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空回肠溃疡(参考内科学)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如何鉴别诊断?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的诊断方法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 和 病理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腹痛:多为慢性、间歇性,位于脐周或右下腹。
腹泻:可能伴有血便或黏液便。
体重下降:由于吸收不良或食欲减退。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
二、内镜检查
1. 小肠镜或胶囊内镜
可直接观察到空回肠黏膜的溃疡病变。
优点:直观、可活检。
缺点:侵入性,部分患者耐受性差。
2. 结肠镜
可能发现回肠末端的溃疡病变。
三、影像学检查
1. CT/MRI小肠造影
可显示肠壁增厚、溃疡及并发症(如狭窄、瘘管)。
优点:无创、全面评估肠道及周围组织。
2. 钡餐检查
可能显示溃疡、狭窄或瘘管。
缺点:敏感性较低,逐渐被CT/MRI取代。
四、病理学检查
活检:内镜下取溃疡边缘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炎症、肉芽肿或肿瘤细胞。
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克罗恩病、结核等。
五、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能显示贫血、白细胞升高。
炎症标志物:CRP、ESR可能升高。
粪便检查:潜血阳性,排除感染性腹泻。
六、鉴别诊断
疾病 | 鉴别要点 |
---|---|
克罗恩病 | 节段性病变、肉芽肿性炎 |
肠结核 | 结核病史、PPD试验阳性、抗酸杆菌阳性 |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肠病 | 长期NSAIDs用药史 |
淋巴瘤 | 病理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
七、诊断流程总结
病史采集:症状、用药史、既往史。
内镜检查:小肠镜或胶囊内镜。
影像学检查:CT/MRI小肠造影。
病理学检查:活检及免疫组化。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炎症标志物、粪便检查。
关键点
🔹 早期诊断 有助于改善预后。
🔹 综合评估 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和病理结果。
🔹 鉴别诊断 是关键,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