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参考内科学)
药物性牙龈增生如何鉴别诊断?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诊断方法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牙龈组织非炎症性增生。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病史采集
1. 药物使用史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
2. 用药时间
通常需要连续用药数月后出现症状
二、临床表现
1. 牙龈增生特点
牙龈乳头增生,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增生牙龈质地坚韧,颜色粉红
通常无痛,但可能影响美观和咀嚼
2. 伴随症状
牙龈出血(继发炎症时)
牙齿移位或咬合关系改变(严重时)
三、鉴别诊断
1. 炎症性牙龈增生
通常有牙菌斑和牙结石,牙龈红肿、易出血
2.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家族史,无相关药物使用史
四、治疗原则
1. 药物调整
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或减少相关药物剂量
2. 口腔卫生维护
加强刷牙和使用牙线,控制牙菌斑
3. 手术治疗
严重增生影响功能或美观时,考虑牙龈切除术
关键点
🔹 早期识别药物性牙龈增生,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 良好的口腔卫生 可以减轻症状和预防继发感染。
🔹 手术治疗 是最后的选择,通常在其他措施无效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