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肾病(参考内科学)
造影剂肾病如何鉴别诊断?
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方法
造影剂肾病(CIN)的诊断主要基于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在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的肾功能急性恶化。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高危人群识别
1. 高危因素
慢性肾脏病(eGFR <60 mL/min/1.73m²)
糖尿病(尤其是伴有肾功能不全)
高龄(年龄>75岁)
脱水状态
使用大剂量或高渗透压造影剂
同时使用肾毒性药物(如NSAID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二、临床表现
1. 症状
多数患者无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少尿、水肿、乏力
2. 体征
血压升高
体重增加(由于水钠潴留)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清肌酐(SCr)
定义:SCr在造影剂暴露后 24-72小时内升高≥0.5 mg/dL 或 ≥25% 基线值
峰值:通常在 3-5天 达到峰值
2.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eGFR下降 ≥25%
3. 尿液检查
尿沉渣可能显示 颗粒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
尿钠排泄分数(FENa)通常 <1%
四、影像学检查
1. 肾脏超声
通常显示 肾脏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
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如梗阻性肾病)
2. 其他检查
必要时进行 CT或MRI 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五、诊断标准
近期(24-72小时)内使用造影剂
SCr升高 ≥0.5 mg/dL 或 ≥25% 基线值
排除其他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如脱水、肾毒性药物、尿路梗阻等)
关键点
🔹 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并采取预防措施是关键
🔹 诊断主要依赖SCr变化,需连续监测肾功能
🔹 多数患者肾功能可在7-10天内恢复,但部分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