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背痛(腰痹)
慢性腰背痛如何鉴别诊断?
慢性腰背痛的诊断方法
慢性腰背痛的诊断需结合 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实验室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病史采集
1. 疼痛特征
疼痛部位:腰部、臀部或下肢。
疼痛性质:钝痛、刺痛或烧灼感。
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2周。
加重或缓解因素:活动、姿势、休息等。
2. 相关症状
下肢麻木、无力或刺痛。
大小便功能障碍。
体重下降、夜间疼痛(警惕肿瘤)。
二、体格检查
1. 脊柱检查
触诊:寻找压痛点、肌肉痉挛。
活动度: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受限。
2. 神经系统检查
肌力:评估下肢肌肉力量。
感觉:检查下肢感觉异常。
反射:膝反射、踝反射等。
三、影像学检查
1. X线
适用情况:怀疑骨折、脊柱畸形、退行性变。
优点:经济、快速。
缺点:对软组织分辨率低。
2. MRI
适用情况:怀疑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肿瘤。
优点:高软组织分辨率,无辐射。
缺点:费用高,检查时间长。
3. CT
适用情况:怀疑骨折、骨性结构异常。
优点:骨性结构显示清晰。
缺点:辐射暴露。
四、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
炎症指标:CRP、ESR(怀疑感染或炎症)。
生化检查:肾功能、电解质(排除系统性疾病)。
2. 尿液检查
适用情况:怀疑泌尿系统疾病。
五、诊断流程总结
详细病史采集:疼痛特征、相关症状。
全面体格检查:脊柱、神经系统。
影像学检查:X线、MRI或CT。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
关键点
🔹 慢性腰背痛 多为非特异性,需排除严重病因。
🔹 影像学检查 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需根据临床判断。
🔹 多学科评估 对于复杂病例可能必要。
建议:持续腰背痛患者应及早就医,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