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糖贮积症Ⅲ型(山菲利普综合征,粘多糖病Ⅲ型,粘多糖增多症Ⅲ型,粘多糖贮积病Ⅲ型)
黏多糖贮积症Ⅲ型是怎么回事?
黏多糖贮积症Ⅲ型的病因
黏多糖贮积症Ⅲ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III, MPS III),也称为Sanfilippo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属于溶酶体贮积病。其病因主要与基因突变导致的酶缺乏有关,具体如下:
1. 遗传基础
MPS III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这意味着患者需要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个突变基因才会发病。
父母通常是携带者(有一个突变基因但不发病),子女有25%的几率患病。
2. 酶缺乏和代谢缺陷
MPS III是由于特定酶的缺乏,导致黏多糖(糖胺聚糖,GAGs)在溶酶体中无法正常降解和清除,从而在细胞内积聚,引起组织损伤。
根据酶缺乏的类型,MPS III分为四个亚型(A、B、C、D),每个亚型对应不同的基因突变和酶缺陷:
MPS IIIA:由SGSH基因突变引起,导致硫酸酯酶(sulfamidase)缺乏。
MPS IIIB:由NAGLU基因突变引起,导致α-N-乙酰葡糖胺酶(alpha-N-acetylglucosaminidase)缺乏。
MPS IIIC:由HGSNAT基因突变引起,导致乙酰辅酶A:α-葡糖胺N-乙酰转移酶(acetyl-CoA:alpha-glucosaminide acetyltransferase)缺乏。
MPS IIID:由GNS基因突变引起,导致N-乙酰葡糖胺-6-硫酸酯酶(N-acetylglucosamine-6-sulfatase)缺乏。
这些酶的缺乏导致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这种黏多糖在脑部和其他组织中异常积累,引发神经系统退化和全身症状。
3. 病理机制
黏多糖的积聚干扰细胞功能,导致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引起进行性智力衰退、行为问题和运动障碍。
症状通常在幼儿期(2-6岁)开始显现,并逐渐恶化。
4. 风险因素
家族史:有MPS III家族史的个体患病风险增加。
遗传咨询:对于携带者,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