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回事?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原因导致的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颅内动脉瘤破裂
最常见原因,约占所有SAH病例的75%-80%。
动脉瘤多为先天性,也可由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
好发于Willis环及其分支,尤其是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2. 脑血管畸形
包括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瘤等,约占SAH的5%-10%。
AVM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多见于年轻人。
畸形血管团血流动力学异常,易破裂出血。
3. 其他血管病变
脑动脉夹层:血管壁内膜撕裂导致出血。
烟雾病(Moyamoya病):脑血管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侧支血管易破裂。
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血管壁炎症导致脆弱易破。
4. 其他少见病因
肿瘤:如垂体瘤、转移瘤等侵蚀血管导致出血。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
药物:如抗凝药、可卡因等增加出血风险。
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细菌性动脉瘤破裂。
5. 特发性SAH
约15%-20%的SAH患者经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称为特发性S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