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脱离(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脉络膜脱离怎样治疗?
脉络膜脱离的治疗方法
脉络膜脱离的治疗核心是 去除病因、控制炎症和积液,并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大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但若出现并发症或慢性脱离,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一、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或急性病例)
1.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用于控制炎症和减少积液,通常口服或局部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可辅助减轻炎症和疼痛。
利尿剂:如呋塞米,用于减少体液积聚,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电解质失衡。
2. 休息和体位调整
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减少眼部压力。
头部抬高:睡眠时使用额外枕头,有助于积液引流。
二、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或慢性病例)
1. 巩膜扣带术
适用情况:用于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关的脉络膜脱离。
方法:通过外部 band 或 buckle 压迫巩膜,促进视网膜复位和积液吸收。
2. 玻璃体切除术
适用情况:用于复杂病例,如伴有玻璃体出血或牵引。
方法:移除玻璃体,注入气体或硅油以稳定视网膜和脉络膜。
3. 引流术
适用情况:用于大量积液导致眼压升高或视力威胁。
方法:通过穿刺引流脉络膜下积液,缓解压力。
三、病因治疗
控制原发病:如治疗葡萄膜炎、高血压或糖尿病,以预防复发。
避免诱因:如减少眼部外伤或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四、监测和随访
定期检查:每1-2周复查眼底、眼压和视力,评估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OCT,用于监测积液变化和视网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