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病毒病(涎腺巨细胞性包涵体病)
涎腺病毒病是怎么回事?
涎腺病毒病的主要病因
涎腺病毒病是由特定的病毒感染引起的涎腺炎症,主要影响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属于副黏病毒科。
1.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
主要病因: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感染涎腺组织。
病毒侵入后,在涎腺细胞内复制,引起炎症反应和腺体肿胀。
常见于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力低下的个体。
2. 其他病毒感染
除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其他病毒也可能引起涎腺炎症,包括:
(1)巨细胞病毒(CMV)
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如HIV感染者或器官移植后。
(2)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随涎腺肿胀。
(3)柯萨奇病毒
少数情况下可导致涎腺炎。
3. 风险因素
未接种疫苗:未接种MMR(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个体风险较高。
免疫系统低下:如HIV/AIDS、化疗患者等。
密切接触: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军营)容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