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如何鉴别诊断?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的诊断方法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又称胆总管囊肿)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常见症状
腹痛(尤其是右上腹)
黄疸
腹部肿块
发热(合并感染时)
2.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
体重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1. 肝功能检查
ALT、AST:可能升高
ALP、GGT:通常明显升高
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2. 其他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合并感染时)
淀粉酶、脂肪酶:可能升高(合并胰腺炎时)
三、影像学检查
1. 腹部超声
典型表现:胆总管局部或弥漫性扩张
优点:无创、经济,适合初步筛查
2. 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典型表现:清晰显示胆管扩张的范围和形态
优点:无创、无需造影剂,诊断价值高
3.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典型表现:直接显示胆管扩张,可同时进行活检或治疗
缺点:有创,可能引起胰腺炎等并发症
4. CT
典型表现:胆管扩张,可能合并肝内胆管扩张
优点:快速,可评估周围器官情况
四、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 影像学检查 显示胆管囊状扩张
排除其他引起胆管扩张的疾病(如肿瘤、结石等)
五、分型(根据Todani分类)
类型 | 描述 |
---|---|
I型 | 胆总管囊状或梭形扩张(最常见) |
II型 | 胆总管憩室 |
III型 | 胆总管末端囊肿(胆总管十二指肠内段) |
IV型 | 肝内外胆管多发囊肿 |
V型 | 肝内胆管多发囊肿(Caroli病) |
关键点
🔹 早期诊断 可避免并发症(如胆管炎、肝硬化等)。
🔹 影像学检查 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 MRCP 是目前最推荐的无创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