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尿毒综合征(参考儿科学)
溶血尿毒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主要病因
溶血尿毒综合征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损伤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因主要分为典型(腹泻相关)和非典型(非腹泻相关)两大类。
1. 典型HUS(腹泻相关HUS)
主要病因: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感染,最常见的是O157:H7血清型。
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牛肉、生牛奶、未清洗的蔬菜)或水传播。
志贺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微血管血栓形成和溶血。
常见于儿童,通常在腹泻后数天发生。
2. 非典型HUS(aHUS)
非典型HUS与补体系统异常激活相关,常见病因包括:
(1)遗传因素
补体调节蛋白基因突变(如CFH、CFI、CD46、C3、CFB基因),导致补体过度激活。
约占aHUS病例的50%-60%,可家族性或散发。
(2)获得性因素
抗补体因子H抗体,常见于儿童,可导致补体失调。
其他触发因素如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药物(如化疗药、免疫抑制剂)、妊娠或自身免疫疾病。
3. 其他病因
肺炎链球菌感染:产生的神经氨酸酶暴露Thomsen-Friedenreich抗原,引发免疫反应。
药物诱导:如环孢素、他克莫司、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C)。
移植相关:实体器官或骨髓移植后可能发生。
遗传性或代谢性疾病:如钴胺素C缺陷等罕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