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性结膜炎(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淋球菌性结膜炎是怎么回事?
淋球菌性结膜炎的病因
淋球菌性结膜炎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 病原体
淋病奈瑟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具有高度传染性,能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导致强烈的炎症反应。
2. 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
最常见于新生儿,通过产道感染(母婴垂直传播),导致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在成人中,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如生殖器-眼部接触。
(2)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手帕、眼部化妆品或医疗器械,导致感染。
医务人员在操作中未遵循无菌原则,也可能造成传播。
(3)自身接种
患者患有淋菌性尿道炎或其他部位感染时,通过手部接触将细菌传播至眼部。
3. 高危因素
性活跃人群,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或不使用安全套者。
新生儿,母亲患有淋病时,未经预防性治疗,风险极高。
个人卫生不良,如共用毛巾或未洗手触摸眼部。
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发生严重感染。
4. 病理机制
淋球菌侵入结膜上皮细胞,释放毒素,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导致大量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和水肿,若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角膜溃疡甚至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