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参考外科学)
脊髓灰质炎是怎么回事?
脊髓灰质炎的主要病因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分为三种血清型(I型、II型、III型),其中I型最常见且致病性最强。
1. 病毒特性
RNA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抵抗力:病毒在环境中较为稳定,可在水和粪便中存活数周至数月。
2.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主要通过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
飞沫传播:在疾病早期,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3. 易感人群
儿童:5岁以下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尤其是未接种疫苗的儿童。
免疫缺陷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并发展为重症。
4. 病理机制
病毒入侵: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在咽部和肠道黏膜复制。
病毒血症:病毒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可扩散至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损害:病毒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麻痹。
5.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灭活疫苗(IPV)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方法。
卫生措施:改善卫生条件,确保饮用水安全,勤洗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