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小儿肾脏钙质沉着症,小儿先天性高氯性酸中毒,婴儿钙质沉着症)
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怎样治疗?
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疗方法
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治疗目标是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预防并发症,促进正常生长发育。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Ⅰ型、Ⅱ型、Ⅳ型等)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基础治疗
1. 纠正酸中毒
碱性药物:常用枸橼酸钠或碳酸氢钠,剂量需根据血pH、HCO3-水平调整。
目标:维持血pH在7.35以上,HCO3-≥22mmol/L。
2. 纠正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补充钾盐(如枸橼酸钾),避免使用氯化钾以防加重酸中毒。
高氯血症:通过碱性药物和饮食调整控制。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治疗
1. Ⅰ型RTA(远端RTA)
重点:纠正酸中毒和低钾血症,预防肾钙化和骨病。
药物:枸橼酸钠钾合剂(如Shohl溶液)。
2. Ⅱ型RTA(近端RTA)
重点:大剂量碱性药物(因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障碍)。
药物:碳酸氢钠,可能需要补充磷酸盐和维生素D。
3. Ⅳ型RTA
重点:纠正高钾血症和酸中毒。
药物:利尿剂(如呋塞米)、钾结合树脂(如聚苯乙烯磺酸钠)。
三、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避免高盐饮食。
监测生长:定期评估身高、体重、骨龄。
预防并发症:如肾结石、骨病等。
四、长期随访
定期复查:血电解质、肾功能、尿钙/肌酐比值等。
调整治疗:根据生长发育和实验室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