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低血压(参考内科学)
老年人低血压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低血压的主要病因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范围(通常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老年人低血压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生理性低血压
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可能导致血压调节能力减弱。
体质性低血压:部分老年人天生血压偏低,但无不适症状。
2. 药物性低血压
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血压过低。
抗抑郁药: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血压调节。
其他药物:如硝酸酯类、抗帕金森病药物等。
3. 疾病相关低血压
(1)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血压降低。
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影响心脏输出量。
(2)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代谢减慢,可能伴随低血压。
肾上腺功能不全:如Addison病,缺乏醛固酮导致血压下降。
(3)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引起低血压。
多系统萎缩:影响血压调节中枢。
(4)其他疾病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
脱水或失血:血容量不足引起血压下降。
4. 体位性低血压
定义: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时,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常见原因:自主神经功能退化、药物副作用、脱水等。
5. 餐后低血压
定义:进食后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20mmHg)。
机制:餐后血液集中于消化系统,导致全身血容量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