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骨髓炎(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眶骨髓炎怎样治疗?
眶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眶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眼眶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需要及时、积极的治疗以防止并发症如视力丧失或颅内扩散。治疗核心是抗生素治疗、手术干预和全身支持。
一、抗生素治疗(首要措施)
1. 初始经验性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如万古霉素覆盖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头孢曲松或美罗培南覆盖革兰阴性菌。
静脉给药:通常需要住院进行静脉抗生素治疗,持续2-6周或更长,根据临床反应调整。
2. 针对性抗生素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选择,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长期治疗: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续贯治疗,总疗程可达数周至数月。
二、手术干预(必要时)
1. 脓肿引流
如果形成脓肿,需手术引流以减压和清除感染源,通常由眼科或耳鼻喉科医生执行。
方法包括开窗术或内窥镜辅助引流。
2. 清创术
移除坏死骨组织,促进愈合,防止感染复发。
三、全身支持治疗
疼痛管理:使用镇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
营养支持:确保充足营养,增强免疫力,促进恢复。
监测并发症:密切观察视力变化、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发热),及时处理。
四、辅助治疗
皮质类固醇:在感染控制后,可能用于减轻炎症和水肿,但需谨慎使用以避免抑制免疫。
物理治疗:康复期进行眼部运动,防止粘连和功能受限。
五、预防和随访
控制原发感染:如鼻窦炎、牙源感染,需彻底治疗以防止复发。
定期复查:每1-2周随访,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影像学(如CT或MRI)监测骨愈合情况。
长期管理:高危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持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