骨名海螵蛸。 |
气味 | 肉:酸、平、无毒。骨:咸、微温、无毒辣 |
主治 | 肉:益气强国志;益人,通月经。 骨: 1. 赤白目翳(伤寒之后热毒攻眼所致)。用乌贼骨一两,去皮,研为末,加龙脑少许点眼。一天三次。又方,用乌贼骨、五灵脂,等分为还想,把熟猪肝切成片,蘸药末吃。一天吃二次。 1. 夜盲。用乌贼骨半斤,研为末,化黄蜡三两,调末捏成铜钱大的饼子。每次取一饼,夹入切开的二现金猪肝中,扎定,加淘米水半确定煮熟吃下 1. 疳眼流泪。用乌贼骨、牡蛎,等分为还想,加糊做成丸了,如皂角子大。每次用一丸同猪肝一具,以淘米水煮熟吃。 1. 耳底出脓。用乌贼骨半钱、麝香二分,共研为末,吹入耳中。 1. 小儿脐高分子。用乌贼骨、胭脂为末,油调敷搽。 1. 疔疮恶肿。先刺出血。用乌贼骨研末敷上,疔即出头。 1. 小儿痰 。用我年的乌贼骨末,米汤送服一钱。 1. 小便血淋。用乌贼骨末一钱,生地黄汁调服。又方;用乌贼骨、生地黄赤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我,柏叶、四前汤送下。 1. 突然吐血。用乌贼骨末,米汤送服二钱。 1. 跌破出血。用乌贼骨研末敷上。 1. 有囊湿痒。用乌贼骨、蒲黄研末扑敷。 |
附方 | 乌贼并非无鳞鱼,应属软本动物中的头足类。 |
图片
点击 |
![]() |
鳞部(03)
释名 | 南蛇、埋头蛇。 |
气味 | 甘、苦寒、有小毒。 |
主治 | 1. 小儿疳痢(枯瘦喜睡,坐则闭目,饮食无味)。用蚺蛇胆如豆大两片,煮通草汁研化,随意饮服。 1. 痔疮肿痛。用蚺蛇胆研细,调香油涂搽,立效。 1. 诸同瘫痪,筋挛骨痛,疠风疥癣等。用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糯米二斗,加曲酿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房事。 1. 狂犬咬伤。用蛇肉研末,水送服五分。一天服三次,若无蚺蛇,用他蛇代亦可。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水马。 |
气味 | 甘、温、平、无毒。 |
主治 | 1. 多年症块。用海马一对,木香一香,大黄(炒)、白牵牛(炒)各二两,巴豆四十秘粒,另取青皮二两,经童便浸软后,包巴豆再放童便中浸泡七天, 取出,用麸烽成黄色,去豆不用,只用青皮同上开各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临卧时服, 以煎开过几又放温了的水送下。此方称"海马汤";。 1. 疔疮、恶疮。用海马(炙黄)一对,穿山甲(黄土炒)、朱砂、水银各一钱,雄黄三钱,友脑、麝香各少许,共研为末。每以少许点疮上,一日一次,毒自拔出。此方名"海马拔毒散";。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蕲蛇、褰鼻蛇。 |
气味 | (肉)甘、咸、温、有毒。 |
主治 | 1. 风瘫、疠风、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 、荆芥各二钱半,共研为末,加好酒二升、蜜四两,熬成膏。每服一碗,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后须在暖处出汗,十日后可见效。此方名"驱风膏";。除本方外, 还有"世传白花蛇酒";、"瑞竹白化蛇酒";、"濒湖白花蛇酒";等,亦治各种风疾。 1. 大订风及一切风疮。用白花蛇、乌梢蛇、土蝮蛇各一条,酒泡过,取肉晒干,加苦参头末四两,共研为末,再加皂角一斤(切小,酒浸,去 酒),一起在水中揉出浓汁,熬膏调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吸圣散煎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后吃点稀饭压往。三日一浴,取叶,避风。此方名"三蛇愈风 丹。"; 1. 刀漏瘰疬,遍发面腋,痒痛难忍,憎寒发热。用白花蛇在酒中泡过后取肉二两,炒干;生犀角一两二钱五分,研细;黑牵牛五钱,半生半 烽;青皮五钱,各药共研为末,每取二钱,加腻粉五分,黎明时以糯米汤调服。泻下恶物。即为有效。十日一服,可绝病根。忌发物,此名"三因白花蛇散";。 1. 痘疮黑陷。用白花蛇连骨炙。勿令炙焦,取三钱,加大丁香工枚,共研为末。每服五分,水和淡酒关定,有特效。不久,身上发热。疮主红活。此方名"托痘花蛇散";。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乌梢蛇、黑花蛇。 |
气味 | (肉)甘、平、无毒。 |
主治 | 1. 大麻风。用乌蛇三条蒸熟。取肉焙干,研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米粒大。以此喂乌鸡,待食尽即杀鸡烹熟。取鸡肉焙干,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 下。或加蒸饼用丸服亦可。吃过三、五只乌鸡,妈即愈。又方:捕大乌蛇一条,打死,待烂后,加水二碗浸泡七天,去掉坡、骨,倒入糙米一升浸泡一天。取米晒 干,喂白鸡一只(令鸡先饿一日)。等到羽毛脱 落,即杀鸡煮吃,册时适量饮酒,鸡吃尽后,再用热水一盆,洗浴大半天,其病自愈。 1. 紫白癜风。用乌蛇肉(酒炙)六两,枳壳(麸炒)、牛膝、天麻各二两,熟地典四两、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二两,各锉在细片,装袋中,用酒二斗浸泡,密封七天。每次温服一小确定。忌鸡鹅鲼从及发物。 1. 婴儿撮口,不能吸乳。用乌蛇(酒浸过,去皮、骨,炙干)半两、麝香一分,共研为末。每用半分,以荆芥汤灌下。 1. 破伤中风(项强,身直)。用白花蛇、乌蛇,各取后端二寸,酒洗润,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条,共炙为末。每服在钱,温酒调下。此方名"定命散";。 1. 木舌胀塞。用蛇胆一枚,焙干,研为末,敷舌上。有涎即叶去。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公蛎蛇。 |
气味 | (肉)甘、大中型、寒、无毒。 |
主治 | 1. 消渴烦热。用活水蛇一条,肃去皮,炙黄为末,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汁加蛇肉末、天花粉末,一起煎稠,再加麝香一分,和粟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服十丸,姜汤送下。 1. 小儿骨疮。用《海上方》的治法:"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怜,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抹敷疮边。"; 1. 手指天蛇毒疮。用水蛇一条,截去头尾,取中间如手指长一段,刮去骨肉,以蛇皮包手指上几天后即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鳞部(02)
释名 | 山龙子、泉龙、石蜴、晰蜴、猪婆蛇、守宫。 |
气味 | 咸、寒、有小毒 |
主治 | 1. 小儿阴肿。用晰蜴一具,烧成灰,酒送服。 1. 诸瘘不愈。用晰蜴(炙)三个、地胆(炒)三二具、斑蝥(炒)四十个。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服二丸,开水送下。 1. 药物流产。用晰蜴肝、蛇脱皮等分,苦酒玫匀,含沙射影擦妊发脐上及左右,令温暖,能使生胎产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壁宫、壁虎、蝎虎、蝘蜓。 |
气味 | 咸、寒、小有毒。 |
主治 | 1. 久年惊 。用守宫一个,剪去四足,连血研烂 ,加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二分,研匀,以薄荷 汤调服。先令病人吐过,或赶 下痰涎,然后服药,效果最好。 1. 小儿撮口。 朱砂末装小瓶中,捕守宫一个关瓶内吃砂末,一个多月后,守宫显红色,取出阴干为末。每服三、四分,薄荷汤送下。 1. 瘫痪疼痛。用守宫一个(炙黄),陈皮五分,罂粟壳一钱,甘草、乳香、没药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取三钱,水煎服。 1. 关节风痛。用守宫三个(生研)、蛴螬三个(纸包煨研)、蚯蚓五条(生研)、草乌头三枚(生研)、木香五钱、乳香末二钱半、麝香一钱、龙脑五分。各药合研成膏,加酒糊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空心服乳香酒关定,直至病愈。此方名"壁虎丸";。 1. 破伤中风(筋急口噤,身如角弓反张)。用守宫(炙干,去足)七个、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共研为末,以薄面糊调 成丸子,如绿豆大。每取七丸,以酒送下。不久,汗出。再服药一次,出汗一次即愈。或在本方中加白附子一两, 蜜调成丸子亦可。此方名"守宫丸";。 1. 疬风成癞。有守宫一个(焙干)、大蚕沙五升(水淘过,炒干),共研为末拌小麦面四升,用成条子,晒干,研为末。每服一、二合,柏圳汤关定,一天服三次,直至病愈。 1. 瘰疬初起。用守宫一个,焙干,研为末,每日取半分,酒送服。 1. 篾只成块。用守宫一个,包在鸭蛋大的一团白面中,研烂作饼,烙熟吃下,当有血块排出。如法治三、五次,病愈。 1. 小儿疳 疾。用守宫一个(微炙),蜗牛壳、兰香根、靛花、雄黄、麝香各一分,龙脑半分,共研为末,加米醋煮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十丸,芝麻汤送下。一天服二次,直至病愈。 1. 的胃隔气。用守宫七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一钱半、乳香一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汤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1. 痈疮疼痛。用守宫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涂。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鳔:甘、平、无毒。 鳔胶:甘、咸、平、无毒。 |
