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性肌病(参考内科学)
内分泌性肌病是怎么回事?
内分泌性肌病的主要病因
内分泌性肌病是由于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肌肉疾病,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导致肌肉蛋白分解增加,引起肌无力、肌肉萎缩。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状腺激素不足可导致肌肉代谢减慢,引起肌肉僵硬、疼痛和无力。
2. 糖尿病
糖尿病性肌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肌肉微血管病变,影响肌肉营养供应,引起肌无力和肌肉萎缩。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神经损伤可进一步加重肌肉功能障碍。
3. 肾上腺功能异常
库欣综合征:皮质醇过多可导致肌肉蛋白分解增加,引起肌无力和肌肉萎缩。
Addison病:皮质醇不足可导致肌肉代谢异常,引起肌无力和疲劳。
4. 甲状旁腺功能异常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过多可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肌肉无力、疼痛。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激素不足可导致低钙血症,引起肌肉痉挛、抽搐。
5. 性腺功能异常
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睾酮不足可导致肌肉蛋白合成减少,引起肌无力和肌肉萎缩。
女性性腺功能减退:雌激素不足可影响肌肉代谢,引起肌无力和疲劳。
6. 其他内分泌疾病
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过多可导致肌肉肥大,但后期可能伴随肌无力。
垂体功能减退:多种垂体激素不足可导致全身肌肉代谢异常,引起肌无力和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