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死宫内(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胎死宫内应该做哪些检查?
胎死宫内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胎死宫内的诊断和评估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
一、基础筛查项目
超声检查(首选)
必查指标:胎儿心跳、胎动、羊水量
辅助指标:胎儿大小、胎盘位置
特殊指标:多普勒血流评估(如脐动脉血流)
血液检查
母体血常规(评估感染或贫血)
凝血功能检查(如D-二聚体)
感染指标(如TORCH筛查、B族链球菌)
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末次月经、胎动变化
腹部触诊评估子宫大小和张力
阴道检查(如有指征)
二、进阶检查
胎儿解剖学评估
高分辨率超声:排查结构异常
MRI检查:进一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等
遗传学检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羊水或胎盘组织)
基因测序(如全外显子组测序)
病理学检查(金标准)
适应证:
不明原因胎死
复发性胎死
临床研究需要
病理评估:
胎盘病理(如感染、梗死)
胎儿 autopsy(如畸形、生长受限)
三、检查注意事项
时机要求:
超声检查:尽早进行以确认诊断
血液检查:在疑似时立即采集
心理支持:
提供 counseling 和情感支持
解释检查过程和可能结果
随访建议:
单次胎死:6个月后考虑再次妊娠
复发性胎死:专科全面评估
重点提示:对于高风险孕妇(如高龄、糖尿病),建议加做:
更频繁的超声监测
详细代谢和自身免疫检查
临床价值:
超声是确诊胎死宫内的主要工具
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指导未来妊娠
综合评估可减少复发风险
建议根据临床表现和初步检查结果,由产科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