主治 | 鳔:止折伤血出不止;烧灰,豕阴疮、瘘疮、月蚀疮。 鳔胶: 1. 难产。用鳔胶五寸,烽存性为末,温酒送服。 1. 产后抽搐。用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研为末,分三次服,煎蝉蜕汤送下。 1. 产后血晕。用鳔胶烧存性,每服三、五钱,用酒和童便调服。 1. 经血逆行。用鳔胶切碎,炒过,加新棉烧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1. 破伤风抽筋。用鳔胶烧存性一两、麝香少许,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苏木煎酒调下。另煮一钱封疮口。此方名"危氏香胶散";。又方:用鳔胶半两(炒焦)、蜈蚣一对(炙研),共研为末,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分,煎汤调服一钱。 1. 呕不止。用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黄,刮取二钱,以甘蔗节三十五个捣汁调下。 1. 便毒肿痛。用鳔胶在热水或醋中煮软后,乘热研烂敷贴,又方:用鳔毅然一两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另以石菖蒲生研敷患处。 1. 头风。用鳔胶烧存性,研为末,临卧时,以葱酒送服在残。 1. 赤白带。用鳔胶三尺,焙黄,研为末,同鸡蛋煎饼吃,好酒伴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蛤蟹、仙蟾。 |
气味 | 咸、平、有小毒。 |
主治 | 1. 久嗽肺痈(肺积虚热成痈,久嗽不愈,咳出脓血。喉中所塞,胸膈噎痛)。有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加水三程式,熬至半升,滤出汁,堕是仰卧细饮。一天一次。 1. 喘嗽脸肿(或兼有四肢浮肿)。用蛤蚧(头尾全者)一雌一雄,涂上酒和蜜,炙熟,加紫团人参半两,共研为末,化蜡四两,和作六饼,每煮糯米稀饭一碗,投入一饼搅化,乘热细细吞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蛇皮、蛇壳、龙退、龙子衣、龙子皮、弓皮、蛇符、蛇筋。 |
气味 | 咸、甘、平、无毒。 |
主治 | 1. 喉痹肿痛。用蛇蜕烧研为末,乳汁送服一钱。 1. 缠喉风疾,呼吸困难。用蛇蜕(炙)、当归,等分为末。温酒送服一钱,得吐即为有效。又方:用蛇蜕揉碎烧出烟,由竹筒吸放喉内。又方;用蛇蜕裹白梅一枚噙咽。 1. 小儿重舌。用蛇蜕研末,调醋敷涂。 1. 小儿口紧(不能开合、不能饮食)。有蛇蜕烧灰敷口内(先将口洗净)。 1. 小儿头面生疮。用蛇蜕烧灰,调猪油敷涂。 1. 小儿埕血,用蛇蜕烧灰,乳汁调服半钱。 1. 目生翳膜。有蛇蜕条,洗净,晒干剪细,和白面作成饼,炙成焦黑色,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 小便不通。有全蛇蜕一条,烧存性,研为末,温酒送服。 1. 石痈无脓,坚硬如石。用蛇蜕贴痈上,过夜即变软易治。 1. 肿毒无头。用蛇蜕烧灰,调猪油涂搽。 1. 恶疮似癞,年久不愈。用全蛇蜕一条烧灰,调猪油搽疮。另烧蛇蜕一条,温酒送服。 1. 白癜风。有蛇蜕烧灰,调醋涂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鳞部(01)
释名 | 龙骨(按本草所称的龙骨,实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胳化石) |
气味 | |
主治 | 龙骨:甘、平、无毒。 龙齿:涩、凉、无毒。 |
附方 | 龙骨: 1. 健忘。用白龙骨、远志,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1. 梦遗。用龙骨、远志,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莲子汤送下。 1. 暖精益阳。治方同上,但不用朱砂。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冷水送下。 1. 星即泄精。用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 1. 遗尿淋漓。用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1. 泄泻不止。用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事子大。每服看病人情况用适量,紫苏、木瓜汤送下。 1. 老疟不止。用龙骨末是匙,加酒一升半、煮开三次,于发病前一时,乘热服下,盖上铺盖发汗,有效。 1. 热病下痢。用龙骨半斤,研细,加水一斗,煮取五程式,冷后饮服,得汗即愈。 1. 休息痢(屡发屡止,经久不愈)。用龙骨四两打碎,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半,分五次冷服。 1. 久痢脱肛。用白龙骨粉扑患处。 1. 吐血、鼻血、用龙骨吹入鼻中。 1. 尿血。用龙骨研末,水送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1. 小儿脐疮。有龙骨煅过,研末敷涂。 1. 阴囊汗痒。用龙骨、牡蛎,共研为细粉,扑患处 龙齿:大人惊 ,心下结气,镇心,安神。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吉吊。精名紫梢花。 |
气味 | (紫梢花)甘、温、无毒。 |
主治 | 1. 阳萎。用紫梢花、生龙骨各二钱,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烧酒送下。哪欲解作除药力,可饮生姜甘草汤。 1. 阴痒生疮。用紫梢花一两、胡椒半两,煎汤温洗,数次即愈。 |
附方 | 紫梢花,近代的药物文献认为是一种淡小海绵的干燥群体。这种海绵生活于清流或污激光器,常附着于石块、树枝或水草等物上。功能为补肾、益精、助阳。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土龙。 |
气味 | (鳄鱼甲)酸、微温,有毒。 |
主治 | 心腹症瘕、瘰疬瘘疮、崩中带下等。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
主治 | 一切多年障翳、弩肉、赤肿疼痛。用鱼子(活水中产下者)半两(以硫磺温水洗净),石决明、草决明、青葙子、谷精草、枸杞子、黄连(炙)、 甘草、枳实(麸炒)、牡蛎粉,蛇蜕(烧灰)、白芷、龙骨、黄蘖各一两,白附子(炮)、白蒺藜(炒),黄芩(炒)、羌活各半两,虎睛一个(切作七片,文武火 炙干,每一料用一片)。以上各药,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黎明时茶送下,午夜时再服一次。赤白翳膜七日后即减退,弩肉赤肿三、五日亦见疗效。忌猪、鱼、酒、 面辛辣、房事。如果病眼受恼怒、饮酒、房事、风热等刺激时,没有疼痛感觉,即为死眼,无法治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龙鲤、穿山甲、石鲮鱼 |
气味 | 咸、微寒、有毒。 |
主治 | 1. 中风瘫痪,手足不举。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瘫用左甲)断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 子大者各二两,共研为末。每用半两同葱白同捣汁,和成厚饼,径约半才,随病所三侧贴脚心,捆好,静坐泡脚于热水中,等身麻汗出,急去药,手足渐能上举。半 月后再照此治疗一次,,可以除根。治疗期间注意饮食,避风,保养身体。 1. 热疟,用穿山甲一两、干枣十个,同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于发病之昌,黎明时,水送服。 1. 下痢里急。用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过,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1. 肠痔、气痔,出脓血。用穿山甲(烧存性)一两、肉豆蔻三枚,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病重者加猬皮灰一两。 1. 妇女阴肿、三角昭卵块。随病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五钱,以少炒焦黄,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 乳汁不通。用穿山甲炮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二次。外以油梳梳乳,即通。此方名"涌泉散";。 1. 乳痈。治方同上。 1. 肿毒初起。用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取二两,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温酒送下。 1. 便毒便痈。用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都经醋炙过,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患处。仅有末涂亦可。 1. 瘰疬溃烂。用穿山甲二十一片,烧过,研末敷涂。又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为末,敷患处;另用乌柏叶巾上。灸四壮,甚效。 1. 耳出脓。用穿山甲烧存性,加麝香少许,吹入耳内,三日后,水干即愈。 1. 耳鸣耳聋(突然耳聋,肾虚,耳内如有风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加蝎梢七个、麝香洲许,共研为末,另以麻油化蜡,调末作成挺子。棉裹塞耳内。 1. 火眼赤痛。用穿山甲一片为末,铺白纸上卷 成捻子,烧烟熏眼。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虫部(09)
