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参考内科学)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是怎么回事?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dRTA)的病因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导致尿液不能充分酸化(尿pH>5.5),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 原发性dRTA
遗传性因素: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ATP6V1B1、ATP6V0A4等基因突变有关,影响质子泵(H+-ATP酶)功能。
散发性病例:部分患者无明确家族史,可能与新发基因突变有关。
2. 继发性dRTA
(1)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燥综合征(最常见):淋巴细胞浸润破坏肾小管。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2)药物或毒素
两性霉素B:直接损伤肾小管细胞膜。
锂盐、甲苯等。
(3)遗传代谢性疾病
Ehlers-Danlos综合征、镰状细胞病等。
(4)其他肾脏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等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
(5)其他
高钙尿症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沉积损伤肾小管。
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3. 不完全性dRTA
部分患者仅有尿液酸化障碍而无明显酸中毒,称为不完全性dRTA,病因与上述类似,但症状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