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相关性青光眼(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外伤相关性青光眼如何鉴别诊断?
外伤相关性青光眼的诊断方法
外伤相关性青光眼的诊断需结合 外伤史、临床表现、眼科检查,必要时进行 影像学评估。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评估与病史采集
1. 外伤史
明确外伤类型:钝挫伤、穿通伤、化学伤等。
时间因素:急性(伤后立即或数天内)或迟发性(伤后数周至数年)。
受伤机制:如拳击、车祸、异物进入等。
2. 常见症状
眼痛、头痛、视力模糊或下降。
恶心、呕吐(可能因眼压升高引起)。
红眼、畏光、流泪。
二、眼科检查
1. 视力检查
评估视力受损程度。
2. 眼压测量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关键指标,正常眼压为10-21 mmHg,外伤后可能显著升高。
使用压平眼压计或非接触眼压计进行测量。
3. 裂隙灯检查
观察前房角、虹膜、晶状体等结构。
寻找外伤迹象,如房角后退、虹膜根部离断、晶状体脱位或混浊。
4. 前房角镜检查
评估房角结构,检测房角后退、粘连或阻塞。
房角后退是外伤后青光眼的常见原因。
5. 眼底检查
观察视盘变化,如杯盘比增大、视神经萎缩。
检查视网膜是否有出血、脱离或其他损伤。
三、影像学检查
1. 眼部B超
评估眼内结构,如晶状体位置、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
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高分辨率成像,评估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网膜结构。
3. CT或MRI
用于复杂外伤,评估眼眶骨折、异物残留或颅内并发症。
四、分型与鉴别诊断
类型 | 主要机制 | 诊断要点 |
---|---|---|
急性外伤性青光眼 | 眼内出血、晶状体脱位阻塞房水流出 | 伤后立即眼压升高,前房积血或晶状体异常 |
迟发性外伤性青光眼 | 房角后退、虹膜粘连导致房水流出受阻 | 伤后数周至数年眼压升高,房角镜检查可见异常 |
化学伤或热伤相关青光眼 | 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 有化学物质或热源接触史,眼表损伤明显 |
鉴别诊断
排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炎症性青光眼等。
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确认外伤为直接原因。
五、诊断流程总结
详细询问外伤史,包括类型、时间和机制。
全面眼科检查,重点测量眼压和评估前房角。
影像学辅助,如B超或OCT,以明确结构损伤。
排除其他青光眼类型,确保诊断准确性。
关键点
🔹 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可防止视神经不可逆损伤。
🔹 眼压监测 是核心,但需结合结构评估。
🔹 外伤史 是诊断的基础,不可忽视。
建议:任何眼外伤后出现视力问题或眼痛,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