释名 | 鼠负、负蟠、鼠姑、鼠粘,湿生虫、地鸡,地虱。 |
气味 | 酸、温、无毒。 |
主治 | 1. 产妇尿秘。用鼠妇七个,熬过,研为末,酒送服。 1. 撮口脐风。用鼠妇捣烂,绞取汁少许灌取。 1. 风牙疼痛。用鼠妇、巴豆仁、胡椒各一枚,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棉裹一丸咬住,涎出吐去。有奇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地鳖、土鳖、过街。 |
气味 | 咸、寒、有毒。 |
主治 | 1. 产后腹痛(有干血)。用蔗虫二十个(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黄二两,共研为末,加炼蜜捣匀,分作四丸。每取一丸,以酒一升,煮成二合,温服。下血愈。此方名"大内蔗虫丸";。 1. 木舌肿强(塞口,治甚险)。有蔗虫(炙)五个、食盐半两,共研为末,在水二碗中煎开多次,随时热含吐涎,直至病愈。 1. 折伤接骨。用蔗虫焙存性,研为末。每服二、三钱,接骨有特效。又方,用生蔗虫捣出汁。酒送服,又方:用蔗虫六钱隔纸,砂锅内焙干;自然 铜二两,火煅过,醋淬七闪,两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伤在上方,饭后服;伤在下方饭前服。有特效。又方:用蔗虫一个,阴干临时研末入药,先用乳 香、没药、龙骨、自然铜、火煅醋淬后,各取等分,加麝香少许,共研为末。每次取三分,与蔗虫末拌匀,酒调服。服药前要所折的部位整理好,否则接骨不能复 原。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 |
气味 | 咸、寒、有毒。 |
主治 | 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
附方 | 蜚蠊今通称蟑螂,苏州民间用以治小儿因缺乳而引起的形瘦神疲、腹胀泄泻等症。 |
图片
点击 |
![]() |
虫部(08)
释名 | 促秋、秋施、菊促、苦龙、何皮、癞蛤蟆。 |
气味 | 蟾酥:甘辛、温、有毒。 辛、凉、微毒。 |
主治 | 1. 腹中冷嘲热讽癖(逆害饮食,民证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用大蟾蜍一个,去皮肠,切成小块,加硭硝(体强者一升,中等者七合体弱者五合),以水七升,煮成四升,一次服下,以得泻为度。 1. 小儿疳积(疳积腹大。黄瘦骨立,头生疮疖)。用立秋后大蟾蜍,去首、足肠,涂上清油,在瓦上炙熟吃下,有积秽排出。连吃五、六个,一月这后,形容改变,疗效显著。 1. 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用大干蟾蜍一个(烧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钱(烧存性)、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共研为末,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五疳保童丸";。 1. 走马牙疳,浸蚀口鼻。用干蟾蜍裹黄泥中煅过,取二钱产,加黄连二钱半、青黛残、麝香少许,共研为末,敷患处。 1. 小儿口疮。蓐疮。用夏季蟾蜍炙过,研为末,敷患处。 1. 一切湿疮。用蟾蜍烧灰,调猪油涂搽。 1. 小儿癣疮。治方同上。 1. 附骨坏疮(脓汁不断,或骨从疮孔中露出,久治不愈)。和大蟾蜍一个、乱头发如鸡蛋大一团、猪油四两,煎枯,去渣,凝成膏药,先以桑根皮、乌头煎汤冼疮,,再用干煅过的龙骨末,撒在疮的四周,最后以膏药敷上贴好。 1. 肿毒初起。用大蟾蜍一个剁碎,和炒石灰一起,研如泥敷涂。频频换药。 1. 破伤风病。用蟾蜍二两半(切剁如泥)、加花椒一两,同酒炒熟,再加酒二两半,温服。不久,通身出汗,极效。 1. 折伤接骨。用大蟾蜍生研如泥,敷涂伤处,外用竹片包好捆稳。 1. 大肠痔疾。用蟾蜍一个,泥封固,火上煅存性,研为末;另取猪大一截,扎定两头,煮熟切碎,蘸蟾末吃下。如此几次,痔疮自落。 蟾酥(蟾蜍的眉间白汁,按:即蟾蜍耳上腺及皮肤腺的分泌物): 1. 拔取疔毒。用蟾酥调白面、黄丹用成丸子,如麦粒大,插入疮中,同时以水和丸成膏贴疮上。 1. 疔疮恶肿。用蟾酥一钱、巴豆四枚,捣烂,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姜汤送下。地定会,以 以蓄根、黄荆子研,酒半碗饮服促进药力。四、五次后,可食粥补身体。 1. 一切疮毒。用蟾酥一钱、白面二钱、朱砂少许,加水调成丸子,如麦粒大。每用一丸,水送服。如疮势紧急,用葱汤送服五、七锭亦可。汗出即愈。 1. 喉痹乳蛾。用蟾枚、草乌尖末,皂角末等分,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研一丸点患处,极有效。 1. 一切齿痛。用蟾枚少许点前处即止。 1. 破伤风。用蟾酥二钱,水调成糊,加干蝎(酒炒)、天麻各半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服一至二丸,豆淋酒送下。 |
附方 | 蟾酥有毒,不宜久服或多服。酥汁入目,能引起红肿,重者甚至目盲,但以紫草汁点眼或冲洗可治愈。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 |
气味 | 咸、寒、无毒。 |
主治 | 1. 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有人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 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领先,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 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1. 大腹水肿。用蝼蛄炙热,每天吃十个。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共研为末。以蝼蛄七个,加捣烂的葱,在新瓦上焙干,去掉翅 足,每个剪作左右两半。退左侧水肿时,即以虫的左侧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药末二钱,黎明时,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激发调服。三天后,照这种方法服虫的右侧七片。 1. 鼻消水(头面乳肿较重)。用蝼蛄一个。轻粉二分半,共研为末,每次取少计, 入鼻中,以黄水出尽为效。 1. 石淋用痛。用蝼蛄七个、盐二两,在新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1. 大小便不通。用蝼蛄、蜣螂各七个,男取虫头,女取虫身,瓦上焙焦,研为末。以樗皮煎汁送服。极效。 1. 胞衣不下。用归蝼蛄一个,水煎开二十次,灌入即下。 1. 牙齿疼痛。用蝼蛄一个,裹旧糟中,湿纸包好煨焦,去糟,研末敷患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夜光、熠 、景天、救火,据火、挟火。 |
气味 | 辛、微温、无毒。 |
主治 | 明目,疗青盲,治小儿火疮伤等。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白鱼、壁鱼、蠹鱼。 |
气味 | 咸、温、无毒。 |
主治 | 1. 小儿天吊(眼向上翻)。用衣鱼干者十个、湿者五个,加乳汁研匀灌下。 1. 小儿 疾。用衣鱼七个、竹茹一把,加酒一升,煎成二合,温服。此方名"白鱼散";。 1. 目中浮翳。取书中衣鱼末,点少许在翳上。一天点二次。 1. 小便不通。有衣鱼、浓石乱发,等分为散。每服半匙,水关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白鱼散";。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虻虫 |
气味 | 苦、微寒、有毒。 |
