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肿(粉瘤,皮脂囊肿,粉刺)
皮脂腺囊肿如何鉴别诊断?
皮脂腺囊肿的诊断方法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皮肤常见的良性肿物,诊断主要依靠 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辅以 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皮肤局部肿物: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通常直径1-5cm。
表面光滑: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移动。
中央可能有黑点(堵塞的皮脂腺开口)。
内容物为白色豆渣样(皮脂和角质混合物)。
2. 并发症表现
感染:红肿、疼痛、化脓,可能形成脓肿。
破裂:内容物溢出,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二、体格检查
1. 视诊
观察肿物的 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特征。
注意是否有 中央黑点或感染迹象(红肿、渗液)。
2. 触诊
评估肿物的 质地、活动度、压痛。
皮脂腺囊肿通常 柔软、可移动、无压痛(除非感染)。
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
1. 超声检查
可显示 囊肿的边界、内容物性质(液性或混合性)。
有助于鉴别 脂肪瘤、纤维瘤等其他皮下肿物。
2. MRI/CT(罕见需要)
仅在怀疑 深部组织侵犯或恶性肿瘤 时使用。
四、鉴别诊断
疾病 | 关键鉴别点 |
---|---|
脂肪瘤 | 质地更软,无中央黑点,超声显示脂肪组织 |
表皮样囊肿 | 类似表现,但内容物更硬,可能含角蛋白 |
脓肿 | 红肿热痛明显,可能有波动感,需引流 |
皮肤恶性肿瘤 | 生长迅速,形态不规则,可能破溃出血 |
五、治疗原则
无症状小囊肿:可观察,无需处理。
感染性囊肿:抗生素 + 切开引流(感染控制后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完整切除囊壁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关键点
🔹 勿自行挤压,以免感染或残留囊壁导致复发。
🔹 术后病理检查 可确诊,尤其怀疑恶性肿瘤时。
🔹 复发常见于囊壁未完全切除 或 多发性皮脂腺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