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寄生虫囊肿(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眼眶寄生虫囊肿是怎么回事?
眼眶寄生虫囊肿的病因
眼眶寄生虫囊肿是由于寄生虫感染眼部组织,在眼眶内形成包裹性病变,其主要病因包括寄生虫的直接侵入和传播途径。
1. 常见寄生虫类型
绦虫:如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其幼虫(囊尾蚴)可经血行播散至眼眶,形成囊肿。
线虫:如弓蛔虫(Toxocara canis 或 Toxocara cati),通过摄入污染土壤或食物中的虫卵,幼虫迁移至眼眶引起感染。
吸虫:如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pp.),可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淡水蟹或虾传播,幼虫可能侵入眼眶。
2. 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1)摄入污染食物或水
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如猪肉、牛肉)或鱼类,可能含有寄生虫幼虫或虫卵。
饮用污染水源,尤其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2)接触感染动物
与感染寄生虫的宠物(如狗、猫)密切接触,增加弓蛔虫等传播风险。
处理或接触受污染的土壤,虫卵可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人体。
(3)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系统受损(如HIV/AIDS、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寄生虫感染和囊肿形成。
(4)地理和环境卫生因素
在寄生虫病流行地区(如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感染风险较高。
不良卫生习惯,如不洗手、生食习惯,促进寄生虫传播。
3. 病理机制
寄生虫幼虫或虫卵通过血流或直接迁移到达眼眶组织,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囊肿形成,包裹寄生虫以限制其扩散。
囊肿可压迫视神经或眼外肌,引起视力障碍、眼球突出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