主治 | 1. 蛇螫血出。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 1. 因病去胎。用虻虫十个,炙过,研为末,酒送服,胎即下。 1. 跌坠瘀血。用虻虫二十个、牡丹皮一两,共研为末,酒送服一匙,血即化为水。若骨节中有宿血。则两味取等量。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虫部(07)
释名 | 调、齐女。 |
气味 | 咸、甘、寒、无毒。 |
主治 | 1. 百日发惊。用蚱蝉(去翅足,炙过)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1. 破伤风病(角弓反张)。用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共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1. 头负疼痛。用蚱蝉二入,生研,加乳香、朱砂各半分,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头风所在的一侧纳入鼻中,以出黄水为有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惊蟆 |
气味 | 辛、寒、有毒。 |
主治 | 1. 风热邪病。用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极效。 1. 瘰疬溃烂,用黑色蛤蟆一个,去肠,火焙,研为末,调油敷涂。 1. 头上软疖。用蛤蟆剥皮贴患处,收毒即愈。 1. 蝮蛇螫伤。用生蛤蟆一个,捣烂敷伤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蝉壳、枯蝉、腹 、金牛儿。 |
气味 | 咸、甘、寒、无毒。 |
主治 | 1. 小儿夜啼。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1. 小儿天吊(头目卯视,痰塞内热)。用金牛儿(即蝉蜕)在浆水中煮一天,晒干,研为末。每服二、三分,冷水调下。 1. 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1. 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1. 皮肤风痒。用蝉蜕为末,每服一钱,羊肛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1. 痘后目翳。用蝉蜕为末,每服一钱,羊肝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1. 耳出脓。用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共研为末,棉裹塞耳中,追出恶物,即效。 1. 小儿阴肿(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用蝉蜕半两,煎水洗,同时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 1. 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1. 疔疮毒肿。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 |
气味 | 咸、寒、有毒。 |
主治 | 1. 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 1. 小儿疳疾。用土裹蜣螂煨熟。令吃下。 1. 小儿重舌。有蜣螂烧成末,唾液和匀敷舌上。 1. 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有蜣螂烧研。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1. 大肠蜕肛。用蜣螂烧存性,研为末,加阔步片研匀,敷肛上托入,即愈。 1. 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为末,水送服。 1. 小便血淋。用蜣螂研为末,水冲服。" 1. 痔泥土出水。用蜣、螂一个阴干,加冲片少许,研为细末,搓纸捻蘸末塞入孔内,渐渐生肉,药自退出,即愈。又方:用蜣螂焙干,研为末,先以矾汤洗过,再加药末敷贴。 1. 疔肿恶疮。生取蜣螂一个,在蜜汤中浸死,瓦上焙焦为末。先用针烧过,把疮肿挑破,然后用醋调药末敷涂。 1. 无名恶疮。用死蜣螂捣汁敷涂。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天水牛、八角儿。一角者名独角仙。 |
气味 | 有毒。 |
主治 | 疟疾寒热,小儿急惊,疔肿闱斑等。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虫部(06)
释名 | 主簿虫、杜白、虿尾虫。 |
气味 | 甘、辛、平、有毒。 |
主治 | 1. 小儿脐风(初生儿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用全蝎二十一个,酒炙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三分,用金银煎汤调下。 1. 慢脾惊风(小儿久病或吐泻后生惊,转成慢脾)。用蝎梢一两,研为末,酒调匀,填入一枚挖空的石榴中,盖好,放文武火粘搅熬成膏。取出放 冷,每服二、三分,金银薄荷汤调下。又方;用全蝎、白术、麻黄(去节),等分末。二岁以下小儿,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每服半钱,薄荷汤送下。 1. 天钓惊风,翻眼向上。用干蝎全者一个(瓦炒),好朱砂约三粒绿豆大。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另以朱砂少许,同酒化服一丸,立愈。 1. 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用全蝎七个、瓦炒,加麝香三分,研匀。空心时,以酒三碗调服。如不见效,可再次服药。 1. 肾气冷痛(肾脏虚冷,气攻脐腹,两办疼痛)。用干蝎七钱半,焙为末,以酒及童便各厂长中,煎如稠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1. 小肠疝气。和小全蝎焙为末,每发时服一钱,加麝香一、二分,温酒调服。过一会,再服一次,极效。 1. 肾虚耳聋。用小蝎四十九个、生姜(如蝎大)四十九片,同炒至姜干,研为末,温酒送服。至一、二更时,再服一次,醉不妨。次日耳中如闻笙簧声,即为有效。 1. 脓耳疼痛。用蝎梢七枚,去毒,焙干,加麝香半钱,研为末,挑少许入耳中。日夜三、四次,以愈为度。 1. 偏正头风。用全蝎二十一个、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共研为末,酒调匀,摊贴太阳穴上。 1. 风牙疼痛。用全蝎三个、蜂房二钱,炒,研细,擦痛处。 1. 肠风下血。用干蝎(炒)、白矾(烧)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1. 诸痔发痒。用全蝎不拘多少,烧烟熏痒处,即效。 1. 诸疮毒肿,用全蝎七枚、栀子七个,以麻油煎黑,去渣,加黄蜡化成膏敷涂患处。 |
附方 | 蝎乃治风的要药,但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至掌。大者名马蜞、马蛭、马蟥、马鳖。 |
气味 | 咸、苦、平、有毒。 |
主治 | 1. 产后血晕(血结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连于胁肋)。用水蛭(炒)、 虫(去翅足,炒)、没药、麝香各一钱,共研为末,以四物汤调下。敌国下痛止拍,仍须服四物汤。 1. 跌打损伤(辨血凝滞,心腹胀痛,大小便不通)。用红蛭(石灰烽黄)半两,大黄、牵牛头末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当排出恶血,以尽为度。此方名"夺命散";。 1. 坠跌内伤。用水蛭、麝香各一两,锉碎,烧出烟,研为末。酒磅服一钱,当有积血排下。 1. 红白毒肿。用水蛭十余枚令咂病处,取皮皱肉白为效。冬月朊蛭,地中掘取,养暖水中,令活动。先将患者痛处的皮肤擦净,然后用竹筒装水蛭合上,不久,水蛭吸满人血自脱,如须多吸,另换新蛭。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长股、田鸡、青鸡、坐鱼、蛤鱼。 |
气味 | 甘、寒、无毒。 |
主治 | 1. 水肿。用活蛙三个,每个口内放一铜钱,钱上涂黄连末少许;另取猪肚一个,以茶油洗净后,包蛙在其中,扎好,煮一领先取出,去掉蛙的皮、肠,只吃蛙肉和猪肚,酒磁定。忌食酸、咸、鱼、面、鸡、鹅、羊肉,宜吃猪、鸭。此方名"蛤馔";。 1. 水蛊腹在。动有水声,皮肤变黑。用干青蛙二个,以油炒干;蝼蛄七枚,炒过;苦戎芦半两,炒过。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三服可愈。 1. 毒痢噤口。用青蛙一个,连肠肚捣碎,瓦上烘热,加麝香五分,作饼贴脐上,气通后即能进食。 1. 诸痔疼痛。用青蛙一个,烧存性,研为末,加米糕作丸,如梧子大。每空腹时,先吃饭二匙,再服药十五丸,枳壳汤送下。 1. 恶疮如眼(上高下深,颗颗累垂如眼,顶上露出舌状物,毒孔透里)。用蛙皮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匀敷患处。 |
附方 | 蛙、蛤蟆、蟾蜍,都是脊椎动物。属于无尾两栖类。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蛆是蝇的幼虫 |
气味 | 寒、无毒。 |
