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参考内科学)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TP)是由于某些药物诱导的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从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其病因主要包括:
1. 药物诱导的免疫反应
药物作为半抗原:某些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半抗原与血小板膜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药物诱导的自身抗体:某些药物可以改变血小板膜蛋白的结构,使其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从而产生自身抗体。
2. 常见诱发药物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肝素(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其他药物:如奎宁、金制剂、利福平等。
3. 发病机制
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药物诱导产生的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被脾脏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识别并清除,导致血小板减少。
补体激活:某些药物-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直接破坏血小板。
4. 高危人群
长期用药者:尤其是使用上述高风险药物的患者。
免疫系统异常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遗传易感者:某些基因型可能增加对药物免疫反应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