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参考内科学)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是怎么回事?
心脏骤停的病因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循环中断,全身器官缺血缺氧。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心脏疾病
冠心病: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脏结构异常导致功能衰竭。
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心脏电活动紊乱导致泵血功能丧失。
2. 非心脏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导致缺氧。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影响心脏电活动。
药物中毒:如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等。
创伤:如严重外伤、电击伤等。
心肺脑复苏(CPCR)的病因
心肺脑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旨在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保护脑功能。其病因与心脏骤停相同,但重点在于及时有效的复苏措施。
1. 心脏骤停的及时识别
意识丧失:患者突然倒地,无反应。
呼吸停止或异常:如喘息样呼吸。
脉搏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无搏动。
2. 心肺复苏(CPR)
胸外按压:维持血液循环,保证重要器官供血。
人工呼吸:提供氧气,防止脑缺氧。
3. 高级生命支持(ALS)
电除颤:针对室颤或室速,恢复正常心律。
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胺碘酮等,稳定心律。
4. 脑保护与复苏后管理
低温治疗:降低脑代谢,减少脑损伤。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脑灌注。
防治并发症:如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