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包涵体病)
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是怎么回事?
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因
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是由巨细胞病毒(CMV)在胎儿期宫内感染引起的,CMV是一种常见的疱疹病毒,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1. 病原体
巨细胞病毒(CMV):属于疱疹病毒科,具有潜伏感染和再激活的特性。
CMV感染后可在人体内长期潜伏,免疫抑制时可能再激活。
2. 传播途径
(1)母婴垂直传播
原发性感染:孕妇在妊娠期间首次感染CMV,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风险较高(约30-40%的胎儿被感染)。
再激活感染:孕妇既往感染过CMV,病毒再激活后传播给胎儿,风险较低(约1%的胎儿被感染),但可能导致严重疾病。
(2)其他传播方式
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如唾液、尿液、血液、乳汁等,但先天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宫内。
3. 风险因素
孕妇感染状态:妊娠早期原发性感染风险最高,可导致胎儿严重畸形。
免疫状态:孕妇免疫功能低下(如HIV感染)可能增加传播风险。
社会经济因素:在资源匮乏地区,CMV感染率较高,先天性病例更常见。
4. 病理机制
CMV感染胎儿细胞后,形成特征性的巨细胞包涵体,导致细胞肿大和功能障碍。
病毒可影响多个器官,如大脑、肝脏、脾脏,引起炎症和损伤,导致先天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