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参考内科学)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是怎么回事?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的病因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是两种不同的食物不良反应,其病因和机制各不相同。
1. 食物变应性(食物过敏)
主要病因:免疫系统对食物中的某些蛋白质产生异常反应。
IgE介导的反应:这是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涉及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当人体误将某种食物蛋白识别为有害物质时,会产生IgE抗体,导致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非IgE介导的反应:这类反应涉及其他免疫机制,如T细胞介导的反应,常见于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等。
常见致敏食物
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类、贝类、大豆、小麦等。
2. 食物不耐受性
主要病因:非免疫机制导致的食物不良反应,通常与消化酶缺乏或代谢异常有关。
乳糖不耐受:由于缺乏乳糖酶,无法消化乳糖,导致腹胀、腹泻等症状。
麸质不耐受(乳糜泻):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摄入麸质会引发小肠炎症和损伤。
组胺不耐受:由于缺乏二胺氧化酶(DAO)酶,无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组胺,导致头痛、皮肤潮红等症状。
食品添加剂不耐受:如对亚硫酸盐、味精等添加剂敏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常见不耐受食物
乳制品、麸质食品、发酵食品、含组胺食品(如红酒、奶酪)、含添加剂食品等。
3.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如肠道通透性增加("肠漏"),可能导致食物蛋白更容易进入血液,引发免疫反应。
环境因素:如早期接触某些食物、抗生素使用等可能影响食物耐受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