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药本草
诊痈疽有脓法第五
虫鱼部-卷第五
诊知是痈疽法第四-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兽部-卷第四
候痈疽色法第三
木部-卷第三
诊痈疽发起处第二-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草部-卷第二
黄父相痈疽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玉石部-卷第一
解石及寒食散并下石第四-卷第二十二·飞炼
服诸石药及寒食散已,违失节度,发病疗之法合四十五条第三-卷第二十二·飞炼
飞炼研煮五石及和草药服疗第二
飞炼研煮钟乳及和草药服疗第一-卷第二十二·飞炼
禁恶兽虎野狼第十六
禁邪病第十五-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遁注第十四-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蛊毒第十三-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金疮第十二-卷第三十·禁经下
咒禁产运第十一-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喉痹第十-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疮肿第九-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疟病第八-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温疫时行第七-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鬼客忏气第六-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掌诀法第五-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法大例第四-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杂受禁法第三-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持禁斋戒法第一-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受禁法第二-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针灸宜忌第十-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杂法第九-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卒死第八-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脱肛第七-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痔漏第六-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痈疽第五-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水病第四-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尿血第三-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淋病第二-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消渴第一-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膀胱病第十-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肾病第九-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大肠病第八-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肺病第七-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胃病第六-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脾病第五-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小肠病第四-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心病第三-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胆病第二-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肝病第一-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疟病第十-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黄胆第九-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时行法第八-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蹋曲疗冷第四-卷第二十一·万病
耆婆治恶病第三-卷第二十一·万病
阿伽陀丸主万病第二-卷第二十一·万病
总疗万病第一-卷第二十一·万病
阴病第八-卷第二十·杂病下
瘿病第七-卷第二十·杂病下
沙虱第六-卷第二十·杂病下
金疮第五-卷第二十·杂病下
从高堕下第四
药毒第三
蛊毒第二-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卷第二十·杂病下
杂疗第八-卷第十九·杂病中
饮食不消第七-卷第十九·杂病中
寒冷第六-卷第十九·杂病中
癖积第五-卷第十九·杂病中
痰饮第四-卷第十九·杂病中
水肿第三-卷第十九·杂病中
淋病第二-卷第十九·杂病中
消渴第一-卷第十九·杂病中
压热第六-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卷第十八·杂病上
吐血第四-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卷第十八·杂病上
疟第二-卷第十八·杂病上
霍乱第一-卷第十八·杂病上
疡第四-卷第十七·中风下
瘾疹第三-卷第十七·中风下
香港脚第二-卷第十七·中风下
中风第一-卷第十七·中风下
风眩第六-卷第十六·中风上
心风第五-卷第十六·中风上
僻第四-卷第十六·中风上
诸膏第三-卷第十六·中风上
诸散第二-卷第十六·中风上
诸酒第一-卷第十六·中风上
补虚丸散第六-卷第十五·补益
五脏气虚第五-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卷第十五·补益
解散发动第三-卷第十五·补益
大补养第二-卷第十五·补益
叙虚损论第一-卷第十五·补益
杂忌第七-卷第十四·退居
咒童子令说鬼姓字第二十二-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贼盗第二十一-卷第三十·禁经下
护身禁法第二十-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狗鼠第十九-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蝎蜂第十八-第三十·禁经下
禁蛇毒第十七-第三十·禁经下
果米部-卷第六
诸风第七-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香港脚第六-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舌病第五-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鼻病第四-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小儿惊痫第三-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妇人第二-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诊杂病脉第七-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尺中脉第六-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关上脉第五-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四时脉第三-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脉大意第二-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气色法第一-卷第二十五·色脉
湿热疮第十-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代指第九-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疥癣第八-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肠痔第七-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果米部-卷第六
甘湿第六-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虫鱼部-卷第五
丹疹第五-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兽部-卷第四
恶核第四-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木部-卷第三
瘭疽第三-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草部-卷第二
鼠第二-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玉石部-卷第一
痈疽发背第一-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处疗痈疽第九
敷贴第八-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相五色疽死生法第七-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候人年得疽法第六-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内容摘要
为古代医学专著 ,专门记述由海外传入中国的药物。
药学著作。见《通志·艺文略》。五卷(一说二卷)。唐·李珣撰。本书杂记南海郡县药物的产地及功能主治,原书已佚。 李珣字德润,出生于四川梓州(今四川治县),为波斯商贾李苏沙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