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肾炎(参考内科学)
间质性肾炎如何鉴别诊断?
间质性肾炎的诊断方法
间质性肾炎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肾活检(金标准)。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急性间质性肾炎:发热、皮疹、关节痛(药物过敏三联征)。
慢性间质性肾炎:多尿、夜尿、乏力、高血压。
2. 体征
肾区叩击痛(急性期)。
水肿(慢性期,肾功能不全时)。
二、实验室检查
1. 尿液检查
尿常规:蛋白尿(通常<1g/24h)、血尿、白细胞尿。
尿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提示药物过敏(急性间质性肾炎)。
2. 血液检查
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
电解质:低钾、低钠(慢性间质性肾炎)。
炎症标志物:ESR↑、CRP↑(急性期)。
三、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
肾脏大小正常或增大(急性期)。
肾脏缩小(慢性期)。
2. CT/MRI
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如梗阻、肿瘤)。
四、肾活检(确诊金标准)
1. 适用情况
不明原因的肾功能衰竭。
怀疑药物过敏但临床表现不典型。
2. 活检结果评估
急性间质性肾炎: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慢性间质性肾炎: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
五、诊断流程总结
病史采集(药物使用史、过敏史)。
尿液和血液检查(评估肾功能和炎症)。
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肾脏疾病)。
必要时肾活检(确诊和评估病变程度)。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逆转肾功能损害。
🔹 药物过敏是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常见原因,需及时停药。
🔹 慢性间质性肾炎需长期随访,控制高血压和电解质紊乱。
建议:出现不明原因的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