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髌骨脱位(参考外科学)
习惯性髌骨脱位是怎么回事?
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主要病因
习惯性髌骨脱位是指髌骨反复从股骨滑车沟中脱出,通常由多种解剖和功能因素共同导致,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1. 解剖因素
(1)股骨滑车发育不良
股骨滑车沟过浅或平坦,无法有效约束髌骨,增加脱位风险。
常见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儿童期骨骼生长问题。
(2)高位髌骨
髌骨位置过高,导致其与股骨滑车的契合度降低,容易在活动中脱出。
可能与髌腱过长或骨骼生长不协调有关。
(3)Q角过大
Q角(股四头肌角)过大(正常值男性约10-15度,女性约15-20度)会增加髌骨向外侧移位的趋势。
常见于女性或膝外翻(X型腿)患者。
2. 软组织因素
(1)内侧髌股韧带(MPFL)松弛或损伤
MPFL是限制髌骨外侧脱位的主要结构,其松弛或撕裂(如初次脱位后未愈合)可导致习惯性脱位。
创伤事件(如运动损伤)是常见原因。
(2)股四头肌力量不平衡
股内侧肌(VMO)薄弱,而股外侧肌过度紧张,导致髌骨被拉向外侧。
常见于缺乏针对性训练或肌肉发育不均。
(3)关节囊和韧带松弛
全身性韧带松弛(如Ehlers-Danlos综合征)可增加膝关节不稳,促进髌骨脱位。
3. 功能性和生物力学因素
(1)运动模式异常
跑步、跳跃或扭转动作中,下肢力线异常(如足内翻或髋关节内收)可增加髌骨脱位风险。
常见于运动员或体力活动频繁者。
(2)肥胖
体重过重增加膝关节负荷,可能加剧髌骨不稳。
4.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史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与解剖变异相关。
既往创伤:初次髌骨脱位后未得到适当治疗,可发展为习惯性脱位。
神经肌肉疾病:如脑瘫,可导致肌肉控制异常,影响髌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