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上睑下垂是怎么回事?
上睑下垂的病因
上睑下垂(ptosis)是指上眼睑下垂,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影响视力。其病因多样,主要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和医源性等类型。
1. 先天性上睑下垂
主要病因:发育异常导致提上睑肌或支配神经功能不全。
提上睑肌发育不良:肌肉纤维数量或功能不足,常见于新生儿。
神经支配异常:如动眼神经核发育缺陷。
遗传因素:部分病例有家族史,可能与基因突变相关。
2. 后天性上睑下垂
后天性病因更为常见,可进一步细分:
(1)神经源性
动眼神经麻痹:由脑卒中、肿瘤、外伤或感染(如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
霍纳综合征:交感神经损伤导致轻度上睑下垂,常伴有瞳孔缩小和眼球内陷。
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上睑下垂常为波动性,疲劳后加重。
(2)肌源性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线粒体疾病等导致眼肌无力。
眼睑肿瘤或炎症:如睑板腺囊肿、肿瘤压迫提上睑肌。
(3)腱膜性
提上睑肌腱膜撕裂或松弛:常见于老年人,由于衰老或外伤导致腱膜从睑板脱离。
(4)机械性
眼睑重量增加:如肿瘤、水肿或大量脂肪沉积(如甲状腺眼病)。
疤痕或外伤:眼睑手术后或外伤导致组织粘连。
(5)其他
药物或毒素:如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不当或某些药物副作用。
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可间接引起。
3. 医源性上睑下垂
眼部手术后并发症:如白内障手术、眼睑整形术等可能损伤提上睑肌或神经。
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可能导致眼睑肌肉疲劳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