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查疾病 >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 诊断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参考内科学)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如何鉴别诊断?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的诊断方法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包括补体功能检测和基因分析。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评估(高危人群和症状)

1. 高危人群

  • 家族史:有遗传性补体缺陷病史的家族成员。

  • 反复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如脑膜炎、肺炎。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 常见症状

  • 反复或严重感染。

  • 自身免疫表现,如皮疹、关节炎。

  • 血管性水肿(见于C1抑制剂缺陷)。


二、实验室检查

1. 补体功能检测

  • CH50(总补体溶血活性):评估经典途径功能,降低提示缺陷。

  • AH50(替代途径溶血活性):评估替代途径功能。

2. 补体成分定量

  • C3、C4水平:常见降低。

  • 其他补体成分:如C1q、C2等,根据怀疑缺陷类型检测。

3. 基因分析(确诊关键)

  • DNA测序:识别特定补体基因突变。

  • 家族 segregation 分析:确认遗传模式(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


三、诊断流程总结

  1. 临床怀疑:基于症状和家族史。

  2. 初步筛查:CH50/AH50 和补体水平检测。

  3. 基因检测:确认特定缺陷和遗传原因。

  4. 鉴别诊断:排除获得性补体缺陷(如感染、肾病)。


关键点

🔹 早期诊断 可指导预防性抗生素或补体替代治疗。
🔹 基因咨询 重要 for 家族 planning。
🔹 补体缺陷增加感染和自身免疫风险,需定期监测。

推荐大夫

更多医生 >>

擅长:擅长于鼾症、睡眠呼吸暂停、肺结核、肺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

擅长: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疾病、血管通路维护...

擅长:骨病及疑难骨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重点研究各项不同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