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出血(参考内科学)
溃疡病出血如何鉴别诊断?
溃疡病出血的诊断方法
溃疡病出血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 和 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呕血(鲜红色或咖啡渣样)
黑便(柏油样便)
上腹痛(可能因出血而减轻)
头晕、乏力(贫血症状)
2. 体征
面色苍白(贫血貌)
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休克表现)
腹部压痛(上腹部)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
白细胞计数(WBC):可能正常或轻度↑
2. 大便潜血试验
阳性(确认消化道出血)
3. 肝功能、肾功能
评估全身状况,排除其他疾病
三、内镜检查(金标准)
1. 胃镜检查
直接观察溃疡部位、大小、出血情况
可进行止血治疗(如电凝、注射止血剂)
取活检(排除恶性溃疡)
2. 结肠镜检查(必要时)
排除下消化道出血
四、影像学检查
1. 腹部CT
评估溃疡穿孔、腹腔内出血
2. 血管造影(DSA)
用于活动性出血,可同时进行栓塞治疗
五、诊断流程总结
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判断(呕血、黑便等)
实验室检查确认出血(血常规、大便潜血)
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并治疗
影像学检查评估并发症
关键点
🔹 内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应尽早进行。
🔹 对于大出血患者,需先稳定生命体征,再行内镜检查。
🔹 长期服用NSAIDs或幽门螺杆菌感染 是溃疡病出血的常见原因,需针对性治疗。
建议: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