主治 | 1. 一切疳疾。在六月间取粪坑听蛆淘净,封竹筒中,干后研末。每服一、二钱,加麝香少许,米汤送服。又方:用淘米水泡蛆一天,逐日换汁,再以清水三 天,也是逐日换汁,然后晒干火焙为末,加黄连末等分。每半两配麝香五分,一起和猪胆汁调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极效。 1. 小儿痹积。用蛆洗泡后晒干,研为末,加甘草末少许,拌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至七丸,米汤关定,甚效。 1. 热痢吐食(因服热药所致)。取粪蛆用流水洗净,晒干,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地蚕、乳齐、应条。 |
气味 | 咸、微温、有毒。 |
主治 | 1. 小儿脐疮。用蛴螬研末敷涂。数次可愈。 1. 小儿唇紧。用蛴螬研末,猪油调搽。 1. 丹毒。用蛴螬捣烂敷涂。 1. 痈疽痔漏。用蛴螬研末敷涂。每天一次。 1. 断酒不饮,用蛴螬研末,酒送服。 1. 目中翳障。有蛴螬捣取滇,滴眼中。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虫部(05)
释名 | 亭长、豆蚝、豆斑蝥、红娘、鸡冠虫 |
气味 | 辛、微温、有毒。 |
主治 | 通血闭、症块、鬼胎,余功同斑蝥。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芫青、青虹。 |
气味 | 辛、寒、有毒。 |
主治 | 宣拔瘰疬,治疝积疼痛,余功同斑蝥。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次蟗、蛛蝥 |
气味 | 微寒、有小毒。 |
主治 | 1. 婴儿口噤,不能吮乳,用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为末,加猪乳一合,和匀,分三次慢慢灌服。极效。 1. 泄痢脱肛,用大蜘蛛一个,瓠叶两重,包扎定,烧存性,加黄丹少许,共研为末。先以白矾葱椒煎汤洗,揩干后,再以药末摊布上,把脱肠轻轻托上收进。 1. 走马牙疳,出血用臭。用蜘蛛一枚、铜绿半钱、麝香少许,捣匀,擦患处。 1. 颏下结核。用大蜘蛛不拘多少,好酒泡过,研烂,去渣,临卧时饮服。最效。 1. 瘰疬结核。用大蜘蛛五枚,晒干,去足,研细,调油涂搽。一天二次。 1. 疔肿拔根。用蜘蛛捣烂,和醋。先把疔肿四围挑出血令根稍露,然后敷药。干了就换,经一日夜,根即拔出。 1. 虫、蛇、蜈蚣等咬伤。用蜘蛛研汁敷涂,有效。 1. 一切恶疮。用蜘蛛晒干,研为还想,加轻粉、麻油涂搽。 1. 吐血。用蜘蛛风炒黄,研为末,酒送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活师、活东、玄鱼、悬针、水仙子、蛤蟆台。 |
气味 | |
主治 | 1. 热疮、疥疮。用蝌蚪捣烂敷涂。 1. 染须发。用蝌蚪、黑桑椹各半斤瓶中封固,百日化泥,取涂须发,永黑如漆。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壁镜。 |
气味 | 无毒。 |
主治 | 1. 喉痹乳蛾。用墙上壁钱七个,内要活蛛二枚,以白矾(一块约重七分)化开,一起烧存性,出火毒后研为末,吹入喉中,能治重病。忌食热肉、硬物。 1. 小儿呕逆。用壁钱虫窠幕(壁茧)十多枚,煮汁饮服。 1. 产后咳逆不止。用壁茧三、五个,煎汁细细饮服。 1. 疮口不收。用壁茧频频敷贴。 1. 虫牙疼痛。把乳香放放壁茧内,烧存性,填入牙孔中。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虫部(04)
释名 | 蜮蚓、劬闰、坚蚕、阮善。 |
气味 | 咸寒、无毒。 |
主治 | 1. 伤寒热结。用大蚓半斤,去泥,以人尿煮汁饮服。或以生蚓绞汁服亦可。 1. 诸疟烦热。用生蚯蚓四条,洗净,研如泥,加生姜汁少许,薄荷汁少许,蜜一匙,水调服。 1. 小便不通。和蚯蚓捣烂,浸水中,滤取浓汁半碗服下,立通。 1. 老人尿闭。用蚯蚓、茴香等分,捣汁饮服。即愈。 1. 小儿急惊。用生蚯蚓一研烂,加五福化毒丹一丸,同研。以薄荷汤少许化五。此方名"五福丸"; 1. 小儿慢惊。用乳香半钱、胡粉一钱,研匀,加活蚯蚓捏去土,捣烂,和药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七至十五丸,葱白煎汤送下。此方名"乳香丸"; 1. 小儿阴囊肿大。用蚯蚓连土为末,调唾液敷涂。 1. 手足肿痛欲断。用蚯蚓三升、加水五升,绞汁二升半,服下。 1. 风热头痛。用蚯蚓炒过,研细,加姜汁、半夏饼、赤茯苓,各药等分为末。每取三分至五分,以生姜荆芥汤送服。 1. 偏正头痛。用蚯蚓(去土,焙干)、乳香,等分为末。每取三分作纸捻烧出烟,以鼻嗅入。 1. 风赤眼痛。用蚯蚓十条,炙为末,每服三钱,茶送下。 1. 齿缝出血用蚯蚓末、枯矾各一钱,麝香少许,研匀,搽患处。 1. 木舌肿满。用蝗蚓一条擦盐化出水,涂舌上。肿满渐消。 1. 咽喉肿痛。不能下食。用蚯蚓十四条捣烂,涂喉外,另以一条着盐化水,加蜜少许内服。 1. 鼻中息肉。用蚯蚓(炒)一分、皂荚一挺,共研为末,调蜜涂患处,清水滴尽即愈。 1. 耳出脓。用生蚯蚓、釜上墨、生猪油,等分研匀,加葱汁作成挺子,棉裹塞耳内,又方:用蚯蚓研末吹耳内。 1. 耳中耵聍干结不出。用蚯蚓包在葱叶,中,取化出来的水滴耳令满。灵敏次之后,即可把干结物挑出。 1. 瘰疬溃烂。先用荆芥根上段煎汤温洗,在疮破紫黑处,针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然后用黎明时收集的确良 蚯蚓一把,放炭火上烧红为末。每一匙加乳香、没药、轻粉各半钱,穿山甲九片,炙为末,调油敷涂患处。用特效。 1. 阳症脱肛。用荆芥、生姜煎汤洗患处后,即取蚯蚓(去土)一两面三刀、相硝二钱研为末,调油敷涂。 1. 对口毒辣疮(已出脓者)。用韭地蚯蚓捣烂,凉水调匀敷涂。每天换药三、四次。 1. 口舌糜疮。用蚯蚓、吴茱萸研为末,调醋和生面涂足心,有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红娘子、灰花蛾。 |
气味 | 苦、平、有小毒。(不可近目) |
主治 | 1. 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用樗鸡六十枚,大黄、皂荚、葶苈各一两,巴豆一百二十枚,共研为末,加枣肉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塞阴道内,三日取出。每日以鸡蛋三枚、胡椒末二分,同炒吃,酒送下。久则子宫变暖。 1. 瘰疬结核。用樗鸡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钱,硇砂残半,黄丹五分,共研为末,加糯米粥和药作饼,贴患处。一月病愈。 1. 横痃便毒。用鸡蛋一个,开孔,放入樗鸡六个,纸饮煨熟。去樗鸡,只吃鸡蛋,酒送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斑猫、 蝥虫、龙蚝、斑蚝。 |
气味 | 辛、寒、有毒。 |
主治 | 1. 瘰疬不消。用斑蝥一个,去翅足,以粟一升,去粟,加薄荷四两,共研为末,。以乌鸡蛋调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空心服,用茶送下三丸;加至五丸后, 每日减服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以消为度。又方:用斑蝥一枚。去翅足,微炙,空腹时节浆水或蜜水一碗送服。病重者服至七枚可愈。 1. 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用斑蝥研为末,加蒜捣如膏药,调水贴患处。不久脓出,即去药。 1. 疔肿拔根。用斑蝥一枚捻破,在疮上划成米字形开口后,即将斑蝥封住,不久出根。 1. 积年癣疮。用斑蝥半两,微炒为末,调蜜敷涂。又方;用斑蝥七个,醋浸,露一夜,搽患处。 1. 疣痔黑子。用斑取得三个、砒霜少许、糯米五钱,同炒黄,去米,加蒜一个,捣烂点疣诗上。 1. 妊娠胎死。用斑蝥一枚,烧过,研为末,水送服,即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青娘子。 |
气味 | 辛、微温、有毒。 |
主治 | 主疝气,利小便,水有瘰疬,下痰结,治耳聋目翳,制犬伤毒。余功同斑蝥。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蒺藜、蛆、天龙。 |
气味 | 辛、温、有毒。 |
