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隐斜(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上隐斜是怎么回事?
上隐斜的病因
上隐斜是一种垂直性斜视,指一只眼睛向上偏斜,而另一只眼睛保持正常位置。其病因复杂,主要涉及眼外肌功能异常、神经支配问题、以及先天或后天因素。
1. 先天性因素
眼外肌发育异常:如眼外肌的解剖结构变异或附着点异常,导致肌肉力量不平衡。
神经支配缺陷:先天性颅神经(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发育不全或异常,影响眼外肌的正常运动。
遗传因素:部分病例有家族史,可能与基因突变相关。
2. 后天性因素
(1)外伤
头部或眼部创伤:可能导致眼外肌损伤、出血或神经损伤,引发上隐斜。
手术并发症:如眼部手术(如白内障手术)中意外损伤眼外肌或神经。
(2)神经系统疾病
颅神经麻痹:如滑车神经(第四颅神经)麻痹,常见于头部外伤、肿瘤或血管性疾病,导致上斜肌功能障碍。
脑部病变:如中风、肿瘤、多发性硬化等,影响脑干或皮层眼动中枢,造成垂直性斜视。
(3)眼眶疾病
眼眶肿瘤或炎症:如甲状腺眼病、眼眶蜂窝织炎,可能导致眼外肌受限或肥厚,引起上隐斜。
眼眶骨折:如爆裂性骨折,可导致眼外肌嵌顿或功能异常。
(4)其他因素
代偿机制:在某些水平斜视病例中,上隐斜可能作为代偿性垂直偏斜出现。
全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能影响眼外肌功能。
3. 诊断与评估
上隐斜的诊断需通过眼科检查,包括覆盖测试、Hess屏检查、影像学(如MRI或CT)以排除颅内病变。病因确定后,治疗可能包括棱镜矫正、视觉训练或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