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参考内科学)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如何鉴别诊断?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诊断方法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等。
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罕见但严重,表现为皮肤坏死和血栓形成。
二、家族史
家族中有类似血栓性疾病病史。
家族成员中有确诊的蛋白C缺陷症患者。
三、实验室检查
1. 蛋白C活性测定
主要诊断依据,活性降低。
2. 蛋白C抗原测定
区分I型(抗原和活性均降低)和II型(抗原正常,活性降低)。
3. 基因检测
确认PROC基因突变。
四、鉴别诊断
与其他遗传性血栓性疾病(如蛋白S缺陷症、抗凝血酶缺陷症)鉴别。
与获得性蛋白C缺陷(如肝病、维生素K缺乏、华法林使用)鉴别。
五、诊断流程总结
疑似病例:有血栓形成或家族史。
实验室筛查:蛋白C活性和抗原测定。
基因检测:确认突变。
家族筛查:对家族成员进行检测。
关键点
🔹 早期诊断 可预防血栓形成。
🔹 基因检测 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遗传咨询。
🔹 家族筛查 对预防家族成员发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