主治 | 1. 小儿撮口(舌上有疮,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捣汁敷涂。 1. 小儿急惊。用蜈蚣一条(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按病几年龄。每岁服一丸,乳汁送下。 1. 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角弓反张,不能出声)。用大蜈蚣一条,去头足,油炙,以竹刀劈为左右两半,研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时,以左半药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药末吹入右鼻,但都只吹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末下,可再吹入少量,服下即止。 1. 破伤风。用蜈蚣研末擦牙,吐出涎沫即愈。又主:用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等分为末。每用一分至三分,热酒灌服。另以药末敷患处,出汗即愈。 1. 口眼歪斜,口内麻木。用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火煨,都要去掉头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火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各药一起研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一钱,热水调下。一天服一次。 1. 蝮蛇螫伤。用蜈蚣研末敷涂。 1. 天蛇头疮(生手指头上)。用蜈蚣一条,烧因熏一、二次即愈。或研蜈蚣为末,调猪胆汁敷涂 1. 丹毒瘤肿。用蜈蚣一条、白矾如皂角子大一块、雷丸一个、百部二钱,共研不末,调醋敷涂。 1. 瘰疬溃疮。用茶和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患处。再将药末敷上。 1. 耳出脓。用蜈蚣研末吹耳内。 1. 小儿秃疮。用大蜈蚣一条、盐一发,放油内浸七天,取油涂搽,即效。 1. 痔疮疼痛。用赤足蜈蚣焙为末,加片脑少许,调征求谁敷涂。又方:用蜈蚣三、国条,浸入煮开一、二次的香油中,再加五倍子末二、三钱,瓶封收存。在痔痛不可忍时,取油点涂,即时痛止。 1. 腹在如箕。用蜈蚣三、五条,酒炙过,研为末。每服一钱,分为两份,分别装入两个开孔的鸡蛋内,搅匀,红封好,煮熟吃下。一天一次,连进三服可愈。 1. 脚吐转筋。用蜈蚣烧为末,调猪油涂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虫部(03)
释名 | 刀螂,拒斧、不过。其子房名螵蛸、蝉蛸、致神、野狐鼻涕。 |
气味 | (桑螵蛸)咸、甘、平、无毒。 |
主治 | 1. 遗精白浊,盗汗虚劳。用桑螵蛸(炙)、白龙骨,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盐汤磅送下。 1. 小便不通。用桑螵蛸(炙黄)三十枚、黄芩二两,水煎,分二次服下。 1. 妊娠遗尿不禁。用桑螵蛸十二枚。研为末,分二次服,米汤送下。 1. 咽喉肿塞。用桑上螳螂窠一两,烧灰。马屁勃半两,研匀,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煎犀角汤送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称俞、山蜗牛、蜗赢、蜒蚰赢、土牛儿。 |
气味 | 咸、寒、有小毒。 |
主治 | 1. 小便不通。用蜗牛捣烂贴脐下,以手摩擦。加麝香少许更好。 1. 大肠脱胎换骨肛。用蜗牛一两烧灰,调猪油敷涂,立缩。又方;用干蜗牛一百个,炒研。每取一钱,以飞过赤汁的磁石末五钱,加水一碗,煎成半碗,调药服下。 1. 痔疮肿痛。用蜗牛浸油涂搽,或烧过研末敷涂。又方:用蜗牛一个,加麝香少许,装碗中,次日取碗中液汁涂搽。 1. 背疮初起。有活蜗牛二百个、加水一碗,封瓶中一夜,取涎水调蛤粉敷疮上。每天十多次,热痛渐止,疮亦渐愈。 1. 瘰疬末溃。用连壳蜗年哐个、丁香七粒,一起烧过,研不末,敷贴患处。 1. 瘰疬已溃。用蜗牛牛烧研,加轻粉少许,调猪脊髓涂搽。 1. 喉痹肿塞。用蜗牛棉裹,水浸 ,放口中含咽,不久即通。 1. 耳肋痄肿及喉部诸肿。用蜗牛同面研末敷涂。 1. 脸上毒辣疮。用蜗牛一、二个,加酱少许,共捣烂摊纸上,贴患处。纸上留一小孔透气,极效。 1. 赤白翳膜。用生蜗牛一个,加丹砂末,在火上炙沸,以棉球蘸汁涂眼中。一天兴二次。 1. 鼻血不止。和蜗牛一个焙干,乌贼骨半钱,共研为末,吹鼻内。 1. 撮口脐风。和蜗牛五个,去壳,研汁涂口,有效即止。又方:用蜗牛十个,去壳研烂,加莳鹋要半分,研匀涂搽,有效即止。 1. 耳聋闭。。用蜗牛一两,石胆、钟乳粉各二钱半,共研为末,装产盒中,火煅过,加片脑少许。每以酒调药二、三分滴耳中,即愈。 1. 虫牙作痛。用蜗牛壳三十个烧过,研为末,每日擦痛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自死乾名白僵蚕。 |
气味 | 咸、辛、平、无毒。 |
主治 | 1. 小儿惊风。用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各一钱,微炮为末。每服三分至半钱,以姜汤调灌。甚效。 1. 风痰喘嗽,夜不能卧。用白僵蚕(炒过,研细)、好茶末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临睡时开水泡服。 1. 喉风喉痹。用白僵蚕(炒)、白矾(半生半烧),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自然姜汁调灌,吐出顽痰,即效。小儿服,则加少许薄荷、生姜同调。 又方:上方加白梅肉和成丸子棉裹含咽。又方:用白僵蚕(炒)半两、生甘草一钱,共研为还想,姜汁调服,涎出立愈。又方:用白僵蚕二十枚、乳香一分,共捣研 为末,每取一钱烧烟。熏入喉中,涎出即愈。 1. 偏正头风,夹头风,两穴太阳痛。用白僵蚕为末,葱茶调服一匙。又方:用白僵蚕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临卧时茶送下。一天服二次。 1. 突然头痛。用白僵蚕为末,每服二钱,熟水送下。 1. 风虫牙痛。用白僵蚕(炒)、蚕蜕纸(烧),等分为末擦痛处,等一会,用盐汤嗽口。 1. 疟疾不止。用白僵蚕(直者)一个,切作七段,棉裹为丸,朱砂为衣。称明时。一次服,桃李枝七寸,煎汤送下。 1. 腹内龟病。人间龟病不堪言,肚里生成硬似砖,自死僵蚕白马尿,不过时刻软如棉。极效。 1. 脸上黑斑。用白僵蚕末,水调涂搽。 1. 隐疹风疮。用白僵蚕焙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 1. 丹毒(从背上、两胁发起)。用白僵蚕十多枚和慎火草捣涂。12、 1. 小儿口疮(口中通白)。用白僵蚕炒黄,拭去黄肉毛,研为末,调蜜敷涂。立效。 1. 小儿鳞体(皮肤如蛇皮鳞甲之状,亦称胎垢工蛇体)。用白僵蚕,去嘴,研为末,煎汤洗浴。方中亦可加蛇蜕。 1. 项上瘰疬。用白僵蚕为末,每服五分,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1. 刀斧伤。用白僵蚕炒黄,研末,敷涂。 1. 乳汁不通。用白僵蚕末二钱,酒送服。过一会,再服芝麻茶一碗,即通。 1. 崩中下血。用白僵蚕、衣中白鱼,等分为末,水冲服。一天服二次。 1. 小儿疳瘦、有蛔虫寄生。用蚕肾三末饮服。 1. 大小便血,淋沥疼痛。用茧 、蚕蜕纸,并烧存性,晚蚕沙、白僵蚕,并炒,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 妇血崩。治方同上。 1. 开展谋高分子。用蚕蜕烧灰三钱,加轻粉、乳得少许,先以温浆水洗净患处,再敷药末。 1. 吐血不止。用蚕蜕纸烧存性,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实大,放口中含化咽津。 1. 小便涩痛或通。用蚕蜕烧存性,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1. 妇妇断产。用蚕蜕纸一尺,烧为末,酒送服,终身不产。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晚蚕、魏蚕、夏蚕、热蚕。 |
气味 | 原蚕沙:甘、辛、温、无毒。 雄原蚕蛾:咸、温、有小毒。 |
主治 | 雄原蚕蛾:
1. 阳萎。用蚕蛾二升,去头、翅、足,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一丸。如觉药力过猛。服菖蒲酒可以抑制。
1. 遗精白浊。用晚蚕蛾焙干,去翅足,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淡盐汤送下。引丸易腐湿。应常以火烘。
1. 血淋疼痛。用晚蚕蛾研为末,热酒送服二钱。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黑兜虫。 |
气味 | 咸、温、无毒。 |
主治 | 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元阳不足。用九香虫一两(半生焙),车前子(微炒)、陈桔皮各四钱,白术(焙)五钱,杜仲(酥炙)八钱,人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钱五分,以盐开水或盐酒磅下,早晚各服一次。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虫部(02)
释名 | 蜂肠、蜂窠、百穿、紫金沙。 |
气味 | 甘、平、有毒。 |
