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脑梗塞)
脑梗死怎样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脑梗死的治疗目标是 恢复血流、减少脑损伤、预防并发症,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早期干预是关键,尤其是溶栓治疗在时间窗内进行。
一、急性期治疗
1. 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使用 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适用于发病 4.5小时内 的患者。
动脉溶栓:适用于大血管闭塞,时间窗可延长至 6小时。
2. 机械取栓
适用对象:大血管闭塞(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且发病 6-24小时内 的患者。
方法:通过导管将血栓取出,恢复血流。
3.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发病后 24-48小时内 开始使用,可减少复发。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双抗治疗)适用于高危患者。
4. 抗凝治疗
适用对象:心源性脑栓塞(如房颤患者)。
药物: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
二、一般治疗与支持治疗
1. 血压管理
急性期:血压过高(>220/120 mmHg)需谨慎降压,避免低血压。
恢复期:目标血压通常 <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 <130/80 mmHg)。
2. 血糖控制
目标:血糖维持在 7.8-10 mmol/L,避免低血糖。
3. 脑保护
低温治疗:可能减少脑损伤,但临床证据有限。
避免高体温:发热需及时处理。
4. 营养支持
吞咽困难:需评估吞咽功能,必要时鼻饲或胃造瘘。
三、二级预防
1. 抗血小板治疗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减少复发风险。
2.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规律服药,监测血压。
糖尿病:控制血糖,定期检查。
高血脂: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增加复发风险。
3.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低盐、低脂、富含蔬菜水果。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减重:BMI>25者需减重。
四、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心理支持:脑梗死后抑郁常见,需心理干预。
五、手术治疗(少数病例)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
血管成形术+支架:替代手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