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前置胎盘如何鉴别诊断?
前置胎盘的诊断方法
前置胎盘的诊断主要基于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并结合 病史评估。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
1. 高危人群
多次妊娠或流产史
剖宫产史或子宫手术史
高龄孕妇(年龄 > 35 岁)
吸烟或药物使用史
多胎妊娠
2. 典型症状
无痛性阴道出血:通常在妊娠晚期出现,可能反复发生。
子宫无收缩:出血时子宫柔软,无宫缩痛。
胎位异常:如臀位或横位。
二、影像学检查(主要诊断手段)
1. 经腹或经阴道超声(首选方法)
检查时机:建议在妊娠 18-20 周后进行,以确认胎盘位置。
诊断标准:胎盘覆盖或接近宫颈内口。
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边缘达宫颈内口,但未覆盖。
低置胎盘: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 < 2 cm。
优点:无创、安全、准确性高。
注意事项:妊娠早期胎盘位置可能变化,需随访复查。
2. 磁共振成像(MRI,必要时使用)
适用情况:超声诊断不明确,或怀疑胎盘植入等并发症。
优点:提供更详细的胎盘和子宫信息,无辐射。
缺点:成本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查。
三、临床评估和鉴别诊断
1.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出血史、孕产史、手术史。
评估出血量、频率和伴随症状。
2. 体格检查
避免阴道检查:以免诱发大出血,除非在手术室准备下。
腹部检查:评估子宫大小、胎位、有无压痛。
3. 鉴别诊断
胎盘早剥:通常有腹痛和子宫压痛,出血可能为隐性。
宫颈病变:如宫颈息肉或癌变,需通过窥器检查排除。
其他原因出血:如凝血功能障碍。
四、诊断流程总结
疑似病例:基于无痛性阴道出血和高危因素。
影像学确认:通过超声检查胎盘位置,必要时使用 MRI。
临床评估: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病因。
随访监测:定期超声复查,评估胎盘位置变化。
关键点
🔹 前置胎盘是妊娠严重并发症,可导致产前和产后大出血,危及母婴生命。
🔹 超声是诊断核心,但需注意妊娠中晚期胎盘可能“迁移”,早期诊断不一定最终确诊。
🔹 处理原则:根据出血量和孕周,决定保守治疗或提前终止妊娠。
建议:所有孕妇应在中期妊娠进行超声筛查胎盘位置,高危人群需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