主治 | 1. 小儿 疾。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浓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 1. 手足风痹。用黄蜂窠(即露蜂房)大者一个、或小者三、四个,烧成灰,加独蒜一碗,百草霜一钱半,一起捣烂敷痛。忌生冷劳腥。 1. 风虫牙痛。用露蜂房煎醋热漱。又方:用蜂房一枚,孔内以盐填实,烧后研为末,擦患处,待一会,盐汤漱增。或取一块咬齿间。又方:用露蜂房一个、乳香三块,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细辛煎水含漱。又方:用璐蜂房同蝎。研末擦患处。 1. 喉痛肿痛。用露蜂房灰、白僵蚕,等分为末。每服半钱,乳香汤送下。 1. 舌上出血。窍如针孔。有紫金沙(即露蜂房顶上实处)一两、贝母四钱、卢会三钱,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子,如雷丸大。每服一丸,加水一小碗,煎至五成,温服。如兼吐血,则用温酒调服。 1. 吐血、鼻血。治方同上。 1. 崩中漏下。用蜂房末三指撮,温酒服下,极效。 1. 小儿下痢。赤白痢。用蜂房烧末,水送服五分。 1. 小儿咳嗽。用蜂房二两,洗净烧研。每服一、二分,米汤送下。 1. 二便不爱。用蜂房烧还想,酒送服二、三钱。一天服二次。 1. 阴萎。用蜂房烧末,新汲井水送服二钱。 1. 绦虫、蛔虫病。用蜂房烧存性。酒送服一匙,虫即死出。 1. 乳石热毒( 闷,头痛口干,小便浑浊,赤少)。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下。乳石末从小便中排出。极效。 1. 头上疮癣。有蜂房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1. 妇女妒乳(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肿,即为妒乳)。用蜂房烧灰,研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小碗,煎至六成,去渣,温服。 1. 蜂螫肿痛。用蜂房研为还想,调猪油敷涂。用蜂房煎水洗痛处亦可。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土蜂、细腰蜂、蜾赢、蒲芦。 |
气味 | 辛、平、无毒。 |
主治 | 久聋、咳嗽逆境,疗鼻窒,治呕逆。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陵蠡、土蜗、托胎虫、鼻涕虫、蜒蚰螺。 |
气味 | 咸、寒、无毒。 |
主治 | 1. 蜈蚣咬伤。用蛞蝓生捣敷涂。 1. 痔热肿痛。用大蛞蝓一个捣中泥,加龙脑三分、胭脂坯子半钱,敷患处。敷药前。以石薜煮 水熏洗更好。 1. 脚胫烂疮。用蛞蝓十个,瓦上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患处,立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甘、温、无毒。 |
主治 | 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酸咸、涩、寒、无毒。 |
主治 | 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虫部(01)
释名 | 蜂糖。生岩石者名石蜜、石饴、岩蜜。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1. 大便不通。用蜜二合,微为煎至饴糖状,乘热做成挺,长一寸们一端尖细。待冷变硬后,寒入肛门中,不久即可通便。 1. 产后口渴。用炼蜜不限量,熟水调服即止。 1. 隐疹作痒。用蜂蜜不限量,好酒调服。 1. 五色丹毒。用蜂蜜调干姜末敷涂。 1. 口中生疮。用蜂蜜浸大青叶含咽。 1. 龟头生疮。用蜂蜜煎甘草涂搽。 1. 肛门生疮(肛门主肺,肺热则肛门肿缩生疮),用蜂蜜一斤,调入猪胆汁一枚,微火煎浓,做成挺子,塞肛六内,令通泄即愈。 1. 热油烫烧。用蜂蜜涂搽。 1. 疔肿恶毒。用生蜜与隔年葱研成膏。把疔刺破涂上,半小时后,以热醋洗去 1. 大风癞疮。用生姜二斤,捣取汁,拌入蜂蜜一斤中,微火煎浓,收存。每日清晨服枣大一丸,温酒送下,一天服在次,忌生冷醋滑等物。 1. 脸上斑点。用蜂蜜调茯苓末敷搽。 1. 目生珠管。用生蜜涂目。仰卧半日再洗去。每天一次。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甘、微温、无毒。 |
主治 | 1. 赤白痢(腹痛难忍,里急后重)。用黄蜡三钱、阿胶三钱,同熔化,加黄连末五钱,搅匀,分三次热服。极效。此方名"仲景调气饮";。 1. 热痢及妇女产后下痢。用蜡两个 子大小、职权胶二钱、当归二钱半、黄连三钱、黄蘖二钱、陈米半升,先用水三升,煮米至一升,去米入药,煎至一杯,温服。有特效。此方名"千金胶蜡汤";。 1. 肺虚咳嗽(体倦肌瘦,发热减食)。用黄蜡(熔滤令净,浆水煮过)八两、化作一百二十丸,以蛤粉四两为衣。每服一丸,加胡桃半个,细嚼。温水送下。服药后静卧一段时间,闭口不语。一天二次。此方名"立效丸";。 1. 肝虚雀目。用黄蜡不限量,熔成汁,加蛤粉适量调匀。每次用刀子切下二钱,夹进破开的二两猪肝中,麻绳捆定,煮熟。乘热熏眼。待水转温。取肝吃下。每日二次,直至病愈。其效极验。 1. 脚上冻疮。浓煎黄蜡涂搽。 1. 汤火伤疮,红肿成脓。用麻油四两、当归一两,煎焦去渣,加黄蜡一两搅化,放冷后摊布上贴高分子,极效。 1. 呃逆不止。用黄蜡烧烟熏二、三次即止。 1. 各种疮毒(臁疮、刀伤、汤火等疮)。用黄蜡一两、香油二两、黄丹半两,同化开,收存瓶中,备用。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蜡蜂。 |
气味 | (蜂子)甘、平、微寒、无毒。 |
主治 | 大麻风(须眉脱落,皮肉已烂成疮)。用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过)各取一分,白花蛇、乌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去尾, 炒)、白僵蚕(炒)各一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蝎虎(全用,炒)、赤足蜈蚣(全用,炒)各十五枚,丹砂一两,雄黄(醋熬)一分,龙脑半钱。以上各药, 共研为还想,每服一匙,温蜜汤调下。一天服三至五次。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人龙。 |
气味 | 大寒。 |
主治 | 1. 多年风眼。用蛔虫五条,晒干,研为末,加腻粉一钱、石胆半钱,共研为末点眼。每日二、三次。 1. 一切冷瘘。和人吐蛔虫烧灰涂搽。涂前以甘草汤洗净患处。 1. 小儿赤眼(胎赤眼或风赤眼)。用小儿吐出的蛔虫二长,装磁盒中,纸封好,埋湿地内。过五天取出,收存汁水。每日以箸蘸汁点眼。此方名"玉箸煎";。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
释名 | 蜚零、马蜂 |
气味 | |
主治 | 1. 蜘蛛咬疮。用土蜂烧为末,调油敷涂。 1. 痈肿疮毒。用土蜂房一个、蛇蜕一条,黄泥封固,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酒送下。有腹痛反应,不必疑虑。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木部(19)
释名 | 地乌桃。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1. 伤寒口渴。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猪苓汤";。 1. 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用猪苓五两,研为还想,每服一匙,熟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1. 妊娠肿渴(郐、腹皆肿,小便不利)。治方同上。 |
附方 | 猪苓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猪苓菌的菌核,常寄生于枫树、柞树、桦树、椴树等的树干或根部。李时珍说"猪苓淡渗透.....利不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
气味 | 竹叶(堇竹叶):苦、平、无毒; 竹叶(淡竹叶):辛、平、大寒、无毒;; 竹叶(苦竹叶):苦、冷、无毒。; 竹茹(淡竹茹):甘、微寒、无毒; 竹沥(淡竹沥):甘、大寒、无毒。 |
主治 | 竹叶: 1. 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用竹叶三斤、桔皮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 1. 时行发黄。用竹叶五升(切细)、小麦七升、石膏三两,加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细细饮服。服尽一剂可愈。 1. 牙齿出血。用淡竹叶煎浓汁含漱。 1. 脱肛不收。用淡竹叶煎浓汁热洗。 1. 不儿头疮、耳疮、疥癣。用苦竹叶烧为还想,调猪胆涂搽。 竹茹: 1. 伤寒劳复,卵肿股痛。用竹茹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几次后,服汁。 1. 妇女劳复(病初愈因过劳复发,热气冲胸,手足抽搐,状如中风)。用淡竹茹半斤、栝楼二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1. 妇女损胎(孕八、九月时,或跌伤,或惊伤,心痛)。用竹茹五两,加酒一升,煎成五合服下。 1. 月经不净。用竹茹微炙,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服。 1. 小儿热痛,口噤体热。用竹茹三两、加醋三升,煎成一升。每服一合。 1. 跌打内伤(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煎为末,加酒一升,煮开三次服下。三服可愈。 竹沥: 1. 中风口噤。用竹沥、姜汁等于发,每日饮服。 1. 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以竹沥饮一、二升,即苏。 1. 小和伤寒。用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令慢慢饮服。 1. 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用竹沥夜服二合。 1. 妇女胎动(妊娠为房事所动,因绝)。用竹沥一程式,饮服立愈。 1. 消渴尿多。频饮竹沥,数日可愈。 1. 咳嗽肺痿(咳逆短气、胸中有声、吐脓痰,有臭味)。有淡竹沥一合服下。一天服三、五次,以愈为度。 1. 产后虚汗。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1. 目赤 痛。眼不得开。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棉裹浸一宿,频频点眼,令热泪出。 1. 突然牙痛。用苦竹烧一头,另一头出汗,取汁涂痛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竹膏。 |
