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脑溢血 )
脑出血如何鉴别诊断?
脑出血的诊断方法
脑出血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突然头痛(“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
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
2. 体征
血压升高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阳性)
瞳孔不等大(提示脑疝)
二、影像学检查
1. CT扫描(首选)
高密度影(急性期脑出血的典型表现)
可评估出血量(多田公式:出血量=长×宽×层数×π/6)
可发现脑水肿、脑疝
2. MRI(辅助诊断)
对亚急性、慢性期出血更敏感
可发现血管畸形、肿瘤等病因
3. 脑血管造影(DSA)
用于怀疑血管畸形、动脉瘤时
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
1. 常规检查
血常规(评估感染、贫血)
凝血功能(评估出血风险)
电解质、肾功能(评估内环境)
2. 特殊检查
毒物筛查(如可卡因、安非他命)
自身抗体(如怀疑血管炎)
四、诊断流程总结
疑似脑出血患者,立即行CT检查。
CT确诊后,评估出血量、部位、病因。
必要时行MRI或DSA,进一步明确病因。
实验室检查,评估全身状况。
关键点
🔹 CT是脑出血诊断的金标准,应尽快完成。
🔹 血压管理至关重要,避免血肿扩大。
🔹 病因诊断 对预防再出血至关重要。
建议:突发剧烈头痛伴神经功能缺损者,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