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婴幼儿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是怎么回事?
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出生时或婴儿期出现的晶状体混浊,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宫内感染、代谢异常、染色体异常和其他环境因素。
1. 遗传因素
约30-50%的先天性白内障病例与遗传相关,常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基因突变:如CRYAA、CRYAB、GJA8等基因突变影响晶状体蛋白合成或结构。
家族史:有家族史的患儿患病风险较高。
2. 宫内感染
母亲在妊娠期间的感染可导致胎儿晶状体发育异常。
风疹病毒:是常见原因,尤其在妊娠早期感染时风险最高。
其他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梅毒等也可能引起。
3. 代谢异常
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可伴随白内障。
半乳糖血症:由于半乳糖代谢障碍,导致半乳糖醇积累在晶状体中。
糖尿病:母亲患有糖尿病可能增加胎儿风险,但更常见于后天性。
其他:如Lowe综合征(眼脑肾综合征)。
4. 染色体异常
某些染色体异常综合征中,白内障是常见特征。
Down综合征(21-三体):约50%的患者有白内障。
其他:如13-三体、18-三体综合征。
5. 其他环境因素
妊娠期间暴露于某些有害物质或条件。
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抗惊厥药(如苯妥英)在妊娠期使用可能增加风险。
辐射:妊娠早期接触X射线或其他辐射。
营养不良:母亲维生素A缺乏等。
6. 特发性原因
部分病例病因不明,可能涉及多因素交互或未知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