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青光眼(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色素性青光眼如何鉴别诊断?
色素性青光眼的诊断方法
色素性青光眼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眼部检查、影像学评估,以确认色素播散和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评估与高危人群
1. 高危人群
年轻至中年患者(常见于20-50岁)
男性多于女性
近视眼患者(高度近视增加风险)
有家族史(可能遗传因素)
2. 常见症状
可能无症状,或出现 视力模糊、眼痛、虹视(看灯光有彩虹圈)
急性发作时可有 眼压升高相关症状(如头痛、恶心)
二、眼部检查
1. 裂隙灯检查
角膜后色素沉着(Krukenberg spindle):垂直纺锤形色素沉积在角膜内皮。
虹膜透照缺损:虹膜周边部透光,显示色素上皮萎缩。
前房角镜检查:小梁网大量色素沉着,是诊断关键。
2. 眼压测量
眼压升高(通常间歇性或慢性),可能正常或高达30-50 mmHg。
昼夜波动:眼压可能在一天内变化。
3. 视神经和视野检查
视盘评估:杯盘比增大,视神经损伤迹象。
视野检查:可能出现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如鼻侧阶梯、弓形暗点)。
三、影像学和辅助检查
1.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或前段OCT
评估虹膜后凹和与晶状体的关系,确认色素播散机制。
优点:无创,可视化眼部结构。
2. 房角镜检查
直接观察小梁网色素程度,分级评估(如Scheie分级)。
3. 其他检查
角膜厚度测量:评估眼压测量准确性。
排除其他青光眼类型: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通过病史和检查)。
四、诊断标准与分型
特征 | 描述 |
---|---|
色素播散综合征(PDS) | 有虹膜透照缺损、角膜后色素,但眼压正常。 |
色素性青光眼(PG) | PDS + 眼压升高 + 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 |
五、诊断流程总结
病史采集:年龄、症状、近视史、家族史。
全面眼部检查:裂隙灯、眼压、房角镜、视神经评估。
确认色素播散:通过角膜后色素和虹膜透照缺损。
评估青光眼损伤:眼压、视野、视盘变化。
排除其他原因:如外伤、炎症所致青光眼。
关键点
🔹 早期诊断重要,可预防视神经损伤。
🔹 色素性青光眼是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需针对色素播散和眼压控制。
🔹 定期随访:监测眼压和视野变化。
建议:高危人群(如年轻近视男性)应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