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初生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怎么回事?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
婴幼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常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1. 感染性因素
(1)病毒性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尤其在秋冬季高发。
诺如病毒:可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呕吐和腹泻。
(2)细菌性感染
大肠杆菌: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导致腹泻。
沙门氏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引起腹泻和发热。
志贺氏菌:引起细菌性痢疾,症状包括腹泻、发热和腹痛。
(3)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引起慢性腹泻。
隐孢子虫:多见于免疫缺陷的婴幼儿,可引起水样腹泻。
2. 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如过早添加辅食、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
过度喂养:导致消化不良,引发腹泻。
(2)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气温骤变可能影响婴幼儿的消化功能。
卫生条件差:增加感染性腹泻的风险。
(3)其他因素
抗生素使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免疫缺陷: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增加感染性腹泻的风险。
3. 预防措施
母乳喂养: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合理添加辅食:避免过早或过多添加不易消化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消毒餐具等。
接种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