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参考内科学)
心肌梗死后心包炎是怎么回事?
心肌梗死后心包炎的病因
心肌梗死后心包炎(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icarditis)是心肌梗死(MI)后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与心肌坏死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以下是其主要病因:
1. 心肌坏死引发的炎症反应
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等),刺激心包膜,导致心包炎症。
这种炎症反应通常在心肌梗死后2-3天内出现,称为早期心包炎。
2. 免疫反应
心肌梗死后,坏死组织作为抗原,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心包炎症。
这种机制在延迟性心包炎(如Dressler综合征)中更为突出,通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8周。
3. 心包直接损伤
透壁性心肌梗死(即梗死范围累及心壁全层)时,坏死心肌可直接波及心包,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这种情况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
4. 其他因素
溶栓治疗或PCI术后:再灌注治疗可能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增加心包炎风险。
感染:极少数情况下,心肌梗死后合并感染(如病毒或细菌)可能诱发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