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梗塞)
腔隙性脑梗死是怎么回事?
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于大脑深部的小动脉(直径100-400微米)发生闭塞,导致小范围脑组织缺血坏死(直径通常<1.5cm)。其主要病因与小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常见原因包括:
1. 高血压(最主要病因)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性(hyalinosis)和纤维蛋白样坏死,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约75%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2. 糖尿病
高血糖加速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增加血管闭塞风险。
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4倍。
3. 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促进小动脉粥样硬化。
4. 吸烟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
吸烟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2倍。
5. 其他血管危险因素
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心脏病(如房颤、心瓣膜病)可能通过微小栓子导致栓塞性腔隙梗死(较少见)。
血液高凝状态(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6.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性高血压或血管病变相关。
7. 其他少见原因
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直接损伤小动脉。
放射性血管病变(头颈部放疗后)。
非动脉硬化性小血管病(如CADASIL——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