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肾病(参考内科学)
造影剂肾病应该如何护理?
造影剂肾病护理指南
一、基础护理措施
水化治疗
检查前后充分水化,促进造影剂排泄
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监测尿量,保持尿量>1500ml/天
肾功能监测
检查前、后48-72小时监测血清肌酐
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变化
警惕少尿、无尿等急性肾损伤症状
二、药物护理
肾保护药物
遵医嘱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等抗氧化剂
避免肾毒性药物(如NSAIDs、氨基糖苷类)
糖尿病患者注意调整降糖方案
对比剂选择
优先选用低渗或等渗对比剂
严格控制造影剂用量
高危患者考虑替代检查方法
三、高危人群管理
风险评估
慢性肾病(eGFR<60ml/min)
糖尿病肾病
高龄(>75岁)
预防策略
延长两次造影间隔时间(≥48小时)
检查前停用肾毒性药物
考虑血液净化预防(高危患者)
四、并发症观察
急性肾损伤
血清肌酐升高>0.5mg/dl或25%
尿量<0.5ml/kg/h持续6小时
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
其他系统症状
心血管系统:血压波动、心力衰竭
神经系统:意识改变、抽搐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五、出院指导
随访要求
出院后1周复查肾功能
3个月内避免重复造影检查
建立长期肾功能监测计划
生活调整
保持适度水分摄入
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重要提示:
造影剂肾病通常3-7天达高峰
多数患者肾功能可逐渐恢复
高龄及基础肾病患者恢复较慢
通过规范化的围检查期护理,可显著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重点在于充分风险评估、个体化预防方案制定以及严密的肾功能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