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症)
门静脉血栓形成怎样治疗?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门静脉血栓(PVT)的治疗需根据血栓的急慢性、范围、有无肝硬化及并发症来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目标是 恢复门静脉血流、预防血栓扩展和并发症。
一、急性门静脉血栓治疗
1. 抗凝治疗(首选)
低分子肝素(LMWH):如依诺肝素,皮下注射,过渡到口服抗凝药。
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需监测INR,目标2-3)或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如利伐沙班)。
疗程:至少3-6个月,若存在持续危险因素(如遗传性血栓倾向)需长期抗凝。
2. 溶栓治疗(选择性病例)
适应症:血栓新鲜(<2周)、无出血风险、肠缺血风险高者。
方式:经肠系膜上动脉或门静脉直接导管溶栓(如尿激酶)。
3. 手术/介入治疗
取栓术:适用于急性血栓伴肠缺血。
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用于血栓延伸至肠系膜静脉或抗凝失败者。
二、慢性门静脉血栓治疗
1. 抗凝治疗
同急性PVT,但需评估出血风险(尤其肝硬化患者)。
2. 处理门脉高压并发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注射,或TIPS。
脾功能亢进:严重者可考虑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
3. 门静脉再通(选择性病例)
介入或手术重建门静脉血流(如门-腔静脉分流术)。
三、特殊人群治疗
1. 肝硬化合并PVT
抗凝可能促进再通,但需权衡出血风险(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程度)。
2. 恶性肿瘤相关PVT
抗凝同时需治疗原发肿瘤。
四、随访监测
影像学:多普勒超声、CT/MRI评估血栓变化。
实验室: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尤其抗凝治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