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高压综合征(参考内科学)
颅内高压综合征怎样治疗?
颅内高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颅内高压综合征的治疗目标是降低颅内压(ICP),防止脑疝形成,保护脑功能。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
一、一般治疗
体位:抬高床头30°,以促进静脉回流,降低ICP。
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或旋转,以免阻碍静脉回流。
控制体温:发热会增加脑代谢和ICP,需积极降温。
镇静和镇痛:减少疼痛和躁动,避免ICP升高。
二、药物治疗
1. 渗透性利尿剂
甘露醇:快速降低ICP,常用剂量为0.25-1g/kg,静脉滴注。
高渗盐水(3%或7.5%):可作为甘露醇的替代或补充。
2. 利尿剂
呋塞米(速尿):与甘露醇合用可增强降ICP效果。
3.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适用于血管源性脑水肿,如肿瘤或脓肿周围水肿。
4. 其他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用于难治性颅内高压,可降低脑代谢和ICP。
过度通气:短暂降低PaCO2,引起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和ICP。
三、手术治疗
脑室引流:放置脑室外引流管(EVD),直接引流脑脊液降低ICP。
去骨瓣减压术:用于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颅内高压,通过移除部分颅骨为脑组织膨胀提供空间。
病因治疗:如肿瘤切除、血肿清除等,针对引起颅内高压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四、监测与支持治疗
ICP监测:通过颅内压监测仪实时监测ICP,指导治疗。
维持脑灌注压(CPP):CPP=平均动脉压(MAP)-ICP,一般需维持CPP>60mmHg。
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