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溶血性贫血(参考儿科学)
小儿溶血性贫血怎样治疗?
小儿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小儿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核心目标是控制溶血、纠正贫血、预防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休息: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补充叶酸和铁剂(如缺铁)。
避免诱发因素:如感染、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疟药)等可能加重溶血。
二、药物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首选治疗。
常用药物:泼尼松,剂量根据病情调整,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
副作用:长期使用需警惕感染、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2. 免疫抑制剂
适应症:激素无效或依赖的AIHA。
常用药物: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注意:需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3. 输血治疗
适应症:严重贫血(Hb<60g/L)或出现心功能不全。
注意:自身免疫性溶血患儿输血需谨慎,可能加重溶血。
三、病因治疗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可能有效,但需在5岁后考虑。
G6PD缺乏症:避免氧化性药物和食物(如蚕豆)。
感染相关溶血:控制感染是关键。
四、并发症处理
胆石症:溶血可能导致胆红素结石,需对症处理。
肾功能不全:大量血红蛋白尿可能损伤肾脏,需水化利尿。
五、随访与监测
定期复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等。
疫苗接种:脾切除患儿需接种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