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黑眼珠)
角膜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角膜病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角膜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
一、基础检查项目
视力检查
必查指标:裸眼视力、矫正视力
辅助指标:对比敏感度、眩光测试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观察角膜透明度、厚度、新生血管
检测角膜上皮缺损、溃疡、浸润
眼压测量
排除青光眼等并发症
常用方法:非接触式眼压计、Goldmann压平眼压计
二、影像学检查
角膜地形图
评估角膜曲率、规则性
检测圆锥角膜等变形
角膜共焦显微镜
高分辨率成像角膜各层结构
诊断感染、神经病变
前段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精确测量角膜厚度、瘢痕
评估前房角、虹膜
三、进阶检查
角膜刮片和培养
适应证:疑似感染性角膜炎
细菌、真菌、病毒检测
药敏试验指导治疗
角膜知觉测试
评估三叉神经功能
诊断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泪液功能测试
Schirmer试验:测量泪液分泌
泪膜破裂时间:评估泪膜稳定性
四、检查注意事项
准备要求:
移除隐形眼镜:检查前至少停戴24小时
避免眼部化妆:防止干扰检查
特殊检查准备:
角膜刮片:局部麻醉后无菌操作
影像学检查:保持头部稳定,配合指令
随访建议:
轻度角膜炎:1-2周复查
严重溃疡或感染:每日或隔日复查
慢性角膜病:定期专科随访
重点提示: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建议加做:
血糖监测
全身免疫状态评估
临床价值:
裂隙灯检查是角膜病诊断的基础
共焦显微镜和OCT提供高精度诊断
培养和药敏是感染治疗的关键
建议根据症状和初步检查,由眼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