气味 | 甘、寒、无毒。 |
主治 | 小儿惊风发热。用竹黄二钱、雄黄、牵牛(研末)各一钱,共研匀,加面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至五丸,薄荷汤送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雷实、雷矢、竹苓。 |
气味 | 苦、寒、有小毒辣。 |
主治 | 1. 下寸白虫(绦虫)。和雷丸,水浸,去皮,切细,焙为末。五更时,吃炙肉少许,随即以稀粥送服药末一匙,上半月服药,效果轻好。 1. 小儿出汗,有热。用雷丸四两,研为末,加粉半斤,拌匀扑身上。 |
附方 | 雷丸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对于驱杀绦虫,疗效很好。现在说用劲治蛔虫病和钩虫病。 |
图片
点击 |
![]() |
释名 | 寄屑、寓木、宛童、鸢。 |
气味 | 苦、平、无毒。 |
主治 | 1. 膈气。用生桑寄生捣汁一碗服 1. 胎动腹痛。用桑寄生一两半、阿胶(炒)半两、艾叶半两,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去渣温服。去艾叶亦可。 1. 毒痢脓血。脉搏弱。用桑寄生二两,防风、川芎各二钱半、炙甘草三钱,共研为末。加水一碗,煎至八成。连渣服下。 1. 下血后元所虚乏、腰膝无力。用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开水冲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 |
跋
《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撰。前有天历三年常普兰奚进书表,虞集奉敕序,盖元代饮膳太医官书也。明景泰间重刻于内府。此本《 宋楼藏书志》作元刊元印,余向见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同出一刻而楮印较逊。有景泰年序,知此为明本而非元本,特佚去景泰一序耳。其书详于育婴,妊娠、 饮膳卫生、食性宜忌。诸端虽未合于医学真理,然可考见元人之俗尚。旧时民间传本极稀,近世藏目以钞本为多,究不若此刊本之可信。余求之有年,十七年冬始觏 之于东京静嘉文库,因得借印流传,偿余夙昔之愿焉。
民国纪元十有九年十月盐海张元济
景泰一序,原书已佚,初版未获印入,殊为缺憾,嗣从瞿氏借得,今当重印,因以冠诸卷端,读者鉴之。元济再识。
料物性味
胡椒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除藏府风冷,去痰,杀肉毒。
小椒
味辛,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下冷气,除湿痹。
良姜
味辛,温,无毒。主胃中冷逆,霍乱,腹痛,解酒毒。
茴香
味甘,温,无毒。主膀胱、肾经冷气,调中止痛,住呕。
莳萝
味辛,温,无毒。健脾开胃,温中,补水藏,杀鱼、肉毒。
陈皮
味甘,平,无毒。止消渴,开胃气,下痰,破冷积。
草果
味辛,温,无毒。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消酒毒。
桂
味甘辛,大热,有毒。治心腹寒热,冷痰,利肝肺气。
姜黄
味辛苦,寒,无毒。主心腹结积,下气破血,除风热。
荜拨
辛,温,无毒。温中下气,补腰脚痛,消食,除胃冷。
缩砂
味辛,温,无毒。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下气。
荜澄茄
味辛,温,无毒。消食下气,去心腹胀,令人能食。
甘草
味甘,平,无毒。和百药,解诸毒。
芫荽子
辛,温,无毒。消食,治五藏不足,杀鱼、肉毒。
干姜
味辛,温热,无毒。主胸膈咳逆,止腹痛,霍乱,胀满。
生姜
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咳逆上气,止呕,清神。
五味子
味酸,温,无毒。益气,补精,温中,润肺、养藏强阴。
苦豆
味苦,温,无毒。主元藏虚冷,腹胁胀满,治膀胱疾。
红曲
味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腌鱼、肉内用。
黑子儿
味甘,平,无毒。开胃下气。烧饼内用,极香美。
马思答吉
味苦香,无毒。去邪恶气,温中利膈,顺气止痛,生津解渴,令人口香。(生回回地面,云是极香种类。)
咱夫兰
味甘,平,无毒。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即是回回地面红花,未详是否。)
哈昔呢
味辛,温,无毒。主杀诸虫,去臭气,破症瘕,下恶除邪,解蛊毒。(即阿魏。)
稳展
味辛,温苦,无毒。主杀虫去臭。其味与阿魏同。又云,即阿魏树根,腌羊肉香味甚美。
胭脂
味辛,温,无毒。主产后血运,心腹绞痛,可敷游肿。
栀子
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疗目赤热,利小便。
蒲黄
味甘,平,无毒。治心腹寒热,利小便,止血疾。
回回青
味甘,寒,无毒。解诸药毒。可敷热毒疮肿。
菜品-卷第三
葵菜
味甘,寒平,无毒。为百菜主。治五脏六府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疗妇人乳难。
蔓菁
味苦,温,无毒。主利五脏,轻身,益气。蔓菁子明目。
芫荽
味辛,温,微毒。消谷,补五藏不足,通利小便。(一名胡荽。)
芥
味辛,温,无毒。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目,安中。
葱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补不足,治伤寒发汗,去肿。
蒜
味辛,温,有毒。主散痈肿,除风邪,杀毒瓦斯。独颗者佳。
韭
味辛,温,无毒。安五脏,除胃热,下气,补虚。可以久食。
冬瓜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益气,悦泽驻颜,令人不饥。
黄瓜
味甘,平寒,有毒。动气发病,令人虚热。不可多食。
萝卜
味甘,温,无毒。主下气消谷,去痰癖,治渴,制面毒。
胡萝卜
味甘,平,无毒。主下气,调利肠胃。
天净菜
味苦,平,无毒。除面目黄,强志清神,利五脏,(即野苦买。)
瓠
味苦,寒,有毒。主面目四肢浮肿,下水。多食令人吐。
菜瓜
味甘,寒,有毒。利肠胃,止烦渴。不可多食。(即稍瓜。)
葫芦
味甘,平,无毒。主消水肿,益气。
蘑菇
味甘,寒,有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菌子
味苦,寒,有毒。发五脏风壅经脉,动痔病,令人昏闷。
木耳
味苦,寒,有毒。利五脏,宣肠胃壅毒瓦斯。不可多食。
竹笋
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多食发病。
蒲笋
味甘,无毒。补中益气,治血脉。
藕
味甘,平,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除百疾,消热渴,散血。
山药
味甘,温,无毒。补中益气,治风眩,止腰痛,壮筋骨。
芋
味辛,平,有毒。宽肠胃,充肌肤,滑中。野芋不可食。
莴苣
味苦,冷,无毒。主利五脏,开胸膈壅气,通血脉。
白菜
味甘,温,无毒。主通行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
蓬蒿
味甘,平,无毒。主通利肠胃,安心气,消水饮。
茄子
味甘寒,有小毒。动风,发疮及痼疾。不可多食。
苋
味苦,寒,无毒。通九窍。苋子,益精。菜,不可与鳖同食。
芸台
味辛,温,无毒。主风热,丹毒,乳痈。
波
味甘,冷,微毒。利五藏,通肠胃热,解酒毒。(即赤根。)
菜品
味甘,寒,无毒。调中下气,去头风,利五藏。
香菜
味辛,平,无毒。与诸菜同食,气味香,辟腥。
蓼子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
马齿
味酸,寒,无毒。主青盲白翳,去寒热,杀诸虫。
天花
味甘,平,有毒。与蘑菇稍相似,未详其性。(生五台山。)
回回葱
味辛,温,无毒。温中,消谷,下气,杀虫。久食发病。
甘露子
味甘,平,无毒。利五藏,下气,清神。(名滴露。)
榆仁
味辛,温,无毒。可作酱,甚香美。能助肺气,杀诸虫。
沙吉木儿
味甘,平,无毒。温中,益气,去心腹冷痛。(即蔓菁根。)
出儿
味甘,平,无毒。通经脉,下气,开胸膈。(即 根也。)
山丹根
味甘,平,无毒。主邪气腹胀,除诸疮肿。(一名百合。)
海菜
味咸,寒,微腥,无毒。主瘿瘤,破气核、痈肿。勿多食。
蕨菜
味苦,寒,有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薇菜
味甘,平,无毒。益气,润肌,清神,强志。
苦买菜
味苦,冷,无毒。治面目黄,强力,止困,可敷诸疮。
水芹
味甘,平,无毒。主养神益气,令人肥健,杀药毒,疗女人赤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