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查疾病 > 血小板减少症 > 诊断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如何鉴别诊断?

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方法

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检查,必要时进行 特殊检测。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筛查(高危人群)

1. 高危人群

  • 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

  •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肝素、奎宁)

  •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 有感染史(如HIV、HCV)

  • 有家族史

2. 常见症状

  • 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

  • 鼻出血、牙龈出血

  • 月经过多

  • 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

  • 血小板计数:<100×10⁹/L(正常为150-450×10⁹/L)

  • 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除非合并其他血液病

2. 外周血涂片

  • 观察血小板形态、大小及分布

  • 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如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

3. 凝血功能检查

  • 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通常正常

  • 出血时间:可能延长


三、骨髓检查(必要时)

1. 骨髓穿刺

  • 评估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

  • 排除其他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2. 骨髓活检

  • 进一步评估骨髓造血情况


四、特殊检测

1. 自身抗体检测

  • 抗血小板抗体(如抗GPIIb/IIIa抗体):用于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2. 病毒学检测

  • HIV、HCV、EBV等:排除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3. 遗传学检测

  • 用于诊断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如MYH9相关疾病)


五、诊断流程总结

  1. 初步评估:病史、体检、血常规

  2. 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

  3. 明确病因(如药物、感染、自身免疫病)

  4. 必要时骨髓检查

  5. 特殊检测(如自身抗体、病毒学、遗传学检测)


关键点

🔹 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需全面评估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是常见原因,但需排除其他病因
🔹 骨髓检查 在诊断不明或怀疑其他血液病时尤为重要

建议:出现不明原因出血倾向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小板计数!

推荐大夫

更多医生 >>

擅长:擅长于鼾症、睡眠呼吸暂停、肺结核、肺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

擅长: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疾病、血管通路维护...

擅长:骨病及疑难骨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重点研究各项不同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