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怎样治疗?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老年人治疗需综合考虑症状、血栓风险和并发症。治疗目标是减少血栓风险、控制症状和预防疾病进展。
一、基础治疗
1. 静脉放血(Phlebotomy)
目的:快速降低红细胞压积(HCT)至<45%,减少血栓风险。
方法:每次放血300-500ml,间隔1-3天,直至HCT达标。
注意:放血后需补充等量生理盐水,避免低血容量。
2. 低剂量阿司匹林
适用:所有无禁忌症的患者。
剂量:75-100mg/天,减少血栓形成。
禁忌:活动性出血、严重胃溃疡等。
二、药物治疗
1. 羟基脲(Hydroxyurea)
适用:高龄、有血栓病史或高血栓风险患者。
剂量:起始500-1000mg/天,根据血象调整。
监测: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2. 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
适用:年轻患者或对羟基脲不耐受者。
剂量:起始300万单位,每周3次,逐渐增量。
副作用:流感样症状、抑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3. JAK2抑制剂(如鲁索替尼)
适用:羟基脲无效或不耐受,尤其伴脾肿大者。
剂量:10-20mg/天,根据反应调整。
注意:可能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
三、并发症管理
1. 血栓预防
抗凝治疗: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房颤或静脉血栓患者。
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2. 高尿酸血症
别嘌呤醇:300mg/天,预防痛风。
水化:鼓励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四、随访与监测
定期血常规:每3-6个月检查HCT、血小板、白细胞。
骨髓检查:必要时评估疾病进展。
影像学检查:超声或CT监测脾脏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